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分类:华宇登录

华宇平台官网_友机技术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元璟资本领投

0815

7月4日,友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下称“友机技术”)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元璟资本领投,金蚂投资联合领投,梧桐树资本跟投,跃为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该轮融资将被用于进一步提升核心技术,关键产品的迭代升级与新产品的研发,助力精密制造持续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行业数智化升级!

友机技术是以机床智能化及工艺智能化技术为核心业务,由一群精密加工领域多年实践专家及国际顶尖的工业人工智能算法科学家发起成立,致力于建造一个基于机理工艺模型,具有高级AI底层技术的,具有自编程,自控制,自感知,自诊断,自决策的高度智慧工艺优化及决策系统,实现泛机电化设备的智慧控制,让复杂的制造进入无人驾驶时代。

友机团队在经过近10年的核心技术打磨、产品化及市场验证迭代后,于2021年正式成立友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以机床底层监控技术为核心业务,结合IOM车间信息化软件、刀具管理软件等功能模块为用户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改造进程中提供高效、可靠的技术支撑,为工厂提供数字化全局解决方案,业务也进入快速的扩张爆发期。

机床作为工业母机,是一切制造精度和效率的量尺,在3C、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核心产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年,中国机床产值增加了50亿美元,为10 年来最大单年增幅,机床产业已进入全新增长周期。

但是精密制造存在加工链条长、变量多的痛点,实际加工过程中往往产生工序执行不及初始预期、造成大量经济损失与资源浪费的问题。友机技术则是瞄准这一痛点,从实时数据和工艺机理切入,为客户打开精密制造的工艺黑匣子。

具体到产品层面,友机技术为客户提供四大系统,直击病灶解决问题。UJ-PMS智能加工过程监控系统可监测机加工异常情况、降本增效;UJ-IPS智适应控制及保护系统可实时调整机床运行效率,减少风险;UJ-CDS撞机保护系统则可在0.25ms内响应,快速停机。UJ-MCM 设备健康状态监控和预测性维护系统可提高快速定位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设备稳定运行的保障能力。

通过智慧感知、智慧洞见、智慧决策、智慧控制四位一体,友机技术赋能精密制造业数字化升级并给客户带来极大的效益价值。

以3C行业客户为例:在平板电脑外壳及笔记本外壳的大批量加工过程中,刀具的断刀崩刃会增加产品报废,当前监测刀具断刀方法影响生产节拍且无法监测崩刃。友机技术则可以通过应用UJ-PMS 智能加工过程监控系统,对主轴振动与主轴功率两个维度的机床数据进行融合算法的分析,实现动态刀具断刀、崩刃监控,同时取消对刀仪,节约周期时间,最终实现刀具平均寿命延长,周期时间减少,良品率提升!

总的来说,友机技术可以全维度的监控加工过程并分析过程,能带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线加工质量控制、工艺优化和生产能力最大化等优势。

友机技术扎实的产品也赢得资本市场的高度评价。

本轮融资的领投方元璟资本合伙人陈洪亮表示,在我国,以数控机床为载体的精密制造已有几十年的沉淀和积累,目前,3C、汽车、军工等行业的日新月异对工艺过程优化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友机团队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趋势,自研多款高精度传感器硬件以及AI多传感器融合算法,以机床底层监控技术为核心业务,为精密制造提供全局解决方案。一直以来,元璟资本致力于发现和挖掘智能制造赛道中的优质创新企业,友机在加工过程监控、智适应控制及保护、撞机保护等产品上有较高市场领先性,已经获得了各行业头部客户的验证认可。我们非常期待友机能够帮助中国广大精密制造企业,让复杂的制造进入无人驾驶时代。

联合领投方金蚂投资总经理刘万春表示,工业母机对一个国家制造业先进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现阶段我国在高端工业母机领域依然面临严重的“卡脖子”问题。当下随着国际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以及国家对工业母机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工业母机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大量创新型企业的投资机会。友机专注数控机床加工补偿领域,团队基于对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深刻理解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发出了解决行业内长期以来在加工补偿领域痛点的创新型解决方案。金蚂投资在本轮投资友机后,将发挥基金在浙江省产业数字化、智能制造方向的优势资源,推动公司与浙江政府、企业多维度、多层次交流和合作,全力助力友机成为中国智能智造的引领品牌。

梧桐树资本合伙人于凤田表示,长期以来,机床加工效率优化和生产过程管理是困扰精密制造的主要痛点,而智能传感器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此提供了可行方案,形成了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友机技术以机床监控为核心,为企业提供刀具监控、机床联网,制造协同等一系列数字化解决方案。创始团队凝聚了数控机床、刀具、数据科学等领域的资深专家,解决了机加工行业痛点,获得了如3C、军工等诸多行业头部客户的认可,成立仅一年多时间便已获得规模性的订单和收入。梧桐树看好企业前景,坚定支持企业发展,很荣幸能够作为投资方参与到企业的高速发展中来,期待未来持续合作。

华宇登录_贝联珠贯获5000万元天使轮融资,提升算力效率降低云资源使用成本

0815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3日消息,知名技术专家毕玄所创办的贝联珠贯公司近日宣布获得5000万天使轮融资,由元璟资本红杉中国种子基金舟轩股权投资。该公司专注于推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帮助企业高效利用算力资源,提升算力效率,从而实现企业降本增效,高质量智能化发展。

在创业前,作为阿里巴巴体系内的P10技术负责人,毕玄历经阿里巴巴集团的分布式架构改造、异地多活改造、统一资源调度和业务迁移到阿里云平台的四大阶段,他曾带领淘宝完成电商架构3.0向4.0的升级,支撑亿级并发,这一现实版传奇故事也使得他在程序员圈内被誉为top大神。

毕玄此后创建了贝联珠贯,聚焦帮助企业高效利用算力资源,提升算力效率,从而实现降本增效。

目前,随着各行业上云进入深水区,如何高效管理云资源已经成为新的议题。毕玄表示:“贝联珠贯公司希望进入整个算力大市场,业务涉及在线业务型算力(业务系统运行需要的虚拟机、容器,数据库等)、大数据型算力(离线分析型和在线分析型)和AI型算力。在目前阶段,公司将以‘降本’为切入口,帮助客户管理云资源”。据他介绍,从软件产品的具体效果上看,“公司为客户降低的算力成本均超过了30%。而在一些资源量较大的客户处,贝联珠贯预计可帮降低上千万元云成本”。

天使轮投资方元璟资本表示:贝联珠贯的核心团队来自行业领先云计算混部技术部门,经历过完整的从0到1研发和实现。CEO毕玄在云计算领域有深远影响力。随着大数据+AI的快速发展,离线业务(大数据为代表)和在线业务(峰谷明显)的特性差异使得企业大量的计算资源被闲置,贝联珠贯独创LCC 云“混部技术”的应用使得资源整体利用效率可以提高10-20%,资源投入成本降低至少30%,为行业头部客户可以每年节省数千万云成本,同时大幅减少碳排放,促进云计划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截至目前,贝联珠贯当前能够为客户提供三款软件产品,分别是LCC-Cost Explorer、LCC-Optimizer和LCC-Elastic Pool。

其中, LCC-Cost Explorer主要为客户提供账单关联、展示、对帐、优化等功能;LCC-Optimizer可以让用户更灵活动态地设置大数据、AI资源使用参数;LCC-ElasticPool这款产品能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灵活算力。

在部署方式上,以上三款软件均可在传统IDC、公共云和混合云的三种环境下使用。"通常我们的软件都可以在2-3天内完成部署,15天左右开始看到效果,1个月全部完成优化。"毕玄总结。

而在以上三款软件之外,贝联珠贯还为客户提供了算力完全托管的贝联云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此外,随着国内生成式AI的兴起,算力资源的优化也成为一个新话题。毕玄表示,当前贝联珠贯也在布局专门针对AI的资源管理产品,预计年内上线。

据了解,贝联珠贯目前客户已覆盖零售、支付、金融、汽车等行业,标杆客户包括滴滴、连连、头部新能源汽车,头部金融机构、零售品牌商等数十家公司。接下来公司将主要服务于中小客户群体,包括多家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目前,拥有10台以上大数据机器、使用开源大数据技术体系的公司,是公司比较典型的客户。”毕玄介绍说。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德玛克精工科技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巨石创投领投

0814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4日消息,德玛克精工科技宣布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巨石创投领投,毅达资本、领投资本、和仲资本跟投。泰合资本担任本轮独家财务顾问。本轮募得资金将主要用于持续研发投入、产线扩张和团队增补。

德玛克精工是国内高端零部件供应商,主要为光伏、风电、半导体、重工等行业的中高端设备公司提供高精密度零部件、中大型零部件及功能结构组件。公司掌握精密零部件全链条生产能力,并在大型结构件焊接、应力变形控制、高精密制造及表面处理等关键技术上积累深厚,在平面度、位置度公差、同轴度、直径公差等关键指标上领跑行业。此外,德玛克精工拥有约5万平方米高标准恒温厂房和近百台国内外高精尖加工设备,充分满足国内设备厂商的零部件交付需求。

德玛克精工在技术上的积累得益于团队十多年来持续扎根于制造行业。据创始人兼董事长王巍植介绍,高精密零部件的制造并非易事,精度要求每提升一个小数点数量级,都是一个质变的过程,而目前国内能够真正满足设备厂商参数要求的供应商极度稀缺。德玛克精工团队已掌握精密零部件制造的全部工序:从前期图纸分析、材料分析、焊接铸造,到制造环节的削切、铣削、热处理、高精密制造,再到后期的检测、清洗、表面处理、涂装;并在材料特性分析、工艺水平、工况分析、工装夹具等方面持续投入研发,制造水平已对标欧系第一梯队,整体制造精度和公差控制均在微米级别;且能够保证批量出货的稳定性,交付验收合格率高于99%。同时,凭借对制造业的深度理解,德玛克精工已与多家客户实现共同开发,在设备前期设计阶段深度参与,为客户提出优化改良建议,助力实现更快落地。

在商业化层面,德玛克精工的高端零部件产品受市场高度认可,已与国内外众多头部设备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包括晶盛机电、求是半导体、慧翔电液、江丰电子、远景科技、南高齿、德力佳、航天晨光、日电产、三菱等。公司收入近年来连续翻倍增长,并保持较高的毛利和净利水平。未来,德玛克精工将持续聚焦中高端设备场景,通过不断打磨和完善底层制造能力,助力国内各行业厂商实现自主突破。

巨石创投刘杨博士表示:智能制造一直是巨石创投重点布局的领域之一。国产化成为制造业从产业链下游向上游逐级传递的行业趋势,而精密零部件是半导体、光伏、工业母机、仪器仪表等众多行业设备国产化的关键一环。德玛克精工有着多年的精密零部件制造经验积累和横跨多个垂直领域的工艺沉淀和迭代能力,其核心团队富有激情,市场嗅觉敏锐,执行力强。公司近几年实现了快速增长。希望公司能继续快速发展,为高端装备的国产化贡献力量。

毅达资本合伙人金异表示:德玛克精工深耕精密零部件制造多年,能力全面、积累深厚。公司业务覆盖半导体装备、新能源装备、工业母机等高端制造领域。随着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与发展,像德玛克精工这样在精密制造领域具有独立设计、加工、检验全流程的企业也将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毅达资本一直以来践行沿产业链投资、赋能式投资。在投资过程中,项目组为德玛克精工对接了多家已投半导体装备企业,促进上下游企业交流互动。毅达资本将持续专注科技投资,赋能优秀企业,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泰合资本董事陶军表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即将迎来高速发展,而精密零部件的自主供应现阶段亟需加强。德玛克精工正是目前稀缺的具备完整底层制造能力的优质标的。我们很荣幸能够帮助公司完成本轮融资,期待未来与德玛克精工共同见证国产化制造的崛起。

华宇平台官网_冰晶智能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道彤投资领投

0814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4日消息,苏州冰晶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冰晶智能”)近日宣布已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新一轮融资由道彤投资领投,苏高新金控跟投,老股东远毅资本继续追加投资,募集资金将用于加速公司HD-ICE(下一代高清高速心腔内超声)、3D-ICE、4D-ICE等产品的研发、临床试验及市场推广。

此前,冰晶智能于2022年11月完成了天使轮+轮融资,2022年8月完成了由远毅资本领投、楹联健康基金跟投的天使轮融资,2022年1月获得了远毅资本种子轮投资。

冰晶智能成立于2021年10月,专注于心血管介入影像,是一家立足声学基础,以影像为手段,以数字化医疗革命为方向,为心脏与血管疾病设计、开发、生产专用的数字化介入影像产品的公司,致力于推动数字化心血管介入影像学的发展,用数字化赋能心脏血管疾病诊疗全场景全流程。

冰晶智能由来自产业界、医学界、科学界资深专家共同创立。公司创始人张吉宏曾于GE医疗全球总部任职,拥有超过10年的医疗器械行业工作经验,工作经历覆盖了超声产业从上游产品开发到下游市场销售的全链条。公司创始团队由来自“GPS/强生雅培/微创外科”等专业化医疗器械公司的资深专家组成。

公司研发了更加适应结构性心脏病要求的下一代高清高速心腔内介入超声HD-ICE,产品采用成熟的商业化超声技术,在成像链的5大环节同时革新,并且完成了3大关键部件国产化,突破了3大系统性技术难点。HD-ICE采用了业内首创的新一代声能转换系统,可有效提升信号采集、传输效率及图像清晰度;同时,公司设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心脏介入专用操控系统,可实现360度全向精准操纵;另外,HD-ICE系统采用了国产首创的高清心脏图像专用处理系统,运用业内最新的软波束算法技术,有更快的成像速度,从而可以满足更多的临床需求。

冰晶智能是国内首家全部供应链100%不依赖进口零部件的ICE厂家,已经建立了完备的万级洁净生产车间及生产体系,最大程度保证了供应链安全、成本可控和稳定量产能力,这使得高性价比的国产心腔内超声产品能够真正地推广应用于中国患者身上。

自2021年成立以来,冰晶智能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研发心腔内超声产品,持续对整个产品性能进行改进,并且将建成国内首条ICE自动化批量生产线。目前,公司已经建立了数千平米的研发及工艺制造中心,配置了全球最高端的精密研发设备、国内唯一的声学模拟检测设备,以及国内唯一的自动化生产检测体系。

冰晶智能自创立以来一直坚持从核心技术做起,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构建了超高端/高端超声换能器、有源介入导管、下一代软波束成像算法平台和超声主机设备等四大核心平台。未来,公司将持续优化发展,搭建起完整的换能器研发、粘接工艺开发、超声成像算法开发、超声建模及导航算法开发等研发和生产制造团队;从探头、导管至主机系统,建立起完整的高技术壁垒闭环生态链;通过大规模高端硬件设备投入,高精度全自动化生产控制,核心部件全部本地化生产,实现低成本高性能产品的优势,以应对未来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出海战略安排。

近日,冰晶智能团队自主研发的HD-ICE系统已经成功完成国内动物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出良好的器械安全性和图像功能有效性。该心腔内超声成像系统由心脏专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HD一次性使用心腔内超声成像导管组成,适用于心腔内和大血管腔内成像、以及心脏内其他器械的超声显像。

冰晶智能正在加速4D心腔内超声产品的研发。4D-ICE在复杂的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手术中有着重要应用。目前我国约有2000万心律失常患者及3000万例结构性心脏病患者,且患病率不断攀升,治疗需求随之不断增加。如何提高术中引导和监测技术的准确性,进一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让医患得到更好的临床获益,是当前心血管行业面临的最严峻也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潜在需求会推动及加速ICE技术在心脏电生理和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应用普及和推广。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目前暂无国产ICE产品获批上市,国内心脏电生理厂商和产业资本正在积极布局该产品赛道。

当前冰晶智能自主研发的HD-ICE产品将正式进入注册临床阶段,将有力的打破该领域多年无国产产品的现状。冰晶智能定位为专注于心血管介入影像学,从介入超声角度为心脏疾病术者、企业提供影像学解决方案,将把心腔内超声技术作为共享平台,期待与国内结构性心脏病企业、心脏电生理企业进行协同创新,共同致力于提升国产心脏介入手术整体解决方案的市场竞争力。

冰晶智能聚焦超声在心脏电生理及结构性心脏病方向的技术创新,致力于让更多心脏疾病患者获得更有效的治疗,打破国外相关技术的长期垄断,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的医疗器械品牌。

关于本轮融资,道彤投资董事总经理林祯成表示: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来临和经济的发展,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与治疗渗透率逐年上升;紧随欧美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心腔内介入超声凭借其可以高清晰显示心脏结构与血流信息等临床优势,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心脏电生理与结构心介入手术中。我们很高兴有机会同行业技术积累深厚、产业经验资源丰富且执行高效的冰晶团队一道,致力于心腔内介入超声(ICE)底层关键部件和技术的国产化和创新、致力于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心血管介入影像学的发展,造福于广大患者。

苏高新金控表示:医疗器械向来是基金重要的投资方向。随着心腔内超声(ICE)中国专家共识的公布和电生理、结构性心脏病手术量的飞速提升,ICE 的使用量将迎来爆发性的增长。冰晶智能在超声换能器、高速成像算法、数据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储备令人印象深刻,叠加上团队丰富的临床和商业资源,我们期待冰晶智能可以成为国内超声领域的龙头企业。

远毅资本表示:伴随心内介入治疗术式的拓展和渗透,ICE作为最佳术中影像⼯具,面临绝佳发展机遇,市场快速扩容。冰晶智能团队核心成员均具有10年以上相关领域市场、临床、研发经验,团队建制完整,能力互补,执行能力强,并在关键技术领域与国内外顶级专家建立深入合作。远毅看好公司以ICE系列产品为基础,深耕心血管介入影像学的战略方向,并通过持续的技术和产品创新,实现将复杂手术简单化、标准化,持续提升心内介入治疗质量与可及性的愿景。

华宇平台登陆_互联网找到了新春晚?

0813

距离阿根廷世界杯夺冠已经过去数天,梅西夺冠相关词条仍旧挂在各大内容平台的热搜前列。

虽然赛场上并没有中国球员的身影,但梅西圆梦、球王加冕,这届世界杯在国内的热度堪比一年一度的“顶流”春晚。

世界杯开幕后,国内授权转播商之一的咪咕视频,一度在苹果App Store冲到免费应用总榜第4位,并登上热门App栏目首页,达到冬奥会后的流量峰值。

但*赢家还是抖音。根据抖音发布的世界杯观赛报告,2022世界杯累计直播观看人次达106亿,用户直播总互动13亿;决赛直播观看人数达 2.3亿,最高同时在线人数3706万。

由于与卡塔尔存在时差,包括决赛在内的不少热门比赛集中在国内夜间时段。对于大部分国内球迷来说,上一次熬夜在屏幕前蹲守的,还是年初的春晚。

春晚是互联网公司拉新促活的必争之地。2015年,腾讯拉开了互联网巨头赞助春晚的序幕,此后阿里、抖音、快手等互联网公司相继跟进,最近一个是2022年的京东。

然而,互联网公司赞助的七届春晚,红包越发越多,但数据却没有随之增长。公开数据显示,2020-2022年总台春晚,合作伙伴快手、抖音、京东发出的红包分别为10亿、12亿、15亿,红包互动量分别为639亿次、703亿次、691亿次,基本持平。

红包数据波动与赞助方的调性和体量有关,而用户抢红包热情也在消退,赞助春晚的性价比越来越低。直到今天,也没有平台能够复制微信和支付宝在春晚红包上的成功。

与此同时,互联网巨头围绕体育赛事做文章的兴趣则日渐浓厚。去年快手拿下冬奥会版权,今年抖音又豪掷10亿免费转播世界杯,将体育版权之争推向白热化。

对互联网公司而言,世界杯等热门体育赛事大有与春晚平分秋色之势。虽然*体量不及超10亿人次观看的春晚,但世界杯赛程长达一个月,流量和活跃用户的分布更加均匀,对于视频平台仍是不可多得的流量池。

从春晚到奥运会、世界杯,互联网公司一掷千金,以求换取更多流量和用户。不过,从过去七年的春晚赞助来看,春晚能够迅速拉升用户量和活跃度,但之后的用户流失问题也同样明显。体育赛事赞助也面临着类似问题,留存难度甚至更大。

接力棒交给短视频平台,赛场从春晚扩大到奥运会、世界杯,在平台用户数逐渐接近天花板的情况下,单从拉新促活角度看,重金投入显然得不偿失。流量逻辑下,世界杯并不比春晚划算,如果不能跳出流量逻辑,购买体育版权只能是越买越亏。

A

本届世界杯,抖音花费10亿买下转播权,并提供免费4K转播,在每个比赛日都收获了以亿计的流量。即使是相对热度并不高的小组赛期间,抖音场均观看人数也达到7062万,观看互动量累计8.37亿次。其中,在阿根廷对沙特的比赛中,峰值观看人数达到了1.6亿。

这场流量盛宴并不局限在国内。多名海外留学生向字母榜表示,世界杯期间他们选择用VPN在抖音上观看世界杯。虽然海外观看偶有卡顿,但在解说、清晰度等方面,抖音整体体验也要优于其他中文观赛渠道。

观赛流量的涟漪也从赛事直播间向整个抖音生态扩散。截至12月15日,抖音上世界杯核心品类球迷用品较赛前销量增长超400%,抖音电商里的核心授权官方商家销量增长超200%,吉祥物拉伊卜周边商品在抖音电商里的销量超8万件。

而在抖音近来发力的本地生活板块,清吧等小酒馆订单量上涨超240%,甜品、小龙虾也是增长最快的几大热门品类,订单量上涨均超过150%,如果没有疫情等外部因素影响,这一数据可能会更高。此外,有PICO销售人员向字母榜透露,由于在世界杯期间推出VR观赛等服务,有不少顾客前来咨询。

可以说,世界杯带来的流量,一部分转化成了字节系产品和服务的销量,热度扩展到了整个商业版图。

背靠中国移动、长期深耕体育版权的咪咕视频,也在世界杯期间翻红。对于参与过2018年世界杯转播的咪咕来说,卡塔尔世界杯转播可谓轻车熟路。本届世界杯,咪咕延续了此前聘请专业解说团队的打法,推出《鏖战世界波》、《世界杯最强音》、《詹前顾后》等多个衍生节目,其中《世界杯最强音》播放量最高,8期节目播放量达到了3.2亿。

没有在体育版权上砸钱的其他互联网平台,也不愿意错过这场流量席。B站、小红书等平台在世界杯期间也推出相关内容话题活动,试图分一杯羹。

B

互联网巨头围绕世界杯投入巨资的场景,让人联想起春晚的红包大战。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微信和支付宝在春晚上的竞争。

2015年,通过与春晚合作,微信红包大获全胜。从除夕至初五的6天时间里,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32.7亿次。春晚的助推作用相当明显,2015年5月,微信支付用户突破3亿,盘活金融生态的同时,迅速拉近与竞争对手支付宝的距离。

微信这一举动在支付宝内部被称为“珍珠港奇袭”,支付宝迅速反应,斥巨资拿下2016-2018年春晚红包合作,扳回一城。可以说,微信、支付宝两个平台就是在赞助春晚中一步步走到今天各占半壁江山的地位。

2019年起,百度、快手、抖音、京东相继接棒,但没有一家能再度复刻微信、支付宝的成功,达成赞助春晚之初的战略目标。一方面,年轻人的注意力逐渐向春晚之外转移,发红包的玩法也不再新鲜,且被不少用户吐槽诚意不足。

一部分流量焦虑中的平台于是将目光投向了其他地方,体育赛事这一优质流量池逐渐进入互联网巨头,尤其是视频平台的视野。

实际上,互联网巨头几乎在盯上春晚的同时,就瞄准了体育赛事版权。2015年前后,腾讯、乐视、PPTV、优酷、万达体育、橙狮体育(原阿里体育)等平台就曾掀起了一场赛事版权的“军备竞赛”。

与春晚相比,体育赛事门类多、周期长,既考验平台的运营能力,也要求平台在资金、人员等方面的长期投入。此外,随着竞争加剧,投入也水涨船高,2015年腾讯用5亿美元签下5年NBA转播权,到了2019年续约时,价格上涨到了15亿美元。

相比不断上涨的成本,各大平台几乎只有卖会员一种变现手段,始终没有探索出盈利的商业闭环,陷入赔本赚吆喝的困境。近年来,乐视体育和PP体育均陷入了资金困境;万达体育上市不足两年就退市;腾讯体育也在人员和版权投入上收缩,在本次世界杯中只采用了图文直播的方式。

C

直到快手拿到奥运会“入场券”,局势才有所改变,体育赛事开始有了“春晚相”。

2021年6月,快手一举拿下东京奥运会及北京2022年冬奥会转播权和短视频二创版权,成为首家获得转播奥运赛事的短视频平台。《2021快手体育数据报告》显示,东京奥运会期间,快手平台奥运相关作品及话题视频总播放量达730亿次,端内总互动人次达60.6亿。

奥运会给快手带来的不只有流量。过往体育内容多集中在长视频平台,快手拿下版权后,官方制作的节目内容,以及二创剪辑内容在平台上流通。这些短视频内容降低了体育内容的消费门槛,也在一段时间内缓解了短视频平台内容同质化的问题,并丰富了平台内容sku,这一切都帮助平台拉新促活。

赛事本身的热度,加上相关内容带来的流量活水,进一步打开了平台商业化的阀门,快手通过冠名、任务植入、卡券营销等形式,与中国移动、丰田中国、领克汽车、安踏、宝洁、美团、赶集网等20余家品牌或平台取得合作。

简单来说,长视频平台经营体育内容,类似餐馆高价进口食材,再以更高价卖给用户;而短视频平台则像是食物免费,饮品收费的自助餐厅,通过琳琅满目的免费体育内容吸引用户留在平台,进而通过广告、电商等渠道完成商业化。

相较于长视频平台或单纯的体育内容平台,短视频平台的优势在于更大的基本盘和更丰富的商业场景,世界杯期间相关内容对抖音内容端,以及电商、本地生活等业务都有一定程度的提振。

但这并不意味着短视频平台就能凭借体育赛事成为优等生,也不意味着世界杯能够代替春晚。

长视频平台卖会员的模式被证伪,但对于短视频平台,少了会员费的收入,赛事期间电商、本地生活等业务的增长能否值回票价仍是未知数。商业化场景的复杂和多元拔高了平台的上线,也提高了运营难度,拉低了下线。

此外,从奥运会到世界杯,平台本质上还是延续直播观赛这一模式,只不过在观赛体验以及内容丰富度上相应提升,缺乏类似春晚发红包这种互动性趣味性强、大小屏联动的玩法,赛事对于平台其他行业生态的提升目前看也有限。

另一个问题在于,不论是奥运还是世界杯,都是四年一度,空窗期中虽然有欧洲杯、美洲杯等洲际赛事,但在热度和话题度上,这些赛事仍旧无法与世界杯媲美。

说到底,目前转播大型体育赛事仍旧是一笔流量生意,仅靠赛事期间的增长也很难回本,想要获得长期变现能力,还是要在长线运营上下功夫。抖音在2019年入股虎扑体育,又在2021年先后拿下美洲杯、德甲转播权,可见其在体育上的野心。回过头看,这两项赛事并未“出圈”,有赛事自身热度的问题,但客观上也为这次的世界杯铺好了路。

从奥运到世界杯,新一轮围绕体育版权的竞争正在拉开序幕。虽然世界杯本身距离成为春晚这样的流量富矿还有差距,平台本身的运营能力也还有待提高,但好在距离下一届世界杯还有四年的中场休息,平台和用户都还有足够的准备时间。

参考资料:

《谁分走了春晚红包的流量?》字母榜

《世界杯结束,抖音成*赢家》电商报

《快手的“体育版图”不止冬奥会》镜像娱乐

《世界杯流量霸主,咪咕的“限时翻红”》全天候科技

《抖音:2022世界杯累计直播观看人次达106亿,决赛观看人数2.3亿》IT之家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字母榜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平台官网_跨界造车,家电大佬才是头号玩家

0812

美的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又见大手笔。

近日,美的旗下威灵汽车部件安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基地一期正式投产,预计今年2月下旬完成产能爬坡。

在官方的规划中,该基地投产后,将朝着年产能100万台电动压缩机、120万台EPS转向电机和20万台驱动电机的目标迈进。

这是美的威灵的第二个生产基地,其*生产基地地处安徽合肥。从签约至今,安庆项目的建设不到一年时间。

“合肥基地某些产品线,比如压缩机,2023年已经满足不了客户需求。如果没有产能,客户不可能合作,所以必须快速地打造新的基地和产能。”美的集团副总裁、美的工业技术总裁伏拥军表示。

美的威灵成立于2018年,属于美的工业技术事业群,主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其也是美的“上车”新能源的依托。

在新能源汽车风口之下,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跨界玩家——手机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等,都想分一杯羹。而“上车”这件大事,家电企业自然也不想错过。美的之外,格力、海尔、海信、创维、TCL等家电巨头都在依托自身优势布局新能源产业。

家电与汽车虽然有共通之处,但终归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欲企稳风口,家电巨头该如何“上车”? 

美的“不做风口的猪”

“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布局是美的未来非常重要的战略方向。”在一年前,面向全体员工的主题演讲中,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表示。

事实上,美的与汽车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20年前。

彼时,美的通过收购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和湖南省三湘客车集团等企业,进入商用车领域。之后,美的又在长沙、昆明建立了客车生产基地。并定下了3至5年成为国内*客车生产商的目标。

然而,那一次,美的低估了跨界造车的难度。2008年,因经营不善,美的造车项目被迫停止,两大生产基地易主。

再一次入局汽车行业时,美的不再执着于“造整车”,而是选择了与前一次完全不同的路径——从汽车零部件制造切入。

2018年5月,美的成立汽车零部件公司,并以威灵品牌运营;2020年3月,美的旗下子公司美的暖通收购合康新能,并将其整合进原美的集团机电事业部,升级为机电事业群,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次年5月,威灵汽车部件公司正式宣布三大产品线:电机驱动系统、热管理系统、底盘执行系统进入投产状态。

对美的而言,布局汽车业务也是其向To B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

2021年末,美的机电事业群更名为美的工业技术事业群。去年5月,美的以29.96%的表决权成为科陆电子的控股股东。后者主要从事智能电网、新能源(含新能源汽车充电及运营业务)及综合能源服务三大业务。

美的为什么进入汽车零部件领域?

伏拥军给出的答案是:美的选择的汽车电动化过程中需要的增量部件,对于汽车行业的供应商来说是新产品,但美的拥有零部件生产技术积累和优势。“逻辑自洽,成功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

在他看来,技术积累之外,研发投入也是美的敢于入局汽车零部件的重要原因。“从战略投入角度来说,我们的研发投入非常大,现在的研发投入是70%、80%,别人可能是5%、8%、10%。研发投入是今年投后年。”

尽管新能源汽车是近几年最热的风口,但美的强调,公司入局该领域是为了长久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去年上了一个历史台阶,我们预判明年的增速可能会放缓,但是作为一个零部件企业,我们不是要去做风口上的猪,我们要长远的(发展)。”美的威灵汽车部件公司总经理陈金涛在安庆项目投产当天对媒体表示。

自2018年成立,美的威灵便定下了“333战略”:*个3年,公司的产品主要是汽车核心部件;第二个3年,公司将部件集合成模组,更多供应组件;下一个3年,公司计划提供整个系统解决方案。

“2018年刚成立时,很多企业甚至我们自己内部都觉得这个行业还处在不确定的阶段。过去三年,我们靠产品赢得了客户。”陈金涛介绍,美的威灵已与高合汽车、东风、理想、问界等车企展开了合作。

而在产品规划上,过去几年,美的威灵以配套高端车型为主。“我们从20万、30万以上的车企往下去打,打的还是相对高端的客户,市场份额中25万车型占了很大的部分。但是在十万、十五万的车型里做的还是不足。”陈金涛透露。

2023年,美的威灵将在已有积累上扩产新产品,从中高端的客户向“量大面广”的客户拓展,供应售价更低的车型。

此外,海外市场也是美的威灵今年的重点发力方向,包括建立海外基地。

“在家电行业,某些品类的核心部件,我们能做到40%的市场份额。在汽车行业,核心部件做到这个份额很难,但这就是我们的梦想,我们会努力去实现。”伏拥军说。

2 家电企业“造车”众生相

在家电行业,跨界“造车”早已不是一个时髦的词汇。

早在2000年左右,奥克斯、美的、格林柯尔等家电企业就曾掀起过一轮跨界“造车”热潮,它们大多采用收购商用车品牌的模式入局。不过,这一批跨界造车的家电企业纷纷以失败告终。

近几年,美的、海尔、海信、格力、TCL等家电企业再掀起新一轮的跨界“造车”热潮。与上一轮相比,这一轮的大部分家电企业选择以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身份入局。

两个月前,海尔控股的青岛卡泰驰汽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其经营范围涵盖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汽车销售、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汽车零配件零售、汽车零配件批发等。海尔“造车”的传闻再次被外界关注。

海尔官方多次澄清:海尔不造整车。但在该领域诸多方式的布局让海尔已然成为汽车工业不可忽视的一员。

2021年,海尔利用智慧家庭的技术和场景优势,与多家车企牵手,合力共建车家互联新生态。同年8月,海尔与奇瑞成立合资公司,依托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物联网技术服务等,打造汽车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共建汽车工业互联网新生态。

海信则选择从汽车空调入手。2021年3月,海信家电收购了全球汽车空调头部供应商日本三电控股权,正式入局“造车”。在当年的财报中,海信表示,公司将不断加深综合热管理等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布局。

格力掌门人董明珠对“造车”有特别的情结。数年前,倡议格力电器收购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方案曾遭股东否决后,董明珠以个人名义入股银隆。直至2021年8月,格力电器才通过参与司法拍卖获得银隆30.47%的股权。

根据格力披露的信息,目前格力钛新能源商用车产品已覆盖从6.8米到18米的车型,整车产品链齐全,包括市政车、工程机械、物流车等。

不久前,格力电器确认,公司在向特斯拉零部件供应商提供装备。同时,格力的子公司珠海格力智能装备公司已向全球多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提供装备支撑。

TCL盯上的是车载屏市场。2019年开始,TCL华星进入汽车显示器市场,目前,已经与比亚迪、上汽、奥迪、奔驰等国内外一线品牌客户在车载显示业务上开展合作。

与其它诸多跨界“造车”的家电企业不同,创维“造车”与创维集团关系不大,它是创维创始人黄宏生领导下开沃集团乘用车业务的载体。

13年前,黄宏生当年通过南京金龙的重组切入客车领域,后来进军乘用车领域,相继推出天美汽车、创维汽车。目前,创维旗下在售车型基本均为中型SUV。

3 赚钱的生意?

第三方市场机构奥维云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家电市场零售额为7603亿元,较前一年年增长3.6%,但与2019年相比,下滑7.4%。

家电市场已成为存量市场,行业增长乏力,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在此阶段,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爆发式增长期。

同时,家电企业拥有强制造能力。美的曾认为,“天下机电是一家”。无论是家电零部件还是汽车零部件,都绕不开“驱动+能源转化+散热”三大板块。这也就不难理解家电企业为何纷纷选择新能源汽车作为第二增长曲线。

“新能源汽车电动化后部件的简单化,技术快速更迭使得整机厂更愿意直接和部件厂开展业务合作,这对家电企业入场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伏拥军说。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增长是永恒的话题。那么家电企业选择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这个“第二曲线”能否为它们带来增长?

在行业分析师马继华看来,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还处在构建过程中,零部件领域也有很广阔的机会,有很好的前景。

以热管理零部件为例,国信证券的行研指出:“包括汽车空调在内的热管理系统相关市场增长空间可观。”

据其测算,国内电动压缩机对应内销市场量级将从2021年约62亿元增至2025年180亿元;热管理系统单台车价值量约6000元,对应内销量级则将从2021年186亿元增至2025年540亿元。

而热管理恰好又是家电企业的强项,家电企业布局电动汽车零部件,有天然技术优势。

不过,目前来看,家电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还处于早期的投入阶段。

以美的为例,威灵汽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10亿元。官方透露,因投入较大,美的威灵目前还在亏损状态,2022年销售额在数亿元,2023年目标收入十亿元。不过,在美的的规划中,该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6000万套产能,实现年产值400亿元。

前景可观,但前路漫漫,新能源汽车的行业爆发能否助力家电企业成功转型?仍需时间验证。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全天候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登录_全球变局下,中国品牌的突围与破局

0811

中国企业出海热潮下,越来越多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品牌,开始为全球消费者了解和喜爱。

基于中国足够强大的消费品供应链,自几十年前起,众多中国企业就开启出海之路,以代工形式为国际品牌制造商品并出口海外。当中国制造加快走向世界舞台,品牌意识也随之觉醒,“低价”不再是*的优势。

近年,伴随电商成为全球风口,跨境电商迈入快速发展新纪元。不少中国企业抓住机会,实现了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快速转型升级。

从利润微薄的传统代工厂到与国际接轨的全球化品牌,众多中国企业借助更多元的营销渠道,以及本地化视角下的精细运营,实现了产品价值的跃迁。

亚马逊数据显示,过去三年,亚马逊上的中国品牌型卖家数量增长了近3倍,品牌型卖家的销售额在过去一年里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今年以来,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让不少跨境卖家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挑战。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市场格局的变化、消费者行为的改变也给更多品牌,特别是中小品牌带来了脱颖而出的机会。

多元流量加持下,

中国品牌抓住海外电商机遇

在海外市场,每年的“黑五网一”、亚马逊Prime Day等购物节日,热度堪比国内的“双十一”。一年一度的流量机遇加持下,不少中国跨境品牌迎来电商销售高峰。

在去年亚马逊Prime Day活动期间,中国消费电子品牌安克创新旗下Soundcore借助巨大的站点流量,实现了美国站环比销量58倍的增长。

近年,疫情刺激线下业务模式向线上转移,电商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eMarketer发布的《2022年全球电商市场预测》显示,2022年,全球电商销售额预计将首次突破5万亿美元,占整体零售总额的1/5。到2023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151万亿美元,全球零售电商在零售总额中的占比也将从20.3%上升到21.5%。

除了黑五等“显而易见”的年度流量高峰,更多的“小众”销售机遇并不容易被商家洞察,却逃不过大数据的分析监测。正是在这些“不显眼”的流量中,一些中国品牌在各个垂直品类中发掘到了难得的商机。

家居品牌尚佰环球脱胎于无锡一家纺织品OEM制造商,通过亚马逊的市场洞察和商机探测器,尚佰环球发现了每年7月至9月的美国“返校季”机遇。

“这个场景在中国是没有的。”尚佰环球CEO朱兴建说,有别于国内大学包办了学生宿舍的床上用品和一部分私人用品,美国学校的宿舍只提供一张床。学校床铺的尺寸和家中的并不一样,就需要学生专门购买相应的产品。

瞄准这一商机,尚佰环球针对美国学生群体开发了符合其需求的产品,同时加大在电商平台的曝光,实现了产品销量和品牌知名度的双向提升。

但不论是“黑五网一”这样的全网狂欢,或是颇受特定消费者关注的“返校季”等活动,流量的获取正在发生变化,消费者与品牌的互动都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电商平台站内渠道,多渠道布局成为了众多中国品牌的“致胜之道”。

一方面,随着社交媒体等新兴流量平台崛起,短视频成为当下最受年轻人喜爱的内容形式之一;另一方面,传统的电视媒介正被流媒体平台取代,视频内容也同样成为受众关注的核心。

因应这样的趋势,品牌需要借助新兴传播平台和更有创意的视频内容,来影响消费者心智。

美国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超过70%的消费者更愿意通过短视频了解产品和品牌信息。亚马逊的研究也显示,视频广告和展示型推广广告结合的广告活动,对于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幅度比仅包含展示型推广广告的广告活动要高出 2 倍。

以中国数字绘画设备品牌绘王为例,就不仅在亚马逊上开设了品牌旗舰店,还依靠社交媒体和KOL合作进行品牌推广,提升销量的同时,加深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

在站内,绘王通过品牌推广引入亚马逊的庞大流量,其旗舰店在2022年5月时获得23.7万次浏览量,仅pen tablets一项的品牌旗舰店归因销售额就达17万美元。

而在站外,绘王动漫相继入驻多个海外社交媒体,与行业内的KOL定期展开产品测评等内容合作,吸引了一批来自CG动画、数字电影、平面设计等领域的爱好者关注。

绘王还会在这些短视频中插入旗舰店链接为站内引流,根据tag链接标签功能,绘王可以追踪流量来源,并利用亚马逊引流洞察对点击量、转化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复盘推广活动的成效。2022年5月,仅在美国站一个站点,绘王旗舰店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50万美元。

与此同时,传统电商平台的流量来源也早已不局限于主站。以亚马逊为例,除了商城网站,其站外流量还覆盖了旗下流媒体平台Prime Video、直播平台Twitch、亚马逊音乐等,以及其他第三方出版商、网站和应用程序,融入了消费者购物、看电影、听音乐、读书等不同的生活场景之中。

近期,亚马逊又传出测试短视频功能Inspire的消息。随着未来媒介渠道进一步拓宽,品牌和目标消费者的连接也将变得更加多元和无所不在。

此外,直播带货等中国企业熟悉的电商模式,也逐渐在海外落地开花。

2022年Prime Day期间,为了获取更多品牌和产品流量,中国家居品牌致欧科技开始在Amazon Live上试水直播带货,向全球消费者介绍品牌产品并进行互动。

虽然首场直播充满挑战——开始时只有寥寥20几名观众,但致欧科技很快做出了调整。当旗下宠物品牌Feandrea进入直播环节,美国主播与宠物的萌趣互动快速吸引了近2000名观众涌入直播间。此后,致欧科技的直播销售额出现持续增长,更多海外消费者通过直观的视频展示和品牌快速建立起了连接。

另一家中国净水器品牌伊可普科技,则通过品牌旗舰店专属页面、亚马逊DSP及Fire平板电脑多媒体广告、Amazon Live等多元渠道,在2022年Prime Day实现了销量翻倍式增长。

精细化程度升级,

中国品牌“闯关”本地化运营

从业务全球化到品牌全球化,中国制造被赋予了新的品牌价值。而实际上,在不少中国制造企业以品牌新身份进军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初期对当地市场环境、消费者习惯等判断往往并不准确,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小麻烦”。

中国品牌出海,在本地化方面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语言关”。如果商品的要点描述不清晰或语言不地道,即使网站后台可以识别出关键词,但消费者却看不明白,导致消费体验打折。

家居品牌尚佰环球的CEO朱兴建,常常要求员工对有语病或描述不准确的翻译文案进行“重新返工”。例如一款以“fluffy”作为商品描述的毛毯,实际并不是“毛茸茸”的触感,也并不主打保暖功能,这时相应描述就必须做出修改。

其次,商品展示过程中图片像素不高,或是存在色差,也会影响消费者观感导致差评。亚马逊卖家讲师林鹏翔说,亚马逊店内图片展示首要是还原商品,紧接着就是如何把相关卖点做得更好,例如通过运营过程标准化,把产品的卖点、颜色、尺寸、优势点、关键词、目标用户更好地一一呈现出来。

而对一些出海新玩家来说,由于缺乏对海外市场的了解,*的难点还是如何在全新市场制定相应的产品和品牌策略。在成熟电商平台的多种自有工具支持下,这些难题被一一解决,更多中国新品牌快速实现了从产品设计和品牌运营的“本地化”过度,在海外顺畅落地。

以创立于2020年的中国出海灯具品牌Karmiqi为例,转型自“世界灯都”广东中山的一家传统OEM制造商。创立初期,Karmiqi面临着如何选择出海渠道和制定有效品牌营销策略的难题。

为此,Karmiqi团队一方面借助亚马逊的品牌分析获取高频搜索词、客户属性等核心数据,洞察消费者搜索和购买行为,在持续学习中提升出海技能。另一方面,Karmiqi也非常重视亚马逊上品牌旗舰店这一免费的自助式品牌工具,以更有吸引力的内容呈现提升消费者转化率。

伊可普科技则在出海时发现,发现部分净水器的按键设计与海外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存在差异。为此,伊可普科技通过亚马逊的A/B test工具优化了产品按键设计,并结合多元渠道的广告投放,推动旗下自有品牌Waterdrop成为亚马逊北美站高端净水器头部品牌。

借助成熟电商平台的各项工具,中国品牌落地海外后,本土化营销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来自深圳的智能科技公司瑞可创新(Ruko),是亚马逊无人机品类中名列前茅的中国品牌。但在出海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本土化营销的难题。“一开始,我们不太懂美国本土的文化、信仰、生活习惯,比如有一个产品的营销标语我们使用的是‘eyes in the sky’,但在美国消费者看来就会有一种被人监视的感觉。”瑞可创新副总经理练静提到,“亚马逊广告的官方团队会帮助我们提供一些本土化的语言,让品牌更加符合本土消费者的习惯。”

为了制作更加符合本地消费者审美的创意内容,瑞可创新也在借助亚马逊广告创意服务,与当地广告伙伴合作,在语言、表达习惯和画面呈现上力求“本土化”,让品牌与消费者间的沟通更高效。

为了帮助中国品牌顺利出海并实现稳步增长,亚马逊广告研习院已经发布了超800种广告运营主题的培训,内容涵盖了近20个国家站点,56个类目,上百种运营难点,针对性解决品牌出海的各项痛点和难题。

出海竞争加剧,

品牌该把握哪些未来趋势?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出海,赛道内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而全球大变局也为中国出海企业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品牌建设能力成为拉开不同企业间差距的核心能力。如何紧跟时代变化,积极探索、调整品牌营销的新思路,显得尤为关键。

近期,亚马逊广告发布《2023年海外品牌营销四大趋势洞察》,综合平台品牌广告投放趋势,以及来自出海企业、行业专家的实战经验,为中国出海企业把握品牌发展机遇提供了参考。

首先,亚马逊广告认为,2023年品牌理念和价值观影响购物决策,中小品牌有机会脱颖而出。

随着心态开放的年轻一代成为网购主力军,其个性化需求和多元审美给了新品牌快速崛起并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亚马逊广告调研显示,79%的消费者表示更愿意从与自身价值观一致的品牌中购买产品和服务。

这一新机遇下,超过70%的亚马逊受访营销专家和资深卖家讲师将“从产品思维向品牌思维转变”视为中国出海企业最需要提升的核心能力之一。明确、清晰的品牌定位,将助力品牌穿越行业周期,实现韧性增长。

第二,随着媒介碎片化和广告视频化提速,营销内容创意成为品牌突围关键。

近年,全球媒介渠道呈现碎片化、多元化的趋势,这对品牌营销内容的相关性和创意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助力中国品牌提高创意内容制作能力,亚马逊广告与全球知名图片网站Shutterstock合作为广告主提供了超过3.9亿张高质量图片免费使用,同时还推出了视频制作工具、展示型推广视频等产品,还通过广告创意服务为品牌对接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大大降低了视频广告的使用门槛。同时,亚马逊广告还为中国品牌推出视频创意训练营,帮助出海品牌提升创意内容制作技能。

第三,伴随消费者与品牌互动更加多元和深度,品牌需要把握全链路流量,提升品牌粘性。

当短视频等社交媒体崛起为“流量高地”,KOL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Statista数据显示,2021年“影响力营销”的全球行业规模达到了约140亿美元。

亚马逊上的KOL直播节目。图源:亚马逊网站截图

在亚马逊,品牌可以在亚马逊的帮助下,通过意见*营销和亚马逊站内营销的有效结合,促进销量同时实现品牌认知度的显著提升。同时,广告主还可以在亚马逊直播中利用意见*、网络红人的影响力,触达海量用户,增强品牌曝光和粘性,带动销售增长。

此外,品牌还可以通过展示型推广,获取第三方网站及应用程序上的更广泛受众来提升广告营销成效。而亚马逊引流洞察,将通过衡量站外广告效果数据,为品牌提供持续的优化营销和广告策略。

第四,当不同市场和品类营销呈差异化特色,品牌的广告精细化运营愈发重要。

中国企业出海,面对的并不是单一市场。根据目标市场,如何制定差异化的广告和营销策略,善用本土化营销节点提升品牌声量,是中国品牌出海在广告运营精细化方面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几年前大家(中国企业)还是处在简单的卖货模式。”致欧科技创始人宋川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虽然单纯比溢价能力或品牌力,欧美企业整体仍然占优,但是与中国企业的差距已经得到大幅逆转。

和过去不同的是,中国出海品牌不再一味“拼价格”,从产品调性、广告投放到用户体验等品牌建设的多个方面,一系列改变正在发生。这一过程中,亚马逊广告依托全球资源和持续创新的产品及工具,为中国品牌提供了全面的系统性帮助。

随着中国产品不断深入海外市场,更多中国品牌正以更精准的品牌营销策略扎根当地,与海外消费者建立更紧密、多元的联系。从贴牌代工到实现品牌价值,从拼价格到追求差异化定制,中国企业正进入品牌深度运营的新阶段,推动企业长效健康发展。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霞光社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测速_小米的冬天,有多冷?

0807

先裁员,又换帅,发布新机紧随其后,2022年的12月,小米略显忙碌,但忙碌之中,似乎总透露着一点力不从心。

12月27日晚,小米子品牌Redmi“2023 新年发布会“如”期而至。在发布会上,Redmi K60和Redmi K60 Pro旗舰机以及主打性价比的Redmi K60 E正式发布。同时,小米集团合伙人,中国区、国际部总裁,Redmi品牌总经理卢伟冰也在发布会上豪言,“ Redmi K60 Pro要挑战2023年旗舰性能*”“ 2023年不是2K不能叫国屏之光”。

而此次发布会,也是卢伟冰接棒王翔,升任小米集团总裁之后的首场发布会。12月22日晚间,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内部信中宣布,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将迎来规划已久的退休,将于2022年12月30日正式卸任集团总裁职务,同时,继续作为高级顾问为公司服务。小米集团总裁一职将由卢伟冰接任,联合创始人洪锋和王川也将于今年年底退出业务一线。

雷军同时在内部信中强调,“小米集团正处于全新阶段的起跑线上。高端战略经过三年探索,刚刚交出了一份阶段性答卷之作小米13系列。我们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进展也一直超预期,我们对2024年上半年顺利量产上市充满信心。”

但这封恰在年关前大裁员消息之后的内部信,也被很多业内人士看作是小米为稳定军心而发,毕竟,在即将过去的2022年,正如雷军所说,“小米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根据Canalys相关数据,三季度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9%至2.98亿部,国内手机出货量下滑了11%。而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需求低迷的大背景下,小米的高端化战略也屡遭诟病。

今年年初,作为小米手机高端化战略核心产品的小米11,却因“发热严重”“烧Wi-Fi”等多个质量问题登上热搜。不少网友纷纷吐槽,“买了小米11的一年半中,差点把手机当祖宗供起来,然而刚过保修期,手机就没声音了。”

与此同时,尽管小米一直在强调,造车业务在如期推进,但自从2021年宣布进军电动车之后,业界对其“投资巨大、回报周期巨长”的质疑就从未消失。

首先就是成本压力的不断增大。小米三季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包含智能电动车总共支出费用为8.29亿元(人民币,以下未标注则同),在今年前两个季度,这项支出分别是4.25亿元和6.11亿元,截至目前,小米在2022年的造车支出已达18.65亿元。

其次,在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过渡、“造车新势力”纷纷推出更多车型的市场竞争中,留给小米的,不管是市场空间还是时间,都在逐步减少。乘联会数据,2022年11月,新能源市场零售渗透率已经达到36.2%,而这个数据在2021年1月仅为6.8%。

一方面,新能源车渗透率的快速上升、市场份额逐渐缩小,另一方面,高端化之路非一日之功。

重重压力下,雷军口中,“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或异常艰难。

01 小米的多事之秋

“裁员规模超6000人;个别部门裁员比例高达75%;n+2赔偿;涉及手机部、互联网部、中国部等多部门……”在即将过去的2022年,小米因大规模裁员而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

尽管上述言论中,部分信息已在*时间被回应为传闻,但小米年底裁员却是不争的事实。而如果用“多事之秋”来形容2022年的小米,那裁员,只是众多事情中的沧海一粟。

首先,手机质量问题,似乎一直是小米难解的痛。尤其是“小米11手机因质量问题频遭用户投诉”更是在今年屡次登上热搜。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小米”,相关投诉量高达95880条,而仅仅在三个月前,这个数字还是87050条。

ID为“张寒zz”的网友写道,“2021年3月1号在小米之家购买了一台小米11,10月份Wi-Fi问题,要求退款;2022年10月,Wi-Fi再次出现故障,小米之家客服均以小米11停产,为借口不再进行退换。11月28日早上,手机死机,无法开机,导致本人无法上班,无法工作……”

除此之外,“主板大件质量问题,应适当延保”“新电脑散热噪音异常大,接受不了”“小米手机质量问题,以次充好,大批量坏主板”等投诉更是屡见不鲜。

从小米6开始购买小米手机的李晶告诉燃次元,现在自己使用的是小米12,除此之外,家里还有不少米家AIoT产品,“虽然我现在偶尔还是会买小米产品,但与最初的心态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以前是真的很喜欢,现在就是‘凑合用’。”

作为小米前员工的林星,表达了和李晶相似的观点。“在我看来,小米产品其实也没有网友说的那么差,不过虽然没有什么硬伤,但也的确没有多么吸引人的地方。小米似乎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环。”

林星直言,小米11之前,几乎会看每一场新品发布会,但现在的自己已经很少期待小米的新品了,“刚刚过去的小米13发布会,我也同样没有关注。”

用户热情的褪去,自然会对小米的营收及其手机业务造成影响。

小米2022年第三季财报显示,小米集团今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425.14亿元,同比下降11.1%;总营收为704.74亿元,同比下降9.7%;调整后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1.17亿元,同比下降59.1%。

其中,小米智能手机业务营收同比减少11.1%至425.14亿元。与此同时,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也在减少。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4020万台,同比下降8.4%。

反映到二级市场,进入2022年,小米股价就在一路下跌,两个月内跌超40%。截至12月23日港股收盘(圣诞节后第二个工作日休市),小米股价10.80港元/股,较2021年1月4日的35.90港元/股,已跌近70%,市值仅剩2708亿港元。

核心业务受阻之外,一些非核心业务的关闭,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12月23日0时,小米快递已关闭寄件记录查询等全部功能,并关闭服务器。但这却不是小米在今年关停的*一个非核心业务。今年3月17日10时,小米有品旗下的新国货会员制电商平台“有品有鱼”也因业务调整终止运营,用户已无法访问有品有鱼App及小程序。

02 做了很多,难度很大

“因手机质量问题被送上热搜”“因裁员引起社会舆论”“因造车进度未达预期而引发业界关注”“因手机出货量下滑而被质疑”……今年已经12岁的小米,当然深知自己的处境。

而小米的“自救”,也从未停止。

在今年三季度财报会议上,彼时的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就曾提到,“在基本盘重回增长之前,‘降本增效’是小米当下最需攻下的课题之一。我们现在在做进一步的规划,怎么样提高我们的人效,降低我们的成本。”

“降本增效”的根本,或是高端化未能带来高利润,以及将业务重点逐步转移至汽车项目后的高投入。只不过在被外界看来是应对利润消失的高端化,以及核心业务承压下必经之路的造车,一个已经走了3年,一个走了快2年,但很显然,这两条路,小米走的都很曲折

其中,“高端化战略”似乎是近三年,雷军每逢发布会或年度演讲必提及的词汇,2022年也不例外。

不管是2022年开年的“高端化战略研讨会”,还是小米13系列发布会上,雷军提及的,“回首过去三年,高端化战略深刻影响着小米,并深度改变了小米。小米13系列是小米高端化战略三年探索期的答卷之作。”足以见得,小米对于高端化的迫切程度有多高。

但事实却是,小米这三年的高端化之路,远没有雷军口中的那样精彩

早在今年年初,燃次元就在《》一文中写道,2021年,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定价在人民币3000元或以上及境外定价在300欧元或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超过2400万台。按出货量计算,小米高端智能手机占比由2020年的约7%增长至2021年的约13%。

对此,WitDisplay首席分析师林美炳直言,如果从财报“小米3000元以上的机型销量超过了2400万台”就表示小米整体高端化进程获得了成功,未免有失偏颇。事实上,小米所谓的高端手机是通过降价去实现其销量的提升的。

而小米的这种降价模式,持续至今。今年618期间,首发价4699元的小米11,12+256G版本已经降到了3199元。除此之外,今年发布的小米12Pro天玑版,双11期间,降价1200元,12+256GB版本从4499元降到3299元。让不少买了首发的消费者,直呼“肉疼”。

降价也直接导致小米三季度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ASP”)下滑到1058元。而今年年初,小米在2021年年报中强调,2021年小米手机由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每部人民币1039.8元增加5.6%,至报告期的每部人民币1097.5元。不到一年的时间,小米手机的ASP下降了近40元。这不仅没能为小米带来高利润,似乎也与其高端化背道而驰。

降价背后,一方面是带动其高端手机的销量不佳,另一方面,或更多来自库存压力。根据三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的库存水平同比和环比均实现了9%的降幅。对此, 小米CFO林世伟在电话会议上表示,本季度原材料库存可能会有所增加,主要是因为公司必须为下半年的产品储备一定量的SoC芯片。

数码博主小蒜苗长在其个人微博写道,“小米在11的大翻车和12战略的蜜汁转向下,已经从20年小米10时期的主动转向了如今的被动局面了,再往后的破局,只会越来越难,雷总的三年成为国产品牌高端*这个事儿已经变得希望渺茫了。”

再看造车,其困难之处,仿佛不言而喻

8月11日,雷军在长达180分钟的年度发布会上,用5分钟介绍了小米造车的最新进展,这也被业内看成是小米首次公开的造车进度。雷军提到,“小米自动驾驶要采用全栈自研算法,全力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目标是2024年进入自动驾驶行业*阵营。”

从发布会公布的视频展示效果来看,小米的自动驾驶技术,基本上达到了目前前沿自动驾驶企业的平均水平。

但这,并没有打消外界对小米造车的质疑。

仅仅在11月,小米造车受阻的消息就连续两次被传出。先是在月初,有消息称,小米造车已经被叫停,内部正在重新评估小米汽车项目。再是月末,据财联社消息,小米汽车的开发不及预期,有可能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并有知情人士称,“明面上看起来在顺利推进,但实际进度慢了不少”。

对于上述两次传闻,小米方面都给了明确的回复,“小米汽车项目正在顺利推进”“目前我们造车的进度还是比较顺利,有信心能够在2024年*季度正式量产”。

但直至此次小米裁员传闻中,部分自称被裁员的网友就表示,小米造车进程并不顺利,也许裁员计划也是为了缓解造车业务带来的运营成本。

小蒜苗长在微博直言,“整体上,小米的局势已经进入了一个不太好的阶段,在原有盘子盈利能力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雷总的造车吸血会越来越大。”

数据也对小蒜苗长的言论进行了佐证。小米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小米的研发开支为41亿元,同比增加25.7%,这主要是由于与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相关的研发开支增加所致。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投入从一季度的4.25亿元、二季度的6.11亿元增长至三季度的8.29亿元。  

03 小米怎么走?

不过,尽管现阶段来看,小米很难,压力很大,但业界对其的看法似乎并没有那么悲观。

*研究院院长孙燕飚表示,高端品牌是小米必须做的,而造车对手机业务则是拉动,这种拉动不仅仅是销量方面,而是为小米手机进军高端品牌的拉动和背书,是科技含量的拉动。

资深投资行业咨询师Ryan认为,小米的商业模式分为三个阶段,*阶段的核心是互联网口碑营销,第二阶段的核心是小米生态链带来的新增长,第三阶段则是小米所谓的AIoT带来的流量增长。

“而造车正是小米要跨入第三阶段的必然选择。”Ryan补充道,因为在新能源智能汽车普及的未来,汽车将是重要的流量入口。因此,尽管造车面临诸多困难,但小米必须去做。

智能互联网研究专家项立刚对此表达了相似观点。项立刚表示,一方面,智能设备从单一的电脑、手机,到电脑、手机以及智慧屏等多种设备的整合,再到下一步,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的整合,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信息体系。

另一方面,智能汽车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已经无需多言,而在这个市场有所作为,不管是手机厂商还是汽车品牌,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结合上述两方面来看,作为手机厂商的小米,大力发展汽车业务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也是不可能放弃的事情。”项立刚分析道。

早在去年7月,雷军在接受福布斯中国专访时就表示,“智能电动汽车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是智能生态不可缺少的环节。从个人设备到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家庭到智能办公再到智能出行,今天智能化是主旋律,假如缺少了智能出行,整个智能生态便不完整。”

雷军直言,摆在小米面前的挑战是——“假如有一天我们真的成了全世界消费电子的*。可能因为我们不做新能源车,就变成了传统的公司,就落伍了。”

诚然,不造车或会落伍,但“ALL IN”造车,挑战也很大。新浪大V、财经类博主乔令同学曾对燃次元表示,小米造车面临着竞争环境、技术追赶、盈利模式以及供应链等多方面的压力。

尽管自官宣造车以来,小米在汽车产业链上持续投资、并购、布局,光锥智能不完全统计,仅在今年3季度,小米就通过旗下三大投资平台投资了包括汽车电阻、锂电池基础材料、LED灯具模组等在内的8家企业。除此之外,据天眼查显示,近日,小米汽车动力电池专利获授权,其可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安全性能及快充性能。

然而,在当下市场动力电池基本上被宁德时代、LG、松下、比亚迪几家垄断的前提下,小米的这些投资以及专利,似乎难从根本解决问题。

对此,项立刚则表示,不能把小米做手机的水平、能力照搬到汽车上,也不能用小米做手机的收入、销售和渠道等去思考其造车的思路。“事实上,做手机和做汽车是有很大不同的,这时候我们就要看小米在未来的产业整合中的水平和能力。毕竟,当初‘蔚小理’造车时,看好的人也不多。”

行业分析师丁萧则表示,目前的小米,仍然在第三阶段的战略上继续前进,而“硬件+AIoT+互联网内容服务”正在共同组成小米的核心竞争力。

不难看出,即使很难,但造车之路小米必须走下去。

或许正如雷军所说,当电动汽车行业成熟时,世界前五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小米造车成功的*途径,是成为行业前五。每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竞争将是残酷的。”

参考资料:

《小米裁员,一切给造车让路?》,来源:光锥智能;

《雷军赌上一切的战争》,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小米Q3财报解读:手机业务承压 境外营收超半成》,来源:财联社;

《雷军造车600天,小米再陷低谷》,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小米OV们,正在印度经历最艰难的一年》,来源:界面新闻;

《小米的高端化成功了吗?》,来源:有数

*文中李晶、林星、Ryan、丁萧均为化名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燃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登录_首发 | 数巅科技完成数亿元天使轮融资,耀途资本、君联资本联合领投

0806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17日消息,北京数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巅科技”)近日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金额数亿元,由耀途资本、君联资本联合领投。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技术产品研发、团队扩充及业务拓展。

数巅科技创始团队来自于微软、腾讯、蚂蚁集团、华为等国内外一线大厂,技术实力雄厚,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向有十余年积累。创始人何昌华博士在创业之前为蚂蚁集团数据智能部部门负责人,同时兼任蚂蚁集团首席计算及存储架构师。在蚂蚁集团,他主导建设了一体化AI工程平台、图计算系统、虚拟化数仓、新一代分布式计算引擎等系统,有力的支撑了其业务的快速扩张。何昌华博士曾荣获“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重要奖项,同时也是“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在加入蚂蚁集团之前,在硅谷求学、工作二十余年,曾在斯坦福取得PhD,其后进入Google、Airbnb等硅谷明星企业担任核心高管,领导并推动公司核心大数据产品的建设。

在离开蚂蚁集团后,何昌华博士创建了数巅科技。数巅科技持续专注于打造企业级数据智能技术,充分释放大模型和大数据对业务的价值,帮助企业实现数智化决策。

“大模型应用已经在对话及内容生成等方面展现出了颠覆性影响,但是在企业内部,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往往拥有更重要更广泛的场景。因此帮助企业沉淀管理高质量的数据资产,并让大模型与所有资产充分协同起来,才能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和释放大模型潜力,进而在企业内部大范围实现智能决策和业务创新,这将为各行各业带来巨大价值。”何昌华博士表示。

对于目前日益火爆的大模型应用,数巅科技的产品独辟蹊径。凭借行业大模型微调、统一数据服务的技术能力,数巅科技构建了业界领先的创新型大模型应用框架,用于彻底连通大模型与企业数据资产,实现业务场景的协同决策。

作为大模型应用框架的先行者,数巅科技将在2023年下半年推出智能BI及智能运营应用,这是基于大模型应用框架的插件式产品。它们将以全新的方式嵌入到客户的商业智能和营销平台,显著提升业务人员和决策人员的数据洞察空间,助力企业数据应用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实现快速升级和迭代。

这种创新形态的产品应用,不仅能提升企业的决策效率,还能帮助企业抢占市场先机,实现业务增长。而大模型应用框架背后,则是数巅科技另一核心技术:数据虚拟化引擎。

据介绍,数据虚拟化引擎是数巅科技的核心产品,该引擎可直接应用于企业已有大数据平台,对企业数仓进行快速赋能,让数仓可以持续提供优质的数据资产、高效绿色的计算能力、统一易用的数据服务连接。

企业通过虚拟化引擎,可以对内部数据进行诊断、优化、统一,并与大模型进行无缝的交互数据服务。简单来说,虚拟化引擎作为一个独立部署引擎,无感的帮助客户完成数据的导入和优化,并实现10-30倍的计算性能提升。所有的异构数据源都会在应用层被转化为统一的访问接口,使得大模型应用和大数据平台完全打通。

虚拟化引擎的应用不仅能大规模降低客户的数据使用成本,也能极大地降低客户使用大模型的技术门槛。

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表示:数据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随着AI大模型时代的到来,将进一步重塑和推动底层数据智能基础设施的需求和建设。数巅科技团队在数据和AI领域具有深厚技术实力和丰富实践,是国内少有专注于数据虚拟化和数据编织的公司,能够帮助客户快速、更低门槛的实现企业内外部各类数据的连接、加工和智能化应用。我们相信数巅科技未来可以帮助更多企业运用更先进且易用的数据智能技术进行分析决策和业务创新,成为国内数据智能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先者。

耀途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光表示:“伴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数据驱动决策和运营的普及,数据分析和智能平台将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纵观技术变革的历程,数据智能基础设施正处于活跃的技术创新期,新的创业公司有机会重新定义下一代的企业数据分析和智能平台,大模型时代,企业数据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重塑也会加速。数巅的创始团队阵容强大,在数据分析和智能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行业实践,积极探索产品企业数据与大模型的结合来为客户提供全新的产品体验,我们认为数巅将会持续引领国内数据智能领域的发展。”

据悉,数巅科技的虚拟化引擎产品已经在多家头部企业进行了部署和商务落地。在提供数据服务的同时,也与客户一同针对不同领域的真实场景进一步探索创新。目前V1.0版将于2023年下半年正式发布,其通用SaaS版本也已经在测试中。

华宇登录_筑巢引凤 与穗共赢 广州金控集团举办创投活动周为广州 引入金融活水和优质企业

0805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广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广州市委关于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工作要求,广州金控集团充分发挥集团作为广州市现代金融业产业链“链主”企业作用和金融牌照齐全的综合实力优势,于7月12日至14日开展创投周系列活动,持续优化广州科技创新生态,完善以科技金融为主线的产业创新支持体系,用好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及直投基金,为广州引入金融活水和优质企业,营造“天下资本投广州、投资兴业在广州”的生动局面。

成立金谷联盟:打造广州市高质量发展科技成果转化金谷

7月12日,广州金控集团携手广州大学城管委会、广州大学城内12所高校以及国内知名风投创投机构,正式成立旨在将广州大学城建设成为广州市高质量发展科技成果转化金谷的联盟(以下简称金谷联盟),着力构建“1+12+N”合作生态,推动完善大学城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全方位提升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金谷联盟将以用好一只天使基金——广州金控集团旗下“科创母基金直投基金”,设立一只“广州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引进一批基金——国内外优秀创投机构和子基金,创建一项赛事——“广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建三个平台——“金谷”科技成果转化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金谷”生命健康产业科研服务平台、高层次人才培育与集聚平台等四个“1”和一个“3”为抓手,共同助力广州大学城科技成果的培育和转化。

广州金控集团将充分发挥旗下金融牌照齐全的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和市属国企的“桥梁”作用,利用好金谷联盟这一优质平台,积极联合各政府部门、大学城内各高校、各风投创投机构以及集团战略合作伙伴的力量,共同构建“政-学-研-用-金”全社会共促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氛围与强大合力,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创新要素、投资机构、创业企业与头部企业到广州大学城聚集,共同推动广州大学城创新创业生态健康有序发展,为推动广州在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标杆中走前列作示范贡献“金谷”力量。

创投广州行:为广州科创企业引入金融活水

7月12日至13日,在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成立4周年之际,在市科技局的精心指导下,在琥珀资本、创钰投资、丹麓资本、国投创业、险峰、云九资本、招商银行广州分行、琢石投资、广发信德、松禾资本的鼎力支持下,广州金控集团举办了以“探索·WE来”为主题的2023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创投峰会。300余家创投机构、150多家科创企业、数十位专家学者、创投大咖云集广州,共话科技创新、共商资本赋能、共建合作平台。

为深入推进产融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创投峰会精心组织“创投广州行”专场活动,发挥科创母基金引导作用,吸引优质资本集聚广州,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创投机构“送上门”。活动组织方根据来访的60家创投机构的投资偏好,细分生命健康、硬科技、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消费等产业赛道,优化设计考察路线。由创投机构代表自主选择“创投广州行”路线,兵分五路,深入广州各产业园区,实地参观考察24家广州本地企业,与企业创始人团队零距离接触。

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赛道,创投机构代表团实地走访了源古纪、赛维森、中大医疗、思德医疗、创芯国际、百吉生物等企业;观摩硬科技企业的创投机构代表团,沿途走访了泰斗微、黑格科技、运通智能、云宏信息、暗物智能等科技企业;走访新能源、新消费类企业的创投机构代表团,沿途考察了鸿基创能、茶里、巨湾技研、官栈、美赞臣、丘大叔、奥动新能源、超境汽车、大事件等企业;产融双方代表在企业实验室、展厅、研发中心深入交流沟通,探讨深入合作机会。

此次“创投广州行”活动,向创投机构开放广州优质潜力创新企业资源,为产融双方提供精准匹配服务,吸引优秀创投机构一起看广州项目、一起投广州产业,同时也给广州新兴产业带来了一次展示自身,引流金融血液的良机。来自北京、上海、苏州等地的创投机构表示,本次“创投广州行”行程丰富,干货很多,大湾区创新创业氛围浓厚,为创投机构与优秀创新企业深入合作打开了一扇窗口,希望持续举办“创投广州行”活动。

产业合作交流会:为广州引入优质科创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委“1310”工作部署,服务“广东制造业当家”“广州制造业立市”战略,广州科创母基金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圈项目、资源、资本、智库优势,在本次峰会特别设置了“筑巢引凤”产业合作交流洽谈会对接活动,建立创新端、资本端与企业端沟通桥梁,充分发挥创投优势,为产业链补链、延链、升链、建链提供助力。

会上,高瓴投资、琥珀资本、松禾资本、中金资本、国投创业、和玉资本、盛景嘉成、武岳峰科创、险峰、祥峰投资、硬科院、云九资本等12家投资机构、科研院所携36家国内优秀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类企业参加峰会。各机构代表积极发言,与广州市商务局、广州各区招商部门面对面深入交流,进行了一场对接精准、落地实际、成果显著的高效交流活动,达成总投资额超过80亿元,企业总产值有望达到400亿元。

办一次创投会,兴一座创投城。活动主办方广州金控集团表示,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省会城市,枢纽功能突出、创新氛围浓厚,产业基础扎实、产业链条完整,招商政策优惠、营商环境一流,是产业集聚发展的热土,更是创新创业投资的热土。广州金控集团将始终以服务广州实体经济为己任,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举办创投行、项目交流会、大院大所对接会、招商对接会等行业交流会,为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主体,提供了一个被挖掘、被认识、被认可的投资机会;为全国创投机构提供了一个读懂广州、投资广州、热爱广州的交流机会,为助力广州“二次创业”目标、贯彻广东“制造业当家”部署、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国家战略增添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