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分类:华宇平台专发展

华宇平台登陆_O₂Micro凹凸科技完成私有化交易,将正式从纳斯达克退市

0310

投资界(ID:pedaily2012)3月8日消息,近日,O2Micro International Limited(“O2Micro”或“凹凸科技公司”,Nasdaq: OIIM)宣布已经完成私有化交割,将正式从纳斯达克(Nasdaq)交易所退市。

据O2Micro凹凸科技公司公布的公告显示,O2Micro于2022年9月30日宣布达成最终的私有化协议。根据该协议,O2Micro董事长兼CEO杜珣弤偕同以公司核心管理层及光远美元基金组成的买方团,达成此次交易。同时,本次交易是在光远团队协助下,由瑞士信贷牵头筹组银团提供贷款支持,以及全球知名律师事务所Gibson Dunn & Crutcher LLP (代表买方团)、方达律师事务所(代表买方团并购融资事宜)、金杜律师事务所(代表公司)、Skadden Arps Slate Meagher & Flom LLP (代表公司特委会)等共同铭铸完成,并于2023年3月3日成功完成私有化交易的交割。

O2Micro凹凸科技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专注于电池AFE核心技术、电池主动安全技术、以及超高清Mini LED显示屏背光等领域的模拟芯片设计公司。公司在中国、北美、亚洲设有分支机构,全球员工近400人,全球发明专利申请超过3000项,在不同产品领域拥有完整的产品矩阵,共计约1800颗芯片品类,全球顶级客户群涵盖品牌包括:Bosch、TTI、Dyson、Nissan、Toyota、Honda、ATL、Subura、京东方、新方纬、Microsoft、Phylion、Makita、SharkNinja、Electrolux、海信、创维、Sony、Panasonic等。

O2Micro凹凸科技公司董事长兼CEO杜珣弤表示:本次私有化是公司27年发展历程中的重大里程碑事件。O2Micro将持续进行高研发投入,充分发挥公司与全球电池厂商、高清屏厂商累积20年的合作伙伴关系,布局汽车系统级芯片产品、储能电池系统产品领域,紧跟产业机会和市场机遇,使O2Micro持续参与高规格全球芯片企业竞争并斩获更加广泛的行业魁首地位。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合凯维生命科学完成近千万美元种子轮融资,专注全球女性健康市场

0310

投资界(ID:pedaily2012)3月8日消息,合凯维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Heranova Lifesciences Holding,简称合凯维生命科学) 于3月8日宣布完成近千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合凯维致力于推动全球女性健康创新解决方案的开发和商业化。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推进公司在亚太地区的商业化进程,包括全球首创、无创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子诊断,孕产期创新诊疗产品和其他妇产科药物的上市。公司也正积极开展针对内异症和妇科炎症的创新药物早期开发,并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拓展其他关键妇产科适应症的创新解决方案。本轮融资由鼎丰生科资本和创新工场共同领投。

合凯维生命科学是一家旨在为女性健康问题提供综合创新解决方案的医疗科技公司。公司计划通过整合诊断、药物、器械和数据,一站式解决妇产科领域未满足的医疗需求。合凯维生命科学由多位资深创业者和前跨国公司高管在世界级科学顾问委员会的支持下,于2022年6月在美国波士顿创立。公司采用美国-亚洲联合运营模式,同步开展研发和商业化。

合凯维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Penny Wan女士表示:“女性在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人们对于当今众多女性所面临的健康问题严重缺乏了解,诊疗方案在过去10-20年内缺少真正意义的创新和改进。作为业内领先的致力于深耕女性健康完整解决方案的公司,合凯维将通过提供包含诊断、治疗药物、医疗设备和数字化平台的完整解决方案来改变这一现状。她之健康,吾之使命。”

耶鲁大学医院妇产科主任、合凯维科学顾问委员会专家Hugh Taylor教授表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最为高发的女性疾病之一,但其诊断和治疗仍存在大量尚未满足的需求。全球有1.76亿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正在长期遭受极度疼痛、月经异常和不孕的折磨。不幸的是,在今天,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仍有平均6-12年的延误。我们很高兴看到合凯维致力于以创新的解决方案来填补这一重大缺口"。

合凯维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赵奕宁博士表示:"提供方便、安全、有效的诊疗一体化解决方案将是女性疾病管理、防治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通过自主研发及外部合作开发的硬核创新产品已获得多位全球顶级专家的认可,并能够大大提升女性患者对于诊疗的感受度。”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UniUni完成1亿元B轮融资,加拿大凯尔特创投、蓝驰创投、清波基金、元璟资本等参投

0310

投资界(ID:pedaily2012)3月7日消息,北美新一代尾程派送平台UniUni 近日宣布完成1亿元B轮融资加拿大凯尔特创投、蓝驰创投、清波基金、元璟资本、西图资本、Hat-trick 资本等新老股东参与本轮投资。据悉,本轮资金主要用于进一步开拓美国市场,建立围绕洛杉矶、纽约、芝加哥、达拉斯、迈阿密等重要航空港口的高人口密度城市尾程派送网络。

六个月之前,UniUni刚刚完成5千万元A轮融资。此轮融资后,UniUni加速其在北美最后一公里履约服务网络的搭建。如今,UniUni在加拿大已经实现9个省100多个城市60%+人口覆盖率, 6000个注册司机旺季配送日订单超过9万单每天。预计2023年将实现90-95%的人口全覆盖。

不到半年时间完成两轮融资,起于加拿大,志在全北美的UniUni正在乘风起飞。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创新性产业发展地十分迅速,共享经济也随之兴起并蓬勃发展。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物流行业也与时俱进,积极加入了“互联网+物流”的创新中,并形成了“众包物流”这种新型的物流模式。

而UniUni正是通过使用批量派单的众包模式,以高技术、轻资产、轻员工方式从而大大降低投递成本、提供更高的服务质量、给普通有车的人提供非常有竞争力的收入来源,同时达到降低排量环保的效果。

“在物流及供应链的世界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处理着客户与货物之间的关系,而新兴技术和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桥梁的角色。”CEO PeterLu直言, “除了采用‘众包’模式造成成本上的巨大优势之外,UniUni高度自动化、信息化和定制化的特点也非常符合优质电商强调‘供应链全面信息化’的理念,在业务配合度、客户满意度方面,都与传统供应商提供的尾程服务有很大的差别。”

UniUni的北美研发团队达到近40个人的规模,团队成员多是来自京东、腾讯、阿里、拼多多、高德地图等国内互联网科技公司,带有极强的互联网思维与基因。由此,UniUni自诞生就形成强大的数据挖掘、交互和反馈能力,以算法优化尾程各个环节效率和成本。其自主研发独家派送路径算法,创新电商配送专用预约开门技术,为累计超500万北美本地电商用户的地址库提供可自动修正下单输入错误的解决方案。正是以全新的模式、领先的技术进入这个市场快速发展份额,UniUni力争成为领域内的头部企业,并快速达到独角兽规模。

早于A轮融资时,创始人PeterLu就曾表示,UniUni下一阶段将大力开拓美国市场,随着疫情进一步强力推动了电商行业在美加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习惯已经被重新培育,线上消费的比例每一年都在飞速递增。诚然美国和加拿大国情和消费习惯相似,但市场要比加拿大大十倍以上,所以在加拿大跑通模式以后进入美国是必然的。

据了解,截至目前UniUni已经进入美国洛杉矶和迈阿密等空运港口城市,美国团队在跨境头部各资源方订单、设备、经验、资金的全力支持下,数据比加拿大更为亮眼,并很快将突破每天一万单的里程碑。

当下,UniUni作为基础物流网络已经融入到各个环节中,持续为客户,行业,社会创造价值。这种通过企业价值实现的回报拥有巨大潜力也具有可持续性。在未来,借助各轮新老投资企业的独家资源加持,UniUni综合服务能力也将进一步升级,提供更大辐射范围、更优质的“最后一公里”物流服务,从加拿大、美国,逐步拓展成为北美市场首选尾程、世界一流的企业。

元璟资本合伙人刘毅然表示:随着跨境电商机会的兴起,全球正在出现一波结构性的机会,传统为信件服务的物流形态越来越无法满足电商件的需求。UniUni基于先进的数字化能力、强大的众包网络、良好的战略客户关系与服务能力,形成了电商件末端配送的独特竞争优势。未来会扮演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角色。

华宇注册_打造专业康复机器人矩阵,司羿智能获近亿元A轮融资

0309

投资界(ID:pedaily2012)3月6日消息,国内软体康复机器人公司 司羿智能宣布完成近亿元的A轮融资。本轮由国生资本领投,原投资方道远资本继续跟投。所募集资金将用于加速司羿智能在神经康复领域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创新研发以及打造数字化康复服务平台。

司羿智能成立于2017年,是专注于为医院、社区和家庭提供专业康复的智能化产品和创新性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致力于攻克康复机器人领域的核心技术,通过对康复产业的智能化改造以及数字化升级,打造“智能硬件+服务+AI技术”的康复一体化解决方案,打通医院、社区、家庭康复全周期的技术和信息壁垒,实现人人享有创新康复服务的愿景。

司羿智能是一家由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等博士和硕士团队组成的创新康复科技公司,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专业康复机器人,核心成员均拥有十年以上机器人和康复医疗行业经验,以上海和成都为核心实行双总部运营模式。

司羿智能融合多学科专业知识和技术,打造了一系列可用于学界科研、临床应用和家庭使用的专业级康复机器人,先后研发出全球领先的脑机接口软体手功能康复机器人,国内首个下肢软体外骨骼EasyWalk、以及国内首个可同时满足医院、社区、家庭康复需要的上肢康复机器人等硬核科技产品。

为了加速临床康复理论的落地与验证,打造了“产学研医”一体化生态体系,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本东北大学、英国皇家白金汉郡医院、英国霍布斯康复中心等国际知名机构进行深度合作。

羿生手功能康复机器人系列是司羿智能的拳头产品。其依据软体机器人技术和神经科学理论,相对于其他康复机器人单一、机械的固定动作,司羿智能软体手功能康复机器人融合了软体气动机器人技术、肌电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利用肌电信号丰富的生理信息特征,可即时感知和识别用户运动意图,帮助用户进行安全、有效、完善的主动康复,提升康复效率与效果。目前羿生手功能康复机器人已进入全国8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3000多家医疗机构,惠及超5万家庭,在临床、家庭均实现规模化应用。

对于本次融资,司羿智能创始人、总经理尹刚刚表示:“非常感谢投资人对于我们的认可,作为一家专注于康复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和研发企业,我们深知康复行业所存在的医疗资源短缺、社区家庭康复资源严重不足、人口老龄化加速等多重深刻的社会问题,为此,我们秉持‘让人人享有创新康复服务’的热情和赤诚,欣然接受行业和时代所赋予的挑战,致力于打造让老百姓人人用得起、用得上的专业级康复机器人。幸运的是,我们产品已经走进了三千多家医疗机构,并服务了80多个国家和全球数百万人次。同样幸运的是,我们遇到在康复领域‘志同道合’的投资者,助力于我们加速在神经康复领域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创新研发以及构建数字化康复服务平台,以共同推进康复行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成都国生资本方投资团队表示:“司羿智能拥有在康复和技术领域经验丰富的复合型团队,对行业有深刻理解,在技术领域有丰富的专利成果,目前产品也已广泛触达市场,这是一家创新能力极强,产业化水平极高的企业。我们期待司羿智能能够尽快推出更多的创新康复产品,为康复患者提供更丰富的选择以及更优质的服务。”

道远资本董事长章达峰表示:“司羿智能以手功能康复服务作为切入点,不断延伸产品线和创新康复服务,其所打造的覆盖医院、社区、家庭康复全周期的智慧康复一体化平台,具有显著特色和行业差异化,因此我们坚定看好司羿智能,持续一路跟投。中国的康复体系正在经历一次变革,司羿智能以技术和商业模式双创新的特点在康复领域形成了一股新力量。未来,我们期待和司羿智能一起,探索更美好的康复行业新未来,创造更强大的社会价值。”

华宇平台登陆_诺一迈尔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苏高新金控领

0308

投资界(ID:pedaily2012)3月7日消息,诺一迈尔(苏州)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由苏高新金控领投,君茂资本、鼎晖投资、汇鼎投资、翊翎资本、博雅君子兰等投资机构跟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组织工程领域多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临床试验,以及多个产品管线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诺一迈尔成立于2017年3月,是研发和生产“实现人体组织修复和器官再造”的再生型植入医疗器械的创新型企业。成立6年以来,诺一迈尔致力于产品与技术国内首创和国际领先,与德国弗莱堡大学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掌握了前端原材料设计开发和关键工艺制备技术,实现了高端核心装备的国产化,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

通过国内外技术的引进与高端装备的自主创新,诺一迈尔的产品线涵盖了静电纺、3D打印、化学合成等组织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路线,覆盖了膜、骨、胶、剂等丰富的产品形态,延伸到口腔、眼科、耳鼻喉、外科、生殖医学、运动医学等多个临床科室,是国内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领域赛道齐全、技术先进的综合方案提供者之一。

诺一迈尔相继入选国家外国专家项目计划、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外专百人、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以及山东省外专双百团队,多次获得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创业江苏”“赢在苏州”等创新创业赛事重要奖项,连续入围“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江苏省潜在独角兽企业”“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潜在独角兽企业”和“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等独角兽评选榜单。

诺一迈尔下设苏州、潍坊、太仓三个研发生产基地,北京医学中心和德国弗莱堡海外实验室,形成了“3+1+1”的研发创新架构。成立至今,“明胶-聚己内酯分层牙龈修复膜”“鼻腔填充海绵”等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相继获准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目前,诺一迈尔正在研发关节软骨再生产品,致力于促进真正的透明软骨及其软骨下骨再生,无需使用细胞、生长因子或其他药物;新一代可降解血管移植物产品,适用于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致力于解决人工血管移植物的持久性与可持续性。

未来,诺一迈尔始终坚持组织工程支架系列产品“创新+国际化”,努力实现“破译再生密码,守护人类健康”的长远目标。

苏高新金控表示,诺一迈尔在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领域拥有全面的原研性平台技术,在牙龈修复、软骨再生等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解决了多个“卡脖子”技术难题,我们相信诺一迈尔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继续“织造生命,打印未来”。

诺一迈尔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德国弗莱堡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Prof. Dr. Thorsten Tobias Steinberg说,感谢苏高新金控等投资机构的支持,新的资金的注入将加快诺一迈尔创新与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促进诺一迈尔的核心产品达到国际一线水平。

华宇测速地址_首发 | 质肽生物完成亿元级B轮融资,蓝驰创投领投

0307

投资界(ID:pedaily2012)3月6日消息,近日,北京质肽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质肽生物”)宣布完成亿元级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蓝驰创投领投,泰州华银金投、骊宸投资、铭丰资本跟投,凯乘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在研产品管线的临床开发,以及生产基地建设。

质肽生物成立于2018年9月,团队核心成员来自诺和诺德、甘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重组蛋白药物的开发方面拥有长期积累。公司专注于大肠杆菌生产重组蛋白质药物,致力于开发治疗慢性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创新生物药以提高老百姓的健康管理和生活品质。

全球代谢类疾病市场巨大,患者人数多年持续增长,以糖尿病和肥胖为例,正在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统计,糖尿病和肥胖已被列入支付费用最高的十大慢病,而中国作为代谢疾病大国,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国内成年居民肥胖率高达16%,6岁以下儿童及6-17岁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根据IDF 2021糖尿病地图,中国糖尿病患者总数达1.4 亿人,居全球首位,存在极强的市场爆发潜力。

质肽生物围绕代谢疾病领域,已建立由自主知识产权平台打造的完整重组蛋白生产产业链,在工程菌改造、药物设计、蛋白质表达、蛋白质包涵体复性、蛋白质纯化、生产工艺的开发与放大、口服制剂开发等诸多环节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目前公司管线开发已进入快车道,其中新型超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有望实现每月给药一次)已开展澳洲I期临床,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也已获批国内临床,未来上市后将有望极大程度改善患者治疗负担,造福患者。

质肽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旭家表示:非常感谢各位投资人对公司的支持与信任,也感谢凯乘资本协助公司完成本轮融资。代谢疾病领域具有巨大的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质肽生物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原创为驱动,构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平台,涵盖了完整的重组蛋白从早期研发到生产的诸多环节,不断努力创新,扩充丰富研发管线。我们接下来一定会加速推进在研管线进度,开发出更多、更好的生物创新药,满足人民对生命健康快速增长需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蓝驰创投董事总经理戎璟表示:目前国内GLP-1RA研发企业中,具有脂肪酸修饰技术自主研发能力的公司屈指可数,质肽生物是其中差异化最为显著的企业。其直接对标司美格鲁肽,采用独有的长效化技术,有希望实现一个月一次给药,未来希望在疗效和依从性上对司美格鲁肽实现超越。此外质肽也系统布局了难度更高的口服、双靶点的GLP-1RA药物。我们看好质肽成为国内乃至全球代谢性疾病领域的重要玩家之一,在飞速增长的体重管理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很高兴作为领投方支持这样一个具有差异化和引领性的公司。

泰州华银金投董事长杨淼表示:质肽生物是国内专注于开发代谢性疾病创新药物的企业。其核心产品具备长效优势并覆盖口服剂型,可极大提高临床依从性。同时公司创新的重组蛋白制备工艺满足了产率高、稳定性高、生产成本低等产业化要素。质肽生物作为泰州医药高新区的重点招引项目,结合泰州中国医药城在产业端的优势,可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铭丰资本合伙人王莘亮博士表示:作为一家专注消费医疗的基金,我们持续关注减重市场的技术发展和商业化进程。尽管感觉历史很长,目前全球无任何国家有有效逆转超重和肥胖发生率的成功经验,市场机会很大。在众多减重手段中,GLP-1靶点药物达到了安全性、有效性、依从性(体验感)的综合平衡,已上市产品的爆发增长支持这种观察。在GLP-1的国内外参与者中,质肽的超长效等创新设计达到了有效性、体验感、性价比的综合提升,有望占据重要市场地位。公司在其他领域的布局同样顺应了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变革带动的结构性大市场,后续管线的创新性有全球竞争力,加上公司团队多年磨合的高效协同和执行力,让我们看好质肽的长期发展。

凯乘资本创始合伙人邹国文博士表示:公司团队底蕴深厚,对行业认知深刻,建立了国际领先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组蛋白生产技术平台,聚焦市场巨大的代谢疾病领域,布局丰富的、贴近临床需求的产品管线,完美平衡药物研发的高风险和同质化。我们相信在各位股东的助力下,质肽生物的产品将早日上市,造福更多患者。

华宇测速地址_我们还要原谅星巴克多少次?

0306

‍又一家餐饮品牌出事儿了!

对,说的就是这两天因为使用过期食材上热搜的星巴克。

作为一家知名度极高的咖啡连锁品牌,且一直以食品安全标榜自己,出现这样的事件后,先是称“深感震惊”,接着仍不忘自我夸耀——“进入中国市场22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安全问题坚决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怪不得央视财经评论说,能被扒出并曝光并非偶然,星巴克方面的“震惊”未免让人有些震惊。

而且,这并不是星巴克第一次陷入类似争议。

一杯星巴克咖啡,却代表了都市白领身份。这是星巴克自1999年进入中国内地后所打造的最成功“人设”。

多年来,作为连锁咖啡中的“高奢”品牌,星巴克出现在全国200多个城市几乎所有写字楼下。然而,当满大街都是“星巴克”时,除了价格外,星巴克还是你心目中的那个星巴克吗?

1./一杯三四十块的咖啡,食材却是过期的?!‍‍‍‍‍‍‍‍‍‍‍‍‍‍‍‍‍‍‍‍‍‍‍‍‍‍‍‍‍‍‍‍‍‍‍‍‍‍‍‍‍‍‍‍‍‍‍‍‍‍‍‍‍‍‍‍‍‍‍‍‍‍‍‍‍/

过期食材换标签继续卖,擦咖啡的白毛巾擦完垃圾箱还继续用…...这就是星巴克提供的所谓“高品质手工咖啡”。对于顾客来说,这个星巴克体验,绝非“优质”。

近日,新京报挑选了位于无锡市的两家星巴克门店调查发现,星巴克食品问题实在堪忧。

巧克力液是制作咖啡的主要材料之一,也是咖啡店的最常用食材之一。星巴克《产品开封保质期汇总表》里标明,这种巧克力液在冷藏条件下,保质期为48小时。

然而,新京报记者却发现,巧克力液已经过了保质期,但星巴克店员并没有按规定报废处理;甚至不止一次用那桶过期的巧克力液,给顾客制作饮品,其中包括畅销早餐饮品可可蒸气奶。

同样过期的抹茶液,也屡次被用于给顾客的抹茶拿铁中。

不止于此,超过保质期的红茶液、奶油、桃果肉、可可碎片等食材也没有被星巴克处理掉。

对于这些过期食材,星巴克的做法是撕掉旧标签再修改保质日期。据新京报文章,个别没有标签的,只是因为“因为已经过期,就把标签撕掉了。”

星巴克的糕点也有类似情况。星巴克给消费者的承诺是,“当天拆封后当天卖,卖不完就会全部扔掉。不会卖不新鲜的东西”。

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

“先卖昨天剩下的,再卖今天新进的。”据新京报调查,星巴克先卖拆开包装的样品,门店几乎每天都会把前一天剩下的糕点偷偷摆上柜台;如果当天没卖完第二天还会继续卖,有的糕点已经非常干硬甚至稍一触碰就掉碎渣。

食材如此,星巴克的卫生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

用于咖啡吧台的白毛巾,却被要求擦垃圾桶;这之后,这个白毛巾不只没有被丢掉,还被星巴克店员再继续用于擦拭吧台和咖啡机。但按照星巴克规定,这是吧台的专用毛巾,清理垃圾桶应该用另一种清洁抹布。对于这个要求,星巴克主管人员并非不知道,而是明知故犯。

上述星巴克内部卫生违规细节,可谓是触目惊心。星巴克食品安全问题曝光后,舆论一篇哗然。

▲图片来源:新京报微信公众号评论区截图

▲图片来源:星巴克中国官方微博评论

实际上,星巴克的规章制度不可谓不严格。按照规定,旗下门店要每天进行食品安全自查,每家门店每年至少接受一次第三方突击检查,20%门店接受第二次飞行检查。

星巴克中国官网还宣称,“我们以行业最高标准为基础,制定严格执行星巴克食品安全‘金标准’,以确保从源头供应、仓储物流到门店运营,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到伙伴(员工)奉客的每一个环节,为顾客提供安全和高品质的食品和饮品。”

然而,书面一套,背后却又是一套。尽管规章制度标准非常严格,对白毛巾的使用都有具体规定,但实际操作却又是一回事。

新京报还曝光,有自称曾在江苏某市的星巴克工作过的爆料人称,自己曾工作的门店也有篡改保质期的行为;“店经理在培训时就让我们将快到期的食品材料标签撕掉并贴上新的。”

对此,星巴克店员直言:“一代一代,师父带徒弟都是这么带的。”如今,星巴克员工早就养成了不良习惯。

2./食品安全问题,屡被诟病‍‍‍‍‍‍‍‍‍‍‍‍‍‍‍‍‍‍‍‍‍‍‍‍‍‍‍/

在这样的 “公司文化”下,星巴克的食品卫生问题,也屡次被消费者诟病。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消费者针对星巴克的投诉条数多达1257条,其中近一个月就有多达163条投诉量。

▲图片来源:黑猫网站截图

其中,就有不少消费者投诉其食品发霉,个别消费者吃完后甚至拉肚子。

12月10日,有消费者投诉,和同事在星巴克点了牛肉卷、巴斯克蛋糕、可颂等下午茶餐品后,都拉肚子了。星巴克客服却说,食品安全问题无法解决。

▲图片来源:黑猫网站截图

此前12月5日,也有消费者购买星巴克的早餐后,在三明治内吃出长约两三厘米、可能危害性较大的异物。

▲图片来源:黑猫网站截图

11月24日,一位上海消费者吃到了发霉变质的星巴克早餐。经过一番维权,5天后(11月29日),星巴克客服说,无法赔偿,22元赔付金额已打入账户当中。

这位消费者直呼:“22元赔偿对我来说极其羞辱,吃一半发现食物发霉且不说对身体造成的潜在影响,在和星巴克沟通的过程中他们对食物变质的情况毫无悔意,也未对食品问题作出任何回复。这个不负责任的企业能一直存活在中国,服!”

▲图片来源:黑猫网站截图

如此种种,消费者诟病无数。监管部门对星巴克也展开调查。

不久前,深圳一家星巴克门店就曾因食品问题被处罚。2021年11月24日,星巴克咖啡(深圳)有限公司盐田壹海城二分店因未及时清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台式月饼),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被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盐田监管局处以警告。

星巴克品牌下的关联公司——上海星巴克咖啡经营有限公司,近年来曾遭多次行政处罚。

此外,成都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重庆商业大厦分店、重庆城市阳台分店等曾因产品责任纠纷被起诉。消费者试图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

随着舆论发酵,12月13日一大早,无锡市新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无锡市经济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均对涉事星巴克门店进行调查。

当晚,“无锡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透露,针对媒体曝光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有“更换配料标签使用过期食材”的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当日立即组织工作专班全面开展核查处置工作。

除了前述媒体发现问题外,监管部门还发现,初步核实相关企业有更改食品原料内控期限标识、使用超过内控期限原料的行为。而在同步对全市其他82家星巴克门店开展排查后,监管部门还发现从业人员未戴工作帽、加工区物品摆放零乱、消毒记录不全等15处问题。

此外,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对星巴克(中国)华东北区进行了行政约谈,要求公司对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全面自查、落实整改。

当日中午,星巴克中国官方微博回应称,对于报道中所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深感震惊;已于第一时间关闭了这两家门店,并立刻启动深入调查。

▲图片来源:星巴克中国官方微博

在“无锡市场监管”调查结果发布后,星巴克中国也“躺平”表示,“已确认12月13日媒体报道的两家无锡门店的伙伴(员工)确实存在营运操作上的违规行为”。

星巴克中国还声称,两家涉事门店已闭店进行调查与整改;中国内地所有星巴克门店立即启动食品安全标准执行情况的全面自查;立即组织对所有门店零售伙伴的重新培训,严格落实公司食品安全制度;针对所有门店,增加来自内部及第三方的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频率与范围;强化食品安全问题的伙伴内部举报通道;并探索更多技术手段,减少人为操作因素的干扰,争取从源头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然而,对于追求利润的星巴克而言,这一切或许早已积重难返。

3./星巴克高端“人设”崩塌‍‍‍‍‍‍‍‍‍‍‍‍‍‍‍‍‍‍‍‍‍‍‍‍‍‍‍‍‍‍‍‍‍‍/

“星巴克,也不过如此嘛。”在评论区,消费者对星巴克满是失望。

在消费者大为失望背后,是星巴克多年高奢“人设”的崩塌。

“我的白领朋友们,如果我是一个初中没毕业就来沪打工的民工,你会和我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吗?”

这是农家子弟麦子在2005年发布文章《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开篇语。回忆自己18年奋斗史,麦子说,“我奋斗了18年,现在终于可以与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我已经融入到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中了,与周围的白领朋友没有什么差别。”

对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来说,三四十块一杯的星巴克咖啡,仍是高端与奢侈的代表。实际上,星巴克让中国人学会了喝咖啡;多年来,靠着所谓“第三空间”概念,星巴克从众多咖啡馆中脱颖而出,成为商务洽谈、白领办公或享受咖啡时光的好去处。

为了维护其所谓高奢“人设”,选择直营模式的星巴克一向对外宣称:“以行业最高标准为基础,制定并严格执行星巴克食品安全金标准。”

在官网上,星巴克强调,2019年星巴克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顺利通过国际权威食品安全体系FSSC 22000认证审核,成为国内餐饮连锁行业中获得该项认证的第一家企业。

然而,这是一个“人设”不断崩塌的年代,星巴克也没hold住。

体面人,一向不屑于做投机取巧之事。同理,当一个人不再追求“体面”时,往往是从根底上坏的。这个根底或许就是过度追求利润。

在新京报的曝光视频中,星巴克一线店员直言:“报废就算店里面的钱吧?”“要考虑利润率”。

这一切都指向了星巴克的利润考核模式。

消费者“吐槽”星巴克:“那么大的利润还要用过期原料”。但也有消费者认为“咖啡只是毛利高,净利润真不高”。

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公开资料显示,号称世界上特种咖啡的主要焙烧炉和零售商,星巴克成立于1971年,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目前已布局全球50多个国家。

据同花顺iFinD,星巴克年报显示,2021财年,星巴克合并收入为291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中国市场收入37亿美元,同比增长42%,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7%。截至2021年10月3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营业门店数共5358家。

“目前,中国是我们增长最快的市场,也是我们的第二大市场,并且是100%的公司所有。”星巴克在年报中表示。

▲图片来源:Wind

2022财年,星巴克中国计划总店数达6000家,布局中国内地230个城市。

星巴克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凯文·约翰逊曾多次表示,中国市场是一个依然具有增长空间的赛道,要在这片市场上,不断新开门店,继续寻求高速扩张。

的确,近年来,随着中国咖啡文化逐渐形成,这个市场迅速壮大。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咖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约3817亿元,预计咖啡行业将保持27.2%的增长率上升,2025年将达万亿元市场规模。

但需要注意的是,第四季度,星巴克虽然收入增长,但其报告期内的同店销售却同比下降7%。对此,星巴克称,主要受到8月中旬疫情反复的影响,中国80%的门店受到波及。

这背后,或许是因为星巴克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随着中国咖啡市场壮大,资本迅速“杀入”。企查查数据显示,自2018年-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咖啡企业融资金额呈上涨趋势,2021年前三季度,咖啡企业融资金额已超过2019年全年,达59.84亿元,融资数量也高达30起。

这期间,星巴克的竞争对手不断出现。2017年6月才成立的瑞幸咖啡,也瞄准写字楼和热门商业区迅速扩张,成立不到两年就赴美上市,如今已在全国布局门店数为5671家,已经超过星巴克。可以说,哪里有星巴克,哪里就有瑞幸咖啡。

瑞幸咖啡发布未经审计的2021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公司期内总净收入为23.502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1.43亿元增长105.6%,其同期亏损收窄98.6%。这意味着,瑞幸咖啡距离扭亏不远了。

此外,Tims咖啡、Peets咖啡、蓝瓶咖啡等外资咖啡品牌从2021年开始加速布局中国市场。中国本土咖啡品牌Manner、M stand也迅速融资扩张。而奈雪、CoCo等主营新茶饮的品牌也先后推出多个咖啡口味产品。11月16日,麦当劳也宣布,旗下品牌麦咖啡计划未来三年投资25亿元布局中国内地市场,预计到2023年全国将有超过4000家麦咖啡。

毋庸置疑,对于星巴克而言,其咖啡行业龙头的位置将不断受到对手挑战。如果食品安全问题等顽疾不除,迎接星巴克的显然不会是好结果。

华宇测速_2021年,我逃离了影视圈

0306

演员徐文浩没想到,演戏8年没火,一条发布退圈的微博火了。

8年,他共演了10多个角色,参演过大制作《宸汐缘》,也演过男一号。现在,他已经9个月没有工作了,疫情之后他总共只拍了17天的戏。这之后,他兼职发过宣传单,一天100元,也做上门遛狗铲猫屎的服务,一天40元。11月,爸爸来北京看病,他忙前忙后,再加上房贷压力,他发了一条退圈微博,和出演的角色一一告别,感叹“30岁还是一事无成!生活的琐碎让我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为了梦想去执着”。

影视行业的2021年不容易。

刺激大众神经的大事记贯穿了全年。上半年选秀节目的“倒奶”事件,撕开了偶像选秀畸形打投的一面,偶像养成类节目被叫停;年中郑爽陷入代孕和逃税事件、艺人吴亦凡涉嫌强奸罪被批捕,多位艺人因失德、违法等重大负面事件凉凉,连带着让相关影视项目资金打了水漂;到了年底,爱奇艺开启裁员,长视频平台烧不动钱了,波及到上游内容人的信心。

在媒体统计出的《2021十大收缩行业》里,影视行业位列第八。将影视行业27家代表公司作为样本,2019年前三季度总营收447亿元,总营业利润62亿元,相比之下,2021年前三季度总营收下降了22.2%,总营业利润下降了61.5%,两者平均值为-42%。

行业在收缩,人才也在流失。10月,横店联合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影视文化行业人才发展报告》提到,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25岁-30岁年轻生力军的占比出现明显下降,影视寒冬再加上疫情,各个环节受到冲击,行业人才的去留、待遇受到影响。

平台缩减开支的举动不仅仅是裁员,一位接近爱奇艺的业内人士告诉深燃,其内容预算也将缩减,幅度达到“几十亿”,不过这一消息未获得爱奇艺证实。另一位优酷人士透露,公司会更重视ROI,降本增效不花冤枉钱,“会号召大家,有些没必要出差的地方,不要去了”。

这对上游的影响还将持续,行业又要洗牌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2018年,受范冰冰阴阳合同事件影响,行业开启税改风暴,热钱退散,影视行业进入漫长的寒冬。时隔3年,2021年,疫情影响、政策变化,主流平台缩减开支,影视行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逃离还在加速。

01 他们正在逃离

想要逃离的不止是徐文浩。

王露露在7月做出了转行的决定。她是剧组的一名美术工作人员,跟随剧组在北京、横店、青岛辗转,日常就是不停画图,忙起来从早上画到凌晨两三点。

今年5月,她进入了一个大剧组。7月,已经开机一个多月的项目,因某演员被传封杀受到波及。所幸片子没有拍多少,剧组紧急替换了演员继续拍。她身边的朋友,遇到的情况更严重,“做电影的,七八部到现在都还没上”,这样的不确定性,让王露露感到疲惫。她对深燃说,最遗憾的是,还没有看到署有自己作为幕后工作人员名字的影片,出现在荧幕上。

艺人一旦出事,对于项目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这让一切跟艺人有关的生意变得捉摸不定。同样受此困扰,想要逃离的还有赵科。

他是一名偶像行业从业者。偶像选秀节目的“倒奶”事件发生后,选秀打投、“饭圈”乱象等受到严格监管,他们公司运作成熟,有练习生已经出道,但他发现,工作量逐渐变少了。

每个月,他们都会整理月报,11月份东拼西凑总共也没有20条内容,赶不上以往半个月的数量。他的工作日常,变成了和同事侃大山。身边很多人转行做了艺人经纪,他不想,那是个更让人焦虑的工种,“抑郁、双向情感障碍,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

9月,有关部门发布通知,要求广播电视机构和网络视听平台不得播出偶像养成类节目。有媒体报道,一家偶像公司主管艺人事务的业内人士表示,团队大约30人,后来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选择了回老家考公务员。

相比于外部的变化,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熬不动了而选择离开,涉及产业链上的多个工种。

徐文浩说,照顾了他两年的经纪人,这两天刚离职,说想回老家了。他身边一位演员朋友,转做了主播。影视从业者蔡青提到,她做影视宣传的朋友,转去卖保险,一位做摄像师的朋友,改行装电梯。

执行制片人吴紫之前跟的一个大院线电影项目,由一位香港资深演员操盘,预算8000万,她前后跟了1年,最后因为资方撤资,项目没成。她身边朋友的项目,经历了五年时间,才算彻底签定导演、确定投资公司。在得到消息的那一刻,她由衷地替朋友开心,又一边连连感慨,更加坚定了要离开影视行业的决心,如今,她已投向MCN公司的怀抱。

在《2021年中国影视文化行业人才发展报告》中,影视文化行业发布职位的职能TOP10里,从2019年到2021年上半年,更带有创作性质的岗位,如导演/编导、文字编辑/组稿、影视策划/制作/发行,需求占比均出现了下降,其中影视策划/制作/发行下降最多,较2019年降幅达47.9%。上涨的四类职位为新媒体运营、销售经理、后期制作、主播,大多与创作关联不大,其中,主播需求暴涨了622%。

来源 /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

《2021年中国影视文化行业人才发展报告》

资本的离开从很早就开始了。投资人高晶晶已经不再看影视项目,她透露,她认识的几乎所有文娱行业投资人,都转向了消费赛道。

一些鱼龙混杂的项目,也伤害着投资人的热情。从2017年开始接触影视行业的投资人王硕,所投项目全都没有回本,也让他不敢再投影视项目。

他接触的第一个项目,成本号称8000万,上映后票房只有几百万,赔得血本无归。后来他才知道,实际上项目成本只有3000万。其中,片方说签下演员花了2000万,他通过行业内的朋友找主演的经纪人打听,才知道真实合同签的是500万。

更让他震惊的一次经历是,项目从头到尾都是假的。资金给了,但电影迟迟不开拍。他投资时,要求看过项目和主演的合作合同,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项目自始至终都没有跟演员接洽过,对方提供的合同是伪造的。

他总结,自己不算是知名投资人,行业资源不多,接触不了好项目,只能对影视行业望而却步。

放弃不容易,重新开始更难。

离开影视行业后,王露露计划年后去游戏公司发展。王硕找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再也不想着靠投资大赚一笔。赵科打算考研,或者去事业单位试试,过点平静的生活。他回想起2017年受朋友邀请加入偶像行业时的情景,“本来想成为风口上的猪,后来发现风口是真风口——龙卷风,来得快去得也快,但我不是一头合格的猪”,他说。

02 收缩还将继续

从业人员的逃离,只是水面之上的变化。影视行业的低迷,是从2018年就开始的,这一轮因为上游的需求将缩减,逃离还将继续。

受疫情影响,电影院经营受到重创,电影票房产出不及往年。根据艺恩《2021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报告》,2021年上半年影院观影人次6.82亿,相比2019年同期下降15.6%。而在生产端,疫情和流动资金变少的双重影响下,市场开机项目数量在缩减。根据国家电影局的立项备案公示,2020年共立项备案故事片2494部,数量低于2019年的2798部。2021年1月-5月已立项备案故事影片905部,而2019年同期为1143部,降幅为20.8%。

产量降低同样体现在影视剧方面。首都影视发展智库发布的《中国电视网络剧产业报告2021》提到,“减量提质”成为电视剧产业的主题。2017年至2020年,全国获准发行国产电视剧数量,从314部降到了202部,降幅达35.7%。

这样的趋势或将持续。

以优爱腾为代表的长视频平台,一直是剧集的重要甲方,现在平台投入有所调整。

12月,爱奇艺被曝出裁员,而在此前的Q3财报电话会议上,爱奇艺CEO龚宇强调,爱奇艺的重点工作是减少亏损、控制成本。

根据西南证券报告,2021年上半年,爱奇艺的内容支出为105亿,2019年、2020年全年支出分别为222亿、209亿,已有小幅度缩减趋势。一位接近爱奇艺的业内人士告诉深燃,爱奇艺的内容预算将缩减,幅度达到“几十亿”。

“缩减预算,不仅仅是要让现金流能支撑,而是要让资本市场看到盈利的希望,通过优化人员和压缩内容预算,再提高会员价格,就增加了盈利的可能”,上述人士表示。

据另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和爱奇艺裁员同步发生的,还有项目调整,有没拍的项目给出的话术是“暂缓开机”,其中甚至包括S级项目。

虽然背靠阿里巴巴,优酷的日子也不好过。12月,阿里巴巴发布在双11后的例行组织架构调整,没有阿里大文娱的身影。

一位优酷高层解释,不提不代表不重视,而是相对稳定了。但他承认,优酷也在降本增效,强调ROI。例如“一个预算1亿的综艺,招商招不到5000万,就别做了。如果商业化部门招来了3500万,解决办法可以是把成本降低,减少场景、把明星砍掉一两个。”当然,非常稀缺的好项目例外。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深燃,和优酷合作时,他明显感觉到平台对内容投入在缩减,一直接洽的大项目,开机不了。“定制剧是由平台出钱的戏,但优酷想让项目方垫资”,他表示,优酷曾大力扶持的短剧,“投入变得谨慎,还让片方自己招商”。

影视剧的输出端口里,两大平台压缩成本,或在2022年持续影响上游内容方。

想要拍一部长片的导演成功就提到,操盘的过程里,最难的是对接资方。根据他的沟通来看,现在很多影视投资公司,不是没钱投,而是对于这个行业的不稳定性,抱以担忧。

现在,成功已经和三四家资方有过交流。和以往接触的行业成熟资方不同,这次的资金来自初创公司,对电影有兴趣,但不是那么了解,在聊的过程中,他们需要非常详细解释,为什么做这部电影,需要分为哪些阶段去做,收益会如何等细节问题。同时,相比于风投,为了避开风险,现在资方更偏向于固投(需要明确回报比的投资),这让成功的找钱之路更难。

影视公司也在精简人员。此前有影视公司的负责人对媒体透露,他本月计划裁掉四十多人,忙得晕头转向。

本科、研究生毕业分别参加过一次校招的学生钱图的感受是,找一份影视行业的工作难度在增加。前年,他没有花太大力气就找到了工作,但在英国留学一年回来,2021年秋招时,他投了好几家公司,都石沉大海,一个面试都没有。

他本科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同班同学十二个人,现在一位在电影行业,一位在做综艺,“其他人要么像我一样留学先缓一年,要么就在社交圈消失了。”几天前,他刚和师弟聊了聊,对方提到,这一届同班里,没几个人今年拿到了影视行业的offer。

03 再坚持一下?

徐文浩告诉深燃,虽然发布了退圈宣言,他还是想拍戏,“我不需要面子,我是800线演员,如果有剧组给的酬劳够生活,退不退圈,没有什么太大影响”。

行业里还有着一些坚守着的人,靠埋头苦干,抵御寒冬。

导演麦田年初就计划放弃一年社交,让自己完全沉浸在创作里。他觉察到行业的变化,平台开支缩减,需要的内容量会缩减,首先从源头上会淘汰部分内容方,他的想法是,个人的判断再精准,也无法改变行业整体的方向,“我干不了别的,只有更加努力的进步”,他说。

超能影业CEO王柚陆刚和编剧、制片聊剧本聊到了夜里12点。最近短剧大火,他也想过要不要尝试,但是手里的项目已经启动,人手不够,自己的精力也不够,他一边担心自己错过了风口,一边也只能先把手里的事做好。不论外部环境怎么变化,需要的总是“又便宜又好的内容”,他坚信这一点不会变。

还有人在思考着,怎么能帮助行业更好。

爱奇艺这次大裁员,也让影视行业资深从业者李想陷入了思考。在他看来,爱奇艺面临的问题,并非是经营一家视频平台的困难,而是整个行业缺乏工业化发展。

他想将国外模式和国内头部影视公司的经验相结合,琢磨着到底怎样的模式,更适合在国内落地,并付诸尝试。

某平台制片人魏棋也对深燃提到,他在思考该如何改革内容生产者和平台渠道的生产关系,他认为提高生产效率是根本,这样“反馈周期短,整个行业的资金困境更有机会缓解”。

据李想观察,视频平台正在扩大综艺和动漫的投入。影视剧项目风险大,也难像以前一样搏出爆款,而综艺节目制作更快,受艺人翻车影响更小,是平台增大投入的主因。这一点也得到了一名平台人士的证实,受多种因素影响,大剧的排播有不确定性,明年综艺的排播确定性更高。而动漫作品,拍摄不受疫情影响,不受拍摄场地限制,也不受艺人翻车影响,被视为有更多可操作空间的品类。

寒冬虽在,但他们仍旧看好这个行业,毕竟大众的长视频内容消费,不能被替代。

欢瑞世纪创意研发中心总经理张辉对深燃提到,影视行业这样收缩的环境,让自己必须更加冷静的看眼前的一切,“没有人不想去攀高峰,但高峰也是悬崖。到底还要不要向前,这个困惑在影响很多业内人的发展。按理来说,我们应该可以一直往前,不断攀登,而不是在半山腰里看风景喝茶。这是悬崖决定的,并不是大家爬不了山。”

现在,成功的项目在争取拍摄许可证,拍摄需要的大部分场景也勘完了,他还在持续修改剧本,想把项目进一步完善。

他们在一个小镇上,租了一间房子。主创四人都待在小镇,期待能挖掘到新东西,放进电影里。他的一位制作人朋友得知后,特意开了一天一夜的车,来到小镇加入他们,只能睡在客厅的行军床里也不介意。这让成功特别感动,大家没有赚钱,但没有因此沮丧。“有点像回到了学生时代,为了一个大家认可的东西,我们愿意付出时间。”他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露露、赵科、蔡青、高晶晶、王硕、钱图、李想、魏棋为化名。

华宇注册开户_年轻人杀入宁德时代,3000多人疯抢千个岗位

0306

“招满了,等明年吧。”陈晓雅兴致昂扬地跑到招聘现场,却等到“一盆冷水”。

12月3日,新能源巨头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在宜宾开展招聘。现场人山人海,热闹程度堪比春运。

陈晓雅正是浩浩荡荡地“求职大军”中的一员。“3000多个人抢1000个岗位,竞争太激烈了。”她说。

竞争加剧,导致此前未进过厂的陈晓雅,对自身经验上的短板更加焦虑。

如此庞大的应聘人群也在四川时代的意料之外。

“有人跋山涉水从云南、甘肃等地奔波至此,有人乘坐4-5个小时的车程赶来至此,也有人凌晨早早便等候至此。”

宁德时代官方公众号发文表示:“由于我们的预判偏差,未预测到有3000+的求职朋友同时来到现场面试,从而导致了现场远超平日接待人数,产生了招聘现场人手不足、秩序维护不周等情况。故我们在现场不得不采取以现场排号的方式,安排有2000+的求职者回家等候具体面试时间通知。”

12月5日,四川时代公众号发布公告称:12月10日后,宜宾本地暂缓面试,重启面试时间预测明年2月。

(图片来源于央视财经)

“看这架势,明年也不一定能进啊。”陈晓雅突然很沮丧,本来以为“进厂”是十拿九稳的事,如今已经辞去销售工作的她,任凭思绪在风中凌乱。

不过,事情很快有了转机,陈晓雅错失了“良机”,但却找到一个“捡漏”机会。据官方公布,12月6日-12月11日、12月13日-12月18日面试现场新增宁德、江苏等四家公司的招聘场地。

陈晓雅决定“曲线入职”:先去江苏时代上汽工作,半年后可以申请调回宜宾。据悉,时代上汽是上汽与宁德时代合资成立的电芯制造公司。

“我7号去面试,11号做核酸,12号出发去江苏。”拿下机会的陈晓雅甚至来不及在家庭和工作之间徘徊,就开启了异地工作之旅。“要过年了,很多人不想去外地。”她停顿了几秒钟缓缓说道:“可是我也没办法。”

相比之下,陈晓雅算是幸运,在这场“千人大战”之中最后夺得一席之地。

为什么宁德时代能在四川宜宾掀起了一阵疯狂的“抢职潮”?随着制造业从东部沿海撤退,产业西迁,中西部小城开始通过大厂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这种新冲击力如何影响迁移企业本身以及当地经济?

小城狂欢背后的内卷

四川时代求职热的背后是宁德时代的大动作。据报道,宁德时代与宜宾签约的项目已达7期,总投资约380亿元,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之一。自然而然,该基地也将产生巨大的人力资源需求。

从四川时代的官方消息可以看出,在当地,主要招聘群体为生产技术工人,此外,一些较为高阶的岗位,如工程师等对学历和经验要求相对较高,起步为本科。

对于当地的其他制造业来说,四川时代带来了一次待遇内卷,这也是令数千人哄抢岗位的核心原因。

在四川时代工作的生产技术工人方永向《商业数据派》透露:“我一个月扣除五险一金可以拿到6000多。”该公司的官方招聘公告给出的综合薪资也在6000至9000元。“同样的工作性质,到手三四千和六七千,你会选择哪个?”他表示与此前的工厂相比,目前工资水平成倍提升。“现在隔壁的几个电子厂如康佳、朵唯都不好招人了。”

(四川时代招聘公告)

“四川时代工资待遇算很不错的。不过因为是电池生产,部分岗位可能会存在一些危害,如果是未孕的女性可能需要考虑一下,我觉得已经生过小孩的也就无所谓了。”一位负责当地工厂招聘的工作人员表示。

“这个工资水平真的令人眼红,我也有一种想进厂的冲动。”王晓是一名小学老师,她透露班里很多学生家长都进了四川时代,这是最近大家讨论的热门话题。“在当地,这个工资福利可以和五粮液媲美了。”

对于基层工人来说,工资福利就是最大的诱惑力,然而对于高级人才来说,进厂的吸引力远不止于此。如央视财经所报道,许多归国海龟现在也愿意“进厂”,因为智能制造的升级改变了传统重复、繁杂的生产模式,工厂也可以“高精尖”。

智能制造也随着大厂的到来,进一步渗透到传统的基层生产,无形中革新或者教育全民的生产方式。

王敏是一位宝妈,听到机会时也想要试一试。“我在顺丰做过挑拣工,应聘流水线工作肯定没问题。”她不曾想,却被现场面试难住了。

“卡在关键一环——不会用电脑,我记得以前进厂也不会严格要求这项技能啊。”据王敏透露,面试官对这一项技能十分看重:“有一个女生声称自己会用电脑,但是面试官追问了某一快捷键有什么用时,她没答出来,然后就被刷下去了。”

显然,对于很多传统流水线工人来说,会电脑这一技能要求就是新门槛,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制造业从基层发生微妙的变化。

“这里的机械化操作比一般的半自动化要好一些。我们的工作主要是程序控制,有部分是人为的,主要是拉料、上料、处理异常,会有老师培训。”李俊是成功“打入”四川时代生产部的一员。

曾经主要从事汽车维修工作的李俊表示:修车竞争太大了,所以决定转行,但也直言现在的工作很累:“工资还可以,主要是累,身体累还好,主要是心累。”

在四川时代,和大多数工厂相似,生产工人主要是12小时,两班倒制度。“我们没有计件,都是靠加班计时。产量压力大,关系户很多。累的累死,闲的闲死。”据李俊透露,四川时代的工人比总部宁德时代多三分之一,产能压力也大得多。“举个例子,总部一天需要生产6000个锂电池,可能我们就需要生产12000个。”

不过,尽管如此,李俊并没有任何放弃的念头。从千人争夺大战中脱颖而出本就不是易事,再加上四川时代拥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有机会一直做到退休,稳定性较强。“一方面,这个公司比较大,发展长远;另一方面,现在职业年龄焦虑越来越严重,如果可以稳定待下去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他说。

但事实却是,目前,打工人的年龄焦虑不止于互联网,连制造业也有所苗头。据李俊透露,四川时代招聘的工人不能超过40岁,而富士康的招聘条件是不超过45岁。“大部分都是二三十岁的,三十岁左右的偏多。”

“随着年资增加,等级可能越高,工资也就越高。”李俊想,无论如何都要”占坑“,这也是陈晓雅宁可先放下小孩,愿意去异地的内因。

第五次制造业大迁徙

中国正在发生全球的第五次制造业大迁徙:一是低端制造业外迁至东南亚、印度等地,二是部分科技实体产业链从东部内迁至中西部地区。

就像如今谈到深圳,首先映入脑海的不再是华强北,而是以腾讯、华为为代表的科技公司,以及各类机器人产业。

“低端制造”的标签,中国已撕去大半。

据第一财经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与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显示,后危机时代,大多数经济体的平均劳动成本上升在大幅度放缓的时候,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劳动成本增长速度却从危机前的11.0%攀升到了危机后的13.1%,为全球主要制造业国家的最高水平。相比之下,印度从10.6%降到了4.7%。

耐克、阿迪等服装制造业,以及苹果、三星、富士康等电子组装制造业已尝试从中国撤退。

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转向“智造大国”,此时,东部沿海地区凭借成熟的产业形态率先打响科技革命第一枪。

同时,也正兴起一股产业内迁的潮流。

近年,国内土地租金持续飙升,人力成本飙升,东部工业优势逐步消退,开始转向高精尖科技产业发展。此外,政策层面也在不断推动优化产业结构,我国对低端制造行业的扶持逐渐转移。

多种因素导致,制造业从业者出现了“西迁”趋势,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四川省的制造业从业人员为591.23万人,2019年上升至600.62万人;2015年贵州制造业就业人员为85万人,2019年上升到93.7万人。

一直以来,陈晓雅对外出务工并不感兴趣。“记得小时候,父母长期在广东那边打工,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都曾是留守儿童,总感觉缺少些什么。”所以,她希望能够陪伴自己的孩子长大,不让历史重演。

“这次招聘待遇好,又是在本地上班,可以照顾家庭,所以抢手真的很正常,我也是做长远打算,半年后申请回调,然后陪在家人身边,以后不用跑这么远。”她说。

从社会效益上来看,许多科技、电子制造工厂内迁,可以带动内陆经济,改善就业结构。对于企业本身来说,这也不失为一次“二次发展”的机会。

从显性层面来看,工厂内迁给企业带来的是人力、资源成本压力的降低,企业资源更加合理分配。但从更长远来看,企业可以为自己建造一个强大的“军火后备库”。

以宁德时代为例,作为新能源时代的“宁王”,要赢下LG等强劲对手,“中国效率”是决胜密码之一。

动力电池提速扩产迫在眉睫,产业链全局观也要跟上,如何快速完成如此庞大的一项工程?宁德时代需要找到广大优质的伙伴。

其实,这已经是宁德时代第三次加码四川基地产能,近日又在贵州成立新能源材料公司。

除了该地区在用电、人力等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产业链资源非常丰富。数据显示,四川锂矿资源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52%,锂材料生产产业链完善。对于宁德时代来说,这是一个天然的电池生产地。

此外,一个巨头带来的联动效应也是一大看点。

宁德时代内迁也带动了一次产业上下游的“西迁运动”,如璞泰来拟出资5亿元设立四川紫宸,加码锂电负极材料。恩捷股份控股子公司上海恩捷拟投资58亿元,在重庆建设16条锂离子电池微孔隔膜生产线及39条涂布线项目。一个生态集群正在形成。

四川时代的落座,打破了小城往日的宁静,也激发了传统电子厂的“焦虑”。但是,如果这件事可以有“多赢”,那么,卷一卷又何妨?

华宇注册_文远知行获广汽集团战略投资,联手打造可规模化商业运营的Robotaxi

0305

投资界(ID:pedaily2012)12月14日消息,L4级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WeRide宣布获得广汽集团战略投资,双方合作再次升级,共同推进Robotaxi前装量产车型的研发制造。未来几年内,双方计划逐步建立起一支数万辆规模的Robotaxi车队,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向全国辐射,面向大众推出安全、经济、绿色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表示:“在国家汽车产业‘新四化’发展战略下,广汽集团坚持超前布局,坚持自主研发和合资合作双轮驱动,在智能制造、自动驾驶方面始终走在行业最前端。文远知行在自动驾驶领域,特别是在Robotaxi技术和运营的领先实力在业内有目共睹,我们非常高兴和文远知行的合作又迈进一大步,共同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的研发和落地。”

文远知行创始人兼CEO韩旭表示:“文远知行持续推动Robotaxi和智能出行的技术创新和运营实践,过程中离不开与主机厂之间的战略合作。广汽集团具有成熟的汽车制造经验和先进的全冗余车辆平台。在与广汽集团的合作迈进第五个年头之际,我们双方迎来了全新的起点,联手打造业内最强的智能汽车,实现L4级自动驾驶前装量产的率先突破,打开Robotaxi下一阶段的全新格局。”

在中国的Robotaxi出行市场上,文远知行一直是技术、产品和运营服务的创新先行者。2018年,文远知行和广汽集团联合推出了中国第一辆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2019年11月底,文远知行实现Robotaxi又一个从0到1的突破,在广州推出了中国首个面向公众开放运营的Robotaxi商业化服务,覆盖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超过144平方公里的城市开放道路,至今已持续安全运行超过两年。在11月份召开的广州国际车展上,文远知行与广汽集团旗下的如祺出行建立战略合作,贡献了广州车展史上第一个自动驾驶公开试乘。

本次战略合作升级,文远知行和广汽集团都有了充分的自动驾驶积累和布局,将合力构建一张完善的Robotaxi生态网,覆盖技术、产品到商业化的方方面面,大大提升双方的核心竞争力。

文远知行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两年多不间断的Robotaxi实际运营经验,为如何定义一款前装量产、满足规模化运营需求的Robotaxi产品做了充分的准备。文远知行与广汽集团共同打造的全新Robotaxi产品,将基于广汽集团可用于全无人驾驶的全冗余车辆平台和广汽星灵电子电气架构,进一步加强全无人驾驶车辆运行的安全与稳定性。全新推出的广汽星灵电子电气架构采用创新的模块化设计,其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体系基于国际领先的标准构建,能够充分满足文远知行对Robotaxi产品的定制化需求。

将Robotaxi真正带入大众出行市场,在安全、可靠的技术产品之外,量产能力和成本控制也是核心考量要素。广汽集团有着主机厂专业高效的柔性生产线,让Robotaxi的规模化生产和迭代变成现实,其完善的上下游供应链将助力文远知行Robotaxi有效控制成本,形成价格优势,带来更经济的自动驾驶出行产品和服务。

文远知行相信,随着与广汽集团的战略合作不断深化,融合成熟的汽车制造生产线、全冗余车辆平台、先进自动驾驶技术和实际运营经验,双方能够打造出真正满足大规模商业运营需求的Robotaxi产品和车队,让安全、经济、绿色的无人驾驶早日走进大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