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分类:华宇登录

华宇测速_CGCA 2021中国消费品行业CIO年会圆满成功闭幕!

0726

金牛辞岁寒风尽,玉虎迎春喜气来。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时刻,我们迎来了CGCA中国消费品行业CIO年会的召开。

2022年1月7-8日,以“数字驱动,重构商业”为主题的CGCA2021中国消费品行业CIO年会在中国上海举办,让一直关心和支持CGCA的伙伴们久等了,所有的美好都会如期而至。来自百丽国际CIO、伊利集团CIO、汉堡王CIO、嘉士伯CIO、汉堡王CIO、和府餐饮CIO、莱绅通灵珠宝CIO、屈臣氏CIO、喜茶CIO、九牧集团CIO、都市丽人CIO、草根知本CIO、今世缘CIO、劲酒CIO、宝洁CIO、联合利华CIO、卓尚集团CIO、东阿阿胶CIO、达美乐匹萨CIO、百草味CIO、卫龙食品CIO、来伊份CIO、绝味食品CIO、仟吉食品CIO、蓝月亮、良品铺子CIO、卓诗尼CIO、豫园餐饮文化集团CIO、荷兰皇家菲仕兰CIO、妙可蓝多CIO、七匹狼CIO、冷酸灵CIO、多样屋CIO等企业的CIO带来了满满干货分享。他们的数字化分享令现场耳目一新,带来了行业数字化的变革、破局和创新新思路。

大会两天汇集了600多位来自国内外全国各地的食品饮料、鞋服、酒类、家居、厨卫、日化、化妆品、黄金珠宝以及其它消费品行业的CIO\IT负责人莅临,多家优秀的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精彩亮相和分享,展示了他们的最新技术、创新产品、方案,吸引了众多与会CIO嘉宾交流和合作。

1月7日上午CGCA中国消费品行业CIO年会盛大开幕,江苏和府餐饮CIO陈玮受邀出席并担任本场主持嘉宾。

天业界大咖云集、高手如林、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百丽国际科技中心副总裁贡立新分享《消费品全链路数字化》,贡总分享的内容主要是四个部分:(1)从宏观的角度,讲一下为什么要数字化,数字化的内容和本质是什么。(2)数字化对组织、管理的影响和变化。(3)数据如何驱动业务,数据驱动业务主要包含哪些内容。(4)数字化案例。

南讯股份零售云事业部总经理吴俊殊分享《私域数字化运营策略》,吴总说:“未来商品不是枢纽,人才是枢纽。”未来做零售关键是要把客户定位,我们要把客户研究好,客户研究好之后才能知道售卖的商品,才会反向赋能于客户。

伊利数字化中心总经理尚直虎给大家分享《全链路数字化转型,持续创造商业价值》,尚总表示:对于一家横跨一二三产业的乳制品产业怎么思考数字化,怎么来推动这样的工作。尚总讲解了全链路数字化营销体系、业务体系和伊利后千亿时代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规划。

美的集团美云智数消费品行业总监张辉给大家分享《以用户为中心重构快消组织与业务双螺旋数字化》,我们看到了美云智数在产业方面做的供应链数字化控制塔,做出了精彩的表现,也希望未来美云智数有机会为大家在供应链数字化领域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

影刀RPA 创始人兼CEO金礼剑给大家分享《影刀RPA的0-1的黑客增长》,金总说:影刀整个公司最重要的是把产品做好。1、带着帮助客户成功的心态去接触客户。2、拥有医生一样的专业性提供给企业服务。现场金总总是金句不断,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

嘉士伯中国区CIO姚靖给大家分享《啤酒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现场姚总分享过去这两年针对啤酒行业、针对嘉士伯所做的一些工作,干货满满。

数势科技创始人兼CEO黎科峰博士给大家分享《大数据时代,企业转型之路》,围绕着数据中枢、智能决策、智能执行,整体建立一个数字化的大脑,是整个企业,尤其是行业比较领先的企业中急需建设的目标。

玄武科技产品总监韦明江分享《新快消,新营销》,韦总说快消行业品牌商面对的三大挑战是1、线上流量贵。2、线下货架贵。3、人,产品,场匹配难打通。现场韦总提了一些新的方案,给大家共享去解决这些挑战。

汉堡王大中华区CIO张天分享《数据驱动的营销,从战略到落地》,张总分享了CIO怎么去用技术推动公司的转变,用这些案例、用这些方法、用这些工具去推动企业里,尤其营销领域里,如何能够做得比竞品更好。

1月7日下午屈臣氏CIO高天 分享《全域数字化升级 驱动生意新增长》,高总说:数字化转型做一件事情:业务流程再造,这是数字化转型最关键的理解。

谷云科技技术总监陆才慧分享《新一代iPaaS集成平台赋能“新零售》,通过陆总的发言,iPaaS平台应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API管理痛点,确实给出了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奇点云资深行业专家-元宇分享《数据赋能零售企业全域消费者运营》,如何用数字驱动消费者运营的内容。通过AI驱动的会员数字中台的解决方案,给大家展现了通过数字化进行零售行业的客户运营建设过程。

甄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快消行业总监罗俊杰《2021年快消行业企业采购数字化观察报告》,通过罗总四个案例的方向,让我们认识到供应链建设的重要性。

九牧厨卫集团CIO叶火龙给大家分享《全球首个陶瓷5G全连接标杆应用案例分享》,通过叶总分享5G技术在陶瓷行业的应用案例,让我们重新认识到新技术对传统行业产业转型显著的成效。

群脉副总 Tommy Hu给大家分享《抢掠数智化高地,让用户:从将信将疑到深信不【移】》,通过胡总的分享我们知道消费品行业SRM系统中,从业务数字化到数字业务化的转型趋势,最终能够实现智能化的转型目标。

香港电讯华东大区资深方案顾问陆强分享《香港电讯创新SD-WAN,重塑零售企业网络新布局》,陆总为我们带来了新零售基础架构建设的全新产品和新方案。

都市丽人集团高级VP兼欧迪芬CEO沙爽带来了主题为《数据创新驱动全渠道业务增长》的演讲,沙总分享的话题主要是三个部分:(1)Z时代的零售态势进阶。(2)爆款时代。(3)沉浸式商品数字化变革。通过沙总商业底层逻辑上给我们分享了消费品全渠道业务增长的方向。

元气森林等消费品品牌公司的嘉宾进行精彩分享。

圆桌高峰对话,对话的主题是:《消费品数字化转型的痛点和难点》。

对话主持嘉宾:

景盛投资合伙人-颜艳春

参与对话嘉宾:

草根知本 CIO 钱永庆

今世缘 CIO 李维群

劲酒 CIO 陈林

卓尚集团CIO 桂益龙

东阿阿胶 CIO 刘华锋

达美乐披萨 CIO 赖毓铭

百草味 CIO 刘凯延

PingCAP 中国区商业化总经理 朱巍

卫龙食品 CIO 崔文文

《CIO之夜、大型颁奖晚会》

特邀290位左右来自全国各地头部和知名集团的CIO们,几十桌国内外知名CIO欢迎一堂,感谢舍得酒业、来伊份、微盟集团、PingCAP对CGCA中国消费品行业CIO年会的赞助支持。开场前邀请微盟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黄骏伟、PingCAP 中国区商业化总经理朱巍精彩发言。

最万众瞩目的颁奖环节。创新引领未来,年会颁奖盛典旨在表彰先进、鼓励新秀,2021年有这样一群企业,兢兢业业,勇于突破,为行业发展树立新的标杆,茶花股份集团总裁陆总为颁奖嘉宾。

(以下名单不分先后)

美云智数            年度快消品行业数字化创新解决方案

南讯股份            年度消费品行业SCRM标杆奖

RestCloud谷云科技  年度新零售iPaaS集成中台标杆企业奖

影刀RPA     年度数智化最佳产品奖

奇点云       年度消费品行业数字中台明星产品奖

HKT香港电讯  年度卓越SD-WAN服务提供商

甄云科技      年度企业采购降本增效最佳实践奖

数势科技   年度数字化转型杰出贡献奖

玄武科技            年度消费品行业智慧服务奖

Treelab企兰科技  年度卓越智慧供应链奖

微盟集团            年度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引领奖

深度赋智            年度零售AI中台创新引领奖

杉数科技            年度消费品行业柔性供应链标杆奖

群脉                年度杰出 MarTech 服务商

PingCAP           年度杰出数据库产品奖

爱创科技           年度杰出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奖

有信科技           年度卓越低代码PaaS中台奖

数智时代,作为企业信息化的领导和负责人,在运营与变革的角色中跨越,不仅推动企业信息化转型与变革,同时肩负助力科技创新成果落地,CIO是数智化时代的见证者,是数字化转型有力的推动者。年会颁奖盛典表彰那些敢为人先、走在创新创造前列的优秀CIO,“2021年度中国消费品行业优秀CIO ”,景盛投资合伙人颜艳春、波士顿董事总经理陈果为颁奖嘉宾。

(以下名单不分先后)

贡立新   百丽集团 VP                 

赵春雨   蓝月亮 CIO               

姚靖嘉士伯 CIO                   

耿超     劲霸 CIO

叶火龙   九牧厨卫 CIO                 

沈雪华   日播时尚 CIO  

刘凯廷   百草味 CIO                  

陈林     劲酒 CIO

赖毓铭   达美乐披萨 CIO               

刘志权   双汇集团 CIO  

沙爽     都市丽人 高级VP              

陈玮     江苏和府餐饮 CIO

周晨君   来伊份 VP                    

付强     太平鸟集团 CIO

李二强   绝味食品 CIO               

崔文文   卫龙食品 CIO

黄晓枫   元气森林 CIO                 

张琦     五粮液 CIO

曹健     一鸣食品 VP                   

张天     汉堡王 CIO

高天     屈臣氏 CIO                    

刘峰     水星家纺 CIO                

尚直虎   伊利 CIO                      

施一晨   豫园文化饮食集团 CIO

刘勇     仟吉食品 CIO                 

孙琳芸   爱婴室 CIO 

范佐松   林清轩 CIO                    

杜文隆   克丽缇娜 CIO

杨锟     妙可蓝多 CIO                  

方迅     再鼎医药 CIO  

周伟     巴比食品 CIO                  

李钒     亚厦股份 CIO陈红   

刘华锋   东阿阿胶 CIO                 

庄亮     利群集团 CIO

钱永庆   草根知本集团 CIO              

张春锋   祖名豆制品 CIO

李园     莱绅通灵珠宝 CIO              

李维群   今世缘酒业 CIO

李亚东   多样屋 CIO                    

陆玮     荷兰皇家菲仕兰 CIO

刘熹悦   农夫山泉 CIO                  

门奇巍   诺贝尔瓷砖 VP兼CIO

朱爱国   波司登 IT总监                 

胡立军   才子服饰 CIO

官海文   利郎 CIO                      

李团     曼卡龙珠宝 CIO 

奚峰     红豆集团 CIO                  

张俊锋   红星美凯龙 CIO

施新华   金红叶纸业集团 CIO            

李劲宝   盈德 CIO  

宋胜     一品红药业 CIO                

邓润辉   乐肴居食品 CIO

周阳     冷酸灵 CIO                    

朱淑祥   萱子文化 CIO

马云涛   南京医药 CIO                  

胡柳通   新希望乳业 CIO

董文波   东鹏特饮 CIO                  

骆静     光明食品上海农场 CIO

韩振强   卓诗尼控股 CIO                

潘建国   广州酒家 VP兼CIO

陈志勇   七匹狼 VP兼CIO               

钮佳哲   诸老大 CIO

路丽娜   森马电商 CIO

颁奖盛典结束后,主办方精心准备了鼓上舞蹈、芒种、小提琴+古镇和鸣节目。同时邀请林清轩CIO范佐松范总、东鹏特饮CIO董文波董总、萱子文化VP兼CIO朱淑祥朱总、新希望乳业CIO胡总、广州酒店VP兼CIO潘总、红豆集团CIO奚峰奚总等CIO上台抽取200份来伊份礼品、20份舍得酒业典藏酒送给大家。晚宴上高朋满座、热闹非凡。

第二天活动精彩继续,周六的会场人气满满

1月8日上午CGCA中国消费品行业CIO年会盛大开幕,共享CIO陈红受邀出席并担任本场主持嘉宾。

来伊份科技中心VP兼CIO周晨君分享《来伊份AI应用的探索分享》,周总分享了来伊份内部做的项目探索,第一个阶段都是以商业套件为主,自研为辅。第二个阶段是以商业套件为辅,自主为研,开始建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以及供应链的系统。系统建完之后,能够有效的解决人工上遇到的瓶颈问题。

Treelab客户运营部负责人陈馨康分享了《无代码生产力工具赋能数字化供应链新发展》,通过陈总发言,我们了解到Treelab门槛低、灵活,同时有共享的功能。另外低代码是未来的方向。

绝味食品的CIO李二强,给大家分享了《“先做成,再做好”绝味数字化建设的迭代思维》,李总表示:数字化价值的体现可能会形成三个方面:(1)顶层设计(2)方法迭代(3)基于突发的应急机制。李总通过技术的方法、影响购买的决策、影响用户关系、影响管理的效能,包括主题“先做成,再做好”,先要有再求好,就是小步快跑,

杉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EO罗小渠带来《数字视角下的数字化转型》,罗总表示:数字化技术体系或者数字化运营平台的搭建,它一定会有四个支柱:“完善的技术结构、IT基础设施的变化、业务流程的规范、组织结构的变革”。这四个支柱一定是缺一不可的。

仟吉食品CIO的刘勇,为我们分享《仟吉数字化转型之路》,刘总说:1、数字化转型必须是一把手工程。2、转型前必须事先确定业务策略。3、数字化是组织。4、数字化需要持续投入。

厦门深度赋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吴承霖带来《全域洞察,MetaAI推动数字化营销运营》,吴总说深度赋智是用AI去生产AI,帮助每一家公司快速进行智能化改造。希望能够通过aPaaS引擎帮助每一家公司完成从信息化到智能化落地的衔接,通过这套自动机器学习系统帮助大家进行智能化转型。

爱创科技产品总监王喆分享《一物一码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王总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产品,1、生产数字化,2、渠道数字化,3、营销数字化,4、数字化服务。通过这4个方面知道哪些门店适合卖哪些产品,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快速铺货,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有信云合伙人&CS朱建明带来《All in PaaS All in ONE》,朱总表示基于低代码PaaS底座,我们可以在任何的端到端很容易地实现产品的应用。同时因为我们有前端引擎,我们可以简单地使用一些低代码和无代码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拖和拽,能够快速地构建出业务流程和发放。

蓝月亮CIO赵春雨分享《消费品行业AI和IOT运用》,赵总说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的时代,有一个明显的特征,过去本质是文字信息,但是从计算机出现之后,信息化是由人总结的数据变成信息输到计算机里,让外面的人看。但是数字化是让所有的动作先记成数字,不管正确不正确,先进去。记录完之后,再由大数据分析从里面找出规律来,或者找出信息来。

豫园文化饮食集团 CIO 施一晨,施总分享《多品牌业态下数字化0-1建设》,施总表示通过消费者洞察提升产品的能力,提升顾客的心智,把产品服务重构,提升标准化,接下来才能实现高速支撑业务。

卓诗尼CIO韩振强韩总分享《卓诗尼数智化营销创新与实践》,韩总说:商品场景、购买场景、营销场景、会员场景构建智能营销的系统,赋能营销,转变思维,从商品到消费者中轴的思维,实现消费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荷兰皇家菲仕兰大中华区CIO陆玮 陆总分享《荷兰皇家菲仕兰数字转型实践》,陆总讲了两个理念,第一数据引领决策,数字化转型实际上也是企业管理的提升,企业管理提升的前提就是量化管理,第二经销商往服务商的转型,这实际上是企业的战略,数字化的转型要紧扣企业的战略。

圆桌高峰对话,对话的主题是:《数字化战略落地的重点和难点》。

对话主持:

波士顿咨询全球合伙人-陈果

对话嘉宾:

妙可蓝多CIO-杨总

七匹狼IT总监-吴总

冷酸灵CIO-周总

多样屋CIO-李总

香飘飘CIO 宋总

农夫山泉CIO刘总

特别鸣谢!感谢本次活动赞助商和合作伙伴,大会指定用酒舍得酒业、大会指定零食来伊份、大会合作伙伴:广东美云智数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南讯股份有限公司、RestCloud谷云科技、影刀RPA、杭州美思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奇点云、HKT香港电讯、上海甄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掌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玄武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爱可生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企兰科技有限公司(Treelab)、微盟集团、厦门深度赋智科技有限公司、杉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群脉、盖雅工场、51IDC(锐速网络)、上海悠络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容联云、上海云简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先胜业财、PingCAP、数势科技、北京爱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有信科技有限公司。再次感谢以上企业对活动的关注与支持。

重要活动预告:

CGCA 2022年中国消费品行业CIO大会  4-5月

2022年中国消费品行业CIO年会  10-11月

全国各省市消费品行业CIO闭环沙龙和专题会议

piano 

E-mail:jack@retailcio.org

ante 

E-mail:ante@retailcio.org

华宇注册_果然智汇完成1500万天使轮融资,SIG海纳亚洲创投基金独家投资

0725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22日消息,北京果然智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果然智汇)宣布完成1500万元天使轮融资,由SIG海纳亚洲创投基金独家投资,大跃资本担任本轮独家财务顾问。据介绍,本轮资金主要用于产研迭代升级、市场推广及团队建设。

果然智汇是国内VEA赛道的一员。创始人&CEO郑俊成表示:“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企业员工对于在寻求帮助时,对方反馈的实效性要求变高,尤其是Z世代员工,十分重视工作体验。但目前大部分情况下,却往往因为求助方当时在忙或状态不佳,导致等待时间过长、解决效率低下、员工体验差的情况;对于有工单系统的企业而言,虽然可以提高一定程度的效率,但对于服务部门而言,却也面临重复性工作多、服务靠经验的困境;因此,在业务复杂、知识量大的企业中,员工也往往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企业来说,也很难沉淀业务知识、工作质量亦缺乏改善依据” 。

针对上述痛点,果然智汇推出了一款人工智能机器人——AskBot,可以理解员工意图并给出解决方案,对于机器人无法解决的问题,自动发起执行流程转交人工处理、事后评价,实现人机协同服务闭环。旨在帮助企业统一服务入口、实时响应员工诉求、减少重复性工作、监控执行过程、提高员工满意度,实现自动化沉淀企业知识,提高协作效率。

在交付上,AskBot部署在云端,基于无代码技术构建,企业依据需求自己搭建和配置智能机器人及工单系统;此外,果然智汇还为企业提供数百套知识图谱通用模板和行业模板,并提供API接口,方便企业打通各类业务系统。

在竞争优势方面,郑俊成表示,果然智汇对于企业内部员工的诉求十分了解,已经在该领域积累了2年多的实践经验,并完成了产品化和市场验证,具备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在团队方面,果然智汇是一个研发为主体的团队,其中研发人员占比75%以上。创始人&CEO郑俊成和COO高鹏都是连续创业者,核心团队都是多年的创业伙伴,有超过十年企业服务经验,近7年一直致力于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7/496605.shtml

华宇平台官网_恒驰拉踩BBA,大可不必?

0724

“恒驰5是30万以内*好的纯电SUV。”在新车发布会上,恒驰新能源汽车集团总裁刘永灼多次提到这句话。

这样的宣传句式正在新能源车企发布会上频繁上演。前有李想喊出“理想L9是500万元内*好的SUV”,后有余承东宣称“问界M7是百万以内*好的SUV”。

宣传营销的目的,无非是为了销量。7月20日,首届恒驰节上,现场大屏实时显示的预定数在19时已达3.73万。刘永灼更是直言,“恒驰大卖已成定局”。

但这样的订单似乎来自恒大集团派发的强制任务。据界面新闻报道,恒大为物业集团全员派发了恒驰5的销售考核任务,考核任务由各大区域细分到每个项目,具体销售考核指标将根据小区业主数量决定。比如,上海地区的恒驰5订单多来自恒大业主。

早在今年“五一”期间,恒驰5车型“盲订”后10小时内订单高达5万辆,也一度被外界质疑订单数据水分大。

除了订单数据水分大之外,市场还关心恒驰5究竟实力几何?

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相比于讲究自研的造车新势力,恒驰5却没有把精力放在这块,而主要是找供应商合作。发布会开场不久,刘永灼就强调恒驰是“与世界**的零部件供应商合作”。

资源整合一直以来都是恒大的做事风格。许家印曾将恒大的造车路线总结为五个词:“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他认为,能买的技术和企业都买下来,买不了的就合作。

众所周知,造车是个资金门槛很高的行业,而且,这个门槛正变得越来越高。“没有200亿不要造车”,蔚来创始人李斌几年前的这句话,如今已经改为“没有400亿元可能干不了”。

这恰恰踩在了恒大集团的“命门”上。恒大集团的资金状况堪忧是公开的秘密,恒大汽车的股票也处于停牌状态,恒驰5作为*款量产车,肩负着恒大提升股价、振奋资本市场的重任。

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越发内卷的状况下,恒驰5要担起“救主”的使命,显然任重道远。

1

学余承东、李想做营销,

恒驰也要拉踩BBA?

“难产”的恒驰5,终于开了一场正经的预售发布会。

发布会刚开始,刘永灼坐着一辆恒驰5来到了公众的面前。“我们要打造一款30万以内的*好的纯电SUV”。

事实上,这样喊口号式的场景在新能源车企的发布会上并不陌生。

六月的理想L9发布会、七月的问界M7发布会,“XX万内*好”“超越XX万的体验”已经让外界见识了车企们的营销打法。

更早之前,蔚来创始人李斌喊出“ES7是50万级中大型SUV天花板”;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描述小鹏G9是“50万以内*好的SUV”;哪吒CEO张勇则表示“哪吒S是100万以内*好的轿跑”……

新能源车企超乎一致的操作,让营销口号喊得越来越响。

还有一个明显特点是,但凡带有豪华字眼的新能源车,似乎都要和BBA比试一番。

以恒驰5为例,在介绍车身大小时,刘永灼表示恒驰5的尺寸远超宝马X1和奥迪Q3,甚至向更*别的宝马X3、奥迪Q5L看齐。

李想在介绍理想L9时,也将该车型时多次与宝马X7、奔驰GLS甚至是劳斯莱斯库里南相对比。为了体现理想L9有实力做豪车的“平替”,李想直接放言“与库里南对比,理想L9也不怕。”

华为余承东也把问界M7与宝马X7、奔驰GLS和奥迪Q7等车做对比,以凸显问界M7在车内空间上的较好利用度。他此前直言:“随着之后更多更高水准版本车型的推出,把奔驰宝马奥迪30几万到50几万车型的空间一把干掉。”

似乎一时间,新能源车企的发布会,拉踩BBA成为潮流。之所以成为潮流,是因为这样的拉踩能够成功制造话题,让新能源车企发布的新车迅速成为市场关注点。

伴随着线上营销,创始人语出惊人、行业互撕的故事屡见不鲜。

新能源车企的宣传中,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是不得不提的人物。由于经常在发布会语出惊人,余承东被冠以“余大嘴”的名号。

其实早在接管华为消费者业务之后,余承东就已经是科技圈喜闻乐见的“余大嘴”。比如,2015年11月,Mate 8发布会后,余承东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的(手机)销量会在一两年内超越苹果,*晚两年。”

如今,到了车圈,余承东延用了“余大嘴”的风格。从2021年底豪言“一年卖30万辆车”,到今年表示“问界M7不输百万豪车”,余承东的营销方式越发大胆。

值得一提的是,创始人这样的宣传风格难免会引来口水战。

近期,余承东和魏牌CEO李瑞峰关于“增程式是不是落后的技术”的隔空喊话在行业中人尽皆知。李瑞峰表示,“打铁还需自身硬,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词。”由于火药味十足,“魏牌CEO开撕华为余承东”很快成为热搜。

回到恒大汽车身上,如今的营销手段和其他新能源车企如出一辙,恒大汽车想要为恒驰5造势的心思一览无遗。但必须要明白的是,作为一辆十几万的车,学这个营销套路不一定有效。

一方面,BBA从成立算起已经有百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BBA已经在全球豪华车型赛道占据优势地位。

另一方面,传统BBA的豪华品牌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恒驰这样的新能源车企自身品牌刚刚建立,培养用户心智、教育市场,这也并非一朝一夕。

更重要的是,真正的BBA群体,或许也不会看恒驰5这个价位的车,恒驰5想要获取消费者和销量,关键还要看产品竞争力。

2

30万以内*好的纯电SUV,

恒驰5做得到吗?

“恒驰5豪华版车型预售价17.9万元,这个价格诚意满满。” 在恒驰5预售发布会上,刘永灼表示。

但造车,价格是一回事,性能又是另一回事。想做30万元以内*好的纯电SUV,恒大准备好了吗?

恒驰5定位为紧凑型SUV,长宽高分别为4725/1925/1676mm,轴距2780mm。按着刘永灼的话讲,这个尺寸远超同级别的宝马X1、奥迪Q3,向更*别的宝马X3、奥迪Q5L看齐。 实际上,单从这点上看,恒驰5确实有够大,与特斯拉Model Y、零跑C11等中型SUV接近。

而行业的共识是,车身大并不意味着车内空间大,这是一项技术活。以问界M7为例,虽然造型紧凑但内部空间大,这是由于在动力总成上进行了集成化,这也是余承东能拿问界M7与BBA对比的重要一点。

外形上,恒驰5的整体设计符合新能源汽车主流趋势,由原日产副总裁及设计总监中村史郎操刀设计。内饰方面,恒驰5的前排有一块环抱式的3D曲面三联屏——10.25英寸的液晶仪表屏,14.6英寸的中控屏,10.25英寸的副驾屏,整个连起来有1.2米宽。

尽管刘永灼表示,恒驰5配备的三连屏在质感与操作灵敏度方面可以媲美*别的奔驰EQS,但车内屏幕越做越大在新能源车企中早已不算新鲜事,这一设计早在理想ONE、零跑C11等车型上出现,并不稀奇。

对于新能源车,“充满电能跑多少公里”往往是顾客走进新能源汽车门店问到的一个问题。续航能力,一直也是新能源车企们比拼的关键。

恒驰5搭载宁德时代72.8度的磷酸铁锂电池,续航里程是602公里。

在整个新能源紧凑型SUV车型中,续航优势并不明显。哪吒U、广汽埃安AION Y*大续航里程也超过了600公里,小鹏G3、零跑C11等车型的续航里程也达到了550公里左右。

动力性能上,电车的*大特点是起步快。恒驰5搭载了一台单电机,*大功率150KW,百公里加速7.8秒。相比之下,零跑C11性能版能达到4.6秒,广汽埃安V PLUS*快也能达到7.6秒,恒驰5的成绩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总体来看,硬件上恒驰5给外界留下的印象就是“大”,这与BBA的豪华感还有很大差距,与其他新能源汽车相比优势也不大。

除了硬件、外观外,智能化是新能源车企*愿意讲述的故事,也是战火*为猛烈的领域,同时也是消费者十分看重的一方面。

但恒驰5在智能化的表现,乏善可陈。

公开资料显示,恒驰5拥有L2级别的自动辅助驾驶能力。相比之下,小鹏G3 在推出时即把“智能驾驶”作为杀手锏,搭载了XPILOT 2.5 自动驾驶系统,具备 L2.5 级别的视觉+超声波融合的自动泊车功能,同时配备了自研的Xmart OS 智能网联系统。

同样起步较早的蔚来,在ES6车型中便搭配了NIO Pilot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支持20多项辅助驾驶功能。即便是稍微落后的理想,*新理想L9也搭配了全栈自研的智能驾驶系统——理想AD Max。

值得一提的是,恒驰5宣称能够实现前向横向自动倒车、横向交通自动紧急制动、全速域自适应巡航等19项功能。支撑这些功能的,是一颗Mobileye的视觉芯片、1颗单目摄像头、1颗前置毫米波雷达、4颗角毫米波雷达、4颗环视摄像头、12颗超声波传感器。

但要知道,Mobileye的黑盒交付模式已经在自动驾驶圈逐渐掉队,“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都已经将目光投向英伟达平台。

除了车型本身缺乏优势之外,恒驰的研发能力也较弱。

当其他玩家都在强调自研实力时,恒驰5几乎全部由外部供应商供货,也就是说恒大只需要将恒驰5组装起来即可。

正如刘永灼在发布会多次强调,恒驰是“与世界**的零部件供应商合作”。这也意味着,从电池、到芯片,再到车机生态,恒驰5都采取了“拿来主义”。

说到底,这些技术都并非来自于恒大本身。缺少核心实力的恒大,如果与供应商合作不顺,造车的风险性便会大大增加。

但恒大造车的野心很大。官网这样写道:“到2025年实现年产销超100万辆,到2035年实现年产销超500万辆,力争成为世界上规模*大、实力*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梦想终归只是梦想,*终还是要拿销量说话。

3

恒驰5能不能担起“救主”的使命?

令外界意外的是,发布会后没几天,刘永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7月6日预售发布会之后,市场反应非常地好,比预期还要好,应该从目前来说,恒驰大卖已成定局。”

他说的这句话背后,截止7月20日,恒驰5的预售订单量接近4万辆。强调性价比和预售量的时候,恒大还面临一个挑战——量产。要实现量产,势必要烧钱,这是恒大目前*棘手的问题。

2019年11月,恒大集团董事长许家印豪气宣布,未来投入450亿元造车,其中2019年200亿元,2020年150亿元,2021年100亿元。

一个月后,恒大汽车全球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许家印喊来206家汽车产业龙头,1100多名汽车产业链高管。高调的开始注定了恒大造车是一场烧钱的游戏。

宣布造车后,许家印带领恒大开启了“买买买”的模式。此后一年,恒大造车将真金白银投入到汽车制造的各行各业。恒大先后斥巨资入主国能电动车、瑞典超跑公司柯尼塞格、上海卡耐新能源、德国汽车动力工程公司hofer、轮毂电机公司荷兰e-Traction及英国Protean等相关企业。恒大造车的触角不断延伸,还建设生产基地,布局销售渠道。

在恒大汽车2020年业绩发布会上,恒大汽车披露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累计投入474亿元,其中包括整车研发设计等投入249亿元,车厂建设等方面投入225亿元,如果再算上2021年上半年的销售费用和行政费用,恒大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上已经“烧”了超过500亿元。

到了2021年,母公司恒大集团遭遇了一波又一波的债务危机,高耗资的造车业和母公司的困境相遇,恒大汽车捉襟见肘。根据恒大汽车2021年上半年盈利预警公告,其2021年上半年录得净亏损48亿元。从2019年恒驰亮相算起,截至2021年上半年,其累计亏损已达174亿元。

伴随着资金困境,恒驰5的量产之路也一波三折。去年10月,“大干三个月,天津工厂恒驰首车下线”的口号刚喊出,两天后,据晚点LatePost报道,恒大汽车拖欠设备供应商款项,导致天津工厂的生产线改造工程停滞。

到了今年3月份,许家印又表示“大干三个月,6月22日一定要实现恒驰5量产”。然而,受疫情影响,恒驰5的量产时间推迟至9月20日。如今,留给恒大汽车只不过两个月的时间。

真金白银砸下去,并没有让恒大汽车弯道超车,反而让恒驰5的量产时间被一推再推。

事实上,原本的地产业务受到重创后,汽车业务是许家印目前*想做成的事。作为恒大汽车*量产车,恒驰5承担着“救主”的角色。

一方面,新能源造车本就处于风口上,如果恒驰5的市场表现不错,恒大汽车无疑会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融资渠道变宽,对母公司恒大集团自然是利好。另一方面,地产业务颓势尽显,如果造车成为恒大集团的*增长曲线,或许也能缓解恒大集团的燃眉之急。

但这条路注定艰难。

即便恒大汽车全力保住量产,量产后的压力无疑会更大。怎么卖出去成为关键。

两个月前的520,恒驰5已经开启了一波预售。彼时,据未来汽车日报报道,恒驰在广州举办了多场“业主内部品鉴会”,恒驰5辗转于广州各大恒大楼盘巡展。全员营销、盯上业主的同时,恒大汽车再次把目光投向代理商。这样的套路和当年卖房不谋而合。

只是,业主会为恒大汽车买单吗?根据界面新闻报道,恒大销售顾问表示,在恒大楼盘进行巡展时,业主都比较支持,订单数不少。

但敢为恒大汽车的买单的业主仍是少数。原因无二,在经历了部分房产业务的烂尾之后,恒大的品牌力大打折扣,业主*担心的便是恒驰5的“烂尾”。从这点上看,恒大想要重拾市场信心,还要下一番功夫。

2022年4月,许家印携管理团队现身在广州恒大中心体验恒驰5的外观和内饰。在现场,他打开车门,通过语音助手点了一首《等待》。

为造车、卖车铺路,恒驰5是恒大集团的孤注一掷,也是背水一战。打着豪华的旗号,想拼性价比的恒驰5*终能抢到多少蛋糕,还要看其本身的产品力。而想要看到成果,许家印现在能做的也只有等待。

华宇登录_瀚天天成获数千万元融资,清大海峡投资

0724

投资界(ID:pedaily2012)消息,日前,清华海峡研究院旗下控股投资公司——厦门清大海峡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完成对瀚天天成电子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天天成)数千万元的投资。

据悉,瀚天天成立于2011年3月,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碳化硅外延晶片的企业,已在厦门火炬高新区(翔安)产业区建成现代化生产厂房,含百级超净车间、检测、动力及辅助设施等。公司引进德国Aixtron公司制造的全球先进的碳化硅外延晶片生长炉和各种进口高端检测设备,形成了完整的碳化硅外延晶片生产线。

此外,6月2日,瀚天天成碳化硅产业园二期项目已顺利竣工,该项目主要建设6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生产线厂房及配套设施,年产能达20万片。三期项目将于今年年内启动建设,三期项目产能规模将达140万片。

目前,瀚天天成碳化硅产业园项目已安装28条产线,预计年底增加至50条产线。2022年预计销售11万片左右6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产品,实现产值约11亿元。2023年全部达产后,可实现产值约24亿元。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7/496603.shtml

华宇注册_世纪佳缘「大地震」

0723

一则多位高管集体“消失”的传闻炸出了沉寂多年的婚恋网站世纪佳缘。7月18日,有微博用户发帖称,世纪佳缘出事了,公司的CEO、COO、CFO和几个VP“消失了”。世纪佳缘很快出面回应称:“公司个别管理层因个人原因,正在配合司法机关调查。”

将传言坐实并推向另一个舆论高潮的是世纪佳缘的大股东复星国际。复星国际方面表示,是世纪佳缘个别管理层涉嫌职务侵占,复星国际向公安机关报案的。

世纪佳缘上一次被大范围关注,还是引发程序员苏享茂自杀的“翟欣欣事件”。很多人不知道,由百合网收购世纪佳缘而来的婚恋市场巨头百合佳缘公司,早已由复星国际控股,且公司已于两个月前更名为“复爱合缘集团”。

谈到婚恋网站,很多人的印象停留在平台上鱼龙混杂,婚托、微商、骗财骗色者横行,还有被带到“小黑屋”里不交会员费就出不来的线下门店。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视频相亲等创新模式不断在出现,这个行业并没有大的起色。

百合佳缘由行业老大和老二合并而来,上市后业绩表现不佳,已于2019年退市。近年来,百合佳缘的动态不多,但会员投诉案例一直不少,顽疾仍然存在。不过,口碑再差,市场需求总还在,百合佳缘就这样不好不坏地存在着。

如今,大股东复星动作频频,团队大换血,整合业务线,一副要在婚恋市场大干一场的架势。不过,婚恋是个低频生意,长期赚的是信息不透明的钱,平台上又滋生了大量低质量用户,前景没那么乐观。

世纪佳缘高管被查,

复星国际指派新管理团队

世纪佳缘高管“消失”的传闻背后,网友们给出了诸多猜测。其中一种说法是:“交友网站之前频繁爆出诈骗、微商、婚托……但现在*为可怕的是,和东南亚杀猪盘扯上了关系。”还有传闻称,世纪佳缘高管出事可能与复星国际的投资有关,例如双方签订了某种协议,结局不理想。不过,这些说法都没有得到官方证实,真实性存疑。

沸沸扬扬的讨论在7月19日复星国际的回应声中有了初步结论。复星国际回复深燃称:这次案件,是复星廉政督察部门在日常的监督检查中,发现当事人涉嫌利用职务便利进行犯罪的相关线索,之后向公安机关报案,并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了强制措施。“目前,公司业务运营一切正常,公司董事会已授权相关人员行使相应职责,新管理团队将很快上任。”

这场风波之前,百合佳缘已经更改名字两个多月了,只是未引起太多关注。

这家公司,可以说是在不断易主的过程中向前的。

互联网婚恋平台世纪佳缘成立于2003年,于2011年在美国上市,成为“中国婚恋*股”。创始人龚海燕在2012年卸任世纪佳缘公司CEO一职,并在2015年清空所持股份。2015年12月,成立于2004年的百合网收购世纪佳缘。2017年,世纪佳缘与百合网正式合并,更名为“百合佳缘”。

合并后,原世纪佳缘CEO吴琳光担任百合佳缘总经理,原百合网CEO田范江担任百合佳缘董事长。出乎意料的是,不久之后,百合佳缘的控股权转移到了复星国际手里。

2018年,复星国际发布公告,宣布成为百合佳缘的控股股东。公开信息显示,复星国际总计持有百合佳缘72.36%的股权。到了2019年,田范江离职,复星国际派驻的原副董事长王长颖接替董事长职务。

2019年12月,百合佳缘宣布终止挂牌。*近的动作是,2022年5月,百合佳缘更名为“复爱合缘集团”。其官网显示,截至2022年4月底,复爱合缘集团累计拥有注册用户超过4亿,月均活跃用户1110万,全国线下门店数量超过200家。

6月15日,复星全球合伙人、复爱合缘集团CEO吴琳光接受采访时称,公司业务已经从单纯提供婚恋服务,扩展为婚恋、婚嫁和娱乐社区全产业链,此举是为了更好地面向资本市场,讲好自身故事,提升公司估值。他还公布了复爱合缘的目标:三年内占据国内婚恋市场份额的35%。

第三方数据中心比达咨询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百合佳缘市场收入份额为25.1%,月活跃用户数691.4万人,日活跃用户数136.8万人。

复星国际的这一波高调操作,可以说是进一步落实对百合佳缘的实际控制权,并为公司的升级造势,为未来的资本之路做铺垫。

值得注意的是,复星国际的操作手法很多人看了直呼眼熟。

2019年,复星国际以整肃内部贪腐的名义,将旗下企业海南亚特兰蒂斯副总裁及其两名下属移交相关部门。另外,复兴国际在成为宝宝树*大股东之后,包括宝宝树创始人王怀南在内的原始高管团队陆续出局,如今宝宝树的核心管理层也来自复星国际。

有报道显示,在复星国际内部,自2013年设立廉政督察部,要求每一位复星员工以及与复星发生商业行为的实体和个人,都必须无条件遵守和维护复星在廉政反腐方面的政策规定。在合规合法经营的原则下,对内部腐败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有人说是复星国际在投资上看走眼了,不过,是不是真的投资失误,可能只有当事人知道。

被指诱导消费、侵犯隐私,

百合佳缘跌落神坛

作为“婚恋*股”,世纪佳缘在被百合网收购,更名为百合佳缘并上市后风光登顶,而后又伴随几次大的恶性事件跌落神坛。

老大老二合并,独霸婚恋市场后,按说随之而来的是规模效应带来的业绩攀升。

而事实上,退市之前,百合佳缘财务表现并不好。

2019年12月24日,百合佳缘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终止挂牌。资料显示,世纪佳缘从2009年到被收购一直是盈利状态,百合网则在2017年之前一直在亏损。

2016年,百合网净亏损1.14亿元,到2017年,并入世纪佳缘的业绩后,百合佳缘开始扭亏为盈,净利润6548.1万元,但到2018年,再次陷入亏损,金额达8248.2万元。

业绩不佳背后,用户对婚恋行业的吐槽始终不少。有网友评论称,“好好的相亲平台,怎么混进来这么多‘骗子’”。

影响*大的要数翟欣欣事件,在世纪佳缘上结识的翟欣欣和苏享茂闪婚,随后翟欣欣抓住了苏享茂的公司机密,借此敲诈勒索,*终苏享茂自杀。

近年来,世纪佳缘又被曝侵犯会员隐私,放任“杀猪盘”诈骗。

2021年12月,据澎湃新闻报道,为达“精准营销”目的,世纪佳缘网销售人员在系统后台可以随意查看用户个人信息,包括会员浏览的异性照片记录、聊天记录等。

随后世纪佳缘发表致歉声明,称公司出现了滥用职权查阅用户信息的严重违规行为,公司已经在后台去除此功能,并宣布要整改业务。

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有销售红娘“告诫”记者,即便是看到聊天内容存在异常,有“杀猪盘”或是诈骗迹象,也当做没看到。“杀猪盘”诈骗指的是一些帅哥美女通过婚恋平台结识目标人选,获取信任后吸引其到网上赌博、投资项目上,上当者不在少数,多被骗金额巨大。

除此之外,即使花钱购买了平台的正规服务,也有不少人吐槽套路满满。

有网友总结,婚恋行业VIP服务的基本操作是,平台用大量广告吸引用户注册,再频繁用电话诱惑用户去线下门店,随后有门店小屋几小时的长谈摸底。之后对症下药,培养信心、造梦,宣称相亲成功率80%以上,提前体验高端定制会员模式电脑选人,展示成功案例。

时机成熟后,红娘会根据你的经济状况报价,装模作样打折,攻破心理防线逼单,没钱先交定金,诱导签约。交费几万块钱后,红娘安排会员频繁约见异性,但很多人发现尬聊30分钟就消耗一个名额,钱消耗完了,见的人却大多不符合条件。这时红娘继续推销更具诱惑力的服务,诱导续费。

从业者李域曾经跟婚恋网站的VIP负责人交流,对方演示怎么忽悠一个在北京工作的月薪一万多的外地女孩交5万、10万元来婚恋平台找对象。该负责人提到,只需要告诉她婚姻是投资,你月薪一两万,可能很多年也买不了房,过不了好生活,给你介绍个拆迁了几套房的北京土著或富豪你就改变命运了。

“他们有各种销售话术,有的还养了一批婚托,一个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外地女孩,如果不知道真相,很可能想去尝试,花半年的工资去投资自己的婚姻。”李域说。

黑猫投诉上,对世纪佳缘的投诉有5180个,百合网的投诉有2057个,主要问题为诱导消费、虚假宣传、无故扣费、霸王条款、退费难等。

市场乱象频出,监管也已经介入。据澎湃新闻报道,2021年12月,针对个别婚恋机构侵犯个人隐私、欺骗套路消费、恶意营销、服务条款含糊不清等问题,上海市婚姻介绍机构管理协会约谈百合佳缘、珍爱网、我主良缘、壹嘉缘等四家婚介机构,要求相关机构全面开展自查自纠。

婚恋交友是刚需,但市场鱼龙混杂

目前,行业内既有百合佳缘、珍爱网、我主良缘、壹嘉缘、Merry Me等相对传统的婚恋公司,也有伊对、一号媒婆、今日相亲等做出了一定创新的公司,它们以视频化、直播、社群等方式切入市场分得了一杯羹,另外,陌陌、探探、Soul、积目、Uki等泛交友平台,以及微信、QQ、短视频平台等也承担了一定的线上婚恋社交功能。而一些线下婚介所、本地相亲组织等零散的区域性供给也都在满足着部分需求。

但是,这个行业还是处于鱼龙混杂的状态。对于传统模式,互联网分析师葛甲指出,“婚恋网站虽然是互联网平台,但也摆脱不了传统媒婆的角色属性,它们为了利益*大化,不惜虚假宣传,同样的资源价高者得,赚的就是信息不透明的钱。这种业务模式之下,各种的套路、违规、擦边球一直存在,但是又很难严格被界定为违规。”

他还提到,这种行业还有一个问题,容易出现“穷庙富和尚”,即公司的营收可能不高,但内部员工个个赚得盆满钵满,因为业务中间有太多勾兑的机会。比如会员想多看一些信息,多匹配一些人,私下加点儿钱,红娘或者是其他能接触到资料库的员工都能做到。“平台上的资料真真假假,如果有人想把真正优质人选隐藏起来给自己的关系户,不是不可能,公司也很难管理。”

不过它们能存活至今也证明了,市场需求始终存在。葛甲这样解释:“古代的媒婆可能是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坏名声,但是一到有婚配需求的时候,人们还是不得不去借助她们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毕竟,中彩票的人虽然少,买彩票的人一直都有很多。”

而新模式中,主打真实信息或者熟人推荐的平台,规避掉了一些传统模式的痛点,但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规模的扩大,且新模式中的乱象也在滋生。

李域举例,有一个挺火的短视频博主,专做有钱人的婚恋生意,他攒的局,要求男士经过验资,资产在5000万以上者可参与,女士则通过面试来筛选,挑选年轻漂亮的。“这根本就是歪曲了婚恋交友,跟财色交易没什么区别了,但这也代表了部分从业者的做法,就是迎合一些人畸形的价值观,去赚他们的钱。”

行业发展至此,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平台、用户等多方面造成的。

今日相亲创始人曾克对深燃分析,婚恋平台存在较多的乱象,主要责任在公司。有的公司是受资本方对数据的要求迫使,有的则是公司自己的价值观使然,也有的是企业内部员工的个人行为。总之结果是,不少公司为了会员数、用户活跃度快速增长去造假,让帅哥、美女到平台上吸引用户,或者为了不降低活跃度,对平台上存在的诈骗、推销、杀猪盘行为故意放纵,因为真正找对象的人没有那么活跃,这些人是*活跃的。

不过客观来讲,互联网平台要想监管所有的注册用户,本身难度也不小。

另外,用户的期望和事实情况不一定符合。“很多客户交了钱,要求找有钱的男士,或年轻漂亮的女士,但交友婚恋是双向的,单方面中意某个人换不来你情我愿。一个负责任的婚恋网站应该做一定的宣教,宣扬正确的择偶观,同时搭建一个真实的平台,让会员去遇见、交流、调整预期。”曾克说。

他提到,目前中国单身人数已经达到2亿多,但核心问题不是缺男性或女性,只是结构性失衡,比如有些女生想找事业有成的男士,有些男士想找年轻漂亮的女士,还有不少人只想着不劳而获,本来就很难匹配。

但目前大部分婚恋网站以收钱为目的,夸大成功率,迎合客户的要求,甚至于红娘为了完成合同去找婚托。“婚托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征,比如已婚、有偿,但事实上婚托的界定非常难,用户基本上只能吃哑巴亏。”曾克说。

道理都知道,为什么企业们不能认真做好业务呢?答案也很明显,完全做真实的平台,用户数会大幅度较少。婚恋是个低频需求,不夸大宣传、销售导向,业务发展太慢。大量公司想赚快钱,就要迎合客户,先把合同签了,客户想要什么样的对象就承诺什么样的,实在不行就造假,在一个人身上捞足了钱。但长此以往,不注重口碑,公司的业绩萎缩也是自然。

不过,长期关注社交的黑桃资本创始合伙人潘溶融仍然非常看好婚恋社交市场的前景。她把找工作、找房子、找对象列为老百姓的三大刚需。

“婚恋包括了婚和恋两个环节,找对象在年轻人、年龄偏大的未婚人士身上都是强刚需,找工作、找房子领域都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公司,找对象的需求也一直有很多公司在探索,只是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需求没有被满足好。”潘溶融说,在她看来,单身人群越来越多,市场需求和商业空间很大,服务好这些人大有机会。

如今,整合了业务,调整了团队的复爱合缘,目前看来还未摆脱传统婚恋平台以销售为导向,做着低频、重人工服务的老模式,未来的服务质量、盈利问题依旧是难题。如果不做伤筋动骨的变革,彻底翻身难度很大。

华宇开户_芯聆半导体完成Pre-A轮融资,主研车规级功放芯片

0723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22日消息,近日,上海芯聆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聆半导体)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本轮由瑞声科技领投,瑞瓴资本跟投,天使轮老股东经纬资本加投。本轮融资将用于车规级Class D功放芯片的开发量产,以及持续的研发和团队投入。

芯聆半导体成立于2020年7月,公司主要研发、设计、销售高端混合信号芯片。核心技术人员是国内资深的混合信号类功放设计专家团队,具有15年以上的行业经验。公司对车规级功放芯片的设计、工艺、封装、认证、市场渠道等都有多年的积累,研发人员占比80%以上。在成立不到一年时间里,芯聆半导体的多通道车规级Class D芯片已正式流片。芯聆半导体联合创始人万义表示,公司的芯片满足AEC-Q100标准,是一款高效率、高可靠、高音质,低EMI的音频功放芯片,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车的影音娱乐,外置音响,AVAS等车内不同场景,芯聆半导体也同步在推进系列相关芯片的设计开发。芯聆半导体计划在1-3年内完成汽车前装的多款功放开发,并形成车规级的产品线。

瑞声战略发展总监马岩表示:“芯聆团队在车载芯片领域有非常深厚的积累,我们非常高兴和芯聆达成相关战略投资及合作。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演进,沉浸式声学势必将成为提升消费者驾乘体验上至关重要的一环。作为车载领域系统级声学方案提供商,我们相信双方的合作将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以及深化产品方案上的协同合作,为客户及终端消费者提供更多样和优质的声学体验。”

瑞瓴资本管理合伙人赵鑫表示:“芯聆半导体是瑞瓴资本从项目设立就开始孵化的项目。我们高兴的看到,这支高效率团队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完成了从0到1的车规芯片流片,而且产品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我们相信芯聆将会成为车规芯片领域中的重要力量。”

经纬副总裁童倜表示:“在车规模拟芯片领域,音频功放是增长空间大、技术难度高的重要产品。芯聆团队具有多年的相关积累,并在创业后快速流片产品。祝芯聆快速完成后续量产落地工作!”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7/496594.shtml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谢天谢地,Netflix这次没有爆雷

0721

*近几次财报季,在科技公司中打头阵的Netflix总是*先受伤的那一个。这两个季度不仅自身市值几乎腰斩,每次财报后都以一己之力拖垮了整个科技股。

在上个季度的财报会上,Netflix的表态可以说已经是将“摆烂”进行到底。先是表示二季度预期收益会继续下滑,公司考虑引入广告求生,接着放话称全球付费用户将减少200万。吓得投资者们纷纷出逃,股价一度狂泻回了5年前。

今天,Netflix的二季度成绩单正式揭晓。不出所料,结果并没有Netflix之前渲染的那么糟糕。值得重点关注的是,Netflix还宣布跟微软就广告业务达成了合作,这让大家都深感意外的同时,又好奇双方这场合作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深意。

|高冷Netflix,向生活低头

本季度财报显示,今年 4 月到 6 月,Netflix共流失了约 97万名订阅用户,营业收入79.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9%,同时还估计将在第三季度恢复约100万的客户增长。

由于各项数据均好于预期,盘后Netflix的股价涨幅一度超过了10%,股价重新站上了200美元大关。

这次财报的表现也给之前惨遭血洗的Netflix了一些喘息的机会。过去半年来,Netflix的日子确实不好过。

自成立以来,Netflix的订阅用户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牢牢占据着流媒体老大的位置。在硅谷的众多科技员工的心中,Netflix也属于处于金字塔顶端的那波公司,“不差钱+标准高+高冷”的招人作风一度让大家趋之若鹜。

但如今,随着用户的持续流失,Netflix不得不走下神坛。在公司内部,Netflix目前已经进行了两波裁员,涉及人数超过450人,内部考核、降薪、砍业务也都接踵而来,搞得员工们一片人心惶惶。在用户层面,Netflix一改过去对用户密码共享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开始严打密码共享,同时还接连提高了订阅费用。

一时间,业界对于Netflix的质疑声四起。很多人认为疫情之后,Netflix的用户增长已经透支,随着亚马逊、苹果、迪士尼等巨头纷纷入局流媒体,Netflix的市场份额也正在被各方瓜分。

本季度,虽然各项指标超出了预期,但主要要归功于上个季度的“摆烂”效应,数据仍然很难看。要知道,去年同期,Netflix的用户增长了154万人,净利润增长了87.6%,而今年不仅流失了约百万的客户,净利润仅仅只增长了6.5%。

种种迹象都在说明,Netflix并没有走出颓势,它必须在困境中寻求突破。而*近,Netflix也迈出了*不得已的一步——接受广告。

在用户增长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为了恰饭,坚持了20多年高冷拒绝广告业务的Netflix开始打起了广告的主意。在财报会上,CEO Reed Hastings表示,除了常规的无广告订阅服务之外,Netflix将提供由广告支持的低价订阅服务,该项服务将于2023年年初上线。

|一桩看起来“八杆子打不着”的巨头联姻

那么,谁是这次Netflix广告业务的合作方呢?

要知道,如今Netflix 仍在全球拥有超过2.2亿的订阅用户,平均每个用户每天观看其内容的时间超过 3 小时。分析显示,引入广告每年能给Netflix至少带来30亿美元的收入,这无疑是一块广告商们都想要参与争抢的大蛋糕。

在上个季度Netflix*透露出这个打算时,很多人就在猜想这张大饼究竟会落到哪个数字广告大户头上?谷歌、Meta、Roku等成为了当时呼声*高的选手。

但上周,正式揭晓的谜底却让大家都直呼想不到:热门选手纷纷落选,Netflix*终选定的合作方居然是跟自家业务几乎毫无关系的老大哥——微软。

表面上看,微软显然不是 Netflix *理想的广告合作伙伴。从技术层面来说,广告一直都不是微软的强项,2021年其广告收入仅占总收入的6%左右,同时微软从未涉足过第三方广告技术业务,收入主要都是来源于Bing搜索、LinkedIn等。而在业务层面,除了勉强有些擦边的游戏业务之外,这么多年来微软跟电视媒体行业也基本算是绝缘。

因此,相较于已经有Youtube成熟运营经验的谷歌、或者是以卖广告为生的Meta,Netflix选择牵手微软这件事多少有点让人匪夷所思。

对于这项合作,目前Netflix和微软都没有做出过多说明,但从Netflix的官方新闻稿中,我们似乎也能找到一些Netflix选择微软的考虑。

Netfilx在官宣文案中层提到,“微软有能力支持我们所有的广告需求,我们将共同努力构建新的由广告支持产品。” 、“更重要的是,微软提供了随着时间推移在技术和销售方面进行创新的灵活性。”

从中似乎可以看出,Netflix此次想找的,可能还就是像微软这种既有一定的广告技术支持能力,但又不是流媒体广告业务“老炮儿”的合作方,因为只有这样,它才可以掌握产品构建和发展的话语权。

众所周知,从成立至今的24年里,Netflix的主要收入来源都是受内容驱动的会员订阅服务。不让广告影响用户的观影体验,是Netflix从一开始就坚持的运行准则。

当如今Netflix“放下身段”来接受广告时,他们或许并不想要以牺牲用户为前提来被广告商推着走,而是想要自己掌握引入广告的主动权。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业界内越是成熟的广告商反而越不适合Netflix。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选择微软也是Netflix走的一步险棋。毕竟疫情之后,流媒体之间的竞争已然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在Netflix之前,包括Disney+、Hulu、NBC环球公司的孔雀视频、华纳旗下的HBO Max,今年都已经推出或者在计划推出附带广告的低价订阅服务。

因此对于Netflix和微软来说,如何快速制定出产品计划,从而来跟众多同行抢夺广告客户和平台用户是他们接下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可能在为“世纪大收购”埋下伏笔

除了在广告业务层面的“自主性”考虑之外,很多人还认为Netflix选择跟微软跨界联姻的其实还暗藏玄机。

*大胆的一个猜测就是,Netflix可能在考虑未来被微软收购。

这样的猜测并非是毫无根据。对于Netflix来说,在一众能出得起上千亿美金收购价格且不受到监管约束的巨头之中,微软可能是*合适的金主。有实力谷歌的Youtube、亚马逊Prime Video都跟Netflix的业务有直接的竞争和重合关系,若考虑被他们收购可能无法跨过反垄断这一关。而微软若是收购Netflix,不仅能为Netflix源源不断的输血,甚至还能为Netflix的内容拓展提供助力。

众所周知,Netflix*近一直在琢磨着拓展自己的游戏业务。去年11月,Netflix正式推出Netflix Games,把自家的一些影视IP改成了手游。但运营了近半年,整体仍然反响平平。但如果牵手微软,有了Xbox团队的强大助力,Netflix就不必再从头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来组建研发团队,同时还将 Xbox 的一些游戏IP影视化。

对于微软来说,收购Netflix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据Netflix的年报显示,目前公司的云计算基本都由AWS提供支持,一旦双方结成合作,微软便可以顺势将Netflix的云业务从亚马逊那“抢”过来。

另一方面,对于微软来说,Netflix也将为公司打开一个全新的流媒体领域从而吸纳更广泛、更年轻的受众群体,如《怪奇物语》、《伞学院》等Netflix的知名IP剧集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游戏业务带来流量。

但目前,这桩收购只是还停留在传闻阶段,分析认为,鉴于微软对于动视暴雪的收购还没完成,收购Netflix可能至少还需要3-5年的时间。

对于Netflix与微软的这桩奇怪又具有想象空间的合作,目前网友们也是反应不一。

有人认为这已经明显透露出了收购信号,并对未来Xbox的游戏被影视化搬上Netflix充满期待。

但一些网友也明确表示,有了广告之后的Netflix将走下神坛,并将考虑取消订阅。毕竟,反正都要看广告,为啥一定要选Netflix。

华宇注册_爱奇艺牵手抖音,谁做谁的嫁衣

0721

爱奇艺与抖音关于二创内容的合作,其实藏有一定的必然性。

去年在互联网视听大会上,长视频集体控诉短视频平台二创侵权,虽有「大炮射蚊子」的嫌疑,但归根结底还是利益纠纷。

当然这也不怪长视频平台矫情,高昂的内容成本实在拖累,爱奇艺直到今年才依靠裁员拿下了*盈利。

而且,相关法规去年已经明确界定了「二创」的法律性质,规定“短视频不得未经授权自行剪切、改编电影、电视剧、网络影视剧等各类视听节目及片段”。

换言之,短视频今天除了合作已无其他路可走。

同与搜狐视频达成的合作类似,抖音在官方公告中称,与爱奇艺将围绕长视频内容的二次创作和推广等方面展开探索。爱奇艺将向抖音集团授权其长视频内容(包括迷雾剧场等优质剧目),可用于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平台用户的二次创作。双方对解说、混剪等做了具体规定。

由于双方没有公开合作条款的具体细则,外界也无从判断爱奇艺具体能获得哪些实际利益。抖音的获益则显而易见,“3分钟看电影”、“XX追剧”等短平快形式得以保留,但今后可能要附上正片导流链接。

版权之争的背后从来都是商业利益的博弈,这一点在任何市场都是如此。从这个角度看,爱奇艺与抖音、搜狐视频与抖音提供了一种解决纷争的办法。各方利益暂时得到妥协和平衡,只是这种妥协和平衡能否长久?

1

别太指望短视频导流

在爱奇艺与抖音的合作细节里,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爱奇艺试图将抖音制造成给自己长视频内容导流的一个途径。

用户在抖音上刷到了一条二创影视作品,被剧情吸引进而通过平台链接跳转到爱奇艺观看全集。这种模式理论上来说存在且可行。

短视频平台上存在大量的“三分钟看完一部电影”,抖音流量较大的内容类型之一便是影视类,“巨量算数”此前在2020年公布的《抖音用户画像报告》显示,影视类内容继演绎、生活、美食内容,为抖音用户第四大偏好视频类型。

《2020中国网络短视频版权监测报告》也曾统计,仅2019年至2020年10月间,就累计监测到3009.52万条疑似侵权短视频,涉及点击量高达2.72万亿次。

这些二创内容基本可以分为4类:

1 以剧情内容为主,配以旁白解说,快速刷完电影/电视剧;

2 配合剧情内容深入解说,增加了很多原有内容之外的知识,趣味性更强;

3 结合视频片段挖掘幕后故事,这类内容大多不涉及剧情,但也会搬运视频片段;

4 *后是纯粹的切条搬运,将影视内容剪辑成一条条片段,不做任何加工。

以上4条仅以抖音为例,在B站等平台上的二创内容还有其它形式,比如通过剪辑、配音形成的二创作品,马大帅、范德彪、贾贵以及乡村爱情一直是UP主的*爱。

在长视频平台控诉的内容里,侵权是利益纠纷,背后则是用户争夺。

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21年度大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细分行业用户使用总时长占比中,短视频增加了4.7%,而长视频则下降了0.5%。

在短视频平台三分钟看完了一部电影,那么他/她再去长视频平台看这部电影的几率就会变小。

当然不排除有一些用户为了观看更完整的剧情而登陆长视频平台,但在短视频平台了解了剧情走向之后,大多数用户会降低对它的兴趣。

因此,寄望于从短视频平台直接导流,可能难度比想象中要大。

短视频的消费场景大多是碎片化时间,快餐文化的爱好者很难在只有一个小时或者几分钟的休息时间里去观看一部完整的影视剧。更何况,在爱奇艺与抖音合作的框架里,即使授权了*内容,但新用户跳转过去依然会被会员挡在门外。

那么,爱奇艺等长视频平台与短视频关于二创的合作,*终的获益点还是落在了宣发上。

当然,宣发也是一种间接引流,无论是新剧宣发,还是长尾内容,短视频庞大的流量优势可以为长视频版权方带来一定流量和留存,只不过依靠的是内容自身的精度和短视频平台的流量扶持。

换言之,在整体流量趋于饱和的今天,长短视频平台的合作本质上是一场流量生意。

2

版权换流量

抖音对二创内容的渴望几乎已经写在了脸上,影视剧内容对短视频平台而言*大的价值莫过于增加停留时长。15秒的短视频和三分钟的电影,用户时长增加了12倍。

但是对长视频平台来说,用户流失才是*危险的。长视频平台中,爱奇艺与腾讯视频的付费会员数早已停滞不前,优酷则干脆不再公布。这个时候短视频平台对用户注意力的截留,相当于雪上加霜。

于是才有了去年互联网视听大会上的集体声讨一幕,但声讨其实也是谈判的筹码。重要的是,各方利益如何得到平衡。

此前也有声音指出,是否可以参考Youtube模式。

2007年,YouTube和Google一起被告上了法庭,原告方是拥有39家地方电视台的美国传媒集团维亚康姆(viacom),索赔金额十个亿,美刀。

这桩官司打了数年,*终结果是Youtube部分胜利,双方达成和解。

Youtube部分胜利的原因还是维亚康姆耍了小聪明,一边要求打击二创,一边暗戳戳雇第三方在YouTube上传“枪版”,给自家电视节目引流。

维亚康姆对YouTube的态度,就是看不惯但又打不过,甚至还想为己所用,这与今天长短视频的纠纷又出奇的雷同。

维亚康姆和YouTube的和解,也建立在后者推出了Conntent ID体系。YouTube建立版权库,版权方向YouTube提供原片,然后通过系统比对,发现平台上有哪些视频用了版权素材。版权方既可以要求删除这些视频,也可以选择保留,然后和视频作者分享收益。

显然,后者是大多数版权方更喜闻乐见的选择。

过去五年里,美国各大版权方由此获得的收益达到了20亿美元,成为一个新的收入来源。有了YouTube起模范带头作用,版权方与视频平台的博弈基本偃旗息鼓。

但这种收益分成模式在中国,却很难走的通。

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短视频平台与Youtube商业模式的不同。虽然短视频平台也靠广告创收,但并非YouTube的贴片模式,而是信息流嵌入。也就是说,如果短视频平台加入Conntent ID体系,就可以知道哪一个二创作者通过该版权内容获得了多少收益,进而实现与版权方的分成。

但事实并非如此。信息流嵌入广告的收益与二创作者无关,不是一个体系就无法使用Conntent ID。

并且,长视频平台的目的也不是获得分散的不稳定的收益。这一点可以从长视频平台此前的诉求看出,要求删除、屏蔽、拦截相关视频,而非允许保留视频获得分成。

换言之,不要扩大传播和分成,而是要凭借*版权获得竞争优势。只是这种竞争优势,在长视频内容成本的持续增长中,*终演变为短视频平台付费购买,成为长视频版权摊销的一个新渠道。

本质上同Conntent ID体系又是一样的,只要利益划分清楚,就没有永远的敌人。

3

尾声

在用户的价值体系中,长短视频并非天生矛盾。

在娱乐性质上,抖音主要承担短平快类内容;用户需要长时间、沉浸式内容时,依旧会掉头转向长视频平台。就像电商平台的出现不会取代实体门店一样,长短视频平台在用户的娱乐消费中互相错位,理论上可以实现共赢。

这种共赢也未必一定要像YouTube一样打造一个分成体系,国内长短视频平台采用的买断机制也未尝不是一个因地制宜的好方法。

只不过,这种买断机制是否会随着长短视频发展而动态调整。比如长视频的内容成本下降/上涨或者短视频的流量激增,商业环境的变幻也影响着具体合作细则。

以及爱奇艺与抖音的合作中,并没有出现长视频*看重的一个词「*」。也就是说,爱奇艺未来还有可能授权给其它短视频平台,别忘了快手的股东里还站着百度和腾讯。

当然,对于长短视频而言,一个暂时可行得到各方首肯的模式实属不易,留给整个行业的问题依旧很多,不过至少它在往好的方向前进。

华宇登录_2022年,互联网没人惦记当第一

0719

过去五年,中国互联网有两个重要的年份。一个是2018年,那是创业黄金时代结束的一年;另一个是2021年,互联网巨头集体遇挫。

12月31日给2021年的资本市场画上了句号。中国前十大上市互联网公司,名单相比2020年并无太大变化,但市值加起来蒸发了近8000亿美金。

数据来源 / 东方财富Choice

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

腾讯还是坐着头把交椅;排第二的阿里,从6000亿美金的体量坠落至3000亿美金;美团保住了前三,但市值被宁德时代超过;拼多多、小米掉出千亿美金阵营,不敌中石油;小鹏汽车首次进入前十;2021年上市的滴滴,则根本没有上榜。

互联网巨头们往日的风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硬科技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造车新势力逆势崛起。

人们曾发明了很多词汇,来形容中国互联网的格局。

从三分天下的BAT(百度、阿里、腾讯),到多家争雄的TABLE(百度、阿里、腾讯、小米、360),到迅速崛起的小巨头TMD(头条、美团、滴滴),再后来百度掉队、美团上位变成ATM(阿里、腾讯、美团),以及维持了很久的AT(阿里、腾讯)。

但是回顾2021年,我们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当下的格局。

在资本的裹挟下,几年前,巨头们的语境是竞争,是“尔要战,便战”,在2021年的反垄断和一系列监管之下,巨头们学会了低调和收敛。

大而不倒,已经成为过去式。只有遭遇了现实的毒打,巨头们才知道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

2021年对中国互联网的影响,会比很多人以为的要更为深刻和久远,这是游戏规则被改写的一年,也是互联网江湖铁王座陨落的一年。

01 有人跌倒,有人出局

传统的互联网格局正在瓦解。

有一些巨头在2021年摔了一跤,跌倒了,还没完全站起来,比如美团。

美团是前几年跑得最快,摔得也最疼的一个。从外卖骑手困在算法里,到商家联合控诉要求降佣金,到骑手社保问题难落地,这些问题就像三座大山,在2021年压得美团喘不过气来。

美团是阿里之后,第二家遭遇反垄断的互联网巨头。美团市值在2021年从最高的3400亿美元,跌至年底的1773亿美元。

2019年才艰难扭亏为盈的美团,整个2021年都在亏损,且金额越来越大,现在已经连亏四个季度。2021年10月,美团被监管部门处以34.42亿元罚款。

数据来源 / 美团财报

整改之后,美团的业务依然能打,资本市场依然有人看好。但三座大山跨不过,美团就无法安全着地。

同样在2021年跌倒的还有贝壳。贝壳曾被资本市场寄予厚望,2020年8月上市时,贝壳的市值超过了地产龙头股万科。2020年底,贝壳以729亿美元的市值,位列中国上市互联网公司第八位。

房地产行业在2021年迎来下行周期,以恒大为代表的一批房企暴雷,上万亿的债务让业内咋舌。在这样的背景下,跟房地产行业唇齿相依的贝壳,也难独善其身。

另外,贝壳创始人左晖在2021年去世,贝壳还在临近年底遭遇了浑水做空。贝壳曾是2020年前十大互联网公司,但2021年掉出了榜单。

不过,对于那些跌倒的巨头而言,只要活着,只要业务基本面没变,就还有爬起来的机会。

还有一些巨头在2021年跌下神坛,以各种不同的姿势。

最典型的是阿里。事实上从2014年开始,中国互联网就一直是AT格局,阿里和腾讯占据了最顶端,市值远远超过其他公司,二者此消彼长,咬得很紧。而且在很多时候,阿里的市值还要高于腾讯。

腾讯阿里历年市值对比

数据来源 / 东方财富Choice

但2021年的结束,意味着这一格局的瓦解。阿里的市值缩水至3220亿美元,跟腾讯之间差出来三个拼多多,这在过去这些年是从来没有过的。此外,蚂蚁集团上市失败,估值一缩再缩,员工期权加速贬值。

拼多多的跌落则显得悄无声息。2020年底的时候,拼多多以2200亿美元市值,位列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跟第三位的美团只相差35亿美元。

2021年三季度财报发布后,人们突然发现,拼多多的增长也是会见顶的,用市梦率撑起来的高估值终要面临考验。当天晚上,拼多多股价跌去16%。从2021年初最高点至年底,拼多多市值跌去了70%,早已不够千亿美元。

段永平也在当年12月说,“一直没看懂它的商业模式。”在疯狂扩张的年代,拼多多是崛起最快的,但在泥沙俱下时,它也是跌得最惨的。

段永平雪球言论

至于百度,则在两年前就已掉队,先后被美团、拼多多、京东等反超,勉强留在了巨头前十名单中,但要再回前三,几乎是不可能了。

还有一些巨头,可以用“消亡”来形容。

有两家公司,在2021年的巨头榜单中彻底消失了,它们是好未来和新东方。2020年底,在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榜中,好未来排在第12位,新东方排在18位。而从2017到2019的三年间,好未来一直位列前十。

“双减”之后,一个千亿市场轰然倒塌,巨头彻底消亡。2021年结束时,好未来和新东方的市值分别为25亿美元、35亿美元。

曾经霸气外露的滴滴,在美股上市后,现在的市值只有240亿美元,排在蔚来、小鹏、理想之后。很难想象,这是一家烧掉了大几百亿人民币的出行巨头。遭到安全审查后,滴滴APP至今尚未重新上架。

还有一些小巨头,比如爱奇艺,成立至今亏了十年。2021年偶像选秀节目宣告凉凉,超前点播被取消,短期内看不到盈利曙光,爱奇艺市值跌去84%。还有跨境互联网券商富途,在2021年被指“无照驾驶”,面临合规风险,另外,企业境外上市放缓,券商坐起了冷板凳。2021年它的市值从259亿美元跌至63亿美元。公司的基本面已经发生变化,高估值的海市蜃楼破灭了。

对于很多互联网巨头而言,2021年是价值重估、格局重塑的一年。跌倒、出局,很多东西再也回不去了。

02 有人崛起,有人低调

还是有公司在扩张,在往上爬。比如造车新势力。

2021年,蔚来、理想、小鹏的月交付量节节攀升,11月全部过万,12月再创纪录。

高速增长的业绩,带动股价上涨。2021年,理想的市值增长了27%,小鹏增长了31%,在中概股中独树一帜。蔚来坐稳了巨头市值前十的位置,小鹏首次上榜,理想排在第12位。

给这些车企配套电池的宁德时代,更是志得意满,在2021年成为创业板首个万亿市值公司,被人们称为“宁王”。按市值计,这家电池厂商超过中国所有车企,超过京东拼多多,也超过了美团。

它们所处的新能源赛道,是当下最火热的赛道。

这一点从巨头们的业务布局也能看出来。市值前十大上市互联网公司中,有三家是亲自下场造车(小米、百度、蔚来),还有三家是大笔投资了造车公司(腾讯、阿里、美团)。

要有科技含量,杜绝资本无序扩张,这是摆在互联网巨头面前最大的现实。

2021年下半年以来,习惯了平台玩法的互联网巨头们开始收缩。火热的社区团购大战降温了,小玩家出局,剩下的几个巨头休战,滴滴在三季度对橙心优选计提了208亿元的损失。

让商家苦不堪言的二选一停了,让小商小贩抵制的价格战停了,让家长鸡娃内卷的培训班也停了。巨头们也明白了,美股不再是最优解,港股成为新的选择。2021年,随着百度赴港二次上市,BAT三巨头在港股会师成功。另外,大批中概股在港股二次或双重上市,如携程、B站、汽车之家、微博、小鹏、理想等。

互联网巨头更加重视宏观政策,同时,掌舵巨头的大佬们,变得更加低调。

3月,黄峥辞任拼多多董事长,由联合创始人、CEO陈磊接棒;5月,张一鸣卸任字节跳动CEO,联合创始人梁汝波接任;9月,京东宣布京东零售CEO徐雷升任京东集团总裁,成为名副其实的二把手。

功成名就之后,大佬们或真诚或假意退隐,有意逃离聚光灯。

整个2021年,公开发表犀利观点的大佬少了。前几年,大佬们乌镇夜宴,谈笑风生,已经成为历史。

被反垄断之后,王兴将自己的“后花园”——饭否账号设置为仅三个月可见。过去这些年,王兴在饭否上累计发布了2万多条动态,现在他开始控制自己的表达欲。

8月底美团发布二季度财报后,王兴在朋友圈而非饭否发布了一个动态,说美团这个名字里有两个字,“美”意味着“好”,“团”意味着“一起”、“共同”,所以“美”和“团”合起来就是“一起更好”,也就是说“共同富裕”本身就植根于美团的基因之中。

王兴朋友圈

在王兴这一番解释后,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也发了个朋友圈:“58同城,确实是来自:我们一起发,共同富裕。”然后他又补了一句:“主业也确实是为人民服务。”

真是极具创新,且合乎规范的解释。

大佬们的话所传达出的信号其实很明显。这说明巨头们已经认清现实,找准了自己的定位。

03  2022年,互联网江湖争什么?

过去十多年,称王称霸是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目标。互联网行业是赢者通吃,马太效应明显,只有进入行业前三,甚至是成为绝对头部,往往才有继续存活的机会。

上涨的股价,膨胀的市值,意味着能更低成本在资本市场融资,获取更多弹药继续投入到竞争中,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提升行业排名,坐上铁王座。

不过,这是过去的故事了。

2022年的互联网江湖,铁王座不香了,共同富裕、互通互联,才是巨头们要考虑的事。

腾讯在2021年号称要拿出1000亿,其中500亿用于“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500亿用于“共同富裕专项计划”。而计划覆盖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乡村振兴、低收入人群增收、基层医疗体系完善、教育均衡发展等民生领域。

紧随腾讯之后,阿里也在2021年9月宣布,启动“阿里巴巴助力共同富裕十大行动”,将在2025年前累计投入1000亿,助力共同富裕。行动的方向包括五个方面:科技创新、经济发展、高质量就业、弱势群体关爱和共同富裕发展基金。

两大超级巨头都表态了,其他巨头们也得有所表示。拼多多设立了100亿元的农业科技专项,把重点放在了扶贫助农;京东开始给自己贴上“新型实体企业”的标签,淡化互联网平台色彩。

相信在未来,还会有更多巨头投入到共同富裕的浪潮中。

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下,巨头们过去热衷的城池之争、边界之战,好像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以电商争夺为例。电商业务的竞争和对抗,是过去这么多年腾讯和阿里之间一个长久的话题。电商曾一直是腾讯的软肋,却是阿里的大本营。为了对抗阿里,腾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做自营电商,但效果平平,最后靠入股京东才扳回一局,后来又靠投资拼多多,形成了与阿里电商分庭抗礼的局面。

然而,2021年12月23日,腾讯突然宣布,将所持有的约4.6亿股京东股份作为中期股息派发给腾讯股东。派发完成后,腾讯对京东的持股占比将从17%降至2.3%,不再是第一大股东。

腾讯“清仓式减持”的操作让业内震惊。“收兵了,休战了,不打了。”有人评论。

另外,9月以来,工信部要求互联网企业停止“屏蔽网址链接”行为,分阶段分步骤地实现互联互通。一直以来,微信和淘宝之间都不互通,二者分立割据。用户在微信不能顺畅地分享来自淘宝的商品信息,在淘宝里也无法使用微信支付。现在官方要求巨头之间打破藩篱,主动握手言和。

这个阶段,巨头中唯一还四处叫嚣,气势逼人的,应该就只有字节跳动了。“头腾大战”打了很多年,直到现在也没有结束。

但无论如何,像过去那种声势浩大的两军对垒,短期内是不会出现了。竞争依然存在,不过火药味淡了很多,而且方式会更加低调。

2021年过去了,这是互联网行业艰难的一年。不过,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即便是经历了寒冬,经历了波折,互联网的故事不会结束。

站在2022年的起点,互联网行业还会继续发生改变,更新迭代是互联网世界的永恒主题。迎接变化和挑战,是巨头们在2022年还要做的事情。

华宇开户_这届元旦档,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0719

10.20亿元,这是2022年元旦档电影假期三天的总票房,位列影史元旦档票房第三。

然而,结合往年数据综合来看,2022年元旦档电影看似成绩优异,实际表现平平。

元旦档新上映的《穿过寒冬拥抱你》、《反贪风暴5:最终章》、《李茂扮太子》和《以年为单位的恋爱》的豆瓣评分分别为6.0、5.0、4.8、5.9,最高止步于6分。

其中,汇集了黄渤、贾玲、周冬雨等一众明星的《穿过寒冬拥抱你》,直到1月3日豆瓣才开分,并且在开分前就遭遇了两极分化的评价。甚至有给了一星评分的网友直接评价道:“这个片子是怎么做到请了一众老戏骨还拍得这么烂的,一星全当作给演员演技的辛苦费。”

元旦档4部影片几乎“一边倒”的差评,让许多观众都难以选择要看哪部电影。元旦假期想要去电影院的霜霜表示,“网上的评价和看过的朋友都说元旦新上的几部电影不好看,但是口碑还不错的《爱情神话》、《雄狮少年》排片又特别少,感觉电影院在‘帮我省钱’。”

伴随着口碑的“崩塌”,4部电影的最终票房预测落点也纷纷降低了一个档次。元旦三天内,几部电影的票房都呈现出了“日渐跳水”的滑落趋势。以2.66亿元票房实现了中国影视元旦档剧情题材电影首映日和单日票房冠军的《穿过寒冬拥抱你》,现在看起来总票房也难以突破10亿元大关。

从口碑上来说,2022年元旦档着实“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虽然实现了“开门红”,但过了元旦三天假期的红利期,后续票房是否还能继续发酵,成了一个现实问题。

01 口碑“拉胯”的元旦档

这届元旦档电影的表现,可以用“高开低走”来形容。

2022年元旦档,不仅集齐了主旋律、爱情片、古装喜剧等多种类型的电影,而且《穿过寒冬拥抱你》更是在预售期就突破了1.5亿元票房,这给予了市场非常大的信心。也让这部原本业内人士预估只能拿到7-8亿元左右票房的电影,在猫眼等平台的最终票房预测落点落在了11亿元左右。

在《反贪风暴5》、《以年为单位的恋爱》等影片共同加持下,2021年12月31日上映首日,便达成了元旦档总票房单日5亿元+的成绩。

《穿过寒冬拥抱你》更是凭借2.66亿元的单日票房,直接拿到了中国影视元旦档剧情题材电影首映日、单日票房冠军,这一成绩直接刷新了3年前同样在元旦档上映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创下的纪录。

但随着几部电影的豆瓣评分依次开分,票房也出现了日渐滑落的趋势。

即使有古装喜剧电影《李茂扮太子》加入战局,1月1日当天的总票房也仅达到了4.71亿元,其中,首日上映的《李茂扮太子》便占了1.02亿元;1月2日的票房则降为3.39亿元,已没有单部票房破亿的影片,且之前上映的《误杀2》、《爱情神话》的票房还有小幅度上涨。

此前备受期待的《反贪风暴5》上映前两天票房分别为1.47亿元、1.14亿元,但在1月2日该片票房便从第二位滑落至第三位,票房为7269万元。

因为口碑不佳,上映首日排片占比第一的《反贪风暴5》自1月1日以来排片占比持续下降。猫眼数据显示,其排片占比到1月3日完全与《李茂扮太子》持平,早于元旦档上映的《爱情神话》、《雄狮少年》以及《误杀2》的排片率升则有小范围提升。

剧情“拉胯”、质量不佳成为几部电影被观众打差评的原因。

《反贪风暴5》直接被不少观众评价为“系列最差”的一部,明明反贪应该以“文戏”为主,结果全片“从头打到尾”,有观众吐槽道,“全片什么都讲,就是不讲反贪。”在不少网友看来,其完全没有达到商业片的合格线。

《以年为单位的恋爱》(原名:《一年之痒》)经历了改名风波,再加上爱情片本来就相对小众,且毛晓彤、杨玏的“养鱼”CP也限制了观众圈层,所以首日便表现平平。此后,不到6分的豆瓣评分更是让许多观众“望而却步”,该部电影2021年12月31日上映首日票房达7831万元,次日降至2957万元,上映第四天票房萎缩至1000万元附近,票房大幅滑落。

《李茂扮太子》则因片名修改面临过审晚的问题,过审后因为12月31日的排片已经没有空间了,所以不得不1月1日正式上映。不过,在电影行业从业人员、影视博主电影温特看来,这种“被迫”晚上映,也形成了双赢的局面,一方面没有加入12月31日的混战内卷,使得《李茂扮太子》在1月1日拿到不错的首映票房;另一方面,元旦档整体电影大盘也一定程度得到提升。

但其“网络大电影”一般的质感和略显粗糙的剧情,也直接拉低了电影的豆瓣评分,从开分的4.9降到了4.8,很大程度劝退了1月2日后一些想要买票观看喜剧片的观众。

而《穿过寒冬拥抱你》本身是以抗疫为背景的电影,通常在元旦这种“合家欢”的档期内难以实现“大爆”。所以,影片借鉴了《地球最后的夜晚》“0点跨年”的宣发手段,将宣传重点放在了“2021年最后一天看《穿过寒冬拥抱你》,在电影结束的时候拥抱对方”的仪式感上。

依靠宣发以及黄渤、贾玲等实力派演员的影响力,《穿过寒冬拥抱你》取得了破纪录的元旦档单日票房成绩。但其口碑也极度两极分化,很难成为2022年的开年爆款。

02 元旦档的今昔对比

历史最佳元旦档,是2021年的元旦档。据拓普数据显示,2021年元旦档三天总票房达到13亿元,相比2019年的10亿元,上涨了23.1%;并超过此前2018年元旦档最好成绩12.71亿元,小幅上涨1.8%。

其中,《送你一朵小红花》(以下简称《小红花》)凭借显著的头部优势,成功拿下了14.32亿元的最终票房。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小红花》票房领先,但2021年元旦档并非它的“个人秀”。为了调节元旦档观众选择少、影院消费频次低的问题,院线将部分排片分给了之前圣诞档上映的动作犯罪题材《拆弹专家2》、动画电影《心灵奇旅》以及古装奇幻电影《晴雅集》,给予观众更多选择和进影院的机会。

拓普数据也显示,《小红花》在2021年元旦档期间票房占比为40%左右,档期内剩余的60%票房,则由其他四部影片撑起了主要票仓。

此外,2021年元旦档的影片整体口碑尚可,也可以源源不断地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

2022年元旦档与2021年相比,尽管不占据口碑优势,但相比于2021年元旦档仅上线两部新片,2022年多样化的影片类型能够给观众多种选择空间,这也是2022年元旦档整体票房表现不会太差的原因之一。

电影温特告诉燃财经:“2022年元旦档影片整体质量在比不上2021年的情况下,更多类型的影片也会给观众更多选择,比如广东地区偏向看《反贪风暴5》,《爱情神话》的主要票仓在上海,《穿过寒冬拥抱你》也推出了武汉话版等,因为整个市场足够大,所以可以根据不同的受众需求提供不同的选择。”

同时,用之前档期的电影进行排片补位,吸引更多类型观众入场这一思路,似乎也被2022年元旦档的各大院线借鉴了,在没有《小红花》这种头部效应显著且高口碑的元旦新片时,各大院线不仅将四部新片的排片率划分地更为“均匀”,而且也适当地小范围提升了之前上线的高口碑影片的排片占比。

济南百丽宫影城经理董文欣也曾谈到,《爱情神话》是一部需要长期发酵口碑的影片,“如果元旦档的新片有口碑垮掉的,《爱情神话》就会在排片上获得一定的补位。”事实也正是如此,《爱情神话》在元旦后几天的排片保持了小范围持续上涨。

此外,《小红花》能在2021年元旦档实现爆发,很大原因是其激发了下沉市场的活力。据艺恩数据显示,《小红花》票仓分布一二线城市占比为51.5%,三四五线占比48.5%,接近五五开。

而2022年《穿过寒冬拥抱你》也一定程度激活了下沉市场。电影温特告诉燃财经:“12月31日我看票房预售的时候,很多三四线城市影院元旦假期的票已经卖完了。”

虽然相比于2021年,2022年更受重视、上映影片数量更多的元旦档反而不如预期,但在影评人李宇飞看来,元旦档对电影市场来说本就不是一个特别卖座的档期,约等于清明、五一这种小长假,只能算是2021年最后一个特殊窗口期。而元旦档的特殊意义在于,它可以作为电影行业的“回血”阶段,对比《扬名立万》借势双11这个没有假期的电商节日,“有一个特殊档期总比没有的强。”

03 国产片的发展之路

业内之所以关注元旦档,主要原因依然在于2021年电影市场依旧处于艰难恢复期,且11月、12月再次刷新历史最低谷的票房表现。

尽管电影市场仍在恢复,但2021年国产片的总体表现还是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拓普数据发布的《2021年中国电影市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根据国家电影局发布数据(包含二级市场票房),2021年电影总票房达472.58亿元,同比2020年大幅增长。而海外票房因为疫情影响波及,2021年北美票房约为286.9亿元,这是继2020年以来中国市场第二次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

在票房方面,2021年国产片票房占比84.49%,票房占比继续刷新纪录;同时爆款频出,国内票房榜前十中有八部都为国产片。其中主旋律大片《长津湖》更是打破了影史票房纪录,取得了57.7亿元票房,登顶票房冠军;《你好,李焕英》则取得了54.1亿元票房,位列年度第二,影史第三。

国产电影的快速发展,首先得益于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电影拍摄、制作以及影院上映影响相对较小;而海外迫于疫情影响,不仅很多影片无法“开工”,而且还有不少大制作改为流媒体上映。

同时,观众对于电影在剧情上的追求和审美也在不断提升,影评人桃桃林林表示:“现在大家看电影已经不再只追求视觉等感官刺激了,而是为了影片讲述的故事和情感。比如今年春节档的《你好,李焕英》大卖的原因,就在于它用贾玲、沈腾等国民级的演员,讲了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打动人的关于亲情的故事;而且这是一个关于中国母女的故事,不是在美国人或者法国人身上发生的,这会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和认同感。”

放到《长津湖》上也一样,因为它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中国人祖辈经历过的战争,观众会对它产生情感投射,因此也更愿意去影院看这个片子,这也是目前质量较高的主旋律影片票房成绩不错的原因。

而且,无论是主旋律战争片、科幻片,还是国产动画等优质影片,其特效技术等工艺都在不断发展成熟,并逐步缩短与国外大片的差距。

此外,2021年国内的进口电影也相比疫情前大大减少,尤其是好莱坞大片,在李宇飞看来,2021年上线的好莱坞大片的质量也比以往下降了很多,整个2021年都少有几部超过8.0分的佳作。

不过,尽管国产电影在不断发展进步,甚至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国产电影已经有了崛起的趋势,但国产电影的发展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据《报告》显示,2021年电影的头部效应较往年更为显著,20亿+影片贡献了36.8%的票房,同比往年大幅提升。而腰部影片缺失得更加明显,5-10亿元体量的影片数量同比2019年有所减少,占比也相应降低。

虽然头部影片票房占比高有利于爆款的打造,但中腰部影片也可能面临“生存空间”越发缺少的难题。这可能导致投资人不敢投冒险创新内容和题材;内容创作者也不敢创新或没有资金去创新尝试,电影的题材和内容会向“稳”中求进,观众也无法看到多种多样的电影,最终造成投资人、创作者和观众的三方“共输”的恶性循环。

《报告》也显示,2021年上映的各个类型片中,剧情、喜剧和战争是市场的主流。因此业内人士也对国产电影的内容生产提出了改进和补足的期望。

电影温特表示希望内容创作者能够拍摄更多种类型的电影,比如科幻题材、体育题材等,丰富市场上的电影类型。

影评人道哥告诉燃财经:“虽然国产电影的工业水平,比如AI特效技术等硬件设施已经在无限接近进口片了,但相比进口片,国产电影在讲述故事的能力、艺术创作水平等‘软件’上,还有一定差距,希望国产电影能有更多好编剧和好剧本。”李宇飞也认为,国产电影应该少翻拍国外的电影,多做一些原创的本土剧本。

尽管2022年元旦档已告一段落,但春节档的新一轮“厮杀”已在路上。不知2022年首部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影片会不会落在春节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