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华宇平台网上登录“  下的文章

华宇测速_2023,港片市场会在哪里复兴?

0912

元宵节这天,集结了郭富城、梁朝伟、杜鹃、许冠文等一众明星的香港电影《风再起时》全国公映。作为《踏雪寻梅》导演翁子光的新作,又是春节档后最早加入战局的新片,《风再起时》的映前热度尚可,但上映首日该片仅以1400多万票房位居第六,被五部春节档电影牢牢压制,上座率仅7.3%。

2月6日,《风再起时》排片数量从前一日的12.6%下降至7.7%,单日票房仅400多万元,随着后续《黑豹2》的上映,《风再起时》的票房排名再度下跌到《交换人生》之后,仅三天就基本宣告提前退出了“后春节档”竞争的主舞台。

但就在同一时期,港片《毒舌律师(毒舌大状)》正在香港接连打破本地市场纪录。2月7日,《毒舌律师》上映第18天已经累积超8000万港币票房收入,这一成绩已经超越了去年刚赢得香港影史港产片票房冠军的《明日战记》,再度刷新了历史记录。目前《毒舌律师》已定档2月24日在中国大陆市场上映。

纵观近几年香港电影的发展与尝试,结论其实很难简单概括。有的在大陆电影市场强势拿下10亿+,有的以强阵容和大IP加码网络电影春节档,有的将海外市场发行作为重点,有的试图扎根香港本地文化需求,也有寄望于Netflix等国际流媒体分销的。具体影片各自效果不一,也并未呈现出一眼能看出的规律性。

从黄金时代、北上时代到市场夹缝中的港片

香港电影的衰落已经被许多行业人士深入分析过。从李小龙到许氏兄弟、双周一成代表的港片黄金时代,其文化影响力之巨大基本覆盖整个华语市场地区,不仅是内地观众们的长期记忆,也是红遍了东南亚等周边市场。

但香港本地市场量级较小,意味着很大程度要依赖外部市场,使得“港片从来不只是关于香港的电影”。比如1992年港片黄金期港产片本地收入达到12.4亿港元,外部收入则有18.6亿港元之多。但在此之后,情况出现了巨大变化——港产片本地收入和海外收入双双下滑,好莱坞电影的占比则一路上升,2019年,整个香港电影票房榜Top10全部被进口片占领;同时在此期间,随着CEPA协议实施,港片不再受引进片配额限制,合拍片成为主流,香港影人也纷纷北上进军内地市场。

好莱坞电影以强势文化输出席卷全球,港片的海外市场被高度压缩,同时内地市场放开,让香港电影行业在这一期间的发展被高度凝聚到了一个方向上——以成熟的电影制作水平在上升期的内地市场中寻求生存发展。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在十年前内地“春节档”成型之初,香港电影人曾一度是*主角。2013年周星驰以《西游·降魔篇》在大年初一上映最终收获12.46亿元票房,春节档票房同比增长89.7%,这使得大年初一电影市场概念被彻底点燃,春节档从此逐步取代了“贺岁档”这一概念;此后,王晶带着三部《澳门风云》每年都以低分拿走数亿票房,周星驰凭借《美人鱼》创下当年的票房神话,“西游”IP被周星驰、郑保瑞、徐克等导演监制轮番压榨……

但此后,我们越来越少看到港产片占据春节档市场中心,反而看到了《唐探》系列的崛起,《流浪地球》的逆袭,《你好,李焕英》的黑马,《水门桥》的独秀,以及今年多部高分电影的激烈票房竞争。春节档的变化恰是一种“缩影”,意味着在“港影北上时代”以来,随着周星驰等号召力巨大的香港影人创作力下滑以及观众审美变迁,港片在内地市场的竞争力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下滑。

所以在前几年间,港片面临的巨大挑战在于本地市场已一度被好莱坞电影全部占领,内地市场也早已不是2013年前后那样,凭借《澳门风云》这样质量的电影就能收获不菲的地方了。

在市场“重定位”中迎来丰收

不过就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里,香港本地影市其实已经迎来了港产片阔别已久的“丰收年”。

在2022年香港电影票房TOP10中,虽然《阿凡达2:水之道》《壮志凌云2:独行侠》《奇异博士2》等好莱坞电影仍然占据多数,但也有《明日战记》《饭戏攻心》《巨星养成记》和《正义回廊》等四部港产电影入榜前十,没有进入前十的《阖家辣》也取得了3000万+的不错成绩。

其中《明日战记》和《饭戏攻心》位列TOP10第3、4名,两部电影的香港本地票房分别突破8000万港元和7700万港元,创下了香港电影市场近几十年来没有过的盛况。在《明日战记》之前,港产片票房冠军还是2016年收获6600万港元的《寒战2》。

进入TOP10的四部港产电影的类型几乎完全不同:《明日战记》是港片科幻类型创新的先锋之作,《饭戏攻心》是典型的港式爱情喜剧,《巨星养成记》是粉丝向的家庭剧,《正义回廊》则是一部定位为限制级的罪案片。

港片的逆袭,究竟有多大的后劲?从去年香港市场的盛况和今年《毒舌律师》的高调记录来看,行业之前所讨论的港片诸多问题如本地市场萎缩、大陆和海外市场丢失、创作者青黄不接、题材创作进入重复循环等等问题,或多或少已经得到了一些解决方案。

结合上文,我们也不难看出近两年新一波港片的发展趋势。读娱君认为总结起来有:在创作上,商业片回归港片文化优势,中小成本回归本地语境和艺术创作本质,同时寻求多元市场突破,也就是内容升级和市场拓展。

主要定位于内地和海外市场的,放大经典港片文化优势。情怀其实一直有市场,只是港片创作一度掉队。如在近来《怒火·重案》《拆弹专家2》《神探大战》甚至是科幻的《明日战记》中,观众都能感受到一种“老港片”氛围的回归,那种在过往警匪中近似癫狂、过火的港片特征被再次放大,并在内地市场取得了超过预期的票房,而像《澳门风云》之类气质的港片已很少进入内地院线市场主流;

主要定位于本地和粤语地区市场的,回归本地和创作新意。《饭戏攻心》《巨星养成记》《阖家辣》《毒舌律师》等在香港本地市场取得火爆票房的电影并未试图通吃其他市场,未必能在内地市场取得同等热度,但反而让行业看到了本地市场的潜在空间。

在被好莱坞进口片的视效、IP所充斥的情况下,除了正面硬钢外,还有一种选择自然就是讲本地的故事。古天乐去年接受采访时也这样说过:“现在,我们需要在本地寻找更合适的人才,因为我们过往的电影业发展得很成功,但却一直未能迎合本地年轻人的口味。他们对港产动作片、警匪片不感兴趣。所以我们希望拍更多贴近他们生活和经历的电影。”

通过网络电影点播、海外院线发行、国际流媒体等多元渠道拓宽收入。去年的两部《倚天屠龙记》,今年的《天龙八部之乔峰传》都选择了网络电影点播付费模式首发,在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主要平台同步上线。目前,《天龙八部之乔峰传》仅在爱奇艺云影院平台就取得了1300万+票房收入。与此同时大力开展海外院线发行,《天龙八部之乔峰传》在东南亚等港片文化优势市场中稳居票房前列,甄子丹赴韩国参加综艺宣传,同时该片还宣布已被Disney+购入,通过流媒体线上发行至多个市场。

去年进入香港电影市场TOP10的港产片中,《明日战记》与《饭戏攻心》进军内地院线获得6亿+、1亿+票房,《巨星养成记》选择在视频平台网络发行,《正义回廊》则未能引进内地市场。

这一系列变化背后,是大量港片对自己进行了一次“市场重新定位”。港片已经不太可能重回黄金时代那种席卷东亚乃至世界的文化影响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港产片市场的消亡,只是创作者们需要更明晰地看到目标受众的需求——对传统港片有情怀的观众们,被进口视效大片塞满的观众们,他们想看到的东西未必是一样的,从业者必须从一开始就找到这种侧重点,进而在投资发行宣传上更有的放矢,更好地进行抉择甚至一些放弃

像《风再起时》商业上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或许就要归咎于定位上的高度模糊。

或许可以提前总结的现象是,港片已经迎来了不少新的可能性,在告别黄金时代后并非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在此基础上,行业也可以去期待一些可能的惊喜,就像当下在香港本地市场票房爆红的《毒舌律师》,也未必没有机会在内地的后春节档占得一席之地。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读娱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登录_微远基因完成3亿元D轮融资,博裕投资、鼎晖VGC等投资

0910

投资界(ID:pedaily2012)11月25日消息,据动脉网报道,广州微远基因宣布完成D轮融资,总金额达3亿元人民币,博裕投资领投,前轮领投方及鼎晖VGC等多位老股东持续加持。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与升级,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产业链布局等战略方向。据了解,这是微远基因继今年2月初完成2亿元C轮融资后,年内再次完成数亿元级别的融资。

微远基因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基因诊断领域与感染精准医疗,构建基于基因组学,影像组学与EMR的感染性疾病AI诊断体系,为临床提供感染精准诊断综合解决方案。微远已建成超过10,000㎡的研发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和体外诊断试剂GMP生产基地,并在北京、上海、南京、郑州、成都等多地设有医学检验实验室和分支机构。

在业务表现上,微远基因已为超过1,400家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累积了超过15万例的病原宏基因组学大样本数据,并与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武汉同济医院、浙医一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国内顶级医院共建了病原宏基因组学平台。关于未来,微远基因将重点聚焦在感染精准医学这个方向,从自身的核心技术病原宏基因组学(mNGS)诊断与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12/13)快速诊断两个着力点出发,积极拓展其他方法学和技术平台,致力于为临床科室、检验科室、疾控海关等各个应用场景提供全面的感染精准诊断综合解决方案。

微远基因创始人兼CEO李永军表示:微远基因三年来发展迅速,团队已壮大至近600人,凝聚了来自病原学、基因组学、感染性疾病临床等综合领域的人才与精英。2020年1月新冠疫情之初,微远基因就以创新性的病原宏基因组学技术,参与了新冠病毒首次发现过程。2021年,微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合办感染精准医学高峰论坛并成立中国mNGS解读联盟,参与了中华检验杂志上两项mNGS专家共识的发布。未来3年,微远基因会专注感染精准医学,ICL检测服务与IVD仪器试剂双线模式齐头并进,推动行业发展,强化头部地位。

微远基因创始人兼COO王小锐表示:今年初,微远基因再接再厉,其研发的“病原微生物测序数据分析软件”成功获得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这是在目前已经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产品中,分析检测病原体种类最多的测序数据分析软件,并且涵盖了其他同类产品所未能检测的真菌及寄生虫,具有更强的临床意义。谈到未来的产品规划,王小锐进一步表示:微远基因将继续深耕感染精准医学赛道,从二代测序宏基因组技术延展到CRISPR-POCT检测、高通量全自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等技术平台,积极推进多款检测仪器和试剂盒等产品的注册申报工作。

微远基因创始人兼CTO许腾表示:微远聚集了国际化、多元化、高聚焦的一批人才,持续耕耘于病原精准诊断技术的革新和打磨,是行业技术、质控能力的领头羊。今年初,微远医检作为唯一的满分企业,顺利通过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首次全国下呼吸道感染mNGS室间质评。谈到未来的技术和产品发展,许腾博士表示:在传统病原宏基因组学基础上,我们重磅推出了全新、基于病原捕获宏基因组学的产品IDseq Ultra,在将临床重要病原检测灵敏度提高两个量级的基础上,保留罕见、新发病原全覆盖的能力,并能对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进行更深入分析。微远基因将持续走在最前沿,引领技术发展。

华宇注册_善施科技完成800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创业工场和常熟国发创投

0909

投资界(ID:pedaily2012)5月31日消息,近日,江苏善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善施科技」)完成800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创业工场常熟国发创投。据悉,本次融资将用于公司工业级装备的进一步研发及相关产业化落地。

善施科技是一家科技创新型公司,公司专注于光反应器、电反应器的创新研发设计,集生产制作及销售推广于一体,以工业化应用为导向,实现从基础实验室到中试、生产级应用的全面服务。依托华东师范大学科创中心创立的上海善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高端可见光能反应仪器及技术开发,集中服务于医药、材料等合成领域,为绿色合成方法、工艺开发以及创新功能分子研制提供全维度支持,为太阳能合成技术产业链全维度建立开拓领航。

本轮融资后,善施科技将进一步加大工业级装备投入,拓展装备应用领域,推动产业化应用。在系列自研装备的基础之上,善施科技与合作商联合开发,成为OEM厂商,扩大装备品类与影响力;同时进一步研发智能化装备控制系统,希望打造科学领域的“鸿蒙生态”,为中国科学家们提供更高端的产品和更加智能安全的试验环境。

投资人观点

本轮投资方创业工场表示:“善施科技自主研发的光化学仪器服务了科学到生产中的各个过程,正在努力解决国内外该领域的一系列痛点,有望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光化学产业化服务的领导者。我们看好团队在科研方面的专注和认真,以及对未知领域的谦逊和勇敢。”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陈渝津,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5/493260.shtml

华宇测速_人体局部洗护品牌「己勿」完成数百万元种子轮融资

0905

投资界(ID:pedaily2012)11月25日消息,人体局部洗护品牌“己勿”宣布现已完成数百万元种子轮融资,除资金支持外,己勿还得到了来自清华启迪、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加减几何、澳宝集团等多方的资源加持,通力合作打造人体局部洗护大民生品牌。

己勿第一款产品男士私处护理液矣于10月底上线,上线不到20天京东自营销量即突破1万瓶,并荣登双十一京东男士私处护理液品牌Top3。据悉,己勿男士私处护理液产品,使用亲和的洗面奶瓶型设计,此设计不仅可有效保护用户隐私,防止摆放尴尬,还极大程度提升客户的尝鲜意愿。

接下来,己勿还将陆续开启拼多多官旗、天猫官旗、得物等众多传统电商渠道旗舰店,并逐步启动抖音、快手、直播短视频等新电商渠道。通过完整的线上渠道架设,形成品牌自己的官方自营矩阵。到2022年,己勿计划与各线下渠道展开更加丰富的合作,如商超、便利店、酒店渠道、药店、娱乐场所等,打通线上线下,同步开展进行地域覆盖。

华宇登录_A轮融资9.5亿,多玛医药打造独特的生命科学创新与孵化平台

0903

投资界(ID:pedaily2012)6月1日消息,多玛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玛医药)宣布完成9.5亿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百奥赛图、国寿股权、人保资本、国投基金、苏州工业园区、太平医疗健康基金以及招银国际共同完成。

作为多玛医药的创始股东,各方希望将多玛医药打造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完全整合的生命科学创新孵化平台”,使其在生命科学最前沿的领域不断进行创新,通过将最前沿的技术、最优秀的行业人才和长期的资本结合在一起,持续不断地孵化出世界级的生物技术创新企业。

多玛医药于2021年9月在苏州BioBAY成立。在创新药物和颠覆式生物技术领域,多玛医药依托股东强大的开放式研发服务平台,通过有效整合人才、技术、产品和资本,孵化出众多极具创新活力的生物技术公司,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管线、生物技术,打造创新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多玛医药作为“完全整合的生命科学创新孵化平台”,将为被孵化企业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赋能式”孵化支持。多玛医药既是孵化企业的联合创始人,又是天使投资人;既能够依托强大的研发平台为孵化企业提供完备的研发支持,又能凭借优秀的管理团队为孵化企业提供完善的管理支撑,从而在助推企业快速成长的同时极大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多玛医药董事、首席运营官黄蕤博士表示:非常感谢各方创始股东的支持和帮助,A轮融资成功后多玛医药正式扬帆起航。过去十年间,中国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快速崛起,高素质和高成熟度的行业顶尖人才越发丰富,使我们非常有信心将科学、产业、人才和资本有机结合在一起,将多玛医药打造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完全整合的生命科学创新孵化平台’,通过孵化众多极具创新活力的生物技术公司,关注真正的临床需求和市场价值,以开创性方法对人类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未来,多玛医药将与众多技术创新者、行业顶尖人才、投资人以及众多产业合作伙伴一起,在包括创新靶点药物开发、双抗ADC、溶瘤病毒、细胞治疗、宠物药、诊断试剂和AI等各方面展开孵化与合作,共同培育植根中国的世界级企业。

百奥赛图作为多玛医药的创始股东之一,其董事长沈月雷博士表示:非常荣幸能够与各位股东一起,发起成立多玛医药并完成共同投资。百奥赛图拥有世界一流的基因编辑、抗体药物发现和筛选评价、创新动物模型开发、药物临床开发等多个技术平台,具备从早期靶点验证到药物分子临床前研究再到临床开发的全流程新药研发能力,未来百奥赛图‘千鼠万抗’计划和独特的药物研发平台,将为多玛医药提供强有力的研发服务支撑,助力多玛医药孵化具有创新活力的前沿创新生物技术企业。期待携手多玛医药共同建立一个互相协同的创新研发生态系统,共同促进中国生物技术的进步和繁荣。

国寿股权公司董事总经理姜黎表示: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是我国迈向医药强国的必然选择,而平台型企业正是提升产业能级的重要动力之一。多玛医药依托于百奥赛图的抗体药物研发服务平台及独特的‘千鼠万抗’计划,通过与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军人才联手,孵化新型抗体药物企业,其独特的将产业孵化与药物管线开发相结合的运营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希望通过携手百奥赛图、多玛医药,促进先进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集聚和流动,加速科技成果产业转化,培育新型生物技术公司,让更多的新药好药造福人类的同时,推动更多本土企业走向国际,助力国家加快塑造生物经济发展战略优势。

人保股权董事总经理舒琬婷表示:生命科学承载着全人类对于生命延长,关于治愈疾病的全部希望,一直以来持续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是生命科学的灵魂。中国更需要原始创新而不仅仅是follow,所以更加新颖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及更长期的耐心变得极为重要。我们非常高兴作为多玛医药的创始股东,以长期资本为推手,与其他股东一起将丰富产业经验,行业顶尖人才和长期资本结合在一起,开创中国特色的生物技术产业集群孵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看到多玛医药孵化创新产品荟萃,为治疗疾病和延长生命做出卓越贡献。

太平创新副总经理陆姗姗表示:多玛医药是一家开放的前沿生物技术研发、孵化与协同创新平台型公司。全球知名生物技术机构Flagship Pioneering认定的生物技术平台须具备以下特性:一是在同一领域内的通用性,二是可将成功研发案例快速推进同领域后续研发工作。生物平台通用性越强,其功能性越强,价值亦随之增高。多玛医药依靠独特的产业孵化体系及百奥赛图的‘千鼠万抗’资源,具备成为优秀生物技术平台的特质,期待多玛医药成为中国的Flagship。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Iris,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6/493406.shtml

华宇开户_BIOLIGN 生物医药领创者世界·中国2022南京站

0828

以“合作共融创新未来”为主题,BIOLIGN 2022 将设置全体大会、热点主题论坛、C-level/头脑风暴圆桌等多场论坛活动,旨在聚焦新疗法和新技术,探索抗体药/细胞基因治疗/小分子药进阶之路,分享新药研发、临床开发与商业化、工艺创新与质量保证的成功应用案例和最佳合作实践。

2021年,辉瑞、诺华、礼来、强生、罗氏、齐鲁制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昆药集团、正大天晴、荣昌生物、康方生物、再鼎医药、天境生物等创新领导企业的高管、专家齐聚姑苏城,通过主旨演讲、主题演讲、圆桌论坛等形式与医药行业同仁分享了独到见解和项目最新进展,反响热烈。大会期间的采访环节有幸邀请到20多位行业大咖——既有来自医药头部企业以及领衔Biotech公司的领导,也有深耕行业多年的创新领衔专家,就当下生物医药热点难点问题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更深入的解析和延展性的分享。

·完整采访请移步大会官网·

https://biolign.lbzepochs.com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滴滴,沉寂的563天

0824

1月16日,滴滴出行官方微博宣布,即日起恢复新用户的注册。

这是沉寂563天后,滴滴再一次发声。

2021年7月,滴滴被迫按下暂停键。2号被国家网信办调查,3号滴滴被要求停止新用户注册,4号正式被要求APP下架。

一时间,关于滴滴的“阴谋论”传遍全网。数据泄露、安全隐患、市场垄断成了悬在滴滴头上的三把刀。去年2月,有媒体报道称滴滴网约车市场份额已从接近90%跌到了70%左右;6月,滴滴从纽交所退市,股价仅为2.29美元,市值仅剩110多亿美元,绝大多数股东彻底被套住。

“滴滴不行了”的声音不绝于耳,可就在昨天,它居然“又行了”。恢复新用户注册,看似意外实则是一场准备已久的“阳谋”。

01

沉寂的563天

从滴滴出行的官方微博来看,这一年多滴滴并非完全“沉寂”。

一边在辟谣的路上,一边在积极配合调查。在这期间,滴滴上线了司机收入报告,将金额公开透明化;先后捐赠了1亿多驰援河南、山西灾情,试图修复市场形象。

从其2021年财报上来看,滴滴APP下架对其冲击并不小,全年滴滴实现营业收入达 1738.27 亿元,较2020年的1417.36 亿元同比增长 22.68%。但净利润方面,滴滴全年亏损幅度较上年扩大,为493.34 亿元。

一方面滴滴网约车市场份额正在减少,再一个烧钱的橙心优选成了“拖油瓶”。一直无法获得新用户,新业务又在不断烧钱,无疑是个致命问题。对于经历上市受挫的滴滴来说,资金压力十分巨大。

但这一年多,滴滴并没有摆烂,而是做了四件事情。

*,加速海外业务布局。过去几年,国际业务的重要性在滴滴内部逐年提高,2020年滴滴CEO程维提到滴滴未来3年继续押注国际化。

南非便是滴滴国际化业务中的一环。截至目前,滴滴在海外16个国家提供服务,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和拉美地区。

但国际化业务处境并不乐观,无论是巴西、俄罗斯还是南非市场,有Uber、Yandex、Bolt这样的劲敌存在,加之海外高额的补贴并没有换来当地市场份额的增长,早在2022年4月滴滴就低调退出南非市场。

可见,海外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国内市场。

第二,裁员减少开支。从上面的财报来看,滴滴亏损幅度扩大,海外业务也同比在亏损。眼下,断臂求生是关键。

2022年初,滴滴旗下网约车、两轮车、货运等各条出行业务都收到了裁员通知,总体裁员比例约为20%。此外,R-Lab国内业务裁撤,国际化外卖技术团队并入了国际化部门。

紧接着,3月滴滴旗下“橙心优选”也被曝全线关停。社区团购业务烧光200亿,也难解亏损魔咒。

第三,增加销售费用补贴司机。网约车作为一个壁垒不够坚挺的行业,只要有补贴,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都容易倒戈。网约车竞争的核心,就是在抢司机、抢运力。

为了稳住基本盘,下架期间滴滴增加销售费用以补贴司机。据光子星球报道,在下架期间,滴滴司机月收入提升了近20%,不仅停掉的奖励恢复,额度也比之前高。也有司机透露,每天跑早高峰4小时就能赚300块,只跑早晚高峰月入7000左右。晚高峰连接2单,就能获得5-10元不等的奖励。

虽然补贴会带来司机流动,但大多数司机依然会留在滴滴。因为短期补贴会退坡,而综合来看,滴滴的派单量依然最高。虽然沉寂,但未伤及滴滴命脉。

第四,纽交所退市。2021年12月,滴滴就在其官方微博宣布,将启动在纽交所退市的工作,并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

纽交所退市是必然,但是赴港上市并不简单。

一方面需要等处理结果全面落地,滴滴APP恢复下载是滴滴香港上市的关键,否则,滴滴在业务稳定性和交易所合规方面都有问题,摆在滴滴面前的考验一个接一个。

加速海外业务、裁员节省开支、稳住基本盘、筹备赴港上市,563天看似沉寂,实则滴滴在悄然布局,虽然不太顺利。这次宣布恢复新用户的注册,无疑给LP们注入一针强心剂,香港上市有望。

02

恢复新用户注册背后

目前伯虎财经在各大应用市场搜索,还未看到滴滴出行APP恢复上架,但有消息爆料称可能会在春节上架。回看近期新闻,腾讯拿到游戏版号、蚂蚁或将重新上市、滴滴恢复新用户注册事件,无疑成为行业正在变好的风向标事件。

很多人就疑问了,恢复新用户注册背后释放出来的信号是什么?

如果说之前的整改,是为了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那滴滴重新上架则是印证了国家的治理善意。

在中国制造业500强中,民营企业362家,占据了72.4%;在中国新经济500强中,民营企业422家,占比84.4%。可见,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民企强则中国强,民营企业有信心,则中国经济有信心。 

滴滴的恢复上架,也意味着国内监管不是为了“打击”企业,或者牺牲效率,而是为了让资本有序发展、持续发展,民营企业良性竞争才能把市场蛋糕做大。

那么,市场反应会如何?

从市场情绪上看,司机端、用户端对于滴滴APP将重回各大应用市场,还是表现出了更强的好感:一来这让两端群体、特别是尚未注册的新人群,在出行体验上增加了一个选择;二来不容否认的是,作为出行领域*的独角兽,滴滴在司乘安全、路况识别、线路规划等方面*的不止一个身位。

目前伯虎财经了解到,为了鼓励司机出车,今年春节滴滴将对司机发放3亿元补贴和接单奖励。

不排除滴滴后续还会有一系列“回家礼”等待老用户,迎接新用户的动作。毕竟,春节这个堪称人流出行高峰的节日,对滴滴来说会是一个重回市场的好机会。

不过归来后的滴滴面临的,是更难打的市场。

网约车市场已经早不是滴滴初上市时候的样子了。据交通部数据,全国单月网约车订单总量已经从 2020年12月的8.1亿单峰值,降至2022年5月5.26亿单的低谷。

据《晚点财经》此前了解,2022年12月上旬,滴滴日均约1250万单、较 2022年初少了三成多、较2021年一季度少近一半。滴滴旗下的花小猪日均约 140万单。

同期高德聚合日均约450万单,T3 出行日均约150 万单,均不同程度下滑。期间滴滴、T3 出行小幅度裁员。类似2021年曹操出行、T3出行动辄数十亿元的融资案例已经看不到了。

网约车市场的天花板触手可及,对滴滴来说即便依旧占据着七成的市场份额,但在各大玩家的夹击下,想要开拓新用户势必迎来一场硬战。

再加上风波虽然逐步过去但给滴滴带来的“余震”并不小,消除给市场带来的负面形象非常重要,比如如何持续加大对司机的补贴奖励、如何优化屡被诟病的抽成问题、如何消除用户芥蒂问题等等。

03

滴滴如何讲好下一个故事?

恢复新用户注册后,伯虎财经认为滴滴或许会优先推进造车业务和自动驾驶业务的研发进度。

在网约车业务面临增长天花板,投入不设上限的社区团购业务关停后,滴滴把集团的战略重心押在了以上两个业务身上。

先来说说造车业务,近三年新势力不断涌出,老车企也在押注电动车领域。滴滴早已盯上这块“肥肉”,滴滴自己造车可以同时满足规模化、成本分担、持续现金流等核心需求,如果这一步棋走对了,滴滴将赢得时间喘息,进而继续巩固网约车的生意。

再一个,此前滴滴曾和比亚迪合作推出过一台网约车D1,对造车并不陌生。

但是,滴滴并没有积累出足够的技术和人才,且内部没有一个真正懂车的高层来把控这件事。滴滴的方案是先收购后积累,2022年3月下旬,滴滴收购国机智骏借此获得造车资质和生产基地。但国机智骏在诸多造车新势力中并不起眼,2021年销量仅为2333辆。

去年6月,着急的滴滴还表示将公布造车计划,计划代号为“达芬奇”。并表示将推出*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A级纯电动车,定价为15万元。

但最后并没有等来这一计划的公布,其官网上的最新消息依旧停留在与车企合作推出的网约车D1上,可见进度之缓慢。

其次是自动驾驶业务,滴滴自动驾驶团队成立于2016年,但真正布局是在2019年。在滴滴曾经的招股书中,它就表示自动驾驶与共享出行平台、车服网络、电动车将共同成为滴滴构建出行未来的“四个核心战略版块”,且自动驾驶被视为未来出行设计的*目标。

可以说,自动驾驶业务,是滴滴下一个故事的关键。

当前全球每年分别发生约4320万起交通事故,这一数据在中国是860万起。其中,超过90%是人为失误。而自动驾驶能帮助降低交通事故概率、提高出行安全性。

那目前它到底实力如何?

在市场融资方面,滴滴自动驾驶共计融资超30亿美元,但最新一次融资已经是2021年5月了。而滴滴并不被业内视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但由于滴滴为中国*的出行平台,既有数据优势,也更易商业化,所以获得资本青睐。

在团队实力上,外界感知度低。截至2021年一季度,滴滴自动驾驶团队人数超500人。但关于核心高管,滴滴只提到张博,且并没有过多描述,张博此前多关注出行算法研究。此外,核心团队成员贾兆寅和郑建强也陆续离开,滴滴自动驾驶经历波动期,但并未有自动驾驶行业更有力的专家入驻滴滴。

再从技术上看,虽然滴滴已拿下路测牌照,但并未有更多消息传出。

综合中 美两国路测成绩来看,滴滴自动驾驶技术在国内并不算上乘,远落后于另三家中国企业百度、AutoX、小马智行。

可以看到,这两项业务处于大量烧钱且缺钱的状态,距离商业化依旧有很长一段距离。曾经程维就表示自动驾驶业务需要“做持续至少十年的准备”。

而在面临监管、退市、下架、用户零增长等一系列风险后,滴滴伤筋动骨,此次恢复新用户注册对滴滴来说无疑是一颗“定心丸”。

一来可以拉动营收增长,给新业务输血;二来巩固滴滴的一哥位置,搭建牢固的基本盘,以网约车业务为入口,和旗下的造车业务、自动驾驶业务形成闭环,从而搅动整个汽车产业生态。

继恢复新用户注册之后,相信滴滴APP重新上架各大应用市场即将不远。久疏战阵的滴滴,还剩几层功力,有待市场验证。但值得期待的是,整改靴子落地,平台经济的春天要来了。

参考来源:

1.晚点财经:滴滴恢复新用户注册,市场已变样

2.远川商业评论:滴滴裁员:胜利者一无所获

3.创头条:蚂蚁、滴滴整改靴子落地,平台经济迎来健康发展新信号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伯虎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登录_清昴智能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绿洲资本领投

0823

投资界(ID:pedaily2012)6月25日消息,AI推理部署解决方案提供商「清昴智能」于今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绿洲资本独家领投,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算法研发、产品开发和团队扩充。清昴智能创立之初即获得奇绩创坛的种子投资,已连续获得两轮投资。

绿洲资本表示,清昴团队所积累的推理部署的底层技术,能够大幅降低模型的落地门槛和成本,助力上层应用的快速实现,定义这波新浪潮中的底层核心价值。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公司就收获了多家客户和生态合作伙伴的需求验证。人工智能底层技术是一场厚积薄发的长跑,绿洲资本会持续关注市场上的新一代技术变革和创新机会。期待清昴团队持续探索,快速成长,不断打破技术边界,助力行业的加速发展。

清昴智能创始团队来自于清华计算机系,在边缘计算和模型自动压缩方向有十余年积累;创始人关超宇曾获清华大学研究生特奖,在研究生期间主导开源了首个自动图学习平台AutoGL,并带队获得过多次国际自动机器学习顶级赛事冠军,击败过来自伯克利、斯坦福、MIT在内的国际强队。

关超宇表示,当前业内有多种方式解决大模型资源消耗高、落地难等问题。比如从软件工程角度可从资源调度层提升集群效率;从算法优化角度,可通过模型压缩等手段降低大模型复杂度;又比如在硬件设计或选型角度,企业可选择对于目标模型性价比更高的机器进行推理,或者设计更适配模型的硬件或模组等方式。

目前,清昴智能推出了针对AI模型的推理优化工具链MLGuider,针对当前主流的硬件环境进行适配与优化。除Nvidia之外,MLGuider还支持针对AMD、Qualcomm、Ascend等芯片的优化,让客户除了Nvidia以外有更多的选择。整体而言,MLGuider致力于成为适配任何硬件环境的优化与推理引擎,释放硬件的生产力。关超宇表示,在与客户的合作中,MLGuider已被验证可让大语言模型在AMD MI200系列产品上,实现对标Nvidia A100的性能。

近期,清昴已完成AI工具链的商业化初步探索和打磨。未来,公司将持续在实践中完善产品能力。

华宇注册开户_星辰新能获近亿元Pre-A轮投资,海松资本投资

0823

投资界(ID:pedaily2012)6月25日消息,全钒液流储能新秀

北京星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Pre-A轮融资亿元海松资本

(以下简称“星辰新能”)宣布完成。本轮融资金额,投资方为知名投资机构。此轮融资将用于支持新一代储能系统产品及关键材料研发、进一步扩大星G智造基地产能,强化星辰新能在全钒液流储能行业的领先地位。星辰新能表示,公司将持续放大资金功能价值,引领液流电池在大规模长时储能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以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大局为己任,致力实现全球碳中和的宏伟愿景。

星辰新能成立于2021年,是全球碳中和的赋能者与践行者,由北京数冠科技、中南大学知名专家以及国内顶尖储能技术及销售精英共同组建。公司主要从事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研发、制造、生产,业务布局贯穿石煤钒矿、电解液、电堆核心组部件、电池整机、储能系统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与材料实现全栈自研,为新能源发展和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发展提供具备特高安全性的长时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星辰新能首席科学家、中南大学教授刘素琴,系国内最早从事液流储能材料与设备研究的科学家,曾主持完成国家科技部973液流电池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课题,专注于液流电池储能领域的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工作。依托刘教授及中南大学在全钒液流电池领域深厚的技术积淀,星辰新能已完成高性能全钒液流储能系统——STAR OS的开发,该系统具备安全、高效、智慧、可靠等四大优势。系统效率达75%以上,可实现25000次以上充放电,使用年限超过25年,居于行业领先水平。

星辰新能创始人兼CEO柳娜表示“星辰新能为用户价值而生,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在共享储能电站、工商业储能电站、光储充电站、新能源储能电站等多种项目上,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和一站式全生命周期能源管理服务,将用户价值贯穿在产品研发、生产及服务的方方面面,我们始终致力于为行业、乃至全球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海松资本CEO、管理合伙人陈立光表示:“在双碳战略和能源转型的推动下,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已进入新阶段。长时大规模储能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要素,其中全钒液流储能系统将发挥显著的推动作用。我们对星辰新能在储能领域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相信其全钒液流电池技术将成为未来能源储存和利用的核心驱动力。我们非常期待并全力支持星辰新能团队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取得辉煌成就。”

华宇测速地址_成立仅3个月,公寓社区运营商“城市湾流”完成千万元A轮融资

0823

投资界(ID:pedaily2012)12月5日消息,公寓社区运营商“城市湾流”宣布完成总额1050万元的A轮融资,公司引入两家私募基金基汇资本和挚信资本,并将与基汇资本成立一个公寓投资基金。此轮融资完成后,公司估值预计将达到1.5亿美元。据悉,除两家私募外,城市湾流的天使投资人包括红星美凯龙、杉杉控股及余杭金控等。

投资界查询天眼查网站发现,城市湾流成立于2021年9月18日,是一家公寓社区运营商,提供全面性的房产管理,业务涉及新旧房装配改造、社区运营、房产增益服务等。公司将一些用于投资的空置房产进行全方位的托管,将业主的利益发挥到最大化,从而实现经济共享。当然也为在城市工作的租住者带来高端的智能公寓与服务。

城市湾流创始人及CEO张欣公布了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布局国内4大一线城市以及6大准一线城市,实现管理规模超过30万套房源。一线与准一线城市是城市湾流布局的重点,布局重点包括:深圳、上海、北京、长沙、成都和武汉等;根据计划,2022年城市湾流预计将拥有2万套房源,至2024年计划将房源数量扩展到8万套。张欣透露,公司将与多个手握地产项目的企业合作,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存量地产扩展房源。

资料显示,国内租赁市场空间2027年可达到5万亿之多;2020年中国的租赁人口多达1.8亿,是购买新房人数的4倍,但租赁人口占总人口数比例仅为11.7%,与日本的33.3%、美国的31.23%相比明显偏低。根据上述数据显示,北上深等超一线城市的租售比仅1-2%,与成熟市场5%-6%相比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房地产服务商戴德梁行日前发布报告指出,2020年上海的房屋租售比约为1:900,而国际合理区间的租售比约为1:200-1:300,这也意味着上海的租赁住房市场有着很大发展空间。

张欣认为,原本房产租赁市场基本依赖C2C(个人对个人)的模式将会转变,而目前行业入局者抢占的则是B2C(企业对个人)的空间,“美国的租赁市场结构中,40%由租赁企业提供,而在中国,目前仅有2%的房源是由租赁企业提供的。” 至于房地产租赁市场的发展会对销售市场形成多大的作用力,张欣表示,租赁市场消费群体和销售市场消费群体是两部分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租赁市场的壮大并不意味着销售市场就会走向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