当前分类:华宇平台专发展
0518
忘记硅谷吧。
如果你想走进Web3,那新的入口并不在Palo Alto的咖啡馆里,也不在风投云集的沙丘路上,而是存在于洋溢着椰风与海浪的佛罗里达半岛比斯坎湾。
迈阿密,一个将城市命运押注在Web3的地方,正在成为全美最引人注目的加密圣地,吸引着众多Web 3淘金者们向南迁徙。
漫步在迈阿密海滩,你可能会看到一大群加密爱好者们正在某处开着派对,他们手里拿着啤酒,伴随着节奏感十足的音乐高声畅谈。有人正在分享自己的项目灵感,有些人忙着交换彼此联系方式,他们讨论着数字货币、区块链、NFT、DeFi,畅想着Web3的未来,直到凌晨也依然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这样的场景,只是如今发生于迈阿密城市海岸线上,每日成百上千个Web3社区活动的缩影。
自由、开放、激情、冒险,迈阿密所具有的独特城市气息,正在这场互联网更迭的浪潮中与Web3脉动相连。当年轻人们不断涌入、热钱在城市里流转,加密文化逐渐渗透进迈阿密的城市血脉,一个全球加密革命中心的轮廓也开始显现。
“旧金山是为Web 2.0 服务的,而迈阿密想成为Web 3的新硅谷。”迈阿密的市长Francis Suarez曾公开立下这样的壮志雄心。
如今看来,这个目标并不是天方夜谭。近几年,迈阿密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全力奔跑,而它崛起的速度甚至比我们想象得更快。
|繁荣:仿佛回到了20年前的旧金山湾
“迈阿密现在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城市气质,就是从走出机场的那一刻起,你就觉得这个城市是属于Web 3的。”上个月刚从波士顿飞往迈阿密,参加了今年NFT大会和比特币大会的Web 3创业者Bigotry(化名)告诉硅星人。
机场里的比特币ATM,路边的一个接一个的加密活动广告牌,Uber车上的播放的加密大会宣传片,城市墙上画着的NFT涂鸦……这些都无不在向那些刚来到迈阿密的人们传递着一个信息——欢迎来到“加密之城”。
迈阿密机场的第一个数字货币ATM,图片来自Bitstop官网
在迈阿密的海洋大道上,一辆白色的劳斯莱斯停在某个小餐厅门口,餐厅里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投资者、求职者、创业者、银行家汇集一堂,大家都在热烈地讨论着建立在区块链上的未来。这是最近两年来常常出现在迈阿密城市中的典型场景,也是越来越多Web 3创新项目的发源地。
“现在很多人都说要是做Web 3相关的项目,可能在迈阿密比硅谷还更容易找到投资。”此前在硅谷也生活过多年的Bigotry向硅星人表示。
“因为硅谷现在的创业路径很理性规范,为了说服投资人你可能需要准备大量的项目材料,你的团队成员可能必须有名校背景,你需要过五关斩六将,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你的能力。但在迈阿密,你可能就是在某一个聚会上向身边的人分享了你正在做的项目,而他刚好对你所做的领域感兴趣,于是就当即就给你投了。”
“这是一种野蛮生长的创新氛围,跟20年前的硅谷很像。”
事实也正是如此。目前估值140亿美元、全球最大加密独角兽之一的 Blockchain.com,去年把公司总部从纽约搬到了迈阿密。在不久前接受彭博社采访的时,Blockchain.com 32 岁的CEO Peter Smith就表示,他几个月前在迈阿密的一家希腊餐厅里遇到了一个创业者,他在听完那位创业者讲述项目构想后觉得很有意思,已经给那个创业者进行了两笔大额投资。
“他不会在任何其他城市遇到我,我也永远不会在伦敦或纽约这样做。但出于当前某种文化原因,现在这在迈阿密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并形成了一个很健康的生态系统。”Peter Smith说道。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相较于如今被科技巨头和资本掌控的硅谷,自由和包容的迈阿密似乎也与Web 3的时代特质更加契合。
在众多追随者眼中,Web3代表了自由与开放,是除旧布新的反抗,是摆脱大机构们的掌控自我走向的通道。而它们要推到的对象,也恰恰就是那些屹立在硅谷土地上掌权者们。
“如果Web 3一定要有一个新据点,迈阿密现在应该是最有潜力的城市之一。至少我身边就已经有好几个做Web 3的人从硅谷搬去迈阿密了,而且还没听说谁有后悔要搬回来的。”一位长期驻扎硅谷的投资人Ian告诉硅星人。
“一方面因为迈阿密的生活环境确实很惬意,阳光沙滩海浪,生活成本也比硅谷低不少。另一方面是现在迈阿密在Web3领域上的创新氛围并不逊色于硅谷,你去搜搜就知道,各种规模的技术研讨会、交流会几乎每天都有,近几年加密领域重量级的大会也有很多被放在了迈阿密。”
此外,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也在迈阿密盛行,它们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区力量,成为了年轻人们彼此认识和分享资源的纽带。
“从Web3知识入门到领域的细分,包括艺术、房地产、旅游、运动等等,各种各样的都有,只要要你愿意找,总会找到合适你的。”一位刚从迈阿密大学毕业的Web 3创业者Lindsey告诉硅星人。“现在有些名声比较大的DAO,尽管入会费高达几千美元,排队都已经排到了几百名开外。”
这些组织大部分都非常活跃,会经常举办一些线上和线下的活动,但跟硅谷一板一眼的路演和技术分享会不同,这些活动往往被放在酒吧、餐厅或是露天活动之中,带着Web3的潮流和反叛,试图在创造一种更自由的创新生态。
|聚集:人人都在做DAO时代里的极客
迈阿密这种热烈的氛围让Web3淘金者们为之着迷。如果说Web 2时代已经属于计算机科学,还处于爆发初期的Web3则可能属于任何人。工程师、艺术家、音乐家、建筑师、作家……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尝试去到Web 3的世界里一探究竟。
从迈阿密狂野的南海滩过桥向北,充满艺术气息Wynwood地区正在成为城市里的一个独具特色的Web 3中心。
Wynwood是世界上最大的街头艺术区之一,在这片不足1.3平方英里的区域里,聚集着70多家画廊、博物馆、以及数以百计的艺术工作室。如今,这里的艺术家们在嗅到了Web3的机遇之后,开始纷纷向加密艺术领域进军。
在Wynwood最著名的涂鸦艺术墙上,除了过去那些脑洞大开的艺术作品之外,也陆续出现了很多Web3的时代元素,比如向Bored Ape NFT致敬的壁画,有关比特币、狗狗币的漫画等等。一些艺术家开始推出自己的NFT作品,开设的作品画展也开始接受用数字货币支付购买。
“现在我身边的同学几乎都在研究数字货币和NFT。我们还在Discord上专门建了个组,科普一些怎么把作品NFT化的知识,大家也经常一起分享经验。”正在准备近期上架自己第一批作品的Lindsey向硅星人表示。
今年举行的第一届迈阿密NFT大会也在Wynwood的会议中心举办,约30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NFT从业者参加了这场为期三天的会议。会议中,大家不仅讨论了NFT在艺术、音乐、游戏的应用,也展望了NFT将如何跟旅游、地产等各个传统行业相结合。
调酒师John Pittman也参加了这场大会。不久前,他在一场Web 3社区聚会上结识了两个正在做Defi创业的朋友。凌晨三点,两人在向他发表了一场“华尔街已死”的演讲之后把他成功拉进了他们的创业小分队。现在,他每周一和周五在他原来的酒吧里做调酒师,周二到周四负责创业项目的销售和内容创作。
这样的跨界案例在迈阿密并不少见。
“我参加这个会的时候遇到了一个50多岁的阿姨,她说她是一个剧本创作者,手里握着跟《复仇者联盟》比肩的IP。她打算把里边的人物和道具都做称NFT,并且还要用Web 3理念做一个相关的主题酒店,现在已经找到了投资。”Bigotry告诉硅星人。
“我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那么厉害,但我在这个会上遇到的所有人,不管他是不是做Web3技术的,都能感觉到他们身上扑面而来的那种激情。”
很多生活在迈阿密的人都觉得,Web3时代的大变革即将到来,而他们正站在浪潮的最前端。
在今年的比特币大会会场的门前,迈阿密市长Francis Suarez拉下了一个巨型幕布,将一只拥有镭射眼、高 11 英尺、重 3000 磅的比特币公牛展现在了公众面前。
曾经,矗立在纽约市曼哈顿金融区鲍灵格林以北的铜牛雕像被认为是纽约金融中心的象征。而现在,在从纽约向南2000公里的迈阿密,一个全新的对手已然出现。比特币牛和它背后的万千Web3极客们注视着纽约铜牛的方向,试图向它发起挑战。
|涌动的New Money:遍地都是“扫地僧”
任何创新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本的支持。硅谷长达几十年的繁荣靠的是沙丘路上那一个个为它输血的顶级风投,而如今迈阿密Web 3繁荣的背后,则是那些翻涌着的New Money。
充满了热带风情、包容开放的迈阿密从来都备受富豪青睐,过去那里就聚集了很多家族基金。如今,一大批最早因投资数字货币而实现财务自由的人们也选择定居在这里。
行驶在迈阿密的跨海大桥上,爱聊天的Uber司机会指着远处一个个的小岛如数家珍般地告诉你,哪几个岛是贫穷的百万富翁岛(Poor millionaire island),哪几个岛是百万富翁岛(Millionaire island),哪几个岛是亿万富翁岛(Billionaire Island)。海湾里总是来来往往着私人游艇,时不时地就能看到私人飞机在各个岛上起降。
“对于那些很早就开始买比特币、以太坊甚至狗狗币的人来说,他们钱真的就像大风刮来的。”Bigotry笑着说道,“所以他们在花钱这件事上也显得非常随性。有时候他们甚至都不考虑投资回报,只要觉得你做的事情对推广加密文化和建立加密社区有意义,他们都可能会立马掏钱给你。”
除了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便捷的城市生活之外,迈阿密的低税收也是一个不断吸引着富豪和年轻人选择到此定居的重要因素。
相对比纽约和加州的高赋税,佛罗里达一直都是美国人的避税天堂。佛州是美国50个州里面少数几个完全没有州收入所得税的州之一,迈阿密则是美国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和销售税第三低的城市。
过去几年,我们不断听到有富豪或者金融机构选择从加州或纽约搬到迈阿密的消息。比如,全球最大私募股权公司黑石集团在迈阿密开设办事处,券商古根海姆投资公司首席投资官Scott Minerd从洛杉矶迁居迈阿密,著名硅谷风投Founders Found的合伙人Keith Rabois搬到迈阿密之后就一直不遗余力地为迈阿密宣传等等。
截自于Keith Rabois的推特主页
这些富豪都放松且惬意地生活在迈阿密,并很可能常与你在街头擦肩而过。
“在比特币大会期间,有次我跟我同事对着电脑讨论我们的项目,当时走过来了一个穿着人字拖和夏威夷短裤的大爷。”Bigotry回忆起他一个月前在迈阿密的奇遇,觉得非常有趣。
“他询问我们在做什么,在得知我们正在做实体房产的NFT之后他很感兴趣,让我们之后也把材料发给他一份,说他想投资。随即他自我介绍说自己是做比特币矿场的,现在是全美最大的几个矿场之一。”
“我们当时特别意外,因为他看上去真的就像一个普通的游客。”
Lindsey也向硅星人分享了她身边人类似的经历。她的一个好朋友去年在一次社区活动上遇到了一位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本来只是随意跟他分享了一下自己的创作想法,没想到那个人就立马花了30个以太坊(约7万美元)买下了她朋友的一幅NFT,说是小小支持一下她的创作。后来她朋友才知道对方早在多年以前就投资了大量的比特币和以太坊,现在早已财务自由。
“这也是迈阿密现在神奇的地方之一,你永远不知道站在你面前的是什么人,也猜不到你们之间的一场谈话可能会带来什么。”Lindsey表示。
|变化:一切正在真实地走向Web 3
迈阿密Web 3的发展并不仅仅只是浮于空想阶段,而是逐渐在各个方面对城市生活产生着影响。
一些商店、餐厅开始接受用数字货币付款,在机场、酒店、商场等很多公共场所的传统银行ATM机器旁边,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一台数字货币ATM。
名为“比特币披萨”的快餐店目前已经在迈阿密开了三家分店。它创立的灵感来源于2000年一位名为 Laszlo Hanyecz的开发者花了 10000 个比特币购买了两张披萨,如今这两个披萨的价值大约在4亿美元。“比特币披萨”成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支持当地加密社区的发展,它取得的所有利润将100%捐赠给比特币发展基金。
此外,迈阿密当地的很多酒吧和俱乐部也紧追潮流推出了自家NFT,并在醒目的地方挂出招牌——凡是购买本店NFT的顾客,酒水全免。
在迈阿密市中心的Park West区域,建筑开发商 Property Markets Group 和迈阿密著名会所E11even正在共同合作开发一个地产项目,这两座 65 层的建筑将包含住宅、酒店、会员俱乐部、餐厅等各种功能。而它最大的特点在于,E11EVEN Residences是全美第一个允许客户使用数字货币来购买住宅的建筑项目。
数字货币交易平台FTX为这个项目的支付提供了全流程的服务,通过数字钱包的转账确认在5分钟内就能完成。如今,E11EVENResidences已经以这种全新的形式预售出了几十套公寓。
除了购买方式的变革,客户的看房流程也被Web 3改变。开发商在Wynwood的工作室里创立了一个项目“元宇宙”,用虚拟现实游览取代传统的样板房参观。来访者戴上VR头显之后,他们被送往项目的楼顶,直升机降落在另一个塔顶,私人小屋围绕着主泳池,迈阿密的城市的全景尽收眼底。
迈阿密政府也在全力押注Web 3。
几个月前,迈阿密市长Francis Suarez率先宣布以后他的工资都将全额用比特币发放,他还推出了全美第一个城市加密货币MiamiCoin,允许人们通过购买代币来投资城市。
从去年8月正式发售开始,MiamiCoin一度从0.006美元/枚的价格暴涨至0.05美元/枚,在发布后三个月内为迈阿密赚取了超过2100万美元。虽然最近已经暴跌回了发行价以下,但每天仍然有大量的人在交易。Francis Suarez曾公开表示,迈阿密将成为美国第一个将数字货币收益作为股息直接发放给居民的城,并将通过数字钱包形式进行支付。
一年前,Francis Suarez在推特上回复的那句充满服务意识的“我能够怎么帮你?”收获了很多创业者的好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Web3公司选择在迈阿密扎根。
如今,Francis Suarez牵头成立了一个迈阿密城市风险基金会(Venture Miami),用以争取全美其他地方的科技公司搬到迈阿密、留在迈阿密、并雇用迈阿密当地从业者。
数据告诉我们,迈阿密的种种努力确实带来了回报。迈阿密的初创公司在2021 年共筹集了约30 亿美元,约是 2020 年三倍,特别是其加密领域风险投资从2020年的600万美元飙升至2021年的7.45亿美元,增长了100倍之多。
科技人才也在不断涌入迈阿密。根据Linkedin的统计数据显示,迈阿密的科技从业者的迁入增速在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期间同比增长了15.4%,在全美各大科技城市中位列首位。在加密技术人才雇佣密度方面,它目前排名全美第四,仅次于旧金山、纽约和洛杉矶。
迈阿密初创企业的风险投资额度变化,图片来自于Quartz,数据来自于CB Insights
一位为加密技术而“疯狂”的市长,一大批充满激情的加密社区,四处涌动着的New Money。迈阿密从来没有像如今这样热闹,也从来没有如此接近科技浪潮的第一线。
如今,在众多Web3淘金者眼中,迈阿密也正在超越硅谷成为最理想的创业目的地。
“如果之后回美国,我的第一选择也会是去迈阿密。”一位在硅谷呆了多年、最近正在国内创业的Web 3人士告诉硅星人。
参考链接:
https://www.bloomberg.com/features/2022-miami-crypto-capital-of-us/
0518
国内一级市场的投资人们,关注起了欧美人家门口的草坪。不下10位关注机器人及出海的投资人,向36氪提到正在关注割草机器人。作为跨境电商中的传统品类,割草机正在迎来智能化机会。
仅仅是草坪上的割草机器人,想象空间在哪里?在欧美,割草机器人是个高客单价的真需求。亚马逊上销量排名前三的割草机器人单价高达2000美金以上;全球年出货量则高达2500万台。
但当前割草机器人产品存在明显缺陷。虽然相比传统的手持割草机、骑式割草机已经可以自行割草,可它们并不是完全智能,使用前仍需在草坪上铺装铜线,且无法覆盖全部草坪,存在漏割情况。使用智能技术的割草机器人,目标则是规避这些痛点。
目前,割草机器人市场中仅有两家明显巨头。富世华(Husqvarna)、宝时得两家公司的产品占据了全球90%市场份额。数据显示,目前智能割草机器人有90万台出货量、10亿美金市场规模,对比传统割草机器人2500万台出货量来说,它的渗透率只有4%,存在较大的存量空间。
据36氪粗略统计,躺在投资人清单中成熟的割草机器人标的有近10家,其中有三家公司将在近期完成融资交割,又有4-5家从AI、RTK技术等领域跨行开始做割草机器人的公司。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带有割草机器人业务的国内公司已有近500家。
大公司下场也可以验证赛道的前景。譬如,电动出行公司九号机器人在去年下半年发布了其割草机器人产品Navimow。业内人士告诉36氪,泉峰控股、宝时得、石头科技、科沃斯的割草机器人也正在研发中。
在投资市场落入冰点时,割草机器人是否是一支正在燃起的火苗?
割草机的智能化革命
今年1月份,位于东莞松山湖的松灵机器人完成新一轮的融资,投资方最终为红杉中国、五源资本。据一家FA说,这轮融资“抢得很疯狂”。
2016年成立的松灵机器人此前的主业是移动底盘机器人。几乎在宣布融资同时,松灵机器人也宣布了自己的割草机器人品牌「库犸动力」,同时发布了一款自主导航产品,正式入局割草机器人市场。
从其他机器人品类转来割草的还有目心智能和ULsee。2021年获得真格基金股权融资时,目心智能的亮点是视觉处理。在获海纳亚洲、软银、合库创投投资时,ULsee讲的故事是AI视觉。2019年,在一次和富世华的合作中,ULsee看到了割草机器人的市场。创始人叶舟告诉36氪:“这块市场太大了。”
除此之外,专注于割草机器人的邦鼓斯、来飞智能等初创公司,也是投资人的密切关注对象。 一位向割草机器人提供RTK及视觉方案的上游供应商向36氪表示,今年割草机器人公司涌现了4-5家,“具体来说是从去年开始。”
初创公司外,大公司自然没有放弃这块市场。据36氪从公开报道及研报梳理,九号机器人(SH:689009)曾在去年下半年发布Navimow割草机器人,最近,传出要分拆旗下割草机器人品牌Navimow;扫地机器人公司石头科技(688169)、科沃斯(603486)的割草机器人正在研发中;户外工具公司富世华、宝时得、泉峰控股(02285.HK)的割草机器人产品也正在研发中;富世华在国内的代工厂商、出海大卖大叶股份,也瞄向了割草机器人赛道,研究智能割草机器人。
国内割草机器人初创公司的涌现,全球疫情爆发是直接传导因素。以往为欧美家庭提供割草服务的往往是兼职人员或非法移民,但在疫情隔离下,以往以时薪结算的流动人口开始难找兼职。这些欧美家庭亟待可以简单操作的割草机器人产品取代人工。供应链优势则是割草机器人初创公司的基础。据悉,全球工具产业的ODM厂商都集中在我国江浙地区,比方说为大叶股份(300879)、宝时得。
割草机器人这一轮的火热,还可以看作是机器人投资热的分支。“在机器人赛道中,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公司已经估值很高了,我们在寻找一个新的方向出来。”跃为资本刘柏杨向36氪介绍。割草机器人具备几个投资关键词:出海、电动化、消费品,本质上,投资人们是在找一个能出海的、人工成本贵的场景。
同样是高客单价电动消费品出海,多数投资人表示,割草机器人的市场比前段时间成为红海市场的便捷式储能,要大一些。但目前一切都停留在推论中,大多数国内割草机器人公司都处在非常早期的起步阶段。浩方创投投资人李晋宁于2020年投资邦鼓思时,后者刚有了智能割草机器人demo,今年下半年预计才能量产出货。
草坪上的“扫地机”
投资人们对割草机器人的关注中,藏着复制扫地机热潮的渴望。某种程度上,割草机就是欧美人的户外扫地机。
对于热爱园艺的欧美人来说,家门口的草坪是否整洁,是一个家庭的脸面,更涉及到环境保护和法律责任。在美国,若不及时修剪草坪,不仅受到社会舆论的置喙,还会面临被警告、罚款的风险。
草坪文化孕育草坪经济。欧美人均每年在草坪上的支出在逐年上涨。单就美国来看,从2007年的107美金上涨到2020年的171美金。美国草坪在600平方米到1000平方米之间,旺季需要一个月割草2-3次。
从传统户外工具数据来看,存在持续的增长空间。根据 Statista 数据,2018 年全球割草机市场规模为275 亿美元,2020 年达到301亿美元,CAGR (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4.62%;预计至 2027 年全球割草机市场规模可达 440.7 亿美元,CAGR 为 5.60%。
割草机出现智能化机会以前,这样的刚需让富世华和宝时得赚得盆满。他们旗下3个品牌,每台割草机器人定价在949美元到4799美元不等。其中富世华2021年的销量是6.7亿美元。这三家的产品都是需要埋线的割草机器人,即人工将铜线埋在草坪上或者草坪下。人工上门预埋线的成本在300-400欧。
图源:兴业证券
在割草机器人的智能化上,大公司和初创公司处于同一起跑线。“这个时间点,就像是电动车去颠覆混合车,会有新的品牌诞生。”邦鼓思创始人陈越凡说。
图源:兴业证券
集中度如此高的割草机器人市场中,为什么新公司的新产品有机会?为什么龙头老大迟迟未出智能割草机器人产品?事实上,割草机器人产品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市场很大,但要拿下并不容易。
首先,割草机器人在投入市场之前需要漫长周期。扫地机器人从研发到产品落地的周期大约为一年,但割草机器人的研发测试时间需要2-3年,产品小规模销售后获得反馈,又需要1-2年;公司从初创到盈利,需要至少5年时间。
这一点的主要原因是割草机器人所处的室外环境更复杂。受到草质、湿度、光线等多种因素影响,割草机器人在算法层面需要累计大量的真实测试数据。与此同时,产品在室外跑测试时,还需要搭配适合的技术方案。
比方说,在小规模的草坪上,在机器人身上搭载无人机常用的RTK技术就显得鸡肋。搭载RTK的机器人在运行时,有遮挡就会影响信号。而在别墅旁边的草坪,通常会有光线遮挡问题。
其次,从整体市场规模来看,智能割草机器人所处阶段,就像十年前科沃斯和irobot发布第一代扫地机器人所处阶段,不确定性太多。机器人公司的产品要么是demo阶段,要么刚刚出货。户外工具的销售逻辑是,先小规模供货给欧美当地的经销商,经过市场验证,也就是说用户满意后,才大规模出货。国外的割草机器人才刚刚开始走这条路。
这个时机,更像是一场马拉松的开始阶段,初创公司先行、试错,大公司看到市场产品验证后,不断磨合自己的产品,再出货,以稳妥的战略保住口碑和市场。
摆在创业公司面前但还有渠道难题。电动工具出海,渠道是竞争力的体现,消费者倾向于触摸到实体才放心购买。宝时得在海外已经入驻劳氏、 OBI、百安居等多个大型零售商渠道,拥有成熟的销售体系。一位关注割草机器人赛道的FA告诉36氪,海外消费者习惯在线下购买大型割草机,而目前初创公司主打线上众筹。
割草机器人产业链 图源:浙商证券研究所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割草机器人是一个高客单价产品。跃为资本孙娇认为,割草机器人要做一个符合用户行为习惯的产品出来,产品定义能力再加上渠道、销售推广反而是重要的东西。未来,品牌力、渠道和售后会是出货后的割草机器人公司竞争点。
36氪走访初创公司发现,今年下半年将是智能割草机器人的大量出货期。国内关注消费科技赛道、出海赛道、机器人赛道的投资人们都想抓准这个时机,在出货量起来前,赌一把。初创公司们也正蓄势待发。
这也是上半年持续处于冰点的一级市场里,令人感受到热度的,珍贵的方向。
0518
5月16日,平静的国内基因测序行业,迎来久违的重磅事件:肿瘤高通量测序(以下简称“肿瘤NGS”)服务龙头世和基因,在几番传言过境后,终于向上交所科创板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此举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作为走在国内肿瘤NGS临床创新和应用前列的基因科技公司,世和基因一直是一级市场上十分抢手的明星项目。公开信息显示,此前,世和基因完成了多轮累计超10亿元的私募股权融资,得到了包括礼来亚洲、软银中国、朗玛峰创投、华泰瑞合、易方达、国新资本等在内的多家头部投资机构青睐。
根据招股说明书,在2021年4月完成的IPO前最末一轮融资中,世和基因整体估值已经高达61.99亿元,远高于其选择的科创板第四套标准所规定的30亿元预期市值。
从国内肿瘤NGS行业快速增长的草莽时期脱颖而出,世和基因围绕肿瘤患者的精准医疗需求,建立起了从风险人群早筛早诊、明确基因分型指导临床用药选择到提示耐药机制、监测术后复发的肿瘤精准医疗全周期分子诊断服务和多元化的产品。
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统计,2020年,世和基因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规模跻身全国肿瘤NGS市场TOP3,占据约10%的市场份额。
从排位赛到淘汰赛
1987年出生的邵阳,从小就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4岁上小学,13岁出国读高中,16岁进入多伦多大学免疫学专业,20岁大学毕业后保送硕博连读,邵阳在最有拼劲的年纪、饱学最前沿的科学知识,与后来深刻改变人类临床实践的基因测序技术在大爆炸中撞了个满怀。
就读医学博士期间,邵阳发现高通量测序的价格下降越来越快,他看到了这项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曙光,便着手创业。为了筹集启动资金,他卖掉了自己在加拿大购置的房产、背上了银行贷款,和几个创始合伙人埋头做技术研发。创业之初,邵阳曾做过一个趋势研判,对世和基因后来的发展影响深远。
当时,后来在癌症诊疗领域一骑绝尘的Foundation Medicine已经声名鹊起,并推出自己的商业化产品,如果在海外市场与其硬碰硬,资历尚浅的世和基因赢面并不大。邵阳决定回到国内,把团队掌握的肿瘤NGS技术针对国人的体制特点优化升级,去征服还是一片空白的国内市场。
于是,2013年3月,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正式设立,邵阳任董事长,公司专注于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临床转化应用。2年后,邵阳和世和基因迎来了预期中的国内肿瘤NGS市场增长快车道。到2017年,新生的世和基因已经在营业收入、检测样本数量和医生数量等多个维度,超越了大多数竞争对手。
重大的转折发生在2018年。当年,世和基因自主研发的“EGFR/ALK/ROS1/BRAF/KRAS/HER2 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 获得国家药监局注册审批,成为国内同期首批获准上市的肿瘤伴随诊断高通量基因检测产品之一。
该产品全面覆盖肺癌靶向药物相关常见基因,一次性检测多个基因位点和突变类型,检测灵敏度高达 1%。对于尚处于混沌之战中的国内肿瘤NGS行业,产品注册资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按照邵阳在2019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说法,国内肿瘤NGS行业从早期的排位赛进入到了淘汰赛阶段。后来的事实验证了邵阳的这个预判,到2020年,燃石医学、世和基因、泛生子等抢先拿下产品注册资质的肿瘤NGS企业拿下了国内肿瘤NGS市场中显约3成份额,根据Frost & Sullivan的数据,这三家头部企业所占据的市场份额13%、10%和10%,行业集中的趋势十分明显。
此后,世和基因保持了每年超20%的研发费用投入,在现有基因检测服务体系基础上积极布局开展相应产品化标准试剂盒研发,不断拓展业务边界和客户范围,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2020年,世和基因开发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TMB检测试剂盒,成为国内首个且唯一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高通量大Panel基因检测试剂盒,目前正处于国家药监部门技术审评过程中。
也是在这一年,国内肿瘤早筛热浪来袭,世和基因自主开发了基于液体活检的多组学肿瘤早筛技术,并启动泛癌种早筛临床技术验证,计划未来开展针对早筛试剂盒产品的大型临床试验,始终走在国内肿瘤精准医学临床转化前沿。
经过多年发展,凭借深厚的技术沉淀、丰富的经验积累、严苛的质量体系、良好的品牌形象、成熟的渠道终端,世和基因已经成为国内专注于肿瘤精准医疗高通量基因检测领域的领先企业。
大Panel领跑,
临床检测服务成“现金牛”
与传统第三方医检、IVD企业更擅长提供标准化的仪器、试剂和研发服务不同,世和基因主要收入来源是创新程度更高的临床检测服务,根据招股说明书,世和基因的营业收入在过去3年间保持了稳定的快速增长,从2019年的3.94亿元上涨到2021年的5.1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9.4%。其中,临床检测销售收入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0%。
2019年至2021年,世和基因营业收入结构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这是因为,随着生命科学的进步,人类对于癌症的认知,肿瘤分型和治疗不再完全基于病灶发生区域,还会更多参考分子遗传信息。近年来,抗肿瘤治疗靶点层出不穷,相关靶向药物推陈出新,以PD-1/PD-L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药物纷纷上市,肿瘤治疗选择愈发丰富,逐步从传统化疗时代进入分子靶向及免疫治疗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检测肿瘤相关基因变异情况,从而确定患者能够从某一具体治疗药物中更加获益,对于患者个体化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世和基因面向主要实体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患者提供多样化的临床检测服务,包括通过确定基因分型指导临床用药选择、提示耐药机制、监测术后复发等。
当然,世和基因在持续强化临床检测服务能力上花了很多功夫,形成了与传统行业截然不同的能力体系。
一方面,作为以实验室自建项目(LDT)形式对外提供的服务,具备医疗机构资质的医学检验机构,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为此,世和基因自建了完善的医学检验服务体系,在南京、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设有医学检验实验室。世和基因的医学检验服务体系被有效整合,能够快速触达密度较高的患者群体。
比如,新冠疫情期间,医学检验服务体系被快速调动,开展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业务,被列为南京市卫健委指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机构。2021年7月,南京及周边地区相关新冠疫情发生后,这个体系又再积极响应政府需求,第一时间搭建完成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不断扩大实验检测能力。
另一方面,也是更关键的一点,世和基因对于复杂的人体肿瘤具有不断迭代的认知能力,和对临床创新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帮助世和基因筑高竞争壁垒的大Panel基因检测服务。
这里补充一个背景知识,通常,肿瘤精准医疗高通量基因检测Panel包含一组选定的基因或基因区域,这些基因或基因区域与已知或研究中的疾病或表型有关。
根据检测基因数量的不同,可以分为小 Panel和大Panel。小 Panel 针对少量基因,通常只覆盖单癌种相关通路上下游基因信息和常见肿瘤突变基因,通过 PCR 技术或高通量基因检测均可实现;大 Panel 则通常包含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基因,覆盖癌种类型广泛,基因信息更为丰富,需要通过高通量基因检测方能实现。
随着肿瘤精准医疗技术持续向纵深发展,大Panel基因检测项目逐渐成为是肿瘤NGS技术在临床应用的主流趋势。相比小Panel基因检测,大Panel能够全面覆盖罕见突变靶点,系统揭示肿瘤伴随突变,大幅提高临床检测效率,从而有效增强免疫治疗效果。
一项研究表明,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如果仅就单个热点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其阳性检出率约为 40%;如若进行小Panel 基因检测,阳性检出率可增至65%,而进行大Panel基因检测,则可以在99%的患者中检测到驱动基因突变。
目前,海外已经大Panel基因检测产品上市,包括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MSK-IMPACT、美国 Foundation Medicine 公司的“FoundationOne Liquid CDx” 美国Personal Genome Diagnostics公司的“PGDx Elio Tissue Complete”。在国内,尽管头部基因科技公司一直尝试突破,大Panel基因检测仍处于LDT应用阶段。
当前,世和基因的核心服务项目“世和一号”,是全球领先的基于高通量测序平台的全景多基因大Panel检测产品。根据招股说明书,世和基因的大Panel基因检测广泛适用于实体肿瘤新诊断患者、耐药患者以及复发患者群体,全面覆盖437个癌症主流驱动基因,系统囊括肿瘤相关通路上下游基因信息和罕见突变位点,准确揭示各种基因点突变、碱基插入/缺失、拷贝数变异和基因融合等,用以指导靶向药物选择、监测治疗效果、提示耐药趋势、评估肿瘤遗传风险。
世和一号与其他大Panel基因检测产品参数对比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通常,最低检出限指标(可以稳定检出的最低突变丰度)会被用来评价肿瘤NGS产品的灵敏度,最低检出限越低说明灵敏度越高。与前述上产品相比,“世和一号” 的最低检出限为最低的2%,并且肿瘤细胞含量要求、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总体符合率等方面也表现优越,这为“世和一号”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肿瘤NGS临床应用的天花板有多高?
除了强势的大Panel基因检测外,世和基因正不断拓展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应用范围。
比如,热门的mNGS。据招股说明书记载,世和基因开展感染性病原微生物基因检测服务,无需事先体外培养、不依赖先验信息,全面准确获取病原微生物基因序列,可以发现全新或罕见的病原体,适用于不明原因感染病原体的科研和临床应用,助力感染性疾病精准诊断和临床用药选择,特别是在条件致病菌感染及混合感染治疗方面具有优势,形成了世和基因多元化业务增长点的组成部分。
从燃石医学、泛生子到世和基因,曾经叱咤风云的肿瘤NGS龙头,悉数登陆资本市场,开启企业经营的新阶段。
这个被热捧、被质疑的行业,仍在肿瘤伴随诊断的红海中不断挣扎,也尝试在免疫响应、复发检测等细分领域中探索新的增长点,却似乎很难再令行业惊艳。那么,世和基因此番逆势申请IPO,是否意味着肿瘤NGS行业的天花板,其实比之前设想的要高?
答案或许是肯定的。
首先,我国肿瘤患病人群基数庞大,但是基因检测渗透率仍然远低于欧美。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以新发病人估算,中国市场渗透率约为10.6%,而美国则高达36.1%。
目前,国内市场仍然主要集中于大中城市的三甲医院以及肿瘤专科医院,广大中小城市医院仍然存在大量空白。随着临床教育的持续普及,肿瘤精准医疗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靶向免疫药物可及性的不断提升,未来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其次,除了伴随诊断指导临床用药以外,通过技术迭代创新进一步拓展至肿瘤复发监测乃至肿瘤早筛早诊领域,覆盖肿瘤病程全部周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根据 Frost & Sullivan 数据,国内肿瘤高通量基因检测市场规模已由2016年的7亿元增至2021年的4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41.1%。预计到2025年和2030年,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149亿元和491亿元,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肿瘤基因检测市场规模增长趋势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据估算,肿瘤复发监测、早筛早诊的未来市场空间预计将超过用药指导领域,预计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动能。而这两个市场的增长速度也非常快。其中,早诊早筛已经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应用领域。在国内肿瘤NGS厂商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之下,肿瘤复发检测技术和产品正在趋于成熟。
比如,世和基因自主开发了 ATG-seq 超高灵敏度液体活检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检测过程中多种背景噪音,同时辅以超高深度测序,实现了对极低丰度肿瘤 DNA 片段的高特异性测序,检测限低至 0.03%,结束了此前对于术后随访的肿瘤病人,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而出现漏检的情况。
创业进入第10个年头,世和基因开启了生长的第二阶段。而恰恰是这10年,也见证了国内肿瘤NGS市场曲折跌宕,但持续向前的拼搏十年,这让我们更加期待,在新的10年里,基因科技可以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0517
当前,我们依处在复杂和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不确定性正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但与此同时,一股科技与学术的合力正驱散迷雾冉冉升起!为推动科技与产业共振,打造线上活动品牌影响力,和WGDC大会形成呼应,由全国领先的科技媒体与产业智库泰伯网联合国际华人地理信息科学协会(CPGIS)共同发起《全球连线-科·学与共》在线特别策划活动,每期将对话多位具有深度思想的嘉宾,一起探讨科技与产业、当下与未来,共计8期。
01活动概括
(一)主办单位:
泰伯网、CPGIS
(二)品牌联名:
WGDC(全球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
(三)活动时间:
5月18日-6月29日
(四)活动主题:
科 · 学与共(科技+学术,与产业共振)
(五)活动频次:
每期对话1-3位嘉宾,共计8期
(六)对话方向:
智慧城市、实景三维、元宇宙、智能汽车、高精地图、数字化转型等
(七)对话嘉宾:
全球科学家及科技企业代表
(八)观看渠道:
泰伯网、微信视频号、哔哩哔哩、微博、百度直播、CSDN、抖音等
02 整体规划
《全球连线-科·学与共》由全球连线和青年科学家论坛两部分组成,全球连线部分由5月18日首场开始至6月29日结束,每周三14:00开播;第三届全球前沿科技青年科学家论坛部分将在WGDC2022会期举办;
第一期—5月18日(周三)
智慧城市:从顶层设计到人间烟火
第二期—5月25日(周三)
实景三维:向实而生
第三期—6月01日(周三)
遥感大数据:AI与遥感碰撞新应用
第四期—6月08日(周三)
时空大数据:洞悉城市的未来
第五期—6月15日(周三)
汽车进化论:量产时代下的智能汽车“最强大脑”
第六期—6月22日(周三)
数字化转型:云+AI 引发的转型变局
第七期—6月29日(周三)
元宇宙:与下一个数字世界的距离
第八期— WGDC2022会期
第三届全球前沿科技青年科学家论坛
03 直播一张图
欢迎点击预约http://www.taibo.cn/live/142
0517
2021年6月,三峡新能源(600905.SH)首次公开发行、成功募集227亿。在上交所挂牌当日,市值就突破1000亿。
2021年,三峡新能源营收、净利润分别为154.8亿、56.4亿。截至上周五收盘,其最新市值1689亿,市盈率30倍。
2021年,中国电建营收、净利润分别为4483亿、86.3亿。截至上周五收盘,其最新市值1080亿、市盈率12.5倍。其中 “电力投资与运营”收入203.4亿,毛利润率40.8%(未披露分部净利润)。
中国电建旗下占比4.5%的电力投资业务,与三峡新能源同质(且营收高31.4%),独立上市的话市值不输三峡新能源。
截至2022年3月末,共155家基金持有三峡新能源,持股数占流通股的7.4%。中国电建是黄金,三峡新能源是白银。白银也有投资价值,但稀缺性远不及黄金。当黄金价格低于白银,机构投资者却弃黄金而去高价买白银,不知是何道理。
01 三峡新能源的“外延式增长”
1)三峡集团
三峡新能源的控股股东三峡集团,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一级企业共有23家,分为八个板块。
其中“电力生产与运营”板块的龙头是长江电力,总资产逾3200亿,2021年净利润273亿;
“资本运营与金融” 板块的龙头是三峡资本和三峡财务;
“国际能源投资与承包”板块的龙头是三峡国际;
三峡新能源是“新能源开发与运营”板块的龙头。
长江电力董事长由三峡集团董事长雷鸣山兼任,而三峡新能源董事长是王武斌。“人事无小事”,董事长人选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长江电力与三峡新能源在集团的地位。
2)“抢装潮”中崭露头角
三峡新能源主要投资风电、光伏项目。水电占比一直很小,而且为了避免与三峡集团旗下其它公司同业竞争,水电资产将逐步剥离。
三峡新能源自身的定位是 “风光三峡”及“海上风电引领者”,发展战略是“风光协同、海陆共进”。
2017年末,风电装机容量4.9GW、占总装机容量的65.8%;风力发电量达92.3亿度、占总发电量的75.9%。
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发电量占比分别回落至56.9%、68.2%。
2021年风电占比重拾升势,年末装机容量达14.3GW、占总装机容量的62.3%,较2020年末提高5.4个百分点。年发电量达229亿度、占总发电量的69.2%,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
根据相关政策,2022年1月1日起新增海上风电项目将不享受补贴,于是2021年出现海上风电“抢装潮”,全年新增装机容量达16.9GW。三峡新能源包揽了3.2GW,市场份额接近20%,可谓一马当先。
3)风电毛利润率的“千年大顶”
先看光伏:2017年,度电收入0.75元、2019年0.61元、2021年0.52元。度电毛利润亦逐年下滑:2017年0.41元、2019年0.34元、2021年0.29元。好在毛利润率一直保持在55%一线。
再看风电:2017年毛利润率53.3%,2019年提高到56.8%,2020年突破60%,2021年达60.4%。
赶在2021年底之前并网的风电项目可以持续获得补贴。2022年起,新增装机容量不享受补贴,必然拉低总体毛利润率。所以,2021年风电60%的毛利润率是“千年大顶”。
4)发展模式
三峡集团的优质资产给了长江电力,三峡新能源的任务是“开疆拓土”,所需资金通过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筹集。
2019年,三峡新能源总装机容量刚刚突破10GW;2020年大幅增至15.6GW;2021年,再增7.3GW,年末总装机容量达22.9GW。在建装机容量11.1GW。这是资本市场对三峡新能源“看高一线”的主要原因。
2020年,三峡新能源净资产、总负债分别为464亿、961亿,净资产负债率207%,总资产1426亿。
2021年IPO巨额融资后,净资产增至766亿、总负债亦增至1406亿、净资产负债率回落到184亿,总资产增至2172亿。
2021年三峡新能源扣非净利润51亿、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增至10.1%。由于IPO融资近230亿,2022年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将会回撤。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长江电力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8%、16.7%和14.9%,显著高于三峡新能源。
2021年,三峡新能源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88.2亿,投资活动净流出349亿、几乎是经营现金流入的4倍。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入372亿。
三峡新能源发展模式可以借用“融、投、管、退”来说明。与资管公司不同之处在于“退”的方式——不是一把卖掉,而是长期运营、靠并网发电赚取电费回本,资金周转期大大延长。
三峡新能源发展的路径属于低效、重资产、外延式扩张、效益与补贴高度相关。想让营收、净利润快速增长,需要成百亿地“砸钱”,折腾来折腾去净资产回报率只能勉强维持在10%一线。
在央企林立的电力行业,“国字头”有国家电网、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还有五大发电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华润集团、中广核、鲁能集团……
三峡新能源在争夺优质项目方面没有特别优势;发电设备从金风、东方电气、远景、运达采购,三峡新能源亦无核心技术;资产质量、运营能力无法与长江电力相提并论;上网电价自己说了不算。
长江电力市盈率也才20倍,三峡新能源明显被高估了。
02 中国电建,1.5万亿合同在手
1)营收结构
中国电建主营业务包括:工程承包与勘探设计(简称“工程承包”)、“电力投资与运营”(简称“电建投资”),房地产开发、设备制造与租赁。工程承包、电力投资是核心业务,房地产业务将战略性退出,设备制造业务体量偏小、无关大局。
中国电建是享誉国际的水电规划设计、施工第一品牌,在中国水电市场的份额高达80%,2021年居ENR全球工程承包商250强第5位,世界500强第107位、中国500强第29位。
工程承包收入占营收的比例保持在80%以上,毛利润贡献率则缓慢下滑:2021年,工程承包营收3730亿、占总营收的83%;毛利润401亿、占总毛利润的68.2%(2017年该比例为73.5%)。
电力投资业务占营收的比例一直在5%以下,但毛利润贡献率高达10%。2021年电力投资收入203亿、占营收的4.5%;毛利润83亿、占总毛利润的14.1%。
中国电建亦是风电/光伏建设王者,包揽65%的风电/光伏项目规划、设计,光伏EPC(设计、采购、施工、服务总承包)规模全球第一。
2)“三级火箭”
借鉴互联网公司的“三级火箭”模型分析中国电建:
第一级,水电、风电、光伏项目的勘探、规划、设计。
中国电建集团旗下有9大国家级研发机构、11个院士工作站、4.4万名技术人员。受国家有关部委的委托,承担水电、风电、光伏项目的规划、审查职能,通俗地说就是“代行部分政府职能”。
投资数十亿的清洁能源项目,选址是否合理、设计/施工方案是否可行、运营是否安全、经济效益如何……勘探、规划、设计等同于初审,全国80%的水电、65%的风电/光伏项目由中国电建经手。
第二级,EPC总承包。
中国电建设计的项目,由其它单位施工,在沟通、协调方面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投资数十亿的项目,耽误一天都会造成可观的经济损失。
“一客不烦二主”是投资方的最佳选择,前提是中国电建愿意提供总承包服务。#中国电建可以“挑肥拣瘦”#
2021年,中国电建新签合同7802亿元,同比增长15.9%;工程收入3723亿(相当于完成合同),同比增长12%;年末在手合同总金额达1.46万亿,同比增长32.4%。
2021年新签7802亿合同中,6160亿来自国内、同比增加30.6%,1642亿来自国外、同比下降18.5%。
2021年新签合同中,2400亿来自能源电力,同比增长28.6%(其中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合同202亿、同比增长343%);3620亿来自基础设施,同比增长9.2%(其中市政建设1032亿、同比增长35.5%;公路建设622亿、同比增长52.9%);1295亿来自水资源与环境,同比下降12%。
1.5万亿合同在手,毛利润超过市值。
第三级,电力投资。
正如中国电建《2021年报》所说:“电力投资与运营业务与工程承包及勘探设计业务紧密相连,是公司产业链的延伸。”
提供勘探、规划、设计、施工、服务“一条龙”服务,中国电建对经手项目“知根知底”,并且有相当大的话语权,对有利可图的项目捷足先登是题中应有之义。
三峡新能源则没有这种优势,项目质量略逊一筹——
2020年,电建投资与三峡新能源装机容量相近,电建投资营收189亿、每瓦年入1.17元;三峡新能源营收113亿、每瓦年入0.73元;
2021年,三峡新能源装机容量暴涨至22.9GW,营收155亿、每瓦年入0.68元;电建投资营收203亿、每瓦年入仍为1.17元,比三峡新能源高73.1%。
2021年,三峡新能源毛利润率高达58.4%,而中国电建投资板块毛利润率为40.9%。主要原因是三峡新能源风电装机容量占比高达62.3%,在享受补贴之后风电毛利润率超过60%。
《招股说明书》披露,2017年~2019年,三峡新能源获补贴金额分别24.1亿、23.5亿、23.1亿,而这三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4亿、27亿、28亿。补贴退坡对存量项目没有影响,但新增装机容量获利难度成倍增大。
电建投资水电装机容量接近40%,风电约为36%。
装机容量是巨额投资“换”来的,电建投资每瓦收入领先,长远来看三峡新能源的毛利润率未必能赢。
3)机构投资的“乌龙”
尽管电建投资与三峡新能源有这样那样的不同,可以说它“毛利润率低”、“水电占比高、光伏/风电占比有待提高”,但不能将其视为无物或者认为与三峡新能源没有可比性。三峡新能源目前估值高也好、低也好,电建投资应与其等量齐观。
中国电建旗下营收占比不到5%的板块可以与三峡新能源等量齐观,而中国电建市值仅为后者的60%。难道堪称王牌的水电勘探设计、全球排名第五的施工力量、1.5万亿在手合同,还有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的抽水蓄能业务都是负值?这或许是A股市场最大的乌龙。
不客气地说:买入三峡新能源的基金经理,不懂新能源!
例如某只名为“XX均衡优选”的基金,三峡新能源是第六重仓股,持股市值超过基金净值的5%。排在前面的有四家航空公司(国航、东航、南航、吉祥)合计占基金净值的31.3%!疫情严重、油价高企、航空公司巨亏。该基金经理的思路无非是赌疫情好转、俄乌和解、国际油价大跌、航空复苏、股价翻盘,赢了名利双收,亏了也不少拿管理费。赌一把未尝不可,拿基金净资产的三分之一赌民航业复苏就过了。
比投资者教育更急迫的是对公募基金经理的教育,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缺乏责任心和研究能力,拿基民的钱博个人的前程。
0516
投资界(ID:pedaily2012)5月13日消息,近日,国内AR/VR光学模组头部企业耐德佳完成产业资本和行业资本联合参与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主要应用于AR/VR光学模组产能提升、技术研发升级等。
据悉,耐德佳前期已经获得多个品牌厂商的批量化订单,今年有望成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的AR光学模组供应商,并已开展了超薄自由曲面和全息光波导产品的研发;同时公司面向VR市场的Pancake光学模组也处于可批产阶段,可持续为Web3.0行业发展助力。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5/492007.shtml
0516
低调发育的OPPO近日却因一则调整员工薪酬结构的内部信在市场上引起巨大反响。
10月25日,OPPO一封《面向未来、面向价值创造,Tony谈全面薪酬变革》的内部信中称,OPPO将变革沿用数年的薪酬机制,在员工薪酬构成中引入“绩效股”,并引入公开的股票激励。这意味着,股票将成为部分员工薪酬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此前,OPPO内部虽然存在股票激励方式,一是年终奖配股,二是员工QQ群交易,但并没有真正达到激励员工的效果。
薪酬体制改革,或许是OPPO不得之举。
那些年,“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一度让OPPO手机名声大噪,加上群星代言,广告长期霸占电视、公交路牌、地铁站的视觉冲击,OPPO火了好一阵子。或许是被华为、小米压制,OPPO手机这些年的名声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如今的OPPO已知手机市场的天花板显现,造芯、造车成为其转型的方向,可是新故事需要资金支持,上市也许是最好的方式之一。不久前,传闻OPPO背后老板段永平已从美国回到国内,并消息称OPPO年初引进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种种迹象或表明,曾坚持不上市的OPPO正迈出上市这一步。
手机业务,现在怎么样了?
成立于2004年的OPPO,已经迎来了发展的第17个年头。
早期的OPPO以R系列作为其主打产品,定位于颜值高、拍照好、充电快的千元机型,开创了“手机自拍美颜”时代。年轻女性、学生党成了OPPO最为代表的消费群体。以OPPO R9来说,开卖的88天销售量达700万台,平均每1.1秒就有一台OPPO R9被用户购买。
OPPO的畅销无外乎其营销战略的成功。
OPPO的创始人是段永平的老部下,陈明永。段永平大家应该都知道,从小霸王游戏机到步步高,从投资网易到后来的拼多多,无一不展示其投资实力。陈永明无疑沿袭了小霸王、步步高的商业打法,在广告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当时,OPPO凭借着脍炙人口的“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广告语快速出圈,加上杨幂、迪丽热巴、李易峰、王俊凯等当红流量明星代言彻底火了。不仅如此,每年赞助综艺节目等的广告费用开支不小。
直到现在,OPPO的营销能力还是很出众。上周末EDG夺冠,OPPO实着又火了一把。OPPO作为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的官方合作伙伴,无处不看到OPPO的身影,直播间的桌子上就摆放着一台OPPO Find X3 Pro,每一场比赛中间的高光时刻都是由OPPO冠名播出。
除此之外,不同于小米的扩张打法,OPPO疯狂开设线下门店,据悉已超过40万家,以至于很多人的印象里给他们贴上了“会营销”的标签,并长期留在中低端市场。
在较强的营销功底以及大面积渠道基础下,OPPO大部分时候还算优秀。
不过,手机市场的天花板早在前几年就开始展现。IDC数据显示,2015-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CAGR为-2.10%,中国则CAGR为-6.53%。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92亿部,同比减少5.75%;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26亿部,同比降低12.37%。
而这几年,线上渠道也成为了手机销售的主要渠道之一,加上更有技术、品牌支撑的华为超越,曾是国内线下手机市场最大赢家的OPPO,也卖不动了。IDC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OPPO在市场的出货量为1180万部,同比下滑15.8%。
但是,在前五名的手机厂商中,华为受到“禁售令”的影响导致芯片供应不足,加上荣耀剥离,华为手机销量已然大跌。从目前来看,其余国产手机品牌正抢占华为失去的市场份额。IDC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4.7%至8080万台,其中vivo继续保持国内第一位置,OPPO则位居第二,出货量约1600万台,市场份额同比上升至19.9%,但同比增速不算亮眼。
海外市场向来是手机厂商争夺之地,OPPO 2021年前三季度全球销量保持正增长,市场占有率约10%,可以看出OPPO在海外市场的增长还是不错的。
如今,即便5G换机潮来临,折叠屏等各种微创新技术更迭,也不足以打破市场天花板。OPPO凭靠着营销获得关注的时代已经过去,其主打的拍照价值也不再稀缺,打开其官网,已不在是流量明星的宣传图,硬核广告成为主角。足以见得,OPPO放弃R系列,新推Reno系列,重拾Find系列,撕掉“会营销”的标签、进军高端科技之路的决心。不过,市场太过激烈,转型还需时间的验证。
IoT晚了,不能再错过造车
OPPO的转型不仅在手机领域,还向IoT、造芯、造车领域发起进攻。
先说说loT。相较于小米和华为,OPPO显然在这领域的布局慢的不止半拍。如今,小米商城,已经充斥着各种平价、智能的家居产品,包括造地机器人、智能电视、电饭煲等等,形成小米智能家居生态链。而华为近几年打造“万物互联”颇有成效,如智能门锁,红外遥控器等等,甚至推出“全屋智能家居业务”。
反观OPPO,其2019年成立“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2020年3月才推出首款智能手表OPPO Watch,今年7月底正式发布了OPPO Watch 2系列,而在此之前,苹果、华为的智能手表已经风靡市场,截至2020Q4,华为、小米、苹果的智能穿戴设备已占据市场超60%的份额。而智能家居领域,2020年10月,OPPO智能电视S1和R1出世,显然也没有在市场上掀起什么水花。
由此可见,OPPO的在IoT领域的翻身仗不好打。
再来说说芯片研发。近年来,OPPO挖来了联发科、高通、华为、紫光展锐的工程师,还曾表示自2020年起3年投入500亿研发费用,可以看出OPPO造芯的野心。但芯片制造是块难啃的骨头,华为用了十余年,花费数千亿才有了今天的海思,更何况,才刚上路的OPPO。
最后来看造车。不可否认,新能源车无疑是目前市场最新风口之一。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超过欧洲,7月渗透率达到16.3%,创下历史新高。
在此背景下,不仅是汽车原品牌,来自地产、手机等跨界企业均想从中分一杯羹,拿手机企业来说,其中不乏华为、小米、苹果等身影。譬如,去年11月,长安汽车对外宣布将联合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将搭载华为的智能座舱平台CDC、自动驾驶域控制器ADC以及部分三电零部件,预计于2022年上市。今年年初,小米宣布投资100亿美元造车,并成立小米造车公司。
公开数据预测到2032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增长至8772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有望达到2432亿美元,约占全球28%。
显然OPPO已经错过loT,不能再错过造车风口了。去年3月,OPPO挖来了小鹏汽车首席科学家郭彦东,让其任职智能感应首席科学家。今年10月,OPPO软件工程事业部总裁吴恒在开发者大会上宣布OPPO正式推出OPPO智行解决方案,透露出发力造车领域的野心。
不过,在现阶段电动汽车领域,国内的小鹏、蔚来、理想这三大新势力已经占得先机,加上小米等后来者,还有华为等厂商提供软件支持,OPPO此时入局虽不算掉队,但一定也不是提前。
小结
要不是华为受限,OPPO原本的手机业务指不定要走下坡路了,加上手机市场天花板有限,开拓新业务成为其必然选择。就现在来说,OPPO介入loT领域已经掉队了,落后的技术和市场份额用时间来换取并不可靠,而不论是造车还是造芯,都是能够支撑OPPO新故事的铺垫,但这不仅是一场时间的较量,更是背后资金、技术的比拼,光靠手机业务输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外部力量支持。
由此上市,恐怕是唯一出路。
0515
投资界(ID:pedaily2012)5月13日消息,上海凯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馨科技」)于今日正式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据介绍,本轮融资由奇安投资领投,盈诚信资本和老股东驰星创投跟投。钛资本为本轮的独家财务顾问。
凯馨科技起步于2020年,是数据安全领域的隐私合规管理厂商,致力于通过技术+管理的方式帮助组织流程化、专业化的管理隐私数据的存储和流通。谈及创业契机,公司创始人孙诚介绍,凯馨科技的团队在2019年组建,2020年全职创业。公司的核心团队都是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期间的同窗,当时分别在美国国家实验室、国内大型银行、数据存储安全厂商从事着与数据科学、应用和安全相关工作。从大环境来看,欧美当时已经对个人隐私安全和管理的关注度非常高,也已经开始积累相关技术能力和管理标准。同时,国内对个人信息安全的认知也已开始起步,市场需求初步显现,但还缺少有效的整体解决方案。于是,其团队综合个体优势和行业方向,决定投入其中开始创业。
隐私合规管理解决方案
从产品端整体介绍,当前,凯馨科技旗下主要涵盖隐私安全评估、密态数据流通和隐私态势感知三个版块。孙诚认为,隐私合规管理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结合法律、管理和技术的体系化能力。基于此,凯馨科技将这种能力划分为隐私安全评估、密态数据流通和隐私态势感知三个部分。
目前,凯馨科技的产品已经应用在政府、银行、保险、物流等多个行业,累积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数十家客户。在交付方面,据介绍,凯馨科技的产品使用容器技术构造,纯软件交付,支持各类公有云平台、虚拟化和X86物理机环境,降低产品交付和实施的成本。此外,凯馨科技表示自己也会持续与伙伴共建生态。目前,凯馨科技已经与业内多家业务、安全、运维、数据库类厂商和一些终端客户的内部信息系统通过接口集成。"比如,我们最近服务的一家TOP500公司,对方使用airflow调用凯馨的服务,从而实现更高效的任务响应和编排管理。"孙诚表示。
另据了解,在本轮融资后,凯馨科技会持续和客户共同打磨隐私合规管理平台,积累技术和产品壁垒。同时,公司计划加强销售团队建设,在金融、政企等行业树立标杆客户,持续打造品牌形象。
奇安投资投资总监牛尔力博士表示,当前我国数据安全市场正处于成长期,随着《数据安全法》逐步落地,市场需求开始出现,未来几年是产品形态逐步成熟的关键时期。凯馨科技核心团队具备丰富的数据安全经验,深度理解客户业务系统,近几年持续研发已形成密态流通产品体系,构筑了坚实的技术壁垒。即使面临2022年初疫情带来的困境,凯馨科技第一季度依然拿下包括全球五百强用户在内的多个标杆客户,期待凯馨科技后续持续扩充产品体系,打造多场景、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安全解决方案,抓住数据安全行业发展机遇。
盈诚信资本投资总监郭姚表示,流通的数据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凯馨科技的产品可以帮助企业合规管理及使用隐私数据,盘活更多数据要素,有望成为数字产业化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盈诚信资本也将持续聚焦数字经济领域,对像凯馨科技一样拥有自研底层技术且在为社会创造可持续性价值的企业提供更多支持。
驰星创投Venture Partner刘婷表示,初识凯馨团队,基于数据以资产视角的组织形式及价值承载形式的变化,基于对流通数据安全的发展共识判断及市场现状与远景的差距,对凯馨科技进行了天使轮投资。作为投资人,我们始终相信好的产品不来自投资人的构想,而来自市场,来自创业团队对市场机遇的动态把握和引领能力。目前看,疫情加速了这一进程,凯馨团队也体现出了动态调优及产品创新的悟性及实现能力。驰星创投坚定看好以数据安全为基础支撑的数据资产流通方向的投资机会及凯馨的发展潜力。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5/492016.shtml
0514
字节入局直播硬件的消息,又为久违热搜的直播带货行业带来了一些热度。
近日,据媒体报道,字节新上线了一款名为“聆镜视频直播一体机”的产品,为匹配这款硬件设备还打造了相应的App。新产品可以为主播提供专业设备、降低设备调试门槛,也可以为直播基地或MCN机构打造专业的直播间。
对于这一举动,字节跳动相关负责人回复铅笔道称,聆镜直播一体机已通过火山引擎向企业提供服务,但拒绝透露其他更详细的产品细节和市场布局。
实际上,直播硬件并非新鲜事物,而且已经是一个庞大的水下生意。有从业者介绍,其大规模兴起于2020年。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底,中国短视频/直播音频硬件市场规模将超100亿元。在淘宝上,有的电商商家单是一台直播机的单月流水就能达到近百万元。
不过,在从业者与投资人看来,直播硬件功能虽好,但受市场竞争与客户需求影响,这并非产品的完善形态。在理想的状态下,“硬件”、“SaaS”以及“服务”应该是一体的,才能为企业客户提供全面的直播服务,“如果只有硬件,那就没有太多发展空间。”
无论软件,还是硬件,根本还是要满足直播场景下的用户需求和体验。“产品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就一定有市场。”
01 一个100亿的水下生意
关于直播这件事,字节跳动想要做得更深一点。
继去年成功注册多个“聆镜”商标后,近期字节上线了一款名为“聆镜视频直播一体机”的产品。
据介绍,该产品是集成音视频采集、智能处理、上传传输一体化的直播专用设备,可用于社交直播、电商直播、户外直播、大型活动直播等场景。这款直播一体机为主播提供专业设备、降低设备调试门槛,也可以为直播基地或MCN机构打造专业的直播间。目前的官方刊例价为15800元。
此外,为匹配这款硬件设备,字节于近期推出了名为“聆镜”的App。聆镜App与聆镜直播一体机相连,可以实现手机与直播一体机终端联合直播和通话的功能。手机端的屏幕也可以投屏到直播一体机上,满足教培类直播演示手机功能的场景。
实际上对于“聆镜”的出现,创投圈的人并不奇怪。一位业内人士对铅笔道分析,字节拥有国内头部的直播平台与电商平台,若是想要在“生态”方面再进一步,软硬件一体化是字节一定会去做的事。铅笔道注意到,火山引擎此前还上线了“巨量学”“抖音电商学习中心”的电商课程,这也是字节为了直播生态做的事。
当然,于字节跳动这种体量的公司而言,“聆镜”这样的产品也不过算是一个小小的尝试而已。“聆镜”也并非字节跳动首次涉足硬件领域,此前,旗下在线教育板块大力教育就曾推出智能作业灯。
直播硬件其实是一门“水下”的生意。对于直播而言,三秒停留看场景,五秒停留看货品和主播。场景的第一要素就是视觉。硬件设备没准备好,就无法呈现出完美的直播效果,无法让消费者产生场景代入感,也就不能提升直播间用户停留时长,进而刺激消费者在直播间下单。
在直播间,观众能看到的地方只有主播的面孔,但在镜头照不到的地方还有调音台、提词器、声卡、麦克风等五花八门的直播器材。跟以往只靠一台手机就开播不同,很多大主播的直播间运营已经越来越精细化。一位MCN的工作人员跟铅笔道吐槽到,自家主播每次开播前光是设备的安装调试就将近半个小时。此前有报道称,薇娅直播间的一个灯的价格高达6000多元,直播间7-8个灯总价接近5万。
受直播热影响,一众相关产业链也吃到红利,其中就有做直播硬件的。比如有声卡设备公司Gide的相关人员表示,公司近年的设备销量已实现了5倍增长,顾客主要来自直播或是短视频带货主播。
实际上,与直播配套的硬件生意,正成为一个新市场。根据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底,中国短视频/直播音频硬件市场规模将超100亿元。随着短视频以及直播行业的持续发展,行业从业的专业门槛也将逐步提高。包括声卡等应用级硬件落地,将为行业专业化提供重要的硬件基础。
02 旺盛的需求与落后的工具
直播硬件本质上也是一门卖“铲子”的生意。
这门生意广泛兴起要到2020年,当时因为疫情影响,直播带货的火热为其带来了市场发展的契机。
第一,面对着丰富多变的直播场景要求,首先从拍摄源上,手机摄像头已无法胜任。主播们需要引入专业摄像机、运动相机、无人机等各种装备。
第二,主播们对直播画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清直播,还要适应户外激烈变化景象传输的码率。直播画面也需要实时的进行加减字幕、台标、比分等处理。
第三,更有一些直播,单个机位也不足以展现理想的视觉效果。在此之前,想要做这样的直播,都必须购买编码器或者采集卡,配合PC端的直播软件来实现。不仅整体投入价格不菲,复杂的设置,繁冗的接线,也让很多主播望而却步。
这样的内容需求开始倒逼硬件设施升级。繁琐复杂的直播间搭建困扰着有直播需求的广大商家用户,与专业的MCN不同,普通的企业、商家缺乏直播相关人才与设施,如何降低直播间搭建门槛、让人一键式开播?这是之前他们一直苦苦思索的难题。有从业者总结,彼时业内普遍反应的问题是,“日益增长的直播需求同落后的直播工具之间的矛盾。”
也是在这个时候,很多创业者们盯上了直播硬件的市场,各类“智能直播机”“直播一体机”层出不穷。淘宝上的一家直播一体机品牌的客服对铅笔道表示,“(聆镜)这些功能我们都有。”数据显示,这个品牌的产品单在淘宝上就月售50台,一台产品近20000元的售价,一个月光淘宝这个渠道就有百万流水。
在“直播一体机”之前,上一个因直播受益的硬件是声卡,在2020年底就有报告指出直播声卡市场规模将达18.9亿元。而且声卡的应用早已不局限在直播短视频的制作上,而是扩张到视频配音、线上教育、有声书录制等行业。应用场景的扩大,也让不少业内外人士窥见了直播设备行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不过,单做硬件的生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一位从业者告诉铅笔道,直播硬件的壁垒并不高,尤其是声卡之类的设备在电商上面一搜就有不计其数的产品,而且各家直播硬件的功能也是大同小异。
即便是看似技术含量很高的直播一体机,在很多人看来也是一个“叫好不叫座”的产品。有评论表示,如“聆镜”这样的直播一体机,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主播,特别是使用移动设备直播的主播痛点,但问题是这款产品的性价比可以说是一点也不高。“近两万元的售价,已经足够买一台iPhone、一台顶配手持稳定器、外置声卡,以及补光灯等设备。对于头部主播而言,有了专业团队与设施后,直播一体机又略显鸡肋。”
03 把直播链条再做一遍
直播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除了直播硬件外,围绕着直播生态,一众行业也正在闷声发大财,有从业者喊道:“直播上下游都可以再做一遍。比如直播间装修、运营代理等前后端产业。”
直播后台技术相关的CDN服务商、云平台;直播隐形链条中的主播中介;直播周边产品中的硬件;以及在直播过程中被带火的产品……它们成为与行业成功连接的环节,享受着直播大火带来的绵延不断的边际效应。
实际上,抛开硬件的一次性采购,很多企业还一同提供SaaS产品,集合营销工具、分销裂变等功能,为企业带来二次收益。
其实在2022年,“企业直播”就屡次被提起,直播营销已经成为常态。艾瑞数据显示,消费者在接触过的内容营销形式中,短视频、直播、长视频占比包揽前三,均在45%以上。信息交互方式的变革为企业直播服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再加上疫情黑天鹅的强势推广,企业直播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百亿大关。
企业直播将逐步会成为企业标配,客户需要的是立体化的直播营销服务,而不仅是硬件产品。一位从业者对铅笔道表示,直播硬件只是表面的产品,“包括我们在内,同行的产品基本都是软硬件一体的解决方案。”高昂的价格使得这个生意从一开始就是To B的,并且这门生意的续费率貌似也较为客观,铅笔道了解到有家企业号称续费率达96.8%。
字节跳动更多也是瞄准了B端市场,除了硬件还有配套的软件。关于“聆镜”,字节跳动火山引擎相关负责人回复道,该产品通过火山引擎向企业提供服务。
对于直播硬件这个产品,投资人也是类似的态度,一位消费领域的投资人表示,直播场景下的“硬件”、“SaaS”以及“服务”在理想的状态下就应该是一体的,为企业客户提供全链路直播服务,而且随着发展成熟,硬件的收入比重会逐步降低。于企业而言,还应该发力后两者产品。“如果只有硬件,那就没有太多发展空间了。”
这位投资人表示,无论是做软件,还是硬件,创业者的根本还是要满足短视频直播场景下的用户需求和体验。“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就一定有市场。”
0514
1月3日,苹果成为首家市值破3万亿的公司还历历在目,彼时,媒体将这一数值与2020年全球各国GDP进行参照,苹果公司的体量超过英国,仅次于德国,相当于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但苹果公司受累于美股抛售潮,苹果股价今年迄今已经下跌了约16%。
与之相对的,在俄乌冲突、全球为应对通胀收紧货币政策等一系列作用之下,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却赢麻了。2022年上涨了28%,时隔两年,再一次取代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
而石油,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商品概念或产业概念。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它是财富、是政治、是武器,更代表着权力。
01 刀剑与信仰
1902年1月14日深夜,年仅22岁的伊本沙特,扛着借来的30支步枪,与40位勇士一道,骑着骆驼从科威特横穿沙漠,千里奔袭利雅得。
到达城下,年轻的统帅斩断一棵棕榈树,战士们沿着枝杈跳入城内,凭着月光击毙当地总督。时隔多年,“流浪者”沙特族人夺回了祖先的首都。
这场夜袭,是现代阿拉伯最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已经被写成史诗在半岛传颂。
随后的三十年,伊本沙特陆陆续续征服了沙漠中的诸多部落,将波斯湾至红海之间的辽阔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到1932年正式登基,将统治区更名为沙特阿拉伯王国,成为全球唯一用统治者姓氏来命名的国家。
接下来,在血与火的外交中,利用英国的力量摆脱奥斯曼土耳其的支配,又在苏、美、德之间周旋,甩掉前老板大英,成为为数不多没有被殖民的地区,其本人也被阿拉伯世界公认为圣城守护者。
俗话说,打天下不易,守天下更难。
沙漠中星星点点的诸多部族,就好像骆驼脚踩的沙子,细小又不相容。
未把将所有人拧巴到一起,只有40个勇士的伊本沙特,无奈选择了最简单有效的联姻,他本人“咬着牙”迎娶了各部落共300多名女子,前前后后共生下120个子嗣,其中活到成年的儿子就有36人。
而且为了维持各方平衡,他还将传统的父死子继改为兄终弟及,开启了沙特长达九十年的宫斗史。沙漠里的人还是读书少,这套模式,在中国早就证明不行了,此处不表。
日推月移,后患渐渐凸显出来。随着“子子孙孙无穷匮”式的繁衍,加上两个一起打江山的兄弟,如今的沙特王室已经膨胀至20000人左右,其中“核心王室”即老国王的直系后裔占一半。
当年伊本沙特为了统一阿拉伯做出的巨大牺牲,如今也变成了巨大的负担。
熟悉明史的都知道,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对自己的子孙后代很是上心。纵观历朝历代,朱明宗室成员的待遇也堪称最优,最差的奉国中尉每年也拥有二百石禄米。
当皇二代渐渐繁衍到皇N代,到万历年间,宗室成员膨胀至70万,朝廷再也供养不起。诸如河南一地,存留米八十四万三千石,而当地宗室禄米却需要一百九十二万。
无奈下,朝廷开始允许宗室成员参加科举走上仕途,自己解决生计问题。只是,享受了两百多年娇生惯养,皇族早已从骨子里失去了自主意识,根本做不到自给自足。直到大明灭亡,各地反清复明的起义虽然不断,却始终没能出现光武帝刘秀那样的人物。
所以很多事情都需要适可而止,一旦过度,就必然会走向负的一面。
而今沙特王室的待遇,较朱家子弟犹有过之。毕竟,沙漠里的汉子虽然披金戴银,但其骨子里还是部落制思维——有钱一起花。
但,钱从哪里来?
02 黑金阿美与沙漠奇迹
建国之初,沙特一穷二白,除了黄沙什么都没有,该怎么养活这么多儿孙?
虽然很早就有人认为,阿拉伯大沙漠下埋着巨量石油,但早期英国人的勘探皆以失败告终。直到1933年,美国加州石油公司进入沙特找油,并在当地成了加利福尼亚阿拉伯标准石油公司(Casoc),这便是如今沙特阿美的前身。
只是,砸了大把美元,愣是挖到了七号井,也没在沙里淘出油。1936年,德克萨斯石油公司加入Casoc,获得了50%的股权。“俩傻牛仔挖沙子”,成为欧洲老牌石油大佬们口口相传的笑料。但是,两年后,他们就笑不出来了。
1938年3月,这俩傻牛仔把七号井挖到1430米,阵阵“黑金”喷涌而出,产油速度迅速提升到每天4000桶,世界石油市场格局一下子就改变了。
1944年,Casoc正式更名为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阿美石油公司”正式登场。
按照最初的协议,王室每年从阿美公司获得1500万美元的收益,正式摆脱苦日子。老美还以“开明的利己主义”承担了很多政府义务,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很多本地人成为石油产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财帛乱人心,巨大的利益分配难免会引起摩擦。从1950年修改协议增加王室获益,到1988年成为沙特100%的国有公司,经过三十多年的扯皮,阿美公司再次更名为“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由内而外完成“沙特化”。
可因为西方国家人为地把石油价格压得很低,平均每桶石油仅1.8美元,甚至只有煤炭价格的一半。此时的沙特依然很穷。
于是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沙特国王费萨尔带头宣布对美国及其盟友实行石油禁运,引爆了全球范围内的石油危机,导致油价直线上涨。
在群友们的集体反对下,美国不得不对沙特妥协,一起构建了影响后世半个世纪的石油美元体系。这也是后来美国货币+中东石油+东亚制造的三角贸易体系的基础。
只可惜,就在费萨尔试图利用石油大棒和美苏冲突,将阿拉伯世界联合起来,成为世界新一极之际。他一个精神病的侄子,趁其接见科威特石油大臣的时候,向他连射三枪,终结了这位一代枭雄。
但不管怎样,沙特的国运已经因此发生扭转。从苦哈哈的劳工,摇身一变成为坐拥金矿的富翁。
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个又一个现代化城市出现,纸醉金迷的沙漠奇迹开启了。
根据最新财报,沙特阿美2021年净利润达到1100亿美元,具体到每天的平均利润为20亿,利润水平相当于2个工商银行。
而有1.4万亿美元的资产和2万亿美元的主权基金做后盾,沙特使劲发月例银子,仅2011年,王爷一级每个月可领取43万美元,贝勒们每月可领取4.3万美元。
这些都只是毛毛雨,王子们还继承了大量封地和财富,并在各大机关担任要职,插手石油生意,充当政府和外国公司的中间人。通常,签订一份合同,参与的王子都能获得20%回扣,合同越大,则需要越多实权王室一起参与。
过去,沙特从大到小的各种能源订单,都是根据实力大小相互勾兑的结果。所以,别看沙特阿美市值这么大,每年赚这么多钱,实际上层层是坑。
而且,分蛋糕的人数还在与日俱增,就算再有钱,政府的财政负担可想而知。
再者,王室富得流油,庶民也得分羹润盏吧,否则政治何以稳定?
从不到1美元/加仑的油价,到每年出资数十亿共学子出国深造,沙特人的日常福利遍及各个领域。
至于节假日和重要庆典活动,则更烧钱。比如2015年在萨尔曼国王登记大典上,政府一次性给全国公职人员和学生派发了价值210亿英镑的红包。
如此败家,就算有阿美这种美元印钞机也无济于事,沙特的财政早已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尤其在2019-2020年,因为疫情,全球油价断崖式下跌,王室们再也坐不住了。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沙特阿美这个除了中国烟草外全球最赚钱的公司,决定赴美IPO。其目的并不为别的,只是要解决王室的生存问题。
美国CIA主管在接受采访时,也明确表示,阿美IPO没那么复杂,就是沙特政府没钱了。
而在其后最关键的推动之人,是现任国主萨勒曼王的储君,小萨勒曼。
03 狠人萨勒曼
沙特王储萨勒曼,鹰视狼顾,狠辣决绝,在国际社会上从来都是一个强硬又开朗的人设。
最近,主张沙特对华石油以人民币结算的,不接拜登电话的,不给英国首相约翰逊面子的都是他。
前文提过,沙特的王位继承是“兄终弟及”制。老萨勒曼在2015年接过哥哥位置的时候,已经80岁,时日不多。所以小萨勒曼面临的巨大阻碍就是他的亲叔叔穆克林,还有他的堂兄纳耶夫。
老萨勒曼先搞定了自己的弟弟。2015年,在纳耶夫成为王储后,年仅29岁的小萨勒曼出任国防部长,并通过皇家法令,把阿美石油控制在手里。很快便在2017年以“叛国罪”囚禁了堂兄,成为新的王储。
同时,因为生母部落的势力过大,为了防止外戚干政,他甚至还把自己的母亲囚禁了5年。
再加上老萨勒曼年事已高,他其实是沙特的实际掌权者。
从兄终弟及到父死子继,这是对传统的挑战,不服的人比比皆是。
沙特毕竟是一个政教合一、君主专制的国家,王子们掌握着大量政府职务和封地,再加上小萨勒曼要求沙特放弃极端宗教主义,遭到了神权和世俗政权的激烈抵抗。
为了争取旧势力以外的支持,2017年11月,他下令把200多名最顶级的富豪和王子软禁,处理腐败和洗钱,还同时罢免了海军司令,雷霆手段震惊宇内。
几百集《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甄嬛传》打底的我们,一眼就知道,这就是宫斗的最高形式--正变,堪称现代版的玄武门之变和斧声烛影。
这一波“反腐倡廉”行动,让小萨勒曼赢得了年青一代的喜爱,18-24岁的民调有九成支持他的强硬作风,而沙特的人口70%都在30岁以下。不仅巩固了自己的权利,还威吓住了国内各大势力集团。
一个霸道的中兴之主跃然纸上。
此后小萨勒曼力推阿美IPO的背后,与他的祖父当年“忍痛”娶300多个姑娘是一个道理,即尽可能争取到更多力量,承认自己为天下共主。
上市,意味着财务透明,大部落的亲王们再也难染指巨额的海外合同,而那些边缘化的弱势小部落,则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益保障。
所以阿美公司IPO,从来就不是一个经济问题。其市值无论是否超越苹果,永远都是王室平衡的工具而已。
04 石油黄昏
2019年底,沙特阿美刚刚官宣IPO的消息,公司估值就达到1.7万亿美元,取代阿里巴巴成为全球史上规模最大的IPO。
但在招股书中,却有这么一句话,“全球原油需求增长很可能在2035年达到峰值。”
不论现在能源形势怎样紧张,石油的黄金时代都迟早会过去,新兴的低碳能源将改变整个能源版图,这是可以确定的事。
过于依赖旧的能源经济,在科技发展下,泡沫只会越来越大。
早在2018年,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就已经占据全球发电量的三分之一,世界能源向低碳转型已经是不可逆的大趋势。
而产油国的发展前景,与石油的命运息息相关,石油时代终结的那一刻,也意味着OPEC+的消亡,更意味着锦衣玉食的王族们需要“自寻出路”。
所以,不论是此前沙特阿美不同寻常的IPO,还是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不同寻常地取得王储职位,都昭示着,这个国家来到一个政治、经济都不得不变的节点。
回想起血与火的那个年代,在伊本沙特穿越沙漠之前,并没有人看好他,其母也为之哭泣。
国王的妹妹却这样说:“不要像女人一样感叹自己的运气,如果第一次和第二次机会都没有得到命运宠爱,你仍可以寻找失利的原因,并在第三次机会中取胜。不要花更多时间陪伴你的妻子或待在母亲家里,男人不是为了舒适而生。”
时至今日,数以千计沙特王子中,还有几人记得先辈的信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