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平台官网_投资界沙龙“深度解码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成功举办

0606

2023年6月2日,东方富海携手清科创业联合主办的“深度解码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沙龙在深圳成功举办。

作为高度聚焦医疗健康产业的特色沙龙,现场吸引了近百位投资机构、企业代表一同从多方面、多角度探讨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融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全面构建医疗健康产业的创新生态建言献策。

东方富海合伙人王培俊,紫金港资本管理合伙人李芳丽,高特佳投资业务合伙人于庆贞,广发信德医疗健康投资部投资总监李辰,东方富海合伙人陈华伟,通甪科技CEO曹云飞,澳银资本合伙人李乐宁,丹麓资本董事梁桥,蓝海资本创始合伙人兼CEO杨锋,深圳瑞德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风控副总裁于勇等出席了本次活动。

医疗健康产业耐受经济与疫情寒冬考验,前景明朗,资本风起,在论及医疗健康产业细分投资热点、医疗健康领域创新研发、医疗健康产业未来布局等方向,嘉宾们做出专业分享:

东方富海合伙人王培俊以《东方富海医疗基金产业投资逻辑》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当前医疗投资的产业范式迭代更新,创新汹涌而来,医疗产业蓝海广阔。富海医疗的投资逻辑是“激进的保守主义”,既要从理性和逻辑的视角,把整个投资逻辑展开;同时也要积极拥抱创新,和创新同行,和未来同行。基于产业发展视角,以临床受益、未被满足需求、投资价值为导向,着眼于生物药、化学药、分子诊断等产业链,选择最具价值的项目;基金配置兼顾爆发力和防御性,均衡投资早期、成长期、成熟期项目。

紫金港资本管理合伙人李芳丽在主题分享《盘点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趋势》中提到:现在全球生物医药的热点集中在细胞治疗,基因疗法,微生态疗法,脑科学与CNS药物,医疗自动化、智能化,突破“不可成药”靶点,药物形式的互换、组合和升级,酶促DNA合成等。生物医药的技术迭代加速,很多疾病会被攻克,在未来五年内国际和国内也许会有治疗实体瘤的疗法上线,只要安全性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就能给癌症病人带来一些新的希望。

接下来,高特佳投资业务合伙人于庆贞,就《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投资观察》主题进行了分享,他指出:医疗器械作为一个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要分支,受益于医疗新基建浪潮,迎来出海良机。国内政策也有很多变革,包括注册制、两票制、带量采购、DRG支付等政策,推动国产医疗器械朝着高技术水平、高性价比的方向不断发展,加速实现国产替代,进而强化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全球竞争力。短期来看,带量采购中对企业成本管控提出更高的要求。长期来看,企业更需要加大研发,做出更有竞争力、难以取代的产品。

随后,广发信德医疗健康投资部投资总监李辰在《新环境下医疗健康领域布局的思考》主题演讲中谈到:新环境下医疗健康领域布局需要关注医药和器械创新、关注有商业化,出海能力的公司、关注生命科学/医疗器械上游支持链。国家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创新药物和器械的发展,未来医疗行业坚持创新驱动仍是大势所趋。医药行业投资从关注底层研发技术、关注产品推动和临床推动能力,到关注团队商业化能力,对企业创始人/团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接着,精彩的圆桌讨论开始,主题为《医疗健康产业创新与投资展望》。本场圆桌的主持人由东方富海合伙人陈华伟担任,出席讨论的有通甪科技CEO曹云飞,澳银资本合伙人李乐宁,丹麓资本董事梁桥,蓝海资本创始合伙人兼CEO杨锋,深圳瑞德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风控副总裁于勇。当前中国医疗投融资市场呈现出哪些特征,如何看待医疗健康投资阶段逐渐偏向早期?ChatGPT大火,人工智能技术如何驱动医疗产业变革,人工智能+医疗进入到什么阶段?6位大咖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现场高潮迭起。

随着最后一个环节步入尾声,本场投资界沙龙活动圆满结束。未来投资界还将举办更多主题内容,敬请期待。

华宇平台官网_数据化新快餐品牌维小饭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天图独家投资

0606

投资界(ID:pedaily2012)12月9日消息,国内首家“有数据的快餐”维小饭宣布完成A轮融资。这是“维小饭”创始人魏强12月8日晚间在向员工发出的内部信中宣布的消息。据透露,“维小饭”本轮融资规模近亿元,由天图投资独家投资,融资将主要用于市场开拓、终端建设、产品创新研发等方面。

“维小饭”是深圳市维士智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的新快餐品牌。公司成立于2019年6月,产品主打“有数据的快餐”,核心目标是通过提供营养、健康、安全的数据化快餐产品,帮助用户轻松实现对每日餐饮营养成分的量化管理,从而实现快餐消费的健康价值。具体来说,维小饭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用数据化对快餐的营养成分进行量化管理,让用户对快餐的营养成分看得见、管得了,让每一个人在快餐消费中便捷化实现营养均衡、合理膳食、科学饮食。

维小饭的新快餐产品和线上小程序于2020年5月正式对外运营,目前主要在深圳、广州两地布局,线上已有用户超过25万,用户增长和市场布局速度迅猛。

一份有数据、可量化的快餐

据介绍,“维小饭”是一份营养数据可视化的快餐。每一份快餐在中央厨房生产后都经过了高标准的专业检测,清晰的标注了“蛋白质、碳水、脂肪、热量、含盐量、膳食纤维素、食物多样性”等详细数据。订餐用户则可以在“维小饭”的线上小程序输入个人身体条件数据、饮食需求以及有关目的(比如健身、保持身材、七分饱、排除敏感性食物、控糖、控油、控盐、控卡等),据此点单就可以获得一份营养数据均衡、口味偏好符合的快餐推荐组合。

维小饭主要由中央厨房生产,检验检测、菜品研发、现代生产构成中央厨房的主要三大功能。每一份快餐都是在高洁净度、高标准和高能级安全管理的环境和条件下生产出来。维小饭还建立了一套敏捷的交付体系来满足和维护用户体验。主要通过中央厨房-冷链-终端小站的全过程封闭性链条触达用户。除了传统的外卖交付方式外,维小饭正在CBD和商务写字楼区域分布式建立“终端小站”,供用户便利自提。

维小饭目前的市场定位主要面向城市商务人群、CBD办公人群、年轻活跃消费人群,在一线城市的都市CBD白领和高消费人群中,存在食品安全和营养过剩的“快餐焦虑症”。食品安全带来的安全担忧自不必说;快餐里普遍存在的高油、高盐、高糖、高热量等营养过剩,会带来一系列的健康压力和问题,甚至还有形象焦虑,因此十分需要有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未来5年所有的快餐都必须要有数据”

“维小饭”曾经以“一份价值1.5亿的小盒饭”的天使投资消息“豪华出圈”。消息指,维小饭的创始人和创始股东自己投资1.5亿元做自己的“天使”,启动一份小盒饭的创业。在本次员工信中,魏强对此回应称,做一份有数据的快餐,是一份前无古人的事情,做创新的事情既要有动力,也有压力。希望把生存的压力和创新的压力背负在自己身上。所以,从一开始,他坚持一定要“自己把孩子生出来”。

“维小饭”还曾被媒体描述为“互联网公司中厨师最多的公司、餐饮企业中码农最多的公司”,并因此被认为是一家有“未来物种感”的公司。

“未来5年所有快餐都必须要有数据”、“有数据更健康”、“无数据不快餐”,这是维小饭创始人魏强口中最高频的三句话,几乎揽括了他的创业初心和价值主张。

魏强强调说,餐饮的健康管理问题就是数据管理问题,健康将会是快餐消费和供应的最核心价值。随着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加快,快餐渗透率正在逐年持续大比例提高,快餐作为刚需消费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只有将营养成分量化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快餐的健康价值。”

魏强表示,维小饭对快餐数据化的一小步,是数字化重构食物的一大步,维小饭的这一关键创新将会影响产业。“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改善,人们正在进入一个饮食过剩和营养过量的阶段,人类饮食文明在经历了吃饱、吃好的时代后,正在加速向吃对的时代迈进。

魏强相信,未来5年所有快餐都必须要有数据,数据有望成为快餐行业标配。用户将会无数据不吃快餐、餐饮企业将会无数据不卖快餐,监管部门将会无数据不让做快餐的周期一定会到来。

定义数据化新快餐赛道

投资方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潘攀示:“维小饭在升级快餐产业甚至餐饮产业的核心价值方面有别于传统的品类创新和市场创新。维小饭所推行的营养量化理念是符合后疫情时代下人们的诉求和偏好的,也非常符合数字化消费的潮流。另外,我们从数据上也看到了他们高速的业务增长、极高的复购率和转介绍率以及很好的用户反馈,这些都表明维小饭具备品牌爆发的潜力。”

天图投资副总裁裴兰表示:“维小饭首创了独特的中央厨房体系+冷链触达终端的方式,在保证口味和品质的同时,兼容了中国大江南北的丰富口味,这样的中餐供应链是很有价值和壁垒的。”她认为,“维小饭”的交付方式,最终会以终端小站交付方式为主,因为中央厨房完成了98%的工序,大大降低了终端的操作难度、运营和管理的复杂性。使得终端扩展变得更具有可执行性和高效性。”

快餐数据化的一小步,将会是数字化重构食物的一大步。

魏强透露,以维小饭目前的增速,到年底,维小饭将会是深圳市最大的快餐企业之一;到明年,维小饭将会成为广东省最大的快餐企业之一;再之后,维小饭将会寻找合适的时机逐步走向全国。

他在给员工的信中表示:我坚定的相信,作为数据化美食,作为营养数据可量化的新快餐,“维小饭”的时代到了。我们对快餐开展的数据化的一小步,将会是数字化重构食物的一大步。我们从饮食变革开始,走向更具想象力的未来。

维小饭创始人魏强曾为全国最大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一达通的创始人、阿里巴巴集团前副总裁、阿里巴巴B2B外贸综合事业部总经理、阿里巴巴集团战略顾问。此前魏强曾因身体肥胖引发三高等慢性病,于是2017年辞职进行身体管理,在三个月内减重54斤,并养成了科学的生活习惯,这是维小饭项目创办的初心。此外,维小饭核心技术团队来自腾讯、阿里、华为等企业,餐饮团队现由亚洲和中国一流烹饪大师掌领。

华宇测速_聚势谋远,共话未来|第五届蓝鲸教育大会成功举办

0606

12月8日,由蓝鲸教育主办,上海报业集团指导,蓝鲸财经、界面新闻、财联社、科创板日报协办的2021第五届蓝鲸教育大会,在北京三里屯洲际酒店成功举办。

本次大会以“聚势·谋远”为主题,与教育同仁一起回顾2021年教育行业发展的成绩,探讨新教育元年下的思考与方向,寻找未来前进的方向。

大会伊始,蓝鲸教育总裁、蓝鲸财经高级副总裁刘瑞刚率先致辞,他以诚挚的热情感谢在场嘉宾的莅临。

刘瑞刚说,今年可以说是教育的“新元年”,在过去,我们探讨的是商业模式、刚需融资、ROE、复购率等,如今我们要转变思路,不只是着眼于商业数据,更要看到教育企业身上背负的社会责任。

刘瑞刚同时表达了对教育行业的信心,“教育不会消亡,只是需要我们转变思路,建立适应环境的能力。”最后他表示,希望每一位到场的朋友都有所收获,都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著名经济学家、金融投资专家温元凯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中国十分需要高端的人才,尤其是高精尖创新人才,这也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要进一步推动教育新赛道的开发、高素质教育体系的打造。未来,希望能共同推动,让中国教育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女排奥运冠军、惠基金发起人惠若琪发表致辞,她指出,在身份转变为一位妈妈后,在创办191运动空间,深入体育教育行业一线的过程中,她对未来体育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未来将更加深耕体育教育,更多关注学龄前儿童,把体育的种子种到每一个中国家庭当中,为我们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贡献体育人的一份力量。

今年是蓝鲸教育成立的第5个年头,对于五年来蓝鲸教育的发展,蓝鲸教育副总裁宋林鹤提到,这五年,蓝鲸教育在坚持快速、专业、深度的同时,不断探索多元化内容,打造出蓝鲸热闻、蓝鲸观察、蓝鲸人物、蓝鲸榜单、蓝鲸测评、蓝鲸创投六大板块;不断尝试打造属于教育行业的峰会,通过蓝鲸教育的渠道,为更多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打造交流探讨的平台。

宋林鹤进一步表示,感谢大家对蓝鲸教育的认可和支持,未来,蓝鲸教育将与大家一起砥砺前行。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董事长杨丹;东软教育执行董事、CEO、总裁温涛博士;新高教集团董事长李孝轩;网易有道CEO周枫;开课吧创始人兼CEO方业昌,以及50余位教育行业知名从业者均通过视频给蓝鲸教育大会带来了美好祝福。

教育新元年,寻找新思路

学大教育创始人、CEO金鑫随后发表以“教育新时代学大教育的‘变’与‘不变’”为主题的演讲。金鑫指出,教育行业的新形势、新时代下,要更加强调教育的公益属性,推动教育“去资本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其中有三个不变,第一是初心不能变,坚守教育初心,合法、合规经营;第二是坚持个性化教育,坚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通过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智能”教育,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最后还要坚持创新与探索。

金鑫认为,当前,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需要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关键要看企业的战略选择和执行能力,需要积极探索多元布局,顺势而为。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集团大学事业部总经理许顺康发表以 “新时代下大学生培训的变与机”的主题演讲。他讲到,现在的大学生面对社交焦虑、学习焦虑、就业焦虑,更多用“宅”“佛”“丧”的方式消解,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对于网络和移动端的学习需求会越来越旺盛,但也有将近五分之一的学生选择纯线下的教学。解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焦虑,需要结合大学生的学习习惯构建OMO一站式服务模式,提供一站式学习的全套解决方案。

许顺康用考研业务举例,目前从事考研业务的,有做设备硬件的,有做技术支持的,有做资源分享的,总体而言,市场上越来越多的考研教学和服务的提供商,依托线上+线下的OMO一站式解决方案,进行深度整合,在未来将是一个大的趋势,而这种模式已是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的服务特色。

盛通股份董事长、盛通教育集团总裁贾春琳的演讲主题为“科教领航·笃行致远:不忘初心,尽企业微薄之力服务科技教育”。他指出,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呼唤,学习条件越来越好、获取知识愈发便捷,根本是素养、能力的提升。培训是一种技能的锻炼,教育是一种能力的提升。素质教育,是让青少年成为身心健康的人、人格健全的人、学有所长的人。“我们要做的是,将有趣的科技教育带给孩子,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贾春琳认为,科技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也正在被投资人关注。但教育和纯粹的产业不一样,有更多公益的属性。短期内有阵痛和波动,但长期来看,商业回归商业,教育会回归教育,偶尔会有严寒,但是春天肯定还会到来。

会上,开课吧合伙人、首席内容官兼米堆学堂总经理高玮带来关于“从开课吧到米堆学堂:从升职加薪的职场,到幸福生活的厅堂”的主题演讲。高玮讲到,除了要变成人才,更要回归幸福美满的家庭,即成人素质的概念。成人素质核心有三个方面:爱好,成长,身心健康。通过爱好、成长,再加上身心健康的教育一套体系,打造孩子第一个、最好的老师——父母,把父母的身心健康调整地更好,对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将带来巨大的帮助。

高玮介绍了米堆学堂的思路,以身心健康为核心,左手爱好,右手成长;从一整套标准的科研教学体系,到一整套课程设计,再到不同阶段的测评,形成教、学、研完整体系,再通过长期的学员跟踪服务,最终形成“老师+内容+服务”的完整产品。

教育新变局,共商新范式

第一场圆桌论坛由华图教育联合创始人于洪泽主持,与慧科集团产品副总裁、新工科学院院长李祺,前程无忧战略投资与企业发展部总经理陈海滨,寓科未来副总裁、神经猿总裁辛向晖,阿里云教育行业总监翳剑,声网Agora教育行业总监李斯特五位嘉宾围绕着“新职教、新风向”的论题,展开分享。

慧科集团产品副总裁、新工科学院院长李祺指出,产教融合成为政策重点。高校愿意拥抱新的专业方向和变化,企业也希望与高校一道共同提升,把最新的技术、理念以及人才需求应用到人才培养中。慧科的思路是基于企业的用人需求、行业的发展,定位数字化人才培养,希望借此能够解决大学生就业、高校与企业人才对接等难题。

前程无忧战略投资与企业发展部总经理陈海滨表示,职业教育与招聘的机会可以形成很好的对接,可以让教育和培训更加有的放矢,让接受教育和培训的个体获得新的、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未来的投资风向,一方面将聚焦新职业,比如大数据人才,电商直播人才等;另一方面将关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教学链条中将企业纳入,培养出更贴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寓科未来副总裁、神经猿总裁辛向晖认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辛向晖分享了未来布局的规划。她表示,未来将会在横向和纵向两个领域进行拓展。纵向领域主要包括与中职、高职等共建完整的学院,涉及学生培养、岗位对标、课程设计、教师培养,也包括实验实训和就业等方面。横向则深入到企业中,梳理产业工人在不同阶段需要具备的技能。

阿里云教育行业总监翳剑认为,后疫情时代的职业教育发展,最大的变数以及机会是围绕着“在线”两个字,真正能够带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是OMO整个教学体系的延伸。同时,职业教育发展最大的趋势包括三个板块,分别是:教学质量可视化、教学过程透明化、教学服务数字化,这三个维度会带动职业教育整个产业链发展,从而给职业教育带来巨大变化。未来,职业教育的最大的机会围绕在人身上,赋能于人,赋能于企业,从而赋能于整个社会。

声网Agora教育行业总监李斯特认为,在线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技术是很大的变量。优秀的教师资源、优秀的课程资源非常稀缺,细分的职业技能赛道会有很多细分的场景化需求。这方面,技术能够探索出更多场景,提供更多赋能。“所有门类都有在线化提高教学效果的机会”李斯特说道。

最后,下半场论坛圆桌论坛由蓝象资本投资副总裁陈晶作为主持人,与库客音乐集团首席执行官、董事长余赫,保利威总裁白剑,松鼠Ai合伙人梁静,网易有道素质教育总经理陈虎,聂卫平围棋道场CEO赵哲伦围绕着“新生态、新畅想”的论题展开热烈讨论,共同探讨教育行业发展的新风向。

库客音乐集团首席执行官、董事长余赫指出,素质教育更多应该培养欣赏性和品鉴能力。音乐也是如此,会多种乐器并不等同于素质。古典音乐具有文化属性,娱乐属性以及教育属性,未来也希望具备科技属性。无论是区块链,NFT还是元宇宙,只要底层逻辑是能够为行业带来服务的,就可以去尝试。

保利威总裁白剑指出,在企业转型或者开拓新业务的过程中,技术型公司对更新的技术会有更高的追求。但是,不管是AI能力,还是VR、MR、元宇宙,追求技术也需要技术与产业结合,与落地场景融合。技术永远是为业务服务的,反映在教育上,任何教育对象、任何学科都是千人千面的。随着教育越来越精细化,技术也会越来越精细化。

松鼠Ai合伙人梁静表示,企业转型应当关注核心价值,不要转得过猛过快,反而忽略了自身的核心价值。解决部分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需要借助科技手段,借助优质的技术和学习系统,切实帮助到老师、学生,提高教学效果。未来,在教育AI,教育SaaS平台上,都会有非常大的机会。

网易有道素质教育总经理陈虎认为,多元化的内核是企业擅长什么。内部新业务开始之前,需要从四个方面去思考,第一,看整个业务成长空间到底有多大;第二,看核心业务的竞争动态是怎样的;第三,考虑自身的优势做这个业务时,能否找到差异化发力点;第四,团队是否适合做这样的尝试,是否契合公司的未来方向。

聂卫平围棋道场CEO赵哲伦总结了企业拓展进校业务的两个经验,分别是定位和产品思维,要清楚想做什么,也要清楚从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想要什么。他认为,围棋教育有两个层面:教育和文化。文化层面,围棋有强社交属性,选择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时,需要考虑到线下有线上解决不了的社交属性等痛点。面向未来,赵哲伦表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这个行业,利空出尽就是利好。

随着诸位嘉宾的精彩分享,第五届蓝鲸教育大会进入尾声。此次大会旨在汇聚行业大咖们的智慧,深度解读教育“新元年”的行业变革与新生,为推进教育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展望未来,蓝鲸教育将秉承教育初心,一路砥砺前行!期待与您明年再次相约!

华宇测速_又一大佬转身,互联网大厂创始人扎堆「诗与远方」

0605

小米近来几项工商变更,显示出雷军转身造车的决心。

近日,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雷军退出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由曾学忠接任。

爱企查显示,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注册资本2.1亿元,由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大学是雷军母校,他本人也是湖北人,武汉也是小米的第二总部。

接棒的曾学忠是通讯老兵,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曾在中兴通讯工作22年。2017年曾学忠加盟紫光集团,任全球执行副总裁。2019年上半年,离开紫光的曾学忠担任深圳市汇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法人代表,并获小米投资。

2020年7月,小米集团公布最新高管任命:曾学忠出任小米集团副总裁、手机部总裁,负责手机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工作,向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汇报。小米方面称,曾学忠将继续担任汇芯通信董事长,小米将与汇芯通信继续展开战略合作,并全力支持汇芯通信的业务开展。

曾学忠接棒之前,雷军在小米系公司的“进出”不断:今年9月1日,雷军注资100亿元,亲自出任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法人代表;11月19日,雷军新任职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经理、执行董事;10月21日,雷军不再担任成都倍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10月20日,雷军退出小米信用管理有限公司;10月15日,上海小米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雷军退出公司董事。

可以看出,小米造车动作频频,野马财经亦从知情人士处获悉,雷军本人确实是想把精力放到造车上。10月19日,雷军在投资者日上宣布,小米造车及团队各项工作的进展都远超他的预期,预计小米汽车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小米集团(1810.HK)三季报显示,小米汽车团队已超过500人,野马财经了解到,该数字仍在增加。

近年来,包括马云、刘强东、张一鸣、刘强东、宿华等多位互联网公司创始人选择身退,或是退居二线,或是探索其他业务,这股风潮如今“传”给了小米。

快手变阵

10月29日晚,快手(1025.HK)发布公告称,自即日起,宿华不再担任首席执行官,由快手联合创始人程一笑将接任该职位。宿华将继续担任董事长、执行董事、薪酬委员会成员。

此次宿华“退位”,与此前拼多多黄峥、字节跳动张一鸣稍有不同。根据公告,程一笑仍需向宿华汇报。宿华和程一笑的投票权也不变,宿华占39.1%、程一笑占30.95%。但管理角色更加明确,宿华负责公司长期战略,程一笑负责公司日常运营和业务发展

快手需要这样一次变阵,上市之初,遇到资金热捧至万亿港元,随着新的市场热点到来和资金趋于理性,如今回落至4430万港元。短视频赛道竞争也愈加激烈,抖音越跑越快,微信视频号也迎头追上,快手的处境并不舒适。

作为快手创始人,程一笑其实是重回CEO的位置。2011年,技术出身的程一笑创办了GIF快手,直到2013年,宿华才带领职业经理人团队加入。

2011年到2013年期间,快手只是一个做GIF的工具类App,也很少人知道程一笑。当时快手的投资人五源资本张斐认为工具类App大都难以存活,且天花板很低,认识到快手GIF局限性的程一笑开始转型破局。

但转型过程并不顺利,融资、管理团队和业务发展都是难题。在这样的契机下,张斐凑了一个局,程一笑和宿华一拍即合。

为了引入宿华,程一笑和五源资本各自稀释了一半的股份,剩下的一半通过期权分给宿华和他的团队,并且将CEO让贤给了宿华。这为快手未来发展埋了隐患。

后来快手又拉来了银鑫、杨远熙,从程一笑手里又分走了不少股份。这也导致了快手上市后,宿华持股12.68%,高于创始人程一笑的10%。宿华所持的A类股票也高于程一笑。

但宿华等新鲜血液的加入,也让快手改头换面,从一个GIF制作工具,转型成了视频社交软件,慢慢成长至如今日活过亿的快手App。

在这次分工调整前,宿华是董事长兼CEO,负责快手战略和关键决策,代表快手官方对外发声;程一笑作为首席产品官,负责快手内容相关产品的具体业务发展,包括电商、游戏、产品等部门。宿华主外,程一笑主内,这是二人长期合作形成的默契,遇到问题充分讨论,达成一致后再行动。宿华与程一笑二人的无缝合作,一度被外界认为是快手取得成功的密匙之一。

整体来看,“双核心”领导模式在快手快速上升期运转正常,但随着如今外部竞争激烈,股价重挫的环境下,一些微妙的情况开始出现。

高速发展下,“双核心”领导模式带来的组织效能内耗、决策效率偏低等问题被淡化,甚至被掩盖。同为联合创始人的宿华和程一笑,此前在公司内的权责并不是完全清晰。

两人看起来分工明确,但一旦出了问题,也总会存在一个借口——又不是我一个人拍板。此外如果负责公司具体业务的首席产品官不配合,负责管理的董事长也只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过去两年,快手进行了多次组织变动,各业务部门负责人调动频繁。今年9月28日,快手再次宣布组织架构转型,将从职能型转向事业部制。同时,原运营部负责人严强发布全员邮件宣布离职。严强在快手内部属于“宿华系”,据“财新网”报道称,不少快手员工表示对严强出走并不意外,并称这是“程一笑的胜利”。

对于外部来讲,快手需要一个灵魂人物,就像张一鸣之于字节跳动、马云之于阿里、刘强东之于京东。只要一提到这个人,就能联想到这家公司,不一定是公司创始人,但一定能代表这家公司。

快手也需要一个新CEO,能对业绩负责,能对公司发展负责,并有能力在短期内让业务见效,更重要的是,出了问题能够担责。此前宿华是CEO,但他也是董事长、联合创始人,出了问题,没人能对他问责。

如今快手CEO由程一笑接任,内部分工更为明确,组织结构更为清晰,但市场还能给快手多长时间?我们拭目以待。

大佬退居幕后

近年来,互联网公司创始人纷纷退休,或退出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专注战略方面的事情,或投入探索更加前沿的领域。

先有马云、刘强东,再是80后创业者黄铮、张一鸣。

今年9月6日,京东集团对外公布消息称,原京东零售CEO徐雷升任京东集团总裁。这意味着,刘强东辞任了这一职位,“交棒”给现年47岁的徐雷。

尽管京东对高管团队交接班早有擘画,但是此番刘强东将京东集团总裁一职“交棒”徐雷,外界还是颇感突然。

早在2018年,当时京东遭遇了很多“麻烦”,这也再次暴露了京东管理团队过于依赖“关键人”所带来的风险。

2018年7月16日,京东集团宣布实施轮值CEO制度,由时任京东集团CMO徐雷兼任首任京东商城轮值CEO。

徐雷在当时走向台前,压力可想而知。好在刘强东一句“谁不服徐雷,就是不服我”,这给徐雷吃下了定心丸。

不过,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郭永清看来,徐雷任京东集团新任总裁之后,刘强东仍在牢牢地掌控着京东。徐雷“扶正”总裁,可说是把京东集团“二把手”的位子坐得更稳了。而“一号人物”仍属刘强东。

公告说的很明确,升任京东集团总裁的徐雷,将负责各业务板块的日常运营和协同发展,向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汇报。

和刘强东“交棒”后仍是一线最高决策者情形颇为类似的,是互联网新贵——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

5月20日张一鸣宣布退休,将CEO权杖交给了自己大学同宿舍的兄弟。张一鸣觉得做CEO特别被动:每天听汇报、听总结,做审批、做决策,这造成内部视角,知识结构更新缓慢。

和刘强东类似,38岁的张一鸣在交出一线事务指挥权的同时,保留了对企业的最高决策权。尽管字节跳动还未实现上市,但是外界相信,辞任CEO的张一鸣,仍牢牢掌握着字节跳动的投票权。

张一鸣认为,字节跳动这几年一直在“吃老本”,接下来字节跳动需要干一些更有创造性事儿。而张一鸣的公开信宣称他要对此负责。

马云、黄峥:

退居二线仍是灵魂人物

近年来,国内主要互联网公司创始人很多选择退居二线,包括交战正酣的阿里和拼多多。

2019年9月10日,在杭州奥体中心上演的阿里巴巴20周年庆祝会上,马云对外宣布:他将辞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和CEO。而在此之前,马云就曾接受采访称,他为自己的退休已经准备了10年,好让年轻一代的才俊接班。

有意思的是,马云最终选中的青年才俊张勇,并没有比马云年轻很多。马云出生于1964年,退休时候也才55岁,正值年富力强之时;而张勇生于1972年,比马云也没小几岁。这引得网民一片欢呼声,年轻真好。

尽管高调宣布退休,但是马云并没有“归隐山林”的意思。在退休演讲中马云表示,“世界这么好、我这么爱热闹、机会这么多,哪里舍得这么年轻就退休离场,我希望换个江湖”。对退休后要切换到哪一个“江湖”中去,马老师给了六个字三件事:教育环保公益。

其实除了上述退休后要从事的三件事,外界相信,作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退居二线的马云还是会以其特有的方式参与到阿里巴巴的事务中去。这不仅是因为他在阿里尤其是蚂蚁集团拥有股份,作为一个创业者,又有谁不时刻关心关注自己一手创立起来的企业的发展步伐呢?

和马云退休后情形相似的另一位互联网大佬,是拼多多创始人黄峥。而之所以说二者相似,是因为二者在宣布退休后,仍然在其创立的企业组织中仍扮演着精神领袖的角色。

早在2020年12月,当农夫山泉钟睒睒首度问鼎中国首富之际,40岁的黄峥在富豪榜上已经位列第二,超过“双马”。很多榜单直言,黄峥将是下一位中国首富。敏感的黄峥,主动进行调整。

2021年3月17日,在发布2020年财报后,黄峥发出2021年度致股东信,宣布辞任董事长,现任CEO陈磊接替其职务。此举被外界视为黄峥的急流勇退。

和马云类似,黄峥辞去了在拼多多所有的管理职位。更加彻底的是,黄峥还主动放弃了1∶10的超级投票权;并将名下股份的投票权委托给董事会以投票方式进行决策。对于手中持有的拼多多股份,他表示将在未来三年锁定不出售。

在此之前的2020年7月,黄峥卸任拼多多CEO,捐赠并划转部分股权进入一家慈善基金和拼多多合伙人集体。因此之故,黄峥个人控制的股份降至29.4%,投票权相应降至80.7%。

即使此番退休并让渡了手中的超级投票权,但是没有人会怀疑黄峥对拼多多的强大影响力。

退休之后去做什么,黄峥表示“将结合个人终身兴趣,致力于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黄峥从小的梦想是成为物理学家,“我不知道世间有什么是确定不变的,但我只知道,只要一看到星星,我就会开始做梦。”他认为从拼多多退休去从事科学事业,“那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儿”。

目前来看,雷军只是退出小米部分分公司的职务或法人代表,把精力聚焦到造车上,并不代表退休或是让出控制权。如他放出的豪言:“这将是我人生当中最后一次重大的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无论结果如何,创业者的身份和初心值得欣赏。你看好小米造车吗?欢迎评论区告诉我们。

华宇登录_元宇宙炒房热:有人先囤100套,一块地贵过北京别墅

0605

元宇宙炒房有多离谱?

国外,一块地最高纪录能到43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730万元,顶得上北京顺义后沙峪一套别墅。国内,一个内测的游戏里,上演了囤房抢房的荒诞景象。

10月28日,由天下秀开发的元宇宙游戏“Honnverse虹宇宙”开始内测,用户需要提前预约抢购虚拟房产,摇到号才可以进入游戏。从内测开始起,就有用户大量囤积房屋。深燃体验该游戏后发现,虹宇宙世界排行榜第一名的“榜一大哥”名下房屋已经有100多套。

这股风并不小众,已经刮到了闲鱼等平台上。

深燃注意到,在闲鱼、微信和QQ群里,虹宇宙的房产“一天一个价格,三天就能翻一番”,当前最高级别SS级房产已经以1.8万元的价格成交。闲鱼上,以8000元成交SS级房屋的交易记录也不少。

不过,虹宇宙游戏里的抢房囤房,相对于国外元宇宙游戏平台的抢地,还只能算是小儿科。

国外,虚拟世界土地最高纪录430万美元(约2730万元)的成交价,发生在美东时间11月30日The Sandbox平台上,而上一个高价成交纪录仅仅就在这一周前,一家虚拟地产开发商在Decentraland上约243万美元(约1542万元)买下一块地。深燃查询房屋交易平台发现,2700万元能在北京顺义买下一套两层独栋合院别墅。

抢地的人,也早已从个人游戏用户扩散至虚拟地产开发商等机构选手。在他们看来,虚拟土地已经具备真实价值,后期将土地直接转手租赁、开发装修后作为虚拟店铺或转卖,都可以大赚一笔。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的虹宇宙当前是发行现成房屋,用户只能装扮房屋,国外头部元宇宙游戏平台是出售地块,用户可以自主在地块上建造房屋。

热度一波高过一波,质疑声也一浪高过一浪。虚拟地产的交易,在元宇宙概念爆火的背景下,被质疑是击鼓传花的炒作,实际价值很难撑起当前的高价,普通投资人贸然入场很可能被“割韭菜”。

即便是如此,玩家们跟风涌入的势头挡也挡不住。国内虹宇宙游戏里的虚拟房屋、国外元宇宙游戏平台上的虚拟土地,价格都在成倍上涨。

虹宇宙一房难求:

“榜一大哥”先囤了100多套

11月10日左右,黄鑫才开始做起虹宇宙里的虚拟房产生意。他入场较晚,毕竟,10月底虹宇宙开始内测就做这门生意的人,已经以极低的价格,入手了一批已发行房型中最顶级的“SS级环海岛屿”。

天下秀董事长李檬曾在内部信中介绍,虹宇宙是“一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3D虚拟社交产品”。而黄鑫在炒作的虚拟房产,实则是虹宇宙上的数字藏品。据官方消息,虹宇宙总计发行虚拟房屋350000套,房屋共有六个等级,房型共有13种,预计免费发放2万套。

进入虹宇宙游戏之后,用户可以建立人物形象,进行房屋装饰,在房屋内展示数码收藏品、视频和照片等,也可以去其他用户的房屋串门,将其作为一个社交工具。

但当前,绝大多数功能的趣味性并不高,最有价值的应用,或许是通过高价购买虚拟电视等道具,以播放短视频等形式打广告。

由于现在处于内测阶段,只有抢到房屋,才有资格登录游戏,有人为了进入游戏,在闲鱼上租用账号,价格是24小时5元。这还只是小钱。

官方发布的房屋数量有限,这样一房难求的饥饿营销,直接导致闲鱼、微信和QQ社群里的虹宇宙虚拟房产交易热火朝天。

深燃进入一个虹宇宙房产交易群后发现,各类型房子可谓是一天一个价格。12月6日,黄鑫告诉深燃,江南小院三天前卖300元,如今600元都有人抢。

截至12月6日,首批虹宇宙用户免费摇号得来的房子,在二手房产交易市场上已经卖出了高价,其中,SS级环海岛屿价格在1.8万元左右、S级极地木屋在3000元左右、S级半海景别墅1700元左右、A级玻璃花房900元左右,江南小院600元左右,山村小屋300元左右。

二手房产市场交易火热的原因,绝对不仅仅是一屋难求,更是因为有利可图。据深燃观察,虹宇宙当前的用户来源可分为三类:看到国外虚拟土地价格攀升而想在国内提前布局、因为天下秀作为元宇宙概念股股价暴涨而被这支股票吸引入场,这两类是主力军;只有少数人是因为好奇或兴趣玩起了这款游戏。

他们当中,有人自称看中的是未来。“至少未来两到三年,元宇宙还会非常火爆”。

一方面,国外The SandBox和Decentraland上虚拟土地的天价成交纪录,让他们坚信,虚拟资产还有极大增长空间。另一方面,天下秀是做“红人经济”起家,虹宇宙未来或将会利用明星造势,目的是吸引大量用户进入游戏。再者,随着VR、AR技术推动元宇宙发展,虹宇宙有可能进一步升级迭代。

不少玩家的心思是,趁内测阶段低价入手房屋,等公测后,伴随用户对房屋需求上升,价格一定会暴涨。他们甚至打出口号:“现实中唯唯诺诺,虚拟世界一定要重拳出击。”

据深燃统计,截至12月6日,虹宇宙世界排行榜上的“榜一大哥”名下房屋已经达到了116套,房型覆盖了SS至C各个等级。

房屋被炒,虹宇宙里的各种道具也被炒出了高价。其中的钢琴,被视为身份的象征,价格已经涨到了上千块,天下秀的虚拟IP鱼太闲手办一度卖到了100多元,太闲郁闷花花(游戏道具)的价格能达到150元。

有人看中长期,也有人想要先落袋为安。榜单前十的用户小郑告诉深燃,“榜一大哥”囤的房子基本很少出售,但他会出售各类型房子和道具,前期的投入已经回本,现在都是在用之前的利润交易。最近几天,他为了囤房,又投入了2万多元。

闲鱼卖家牛星向深燃透露,今年11月,他在虹宇宙做二手房产交易,一个月就赚了3万元,其中交易最多的是入门级房屋。过去十几天,他就转手交易了100多套。因为用户至少需要拥有一套普通房屋,才能进入游戏,而他通过一些软件拿到了一批拥有普通房屋的账号,以换绑用户的方式卖出去。

黄鑫自入场之日起,已经投入了1万多元买房屋、收道具,他曾经花650元收了一个极地木屋,没隔多久就以2300元的价格售出。他自称是“跟着喝汤”的玩家,不到一个月时间回本,目前手里还有六套房子待售出,如果全部卖出去,预计至少能赚3万块。

短期悲观、长期乐观,几乎是所有玩家当前的态度。内测刚开始时,游戏甚至出现了用户名下房屋一夜之间全部取消的bug。内测至今月余,不少玩家一致认为,虹宇宙游戏当前的可玩性不高,但因为相信元宇宙是值得布局的风口,看好长期发展。

国外元宇宙平台:

一块地贵过一套北京别墅

关于国内虹宇宙炒房火热又荒诞的场景,一幕接着一幕,但和全球虚拟土地的交易相比,只能算是小打小闹。

短短一周内,国外头部元宇宙平台上虚拟土地最高成交价格便从243万美元上升至430万美元。深燃查看房屋交易平台发现,买一块虚拟土地的钱,不论是243万美元还是430万美元,都能在北京顺义后沙峪买一套别墅,而且已经超过了美国纽约、洛杉矶、旧金山等城市的单套平均房价。

以Decentraland为例,那块243万美元成交的土地,由116个约4.87平方米的土地组成,总面积约565平方米,每平方米约43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73万元。这个价格比中国很多新一线城市的平均房价还要高。

而据DappRadar数据显示,11月22日至11月28日期间,The Sandbox、Decentraland、CryptoVoxels和Somnium Space上四个元宇宙项目里,虚拟土地交易总量达到6000多笔,交易总额达到1.06亿美元。就连歌手林俊杰,也于11月23日宣布,花了约78万元,在Decentraland上买了三块土地。

现在的交易双方,不止是个人用户之间的买卖,买家涉及虚拟地产、虚拟货币等公司。在The Sandbox以430万美元买下一块土地,创下虚拟土地交易价格纪录的买家Republic Realm,就是一家虚拟地产开放商。据了解,这是今年4月左右刚刚成立的基金,目前累计在19个不同的元宇宙平台上拥有大约2500块数字土地。

一位Republic Realm的投资者对深燃表示,自己上半年和朋友选择入股Republic Realm时,只是单纯相信Republic这个众筹平台,对于新基金所专注的方向“虚拟地产”完全不了解,但没想到,才过了几个月,虚拟地产就已经到了如此炙手可热的境地。

为什么会有人天价购买虚拟土地?

首先,在这些去中心化的虚拟世界游戏中,各个平台的虚拟土地并非无限供应,数量都是一定的。The Sandbox的虚拟世界地图基于166464个地块汇集而成,而Decentraland平台共有90601块土地。而且,每一块地都是独一无二的非同质化代币(NFT,用于表示数字资产的唯一加密货币令牌),以此来区分每个地块和每笔交易。各个平台也都有独自代币,比如Sandbox使用代币Sand,Decentraland使用代币Mana等。

限量供应之外,土地也有优质和普通之别。在The Sandbox平台上,黄色土地为优质土地,灰色土地为普通土地,蓝色为多个土地连在一起的土地(Estate)。今年2月11日,在The Sandbox的一场土地销售中,1200块优质土地于当晚20分钟内全部告罄。为了抢到优质土地,各大平台甚至出现了抢地攻略。

在玩法上,虹宇宙对标的就是国外元宇宙平台。以Decentraland为例,玩家可以自由创建个人形象、与其他用户互动社交、参与音乐会或艺术表演等娱乐活动,并在数字土地上建造房屋等。

有人愿意买单,是因为相信这些虚拟土地已经具备价值。当玩家在该平台上购买“虚拟土地”之后,可以进行二次创建与发挥,比如直接租赁或等待增值高价转让,或者在上面建造商业、娱乐等区域,再租赁或高价转让,又或者展示自己的游戏收藏。

据报道,虚拟货币公司Tokens.com目前正在Decentraland中开发一座18层的摩天大楼,将其租给律师或加密货币交易所。其还对外表示,将利用Decentraland的“位于时尚街中心地带的116号地块房产”,向数字时尚产业扩张,时尚区的地产未来或将能够租给时尚公司。

                                                                                                                        The Sandbox推特发文展现了阿迪达斯logo

据Bitcoin报道,阿迪达斯与元宇宙游戏平台The Sandbox达成合作,以建立元宇宙品牌。阿迪达斯发言人表示公司非常关注元宇宙,“元宇宙是目前数字领域最令人兴奋的发展之一”。像阿迪达斯一样的品牌不少,The Sandbox已经与超过160个品牌建立了IP合作关系。

虚拟土地盛极一时,虚拟服饰、NFT头像等虚拟资产也热度不减。近日,虚拟游戏平台Sandbox Metaverse以149枚以太坊(一种虚拟货币)约65万美元卖出了一艘Metaflower超级游艇,这是该平台上迄今为止售出的最昂贵的NFT资产。

此外,据了解,2019年Nike品牌运动鞋就出现了《堡垒之夜》游戏当中,今年10月,耐克正在为各种虚拟商品注册商标,包括虚拟的鞋子和服装,似乎已经准备好步入元宇宙了;Dior和Gucci等时尚品牌也已经在元宇宙平台Zepeto上推出了虚拟服装系列。

元宇宙炒房泡沫,随时可能破裂?

元宇宙炒房的热浪袭来,黄鑫在考虑是否加码投入,多收一些房子,但他深知其中的风险。

还处于内测阶段的虹宇宙,被吐槽是低配版的模拟人生,但因为元宇宙尚处于概念阶段,他很有可能血本无归。

目前,虹宇宙的房屋转赠已经将门槛提升,用户不再能像一开始一样随便转让,而是必须持有房屋15天以上方可转赠。“如果官方以后更改规则,将房屋转赠的期限提至更久,比如两年以上,囤了大量房子在手里的人,可能就转不开了。”黄鑫说道。

今年上半年被狗狗币收割过的币圈玩家张鹤,面对如今疯狂的虚拟地产,坚定地对深燃说道,风险太大了,短期内不会再碰虚拟资产。

国外元宇宙平台的虚拟土地成交价格越来越高,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认为,目前主要是受元宇宙的热情带动,但虚拟土地就如同比特币一样,稀缺性导致其变成了一种偏金融型的产品。

他对深燃表示,虚拟土地金融产品化之后,市场就开始变得活跃,因此,短期之内,虚拟资产的流动性在元宇宙概念之下是有支撑的。

但长期来看,他认为虚拟土地以目前的实际应用情况,发展的支撑性是不够的。“虚拟地产是一个长周期的事情,只有等到虚拟世界真正变得繁荣,拥有大流量,成为流量入口之后,虚拟土地的真正价值或许才会显现。”

中娱智库创始人兼首席分析师高东旭称,虚拟房产、虚拟土地和现阶段游戏中的道具和领地,实质区别不大,还属于概念化、短期的现象。“虚拟房产天价交易频现,更多还是币圈在投资,也为了让虚拟货币能有更多的人去接盘。”高东旭对深燃说道。

监管,是横亘在数字资产投资人心头的一座大山。高东旭提到,当前,各国对于虚拟资产的风险监管和治理,还需要完善,未来,法律法规要对虚拟地产形成评估认证体系。

财经评论员王赤坤也认为,虚拟房产缺乏实际价值支撑,相关交易活动存在投机、虚假等多重风险。

他对深燃表示,虚拟资产的交易已经超出一般人的专业认知。在元宇宙炒房,和炒鞋、炒币大同小异,随着监管的完善与加强,泡沫可能会被刺破。鉴于以上情况,普通投资人应谨慎判断,非专业人士应减少配置这些资产,防止被收割。

虚拟土地被热炒,被认为是利益相关方为了蹭概念而做的噱头,在元宇宙各方面技术都还尚未完善之前,极有可能只是击鼓传花。

一面是用户、虚拟地产开放商等多方力量疯狂涌入,另一面是质疑和冷思考也不断。虚拟地产作为新兴起的事物,当前必然存在着泡沫的成分,普通用户入局仍需谨慎,谨防被割韭菜。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牛星、黄鑫、小郑、张鹤均为化名。

华宇登录_科技投资没有传奇故事

0605

曾经的个人英雄

如果说投资行业只有一条评价标准,那一定是回报。十年前,回报10亿美金已属举世瞩目,如今随着创投行业通胀,这个数字至少得是20亿美金甚至更多。但足以让一个投资人成为传奇的,绝不止是超额回报本身。

不妨罗列一下过去二十年间最闪耀的几笔投资:徐新投网易、京东;龚虹嘉投海康威视;沈南鹏投美团、点评(以及力推二者合并);刘芹投小米;张斐投快手;张磊投京东,以及王琼投字节跳动。赚大钱是以上每一笔投资的共同特点。其中佼佼者莫若王琼:如以字节如今4000亿美元估值为计,SIG的账面回报将超过400亿美元,这或许比中国创投行业一年的回报总和更高。

但这并不是这些故事最激动人心的部分。

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些投资中最被提及的几个关键字。徐新投网易:地狱时刻、众人要卖、唯一反对。刘芹投小米:12小时电话粥、超配一期基金的45%、app时代投硬件。王琼投张一鸣:三度信任、餐巾纸蓝图、找遍世间投资人。沈南鹏投美团点评:“赛道”理论、王兴盖章过的“真正厉害的投资人”、合并的幕后推手。张磊投京东:校友活动偶遇、要7500万偏给3亿、“被骂人傻钱多”。

以上每一个关键词都足以构成一个耸动的标题——在传播学中,这被称为“新闻点”。但回到投资这个行业,他们的确从不同角度满足了人们对这个职业的极致想象。

比如徐新的故事体现的是一个投资人陪伴founder熬过谷底的信仰。王琼充分展露了她对押注S级创业者的执拗。沈南鹏投资并力促美团点评的合并,则显露了一个纵横捭阖的投资人的商业判断和影响力。张磊的故事就更戏剧性了,这不就是一个“今天你看不起,明天让你后悔莫及”的反转故事。

这也就是为什么,以上公司都先后完成过多轮融资、涉及众多投资人,却独独让这几位投资人超然其中。

某种程度上,这些故事的另一个共性是:它们与早期投资人们时常挂在嘴边的“非共识”异曲同工,都洋溢着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特质。

所以,一个“传奇投资人”至少包括三种语义:回报巨大、对公司有一定影响力(或于危机时刻投入),以及,一个戏剧性的投资故事。

创投偏偏又是个极度依赖个人能力的行业,个体的传奇更易于被传扬、理解、进而转化为对一家投资机构的背书。无论是对出资人还是对创始人,这些传奇故事能一句抵万句,承担着最有说服力的的解释功能。

然而在过去一年,中国投资行业全面进入科技领域。并且人们相信,这将是一场还将延绵很久的、最不可忽视的投资主航道。这也是我们试图通过这篇文章讨论的问题:科技时代会诞生更多的传奇投资人吗?

投资故事新语境

先说结论:很难。

理论上,科技是VC这个行业最初、也最应以此安身立命的源动力。但在中国的过去二十年创投浪潮中,真正的科技——尤其是硬科技——并不是最关键的商业变量。这是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

但在过去半年,伴随着To C机会(比如刚从幻梦中惊醒的大消费)的进一步殆尽,早已拥挤不堪的一级市场才开始拥抱科技。一般认为,与互联网平台、消费品以用户个体(To C)为主要客户不同,科技类企业大多是面向企业级客户(To B)的特点。主要包括: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先进技术、生命健康、以及企业服务等拥有较高技术壁垒和创业门槛的赛道。

也正是因为更高的认知门槛,以及繁复的解释成本,决定了这些商业故事的表达困境。

“投 中茅台的一定能成为明星投资人,而投 中宁德时代的明星程度就会少很多。”一位多年投资科技领域的VC合伙人这样说。因为“中国有几亿人关心茅台,但关心宁德时代的可能不到1000万。”

这不难理解:既然影响力是构成一个投资人传奇性的关键因素,这就注定了科技投资的隐秘性。这也是许多科技投资人向36氪表达过的“苦衷”——尤其是在To C投资大红大紫的年代。

难以被解释和传播,只是最显性的部分。更关键的因素来自于,科技企业发展的固有规律。

首先是超额回报的可能性在降低。回顾此前20年的中国创投行业,不论是腾讯、阿里,还是美团、字节,To C公司的超高价值本质上是一场winner takes all的战役。这才使得一级市场的投资者们能频频上演“资本换流量,流量换规模,规模换垄断,垄断换市值”的戏码。

在科技投资领域,这几无可能。华创资本合伙人熊伟铭告诉36氪,科技投资大量的机会是To B的,这些机会即便被最终证明正确,也会出现多个并行的成功玩家,“Winner takes all的机会一定不会像To C互联网时代那样多”。

在时下正酣的半导体、云计算、智能制造等领域,即便资金已经大范围涌入,但从终局来看,有机会达到百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可能屈指可数。根据IT桔子对中国独角兽公司分布范围的统计,在涵盖人工智能、云计算、SaaS等领域的大企业服务赛道中,目前仅有人工智能类企业估值能到40亿美元以上,此外30余家独角兽公司估值均在10-30亿美元区间内。

当然,这或许只是一个阶段性现象。但熊伟铭也向36氪表示,只有当一家To B企业以个人作为最终生产力单元时,才能形成“极高的天花板”。至临资本创始合伙人姜皓天对此有一个更形象的概括:“硬科技的成功相对互联网,是灌木和巨杉的区别——更多更散,但很难更大更高。”

或许有人会提到一个反例:如今市值近1.5万亿的宁德时代。单从绝对回报来看,宁德时代至少成就了一对伉俪投资人。2015年10月,由裴振华实际控制的宁波联合创新出资8900万人民币投资入股宁德时代,至今回报超千倍。在不久前发布的《2021年胡润百富榜》中,斐振华、容建芬夫妇排名第49位。

可问题在于,宁德时代的成功实在难得。2011年,中国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优惠政策,如果外资占股超过50%便无法享受政策优惠。因此,曾毓群才从原来日资控股的ATL公司将研发部门独立出来,牵头成立了宁德时代。2012年,公司刚一成立便与华晨宝马达成合作,随后又与吉利敲定15亿元的合作,成其一飞冲天的起始点。

复盘宁德时代十年万亿级别的成长路不难发现,这并非是一场硬科技时代的典型成功,而是技术创新叠加行业红利、政策红利下的结果:伴随新能源汽车迎来爆发期,宁德时代很大程度上是在政策筑起的高墙中,在缺少足量竞争的情况下,一路高歌猛进。说到底,还是一场特殊的winner takes all。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最典型的VC商业模式——“投100个,期待至少1个巨额回报”——在遇到天花板普遍较低的科技投资时,已经发生改变。

对标美国,To B领域确实有着微软、Salesforce、oracle这样的上百亿、千亿美元市值的大家伙,但即便是在公认更适合To B公司的美国,这些公司也历经了极其漫长的成长。

上世纪70年代成立的微软直到世纪末的最后一天,才创下了6616亿美元的人类历史上上市公司最高市值纪录,历经30余年。Salesforce从成立到长成一家市值10美元的上市公司用了5年,而真正成为企业级SaaS帝国则经历多起并购整合,花了将近15年的时间。

尽管随着疫情常态化和国内数字化深入,近两年资本对于科技类公司的认可程度和估值水平都在显著提高,但投资人们也深知,这些公司从单一技术到成熟产品、扩大商用的过程一定会比to C公司要更漫长。

一个或许不甚科学的对比:如今数据库领域的当红炸子鸡“Pingcap”,在2015年拿到经纬创投的第一笔融资,到2018年C轮融资时,投后估值为2.5亿美元。即便今天已成为硬科技领域的新晋独角兽,2021年E轮融资后的投后估值仍在30亿美元左右。而也是在2015年拿到第一笔融资的拼多多,在三年后便赴美上市,当天市值达240亿美元。

这恰是科技投资和VC基金属性的天然矛盾。在国内的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投资机构募集的一支基金通常有固定存续期,一般为“5+2”或“7+2”,最长也不过“10+2”。

当一种创新的实现周期远大于投资人在一家投资机构供职年限,甚至远大于一期基金存续期的时候,无可避免地,投资人个体在其间的参与感和重要性必然随之减弱。

一个典型案例是刚刚IPO的芯片设计公司格科微。这家成立于2003年的公司,一度吸引过不少机构的投资,但18年的等待实在漫长。最终,也只有一家外部机构守到了这一刻。

具体到To B领域,还有一个现实问题是,已经巨头的大厂们——无论是阿里云、腾讯云、飞书、抑或是美团的“数字化转型”,都从源头压缩了新生to B企业创造更广价值的空间。这几乎是所有To B投资人的共识。

如果说单个案例的巨型成功很难有,那投资人有没有可能通过多个小型成功来获得最终结果的大成?

“非常难。”这是云启资本合伙人陈昱的结论。这位在科技领域深耕近十年的投资人告诉36氪,这从理论上分析都难以实现,因为在科技领域“跨界”极难,“重复命中的人一定会有,但会比以前少很多”。

一方面,不同于商业模式类创新具有相似的底层逻辑,科技领域不同赛道、涉及不同产业的分界和差异极为鲜明。“商业是1-10,而科技是0-1,0-1的跨行业存在着巨大的认知门槛和障碍,投资人学习的成本会高很多。”

另一方面,不同领域的科技创业者也分散在科研、产业的各个环节,原本To C时代无论是瞄准高校、还是大厂mapping方式,也比较难真正建立起全面覆盖优质硬核创业者的人脉圈。

还有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原因是:科技投资其实并非一个完全市场化的投资市场。尤其是半导体、智能制造等企业对政府、产业背景资本确实也有更多元的需求,市场化资本不再是驱动超额回报的唯一要素。这将进一步压缩了VC投资人们“建功立业”的空间。

传奇的可能

过去二十年,创投英雄人物的风起云涌大致可被归因于技术、人口、行业三重红利的叠加。然而,如今国内人口和行业红利空间都相对有限,新技术红利技术可谓唯一的、拥有较大可期性的道路。与此同时,在上一阶段得胜的基金们都已拥有蔚为壮观的规模。

钱多、(投资)人也多,而道路却异常逼仄——这是过去几年间一级市场许多怪诞的根本来源。所以类似的现象屡见不鲜:头部机构内部看同一赛道的VP可能并存3-4个;前一天还估值5亿美元的硬科技项目因top级基金的关注可以瞬间达到15亿美元;抱团取暖普遍,club deal频发。

因此,成就传奇投资人的关键——非共识,某种程度上在被极大消解。以此带来的竞争态势,或许更利好头部机构,却并不利好机构中的个体。

两年前,在《中国VC大迁徙》一文中,我们曾提出,To B是一条几乎不存在爆发性增长公司的赛道,投资的偶然性、乃至不确定性都降低了,对于机构整体判断力的要求变高了。这催生了机构内部的组织变化。

一家投资机构的组织力如何,原本往往会在其变大后才会被提及。而今天,从第一天起就是组织力的比拼。新一代合伙人在追求成功和伟大的道路上,已有了更多元的考虑要素。

典型如源码资本。相较于上一代投资机构,源码的特殊性在于,它并非先有明星案例、超额回报,再向组织力进步发展,而是试图将两者并行前进。源码资本合伙人曹毅曾公开表达过,独行侠、作坊式机构的份额一定会被挤压的越来越小,“组织的力量才能形成竞争力、长期的生命力、创新力”。

曾经,“不要独狼、要集体”或许还只是机构掌舵人的某种To LP的话术。但如今,这被赋予了一种历史的迫切性。这个以个体智识、判断换取回报的行业,正不可回头地进一步机构化、公司化。

“或者这么说:未来的伟大公司不会是沈南鹏、刘芹投资的,而会是红杉、五源投资的。”一位LP如此说道。

那么,在“一九定律”之下,小型机构是否还存在诞生个人英雄的机会?

要成为小机构中的大英雄,一种相对现实的做法是:尽早挖掘水下项目、通过投资规模相对较大的天使轮,来提升在优质硬核企业中的存在感和话语权。陈昱认为,当下的投资竞争格局下,“早期瞄准赛道至关重要”。

尽管如此,在当下环境下也难抵抗大型投资机构后续加持。当回报压力和时限迫近,又有多少小型机构能做到长期又长青呢?

推演至此,还是要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已经到来的硬核时代,究竟什么样的投资人才会造就新的传奇?或者说,属于to B、科技、产业的时代,谁能同时实现超额回报和传奇故事?

一种可能是自带流量、寻找第二曲线的成熟创业者们。比如王兴、张一鸣、黄峥、唐彬森,这些人具备足量资本、懂产业、站在潮头,并能为被投企业带来切实资源,提升成功的可能性。一种是在科技领域看得足够懂,设想足够前沿,能够先人一步识别超高天花板可能性的投资人。

所以,新世界未必是属于金融背景投资人的了,而或许更是产业、科研背景者的天下——至少对刚刚入行、还需要积累时日的年轻投资人来说,这是一个迫切的问题。这就像十年前移动浪潮来临时,以经纬为代表的机构率先搜罗媒体、产品经理背景的人才加入一样。

何须传奇

尽管硬核投资需要投入如此之大、需等待如此之久、需遭九九八十一难,但反过来说,一旦陪伴伟大的公司走到里程碑,那更是属于投资人的传奇证明。

“To C投资是从拉网线的时代教育到今天,才有这些个被记住的投资人。硬科技投资从国内的半导体投资热算起也不过两年时间,它需要一个全民教育的过程,请再给科技一点时间。”熊伟铭这样对36氪说。

换一种角度来看,更难攀登的硬核时代,创投行业也是时候迎来一套对于投资机构全新的评价标准了。投后能力、生态间的有效协作、组织管理能力、机构品牌效应的建立都将与投资人的个人智识一起成为新时代的投资机构衡量准则。

尽管硬核公司不似To C公司往往采用金钱换流量、规模的打法,但从整体上而言,推动一种技术创新所需的成本往往是更高的。硬核公司仍然需要资本,而资本与公司之间的联系也一定是通过个体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建立。

毫无疑问,投资人在伟大硬核公司的成长过程中仍有其重要性:比如提供早期发展资金;帮助科学家创业者解决懂技术不懂商业的问题;通过足够多的被投公司构建起有效的生态网络;陪伴更漫长的企业成长等。

另一方面,所谓“传奇”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

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看,衡量一位投资人的标准,不再只是“数字回报”或单纯商业意义上的指标。从这一点来说,To B和硬科技公司对产业效率的提升、本土商业文明的贡献,也是我们理解投资人价值的一个崭新角度。

万物资本合伙人顾旻曼告诉36氪,把视角往回推,就能看到一个“技术创新-投入应用-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展周期,“后二者从来都是更贴近生活、吸引关注的”。今天的中国正走完一个周期准备进入下一个,在这个节点上从事VC,投资底层技术创新的投资人“应该有放弃名气的觉悟”。

还有一点时常被忽略:伟大的投资人之所以伟大,最终是得益于企业家所让渡的空间。有一句箴言有必要重申:所有成功的商业故事里,最关键的人,永远都是创业者自己。

所以,顶级如红杉这样的基金也更不会提倡投资的“英雄主义”。它在不久前出版的《人民日报》上给出了答案:风险投资人要当好创业企业的“服务员”。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孕味食足】完成A轮数千万元融资,孕妇零食全国全网销售额第一

0605

投资界(ID:pedaily2012)12月9日消息,孕妇专属膳食品牌【孕味食足】已完成A轮数千万元融资,投资方为洛克资本,飞马投资顾问担任本轮融资财务顾问。根据欧睿市场调研显示,孕味食足全国全网孕妇零食销售额已经做到行业第一,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品牌提升、产品升级、渠道拓展等方面,继续夯实行业龙头地位。

2015年初,创始人司富强在惊喜与恐慌中迎来了爱人怀孕的消息。惊喜的是幸福来得如此之快!恐慌的是“还没准备好”!什么食品是安全的?什么食品是健康的?什么食品是营养的?什么食品对宝宝好?夫妻俩的眼中只有迷茫。随后产检报告中的缺钙、贫血、羊水不足更是刺激着本就无措的准爸妈。孕吐、水肿、便秘……看着痛苦难言的爱人更是让司先生心疼的无以复加。

除了幸福与感动,司先生也深刻体会了另一半在怀孕过程中的辛苦与付出。他希望能将这个特殊时期将自己与爱人的所学转化成产品和服务,帮助更多的准爸妈解决孕期食品安全的顾虑和孕期营养摄入的困惑,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助天下妈妈快乐的度过这段幸福时光。

2016年1月,“孕味食足”应孕而生,“孕味食足”是中国首家定位于专业为孕妈咪提供专属膳食的母婴食品品牌。目前公司产品SKU达80多款,有每日坚果、黑芝麻饼干、代餐粉等多款爆款产品。产品品类丰富,按周期覆盖备孕、孕期、月子、哺乳期四个阶段,按品类分为休闲零食、代餐、滋补品、功能性食品等,可满足孕妇人群不同阶段、多种场景需求。孕味食足拥有完善的供应链,从采购、生产、加工、包装、物流等一体化供应系统;公司拥有专业的研发团队提供健康科学的营养膳食指南,且在筹备设立孕妇膳食研究院;公司还拥有专业的运营、设计、服务团队,打造专属的客户服务体系,形成从研发、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的完整闭环。

经历5年发展,孕味食足已完成线上综合电商与母婴垂直店铺的大部分布局。2021年GMV将突破1亿元,累计服务客户二百多万人。公司所处孕妇营养工程细分领域,目前并无可对标的规模级竞争企业,根据欧睿市场于2021年11月完成的调研显示,孕妇零食销售额已做到全国全网第一,行业龙头的市场地位已经奠定。

洛克资本CEO张颖豪表示,资本除了为股东带来回报,还需要肩负社会责任。投资“孕味食足”除了看好它的发展前景,更认同它关爱孕妈的初心。现代社会的孕妈们,除了担心职场变动、与社会脱节、身材变形美貌不再,更担忧孕期食品的安全。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的孕妈,理应获得更多的关爱与呵护。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过去一年里孕妇零食的搜索量增长速猛,几乎和宝宝零食相当。为此,我们走访了大量的孕妈和妇产科专家,发现孕妇生理、心理的独特性造就了独特性的饮食需求,孕期的口味、营养和忌口等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随着三胎政策的落地、Z世代步入婚育年龄,精致孕期逐渐成为了主流,品类也更加细分,吃货孕妈当道,“零食党”迅速崛起,我们相信孕妇零食将会成为孕妇膳食行业细分赛道的一片蓝海。

华宇注册开户_「开放·共享丨2021首届海南自贸港全球创投论坛」预热启幕

0604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党中央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作出的战略决策,海南自贸港建设作为国家战略为中国企业带来了崭新的机遇,是直接融入世界的窗口,更是充分展现“双循环”新格局优势的最佳实践样本。

2020年12月4日,海南“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首次公开,自由贸易港建设顺利开局,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1+N”政策体系,11个重点园区同步挂牌,先后发布9批91项制度创新案例,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

2021年11月23日,海南省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强化海南自由贸易港功能,筑牢现代金融业发展根基,抢抓金融转型升级新机遇,打造国际金融要素交易市场,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海南版QFLP和QDLP政策激发了市场热情,头部私募机构纷纷选择“落子”海南。

海南重点园区纷纷根据自身发展定位和资源禀赋,瞄准新经济,紧紧围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主导产业以及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先进制造业展开招商合作。

2021年12月29日,值此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发展中心成立一周年,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发展中心、FOFWEEKLY、艾问人物联合举办的【2021首届海南自贸港全球创投论坛】,将携手百余家国际、国内主流投资机构、创始人相聚海南,解读海南自贸港最新政策及时代机遇,搭建产业创新投资新蓝图。

核心亮点

1.金融创新、创投生态主题设计

会议将围绕海南自贸港金融创新政策、海南重点产业发展方向设置相关主题内容,以中国机遇、合作共赢为宗旨,结合中国发展新时代,海南自贸港战略新高度,提供母基金、创投基金、创投项目全方位创投生态圈合作交流平台。

2.海南最新金融政策发布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金融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要优化金融要素流动与资源配置,依法依规加快建设海南国际清算所。加快推进国际能源、航运、产权、股权等交易场所国际化建设,推动非居民按照规定参与要素市场的交易和进行资金结算,逐步扩大交易规模并提升行业影响力,发展符合海南省实际的差异化、国际化、集团化要素市场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3.海金中心成立一周年庆祝仪式

2020年12月29日,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发展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值此成立一周之际,海金中心将举办庆祝仪式共襄盛举。

4.《中国S市场研究报告》

在行业背景、资产存量、前期经验、新冠疫情多种耦合因素的叠加作用下,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流动性管理诉求上升,S市场近年来取得快速发展,丰富了市场退出渠道,同时有力驱动了底层资产价值的周期延伸。报告梳理了S交易市场全景,对S交易类型、交易难点、交易策略和交易方分布等进行结构性研究,以期对当下S生态进行全面深入解读。

5.合作交流对接会(定邀)

开设精准合作交流对接会,加强LP、GP等投资机构与企业项目之间的合作沟通,搭建全球创投基金、项目深度对接及洽谈合作平台,为海南自贸港全球创投生态发展提供精准支持。

6.海口之夜-颁奖晚宴

风云际会,变局激荡,中国的创新创业已经从全球创新的追随者逐渐成长为全球创新的引领者,面对新时代的机遇,FOFWEEKLY将发布“2021最受关注双币投资机构”、“2021投资机构年度人物”榜单,发掘未来全球创投生态的领跑者。

7.海南特色园区参访(拟定)

实地参访海南当地重点产业园区,引领参会机构代表详尽了解园区产业规划、发展重点、合作政策、投资机会等内容,深度感受海南自贸港发展优势,促进产业交流合作。

会议议程(拟)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第六届 GAIR 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会今日开幕

0604

        前两年致敬传奇的两大主题论坛曾收获巨大热度,本届GAIR的高端对话又将留下怎样的经典语录?

今日9:30,第六届GAIR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会,将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大会,由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联合会、雷峰网联合主办,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深圳市机器人协会、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支持。

140余位产学领袖、30位Fellow,将在这三天时间内聚首深圳湾畔,从AI技术、产品、行业、人文、组织等维度切入,以理性分析与感性洞察为轴,共同攀登人工智能与数字化的浪潮之巅。

大会首日主论坛的圆桌论坛,向来是GAIR大会最受关注的环节之一。

过去两年里,我们分别举办了“中国人工智能四十周年(1979-2019)”和“纪念Thomas S. Huang:中国计算机视觉的四十年传承”两大致敬传奇的主题论坛,历史厚重感与学术前瞻性兼具,获得极高讨论度。

而今年GAIR大会,选择在会议首日举办三场重磅圆桌论坛,由十余位顶级AI学术大咖带来高端对话,追溯学术史背后的激荡故事、致敬那些推动学科发展的传奇。

1 并行处理与系统结构40年论坛

人工智能近十余年的突破离不开算力的提升,而并行处理,正是近二十年来计算能力的快速提升的主要推手。

并行处理及的系统性突破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这一领域的开创者正是一位华人——1984年,黄铠教授出版了《计算机结构与并行处理》一书,该书作为并行处理领域的第一本国际性经典著作,推动了高性能计算的研究热潮,也为我国“863”计划上马智能计算机选型通用并行计算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高性能计算到普适计算、云计算,从PC平台到互联网平台、物联网平台,每一个计算时代的发展都从系统结构发展开始,接着是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最后随着问题求解环境的发展而达到顶峰。并行处理作为解决单处理器速度瓶颈的最好方法之一,已成为计算机科学的核心领域,得以蓬勃成长。

除了黄铠教授外,这一领域的众多大师中,中科院计算所的李国杰院士,长期从事国家863计划高技术研究,两次担任国家“973 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研制曙光一号并行计算机等重大项目;黄铠教授的另一位博士生徐志伟,则是在李国杰主持曙光机研发时由黄铠教授推荐回国,担任曙光2000总设计师。

清华大学的郑纬民院士,作为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学科带头人,曾带领团队用一年时间研制成功了中国当时运行频率最高的高性能嵌入式CPU-THUMP107。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始校长倪明选教授,曾在1994年因并行和分布式系统领域的贡献被评选为IEEE Fellow,并担任过多个国际一级期刊的编委;其论文曾被评选为最近25年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最有影响力的41篇论文之一。

华中科技大学的金海教授则是在计算系统虚拟化与网格计算上颇有建树,作为973计划“计算系统虚拟化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首席科学家和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高效能计算机及网格服务环境)重大/重点项目总体专家组成员承担了多项重大专项研究项目。

清华大学全球创新学院院长刘云浩教授则在前辈们的研究基础上进入物联网领域,作为中国最早定义 “物联网” 的学者,同样在这一领域斩获不少荣誉,并当选IEEE/ACM双料Fellow,也是目前唯一一位获得ACM主席奖的中国学者。

刘云浩的学生杨铮在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同样可圈可点。在不久前新公布的2022年IEEE Fellow中,38岁的杨铮入选新科IEEE Fellow,是国内当选Fellow中最年轻的一位。

第一场圆桌论坛,黄铠教授、李国杰院士、郑纬民院士、倪明选教授、徐志伟研究员、金海教授、刘云浩教授、杨铮副教授8位Fellow组成的四代“全Fellow”豪华阵容,将以学科发展与建设的视角,深入讨论并行处理与系统结构核心领域,回顾四十年间的风云变幻,分享实现突破的关键时刻,展望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

2院长论坛:AI创新与人才培养

人工智能学科的专业领域研究工作进展迅猛,AI也逐渐走向千行百业的落地前沿,学界、业界对AI人才之需求也悄然生变。在“35岁焦虑”“AI商用难”等论调中,新一代AI人才何去何从、怎样提升自身竞争力,学院间如何联动合作,构建复合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值得展开深入讨论。

第二场圆桌论坛,就立足于“育人育才”这一永恒话题,邀请到5位高校院长,围绕AI创新与人才培养分享心得与计划。

他们分别是,澳门大学科技学院院长、IEEE Fellow须成忠,哈工大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IEEE Fellow刘劼,深理工计算机学院院长、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潘毅,以及南科大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IEEE Fellow姚新,以及主持人AIRS研究院执行院长杜子德。

杜子德院长,曾任CCF秘书长,也是本次AI院长论坛的组织者与主持人。

须成忠院长,国家科技部智慧城市与物联网重点研发专项首席科学家,曾在美国韦恩州立大学任教18年,发表近400篇会议期刊论文,多次获国际顶尖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并获120多项PCT及国内专利授权。

刘劼院长,曾任微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公司合伙人,作为ACM杰出科学家、国家级高层次引进人才、物联网智能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曾拿下微软金星奖、伯克利蔡绍棠奖、2021年IEEE TCCPS杰出领导力奖等多个奖项。

潘毅院长,则曾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世界顶尖1000名计算机科学家榜单,目前是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乌克兰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公共卫生院院士、联合国科学院院士、广东院士联合会会员、长江学者。

姚新院长,曾任IEEE计算智能学会主席(2014-2015)。2003-2008年担任IEEE TEVC主编。目前已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及杂志发表论文850余篇,谷歌总引用超过52000次,也是IEEE-Frank-Rosenblatt奖历史上第一位华人获奖者。

31991人工智能大辩论三十周年纪念论坛

在以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两大维度深入交流之后,第三场圆桌论坛,也是首日大会的压轴环节,将以一场三十年前的著名辩论为钥,开启人工智能困境与破局的巅峰对话。

上世纪80年代末,以符号逻辑为基础的传统人工智能遭遇理论危机,新的人工智能理论陆续被提出,人工智能研究也进入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新时代。为此,IJCAI在1991年的《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专刊上组织了一场人工智能的大辩论,就新的人工智能理论框架从五个问题、正反方面进行了讨论,成为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经典一幕:

1. 知识与概念化是否是人工智能的核心?

2. 认知能力能否与感知分离开来研究?

3. 认知的轨迹是否可用类自然语言描述?

4. 认知能否从学习汇总分离进行研究?

5. 所有的认知是否有一种统一的结构?

三十年来,那些科学问题获得了怎样的解答?又有哪些提问消失在历史长河,哪些新问题又浮现其中?

围绕这些疑惑,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IEEE/ACM/AAAI Fellow杨强,澳大利亚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张成奇,南京大学计算机系主任、IEEE/ACM Fellow周志华,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IEEE Fellow赵峰,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林方真,将一同出席本次圆桌论坛。

其中,杨强、张成奇、周志华三位教授均为IJCAI执委。

杨强教授是当年中国版的大辩论——AI Summer School 的发起人之一,他是IJCAI自1969 年创办以来的第一位当选理事会主席的华人学者,也是AAAI至今为止唯一的华人执委。

悉尼科技大学张成奇副校长,是IJCAI-2024的大会候任主席及IJCAI理事会成员,在一流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论文引用总次数超14000次。

ACM/AAAI/IEEE/AAAS/IAPR Fellow 周志华教授,同时也是南京大学的人工智能学院院长,系中国内地首位任IJCAI程序委员会主席的学者。

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海尔CTO的赵峰博士,与AAAI Fellow 林方真教授,也是当年大辩论的两位亲历者。

五位学者在回顾辩论往事的同时,更期望通过对当年五问的重新回答,在深度神经网络所驱动的这一波人工智能浪潮陷入瓶颈的当下,寻得破局之道,推动新的人工智能理论的探索、科研成果落地、加速自主创新。

主论坛之外,在大会第二、第三日,将有2场行业峰会、9场高峰论坛以及若干场各具特色的闭门讨论及平行活动,不仅囊括自动驾驶、安防、集成电路、医疗的真知灼见,更能看到元宇宙、碳中和、隐私计算、MarTech的全新风向。

大会第二日(12月10日)

1集成电路高峰论坛:国产高端芯片之路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国内的芯片产业发展至今并非不堪一击,后摩尔定律时代,国产芯片如何发扬光大?

本次集成电路高峰论坛,将分为国产高端芯片和RISC-V两大主题,来自学界、产业界和投资界的嘉宾将从EDA、芯片设计、投资的角度共同探讨国产高端芯片的过去与未来,以及AI芯片、RISC-V芯片的技术突破、产品落地、生态建设、市场机遇。

2第四届全球智能驾驶峰会

本次峰会,将聚焦业内13 大技术& 场景端的标杆企业(每个领域只筛选一家企业),覆盖智能驾驶芯片、算法、感知、落地等多个维度。

过去三届峰会中,峰会曾邀请到行业内超过200名顶级学者、顶级CXO。这次,将有19位行业领袖出席,其中包括澳门大学科技学院院长、IEEE Fellow须成忠,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美团副总裁、无人车配送部总经理夏华夏,阿里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业务、产品负责人郭振宇,以及十余位企业高管、行业专家。

3下一代互联网—元宇宙技术高峰论坛

“元宇宙”概念今年火爆全球,雷峰网作为业内率先深度解读元宇宙的科技媒体,在过去三个多月内,拜访了120多位国内外元宇宙各个细分领域的知名创业者、投资人和科学家,通过交流探讨整理了近150多万字的一手素材,留下有关游戏引擎、游戏社区、陌生人社交,到人工智能、音视频、云渲染、VR/AR、NFT、脑机接口等众多领域的深刻洞见。

本次元宇宙技术高峰论坛,由雷峰网和小虎互联科技联合主办,我们将延续热议声浪,集合众多业界精英,为市场详细梳理有关元宇宙“基建时代”的战略与预测

4数据安全与隐私计算高峰论坛

2021年堪称“隐私计算”大年,《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两大法案出台,数据安全、管理、治理等一系列问题被摆到更显眼处,隐私计算也由此迅速站上风口。

作为持续关注数据安全与隐私计算的科技媒体,雷峰网此次邀请到学术机构、知名科技厂商和顶级风投前来深入讨论,信通院云大所副所长魏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IEEE/AAAI Fellow杨强,小米副总裁崔宝秋,腾讯云安全总经理兼隐私计算负责人李滨,同盾科技合伙人兼AI研究院院长李晓林等人均将出席。

5机器人前沿高峰论坛

在过去数年,十余位机器人领域的学术专家做客GAIR大会,关注新一代AI 技术与机器人碰撞出的无数火花,探讨机器人的众多研发细节、前沿成果与实际落地应用。

本次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家优青王鹤升,中山大学教授、人工智能与无人系统研究所所长黄凯,以及数位来自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优秀研究员,将带来各自最新的机器人研发成果。

6IEEE Fellow论坛

往届GAIR大会曾陆续邀请十余位Fellow前来分享,此次IEEE Fellow论坛邀请了5位近年来新当选的IEEE Fellow带来深度主题演讲。

这次,他们将分享各自的学术研究经验,谈论如何利用国际学术、标准等创新资源,促进自主研发与科技产业升级,搭建一个推动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创新的重要交流平台。

大会第三日(12月11日)

在第三日,大会将启动1场行业峰会与3场高峰论坛,涵盖医疗科技、AI安防、碳中和、新消费等多个高关注度的专业领域。

1医疗科技高峰论坛

本届医疗科技高峰论坛的议程,由此前的半天扩增为一天,由原先以医学影像AI为特色,延展至“AI制药+AI医学影像”双轨并行。

四院院士潘毅、ICML 2022大会主席宋乐,蒋田仔、周少华、李纯明、彭汉川、郑冶枫等五位近三年来的新晋IEEE Fellow,将畅谈学术前沿与技术落地展望。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委员萧毅、广妇儿影像部负责人兼放射科主任张笑春等十余位产学研投的行业领袖也将出席本次论坛。

2第四届中国人工智能安防峰会

前三届「中国人工智能安防峰会」邀请到了全行业绝大部分Top级知名企业总裁级高管,汇聚了海内外百位顶尖专家、1000多位政企管理层和技术研究员。

今年,峰会将以「数字城市的时代突围」为主题,聚焦ToG与ToB市场的核心场景,探讨数字城市时代的经营理念与技术应用方法论。

嘉宾阵容上,上海科技大学副教务长、CVPR 2021程序主席、IEEE Fellow虞晶怡领衔,宇视科技总裁张鹏国近十年来首次参加公开场合的媒体类会议,海康、大华、旷视、云天励飞、科大讯飞、腾讯云等众多名企高管也将带来主题演讲。

3绿色科技与碳中和高峰论坛

碳中和,无疑是中国未来四十年发展的重要议题。2021年,所有与减碳相关的工作都开始提速,能源危机的说法也同时席卷全球。

为此,本场论坛邀请到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IEEE Fellow黄建伟,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许浩、美的集团IoT副总裁兼CTO向江旭等专家学者、企业高管、资深投资人,深入探讨碳中和背景下的市场新变化,捕捉高价值的新锐力量。

4新消费数智化高峰论坛:

新流量、新技术、新生态

新消费作为“后疫情时代”井喷式发展的行业之一,一直备受关注。在全球贸易局势、供应链等方面备受考验的当下,国内不少品牌成功出海,在营销、流量、数据管理、物流等环节自成一脉,沉淀大量行业经验。

为此,本场论坛邀请到科特勒咨询集团(KMG)全球合伙人中国区总裁曹虎、云积互动创始人/CEO 许先才、谷歌大中华区重点新客团队电商行业经理Dave Wang、红毛猩猩PONGO创始人兼CEO 那昕、Nexte2Market CEO 佐潇、递四方副总裁、B类事业部总经理戴彬、知衣科技创始人兼CEO 郑泽宇等行业领袖,将以「新流量、新技术、新生态」为主题,讨论营销数字当下如何打造品牌护城河、构建完善的品牌供应链体系,以及服装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

华宇注册_91位先行者当风启航:「雷峰网2021最佳AI数智化年度榜」公布

0604

可能直到今天,数字化与智能化,才得以呈现其真实模样。

在前沿技术的浪潮冲刷各行各业之初,智能化仍是以点状应用出现,被视作在业务、在场景的浅表层多点开花。

但缺乏“地基”级别的系统性建设,智能化难言深化、规模化,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数字化浪潮来袭,人们开始更多着眼于降本增效,探讨技术与业务、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的敏捷配套,探讨数据的沉淀与价值发挥。

在数字化概念深入人心的基础上,重新讨论智能化方更具意义。如今转型升级的重点,已经来到了以业务价值为锚,运用新一代数字与智能技术驱动企业经营管理、变革与重塑业务流程场景。

「数智化」时代已在门外。

《基业长青》写道,“做造钟师,也就是做建筑师,莫做报时人。”

而我们得见一批优秀的「造钟师」,正致力于助力企业数智化转型,或是自身积极拥抱着数智化浪潮。

为了向这些数智化浪潮中的弄潮儿致敬,雷峰网特别推出了「2021最佳AI数智化年度榜」。

「2021最佳AI数智化年度榜」前身为「AI最佳掘金年度榜」,于2017年正式发起,是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商业项目榜单评选活动。

本次评选,雷峰网从AI+智驾、企业服务、未来城市、金融、医疗、芯片等10多个行业1000多个报名公司当中,经四个月的调研,最终筛选出91家数智化领航企业,及其数智化标杆项目,予以嘉奖。

雷峰网也在此向91位数智化先行者致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