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分类:华宇平台专发展

华宇测速地址_张一甲:2021中国数字经济50条判断 | 甲子引力大会

0608

2021年12月4日,2021「甲子引力」大会于北京召开。开幕式上,甲子光年创始人兼CEO张一甲(甲小姐)带来了时长90分钟的《行至水深处:2021中国数字经济50条判断》主题报告。

张一甲回顾了消费互联网作为一个时代的落幕和数字经济作为一个时代的开启,结合甲子光年智库团队对超过2000家企业的数据实勘调研、对行业发展生态的多维度观察,以及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反思,用50条犀利判断洞察了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甲子光年年度报告,干货满满,欢迎大家取阅!

以下为报告演讲文字实录:

1.开场

2021关键词

大家好!欢迎来到2021甲子引力大会。这是甲子引力第一次线上举办,很遗憾不能见面,但对未来的共同关注,让我们仍然同处一个时空。

2021年已经进入倒计时。屏幕上是这一年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高频词。这是整体情绪悲观大于乐观的一年。如果说2020年的“难”是一座突如其来的断崖,2021年的“难”就是一场漫长的谷底爬坡。当疫情常态化后,“难”也将成为一种常态。这更需要我们对未来做出清晰的考量。

不要低估中国的坚决

今年最大的新闻是什么?就是政策新闻。这里,我们罗列了今年一系列核心政策——密度很大、力度很强。无论是对垄断者、数据安全问题者、教培等行业的处罚,还是对相关技术的大力支持,国家出手一剑快过一剑,而政策的指向是非常鲜明的。一打一推间,让我们意识到:中国已经走在明确的大时代转折的道路上,不要低估中国的坚决。

捷径消亡,破旧立新

捷径消亡,破旧立新,是今年千行百业的共同底色。

有一件新事物,已经深入我们的血液里——字面意思的“深入血液里”,这就是新冠疫苗。今年1月1日,中国首批新冠疫苗开始接种,目前已经接种超过24亿剂次。疫苗让免疫系统提前预见病毒的样子,做好准备,从而遇到真病毒时能更快反应;同理,如果我们能从变局中洞悉规律和趋势,提前预见问题,我们就能更从容地应对,就好像为自己建立了疫苗免疫系统一样。

我们要迎对下一个时代的变化,就要从上一个时代的复盘和反思说起。

一个时代的落幕:消费互联网,雨打风吹去

2021年,互联网股价大幅回撤

2021年,中国互联网巨头经历了一次集体暴跌洗礼,股价纷纷大幅回撤。

2021年,互联网用户时长封顶

为什么呢?除了反垄断等政策影响,一个客观事实是:互联网正在进入增长停滞阶段。

数据显示,三大运营商用户总数已经超过了人口总数,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中国移动互联网人数增长人均上网时长增长都在逐渐停滞,大家使用手机的时间封顶在了每日6小时。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线上所有产品都在争夺这6小时,所有APP都是竞争对手,都是存量竞争,企业普遍陷入流量饥渴,这是互联网神话开始消亡的最根本内因

2021年,互联网大佬集体缺位

另一个视角,是互联网时代的掌舵者们。2021年7月,福布斯中国发布了2021中国最佳CEO榜,榜单排名有些出人意料——互联网大佬集体缺席。

小米集团雷军、海康威视胡扬忠和比亚迪王传福名列前三甲,而阿里、腾讯、美团等多家去年入选的互联网巨头却跌出了前50。相比去年,榜单上的互联网企业少了,更多是制造业企业的身影

福布斯中国对此评价:“中国互联网行业生态剧变、品牌裹挟资本的野蛮生长的时代或将终结。”

我的好朋友梁宁在博客里写:“英雄总被雨打风吹去……一个沉甸甸的、永久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形态的时代可能到了一个段落,到了一个分水岭。这个过程中的很多东西其实我们都还来不及真正的认识它和理解它,就又可能被裹胁着到另外一个时代去了。

互联网需要反思的是什么?

1994年中国接入全球互联网,2016年成为全球网民最多的国家,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

需要肯定的是,互联网对中国经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十亿用户接入互联网,我们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

那么,互联网的问题究竟是怎么出现的?

过去十年,互联网存在一个百试不爽的“发展规律”:“烧钱→整合→收税”。

第一阶段:任何细分市场初始阶段,总有一大群人冲进去试水,拼命烧钱,尽快把市场烧热;第二阶段:烧得差不多了、市场天花板出现了,头部公司会主导一轮合并,落后者也会把自己卖掉;第三阶段:当细分市场内只剩下寥寥几个巨头,自由竞争的时代就结束了,就可以开始“收税”了。幸存者不仅可以把烧的钱全赚回来,还会谋求更高的超额收益。

久而久之,互联网留下了几个突出存在的问题:

(1)过快转移:互联网让制造业尚未充分发展就开始“横向转移”

2008年,是中国互联网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分水岭。在2008年之前,中国互联网仍以线上业务为主,主要是游戏和广告。2008年之后,阿里和京东迅速扩张,电商平台崛起,打通了线下和线上。

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打击后,持续走高的地价和房价,挤压了制造业的利润空间,中低端制造业逐渐丧失了向中高端转型的机遇,最终转向电商,以规模求生存。而伴随流量越来越贵,互联网又逐渐成为强势渠道时,商家的利润率更越来越低

所以,中国的互联网在大量赞誉声中“弯道超车”时,制造业尚未达到顶峰就开启服务业转向。这种转移,是一种“横向转移”——从过去二十年的“低端制造业”到后来的“低端服务业”,带来了一种产业结构“升级”的幻觉。但这不是真正的升级,看似花样翻新,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

(2)吸附效应:互联网像洪水猛兽一样吞噬着原本应该属于实体行业的人才和资金

更为严重的,是互联网对实体行业的人才和资金的吸附效应

如今,因为快速造富效应,互联网从制造业抢人,人才宁送外卖不进工厂,工厂普遍抱怨“用工荒”。互联网企业摧毁了大量传统产业中有价值的岗位,提供的却是低质量的替代。原来实体生意中的小老板们去送快递或者开滴滴了,中小型制造企业则更难实现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互联网比制造业更能吸引资本。众所周知,制造业投资长,回收慢,互联网业态新,回报快,挤压了制造业的融资空间。

(3)屠龙少年变成巨龙:基础设施私有化,“收租逻辑”,以垄断造成公平问题等

久而久之,强大起来的互联网也形成了其他问题:

垄断:一旦垄断,就提高广告费和上架费,以至于一些小公司把货物上网上架的成本比在线下商店还高。

隐私问题:采集客户和老百姓的信息,侵犯隐私。

社会隐形成本:互联网企业使用了大量社会资源,比如大量没有足够社会保障的“临时工”,这些隐形成本需要全社会承担。

引导过度消费:算法无孔不入的推荐,利用人性弱点设计产品,打擦边球,扩大流量,各种购物节诱导用户过度消费。

互联网杀熟: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价格不同。

内卷: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后,大厂开始出现996、007式的内卷,影响了一代人的工作状态和心态。

所以,之所以政策要对互联网进行限制,不是要否定其成果,而是为了保持经济的活力,和后来者发展创新的权利。

今天,消费互联网已经完成了阶段性历史使命,是时候进入新的页面了。这需要我们向巨大的历史惯性告别——我们习惯了互联网这趟快车,以至于忘了周边广袤的田野,不是没有机会了,只是机会在深处。

那么,新的机会是什么?疫情和国际局势让我们明白:完备的实体经济才是一个国家的基石。中国接下来要走的路,就是实体经济,但又不是过去那种依赖人口红利的实体经济模式。因此,未来的路也就出现在脚下了。

一个时代的开启:走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大时代

我们正在开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大融合的时代,这是由多维度的宏观背景决定的。

人口:老龄化让数字经济成为大势所趋

今年5月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我们可以看到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年龄人口,即15-59岁的比例比2010年降低了6.79%;而65岁以上人口占比却持续上升。前两天看到一个热搜,说北京2035年将进入“重度老龄化”——也就是,老龄化人口将超过30%。

人口老龄化,从供给端意味着劳动力减少,从需求端意味着越来越多老年人需要照顾。这对数字经济提出了需求:一方面,技术可以逐步替代一些劳动力,另一方面,相关技术比如远程医疗、交通进步等可以帮助养老。所以老龄化让数字经济成为大势所趋。

政策:明确的政策导向指明方向

从政策看,信号非常明确。“数字经济”四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数字化”在十四五规划里提及了六次。相关政策已经进入各级政府的政策体系中,也成为了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推手。

北交所:继续资本市场的科创革命

今年一大焦点是北交所。北交所定位于服务“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上市企业会更小、更早、更新。这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降低了上市门槛。这也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形成了“三足鼎立”格局——上交所辐射长三角地区,深交所辐射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北方第一家交易所,北交所将给京津冀甚至北方经济带来更大发展机遇。

资本:用脚投票硬科技

从2021年的融资数据看,硬科技已经成为资本明显的朝向。从融资事件和金额看,排在最前面的是企业服务、生产制造、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汽车交通等领域。资本在用脚投票。

而从最头部机构红杉和高瓴的动作看,布局也很集中,医疗健康、企业服务、生产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成为他们出手最多的方向。

成长速度:新一代科技企业快速崛起,已成独角兽主力军

根据CB Insights最新数据,中国一共有独角兽企业168家,排名全球第二。而科技企业数量已经占我们独角兽整体数量的84%。新一代科技企业家作为中国经济的“新贵”阶层,正在快速崛起。

技术环境:研发投入得到空前重视,从需求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变

从技术发展成熟度来看,我们调研发现,在网络设施、数据库、云服务平台等方面,我们的技术成熟度已经和国外先进水平持平;但在芯片、操作系统、中间件、工业软件等领域,我们和国外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可见,中国数字经济相关技术发展水平并不均衡,要更有针对性地投入。

过去,中外科技市场逻辑存在显著差异,中国是需求驱动型,欧美是技术驱动型。需求驱动型是先有应用需求,进而推动厂商开发产品,若现有技术无法满足,再进行技术攻关;技术驱动型则正好相反,企业会先研发先进技术,然后开发产品,再培育市场,最终得到应用。

在国际竞争和“卡脖子”问题下,未来中国将会加大主动研发,从“需求驱动型”向着“技术驱动型”市场转变。从真金白银上,能看出中国对研发越来越重视。根据美国期刊报告: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影响创新投入,而中国是2020年唯一研发投入正增长的经济体,同比增长10.3%。

后疫时代:数字化已成深刻共识,数字化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在所有的背景条件中,最难建立的是共识,而疫情让数字化的共识在巨大的推力中形成。去年大会我们谈到,疫情,让企业云与数字化的进程平均加速了6年。疫情划开了一道分水岭,数字化程度不同的企业冰火两重天:根据埃森哲报告,从财务上看,数字化转型领军企业的优势十分明显——疫情前后,与其他企业营收增速的差距从1.4倍扩大至3.7倍。疫情前已经数字化的企业,疫情来临时能持续扩大优势,而其他企业则遭遇“亡羊补牢”的痛苦。

疫情让我们意识到,数字化不仅仅是“降本增效”的问题,而是“生死存亡”的问题,数字化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根据红杉资本报告,95%的受访企业已经开始数字化实践。

要素禀赋理论:发展数字经济并非主观臆想,是客观要素决定的,是实然之路,也是应然之路

刚才说的是宏观背景的实然方面,现在我们说一说应然方面。要素禀赋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当下的路径选择。

要素禀赋,是一个经济体所拥有的资源总供给,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要素禀赋理论指:劳动相对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并出口,资本相对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资本密集型商品并出口,这会形成“比较优势”,更有竞争力。所以,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不是随意选择的,而是要素禀赋决定的——当要素禀赋升级,产业也随之升级。

中国的要素禀赋在改革开放后逐渐迭代,从劳动力禀赋,到资本禀赋,再到今天的数字禀赋。此时此刻,我国在数字方面的积累全球领先,数字经济契合了中国数据要素禀赋比较优势。换句话说,发展数字经济,是理性客观的选择,是未来中国的实然之路,也是应然之路。

2.点题

现在,让我们进入大会的主题。2021年的大会主题,我们讨论了很久,最终定为「行至水深处」。为什么呢?

1.  从全局看,数字化正在整体进入产业深水区:

数字经济等于“新经济”+“旧经济的新空间”,后者是数字经济更大的增长动力。

2.  从需求侧看,数字化的落脚点正在下沉,数字化转型进入下一站:

数字化的“吃水”正在变深。我们演讲的后半部分,会有数据实勘,来体现为什么数字化转型正在下沉。

3.  从供给侧看,此时此刻,科技创新更需要“躬身入局、深水笃行”的定力和恒心:

互联网流牛奶和蜜的时代结束了。数字化的落点步入产业更深处,创新者接受考验的链条更长、维度更多,既面临产业内生的复杂性,又面临技术突破的艰难性。SHAPE \* MERGEFORMAT

3.数字经济定义及概述

数字经济发展历程伴随网络水平、数据量级、代表性技术的迭代,数字经济不断升级,从电子时代,走向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直到今天的数字时代,并正在走向数智时代。接下来,伴随量子计算等技术的成熟,数字经济将开启更大的想象力。

数字经济价值链

数字经济市场规模和结构

从市场结构看,数字产业化部分,包括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按照甲子光年测算,数字产业化目前市场规模已经接近9万亿,其中占比超过一半的是数字产品制造业,而数字技术应用业的比例将持续提升;如果算上产业数字化部分,数字经济将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关注「甲子光年」,后台回复“2021”,获得高清版完整PDF。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甲子光年官网下载。

4.50条判断

4.1 数字产业化:技术飞入深处

接下来我们正式进入判断部分,我将从四个方面展开。首先,是数字产业化部分。

判断01:从封闭到开放:巨头互联互通,互联网告别“圈地征税”和“唯流量论”

判断02:数智融合时代到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从互不统属走向深度融合

判断03:硬件厂商软件化,软件厂商云端化

下一个判断,是硬件厂商软件化,软件厂商云端化。甲子光年调研发现,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数字化转型的需求,越来越多硬件厂商开始提供与硬件匹配的软件产品,提供软硬一体化产品的厂商已经占硬件厂商比例的8%。而软件厂商中,已有高达87%的软件厂商可以支持云端部署,在企业应用软件、平台、基础软件等部分领域,产品云化程度已经超过九成,而涉云率只会越来越高。

判断04:开源:软件吞噬一切,开源吞噬软件

判断05:隐私计算开启数据协同新范式:守护数据价值,实现“可用不可见”

刚才我们谈开放、开源,意味着数据间的协作将越来越多,但与之而来,隐私安全问题就必须要解决。既要让大数据创造价值,又要把个人隐私得严严实实,这是个需要技术来回答的问题。其中一个答案,就是隐私计算今年,隐私计算非常火,涌现了非常多融资案例。为什么呢?相比传统的数据协作方式,隐私计算开辟了一种全新模式:在保证数据提供方不泄露原始数据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实现数据的可用不可见——就像小蜜蜂采蜜一样,原数据都在本地,算法像小蜜蜂一样去处理数据。隐私计算也意味着我们数据协同范式的升级——1.0的数据包时代,到2.0的明文API接口时代,进入今天3.0的隐私计算时代。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个体基因数据是非常隐私的,如何安全地使用它来进行医学分析呢?有一家企业叫锘崴科技,他们的锘崴信NovaVita平台,在全国首次实现了真正基于隐私保护计算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肠道微生态分析、基因溯源等一系列医学大数据研究。在整个数据共享过程中,从始至终地对患者信息进行保护。

判断06:算力时代开启:算力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核心指标与重中之重

接下来我们谈谈算力。算力又称计算力,代表着对数字信息处理能力的强弱。为什么算力值得关注?因为我们正面临一个严重的供需差。我们正处于一个数据大爆炸的时代。据IDC预测,2025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180ZB这个数字有多可怕?如果把它们全部存在DVD中,这些光盘叠起来可以绕地球222圈。而挑战是10年来,全球算力的增长,明显滞后于数据的增长。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训练所用的模型复杂度和所需计算量也正在呈指数增长,也远远超过算力的增速。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世界,没有算力,就像没有电因此,新计算产业,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重中之重。计算力已经成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判断07:芯片:缺芯潮+主场景切换,为弯道超车提供机会

刚才说了算力,接下来说说芯片。2021年,全球面临严重的“缺芯”困境,芯片价格不断上涨,还是买不到。为什么呢?从需求端看:(1)疫情带来线上化需求,各种电子产品需求猛增;(2)随着大量科技龙头加入造车行列,全球车用芯片需求已快于整车销量增速;(3)数据传输量大幅度增加,对数据中心有了更多需求……等等这些,都对芯片提出了更多需求。而从供给端看:疫情让不少芯片供应商受到冲击,加上对需求爆发预期不足,芯片供应跟不上市场需求。在芯片行业,目前缺的不是订单,而是交付能力。我听一位创业的朋友开玩笑,说今年如果不搞主业,而是去倒卖芯片,可能会赚更多钱,做主业反而因为芯片缺货、涨价而压力很大。原本芯片就很重要,在当下缺芯潮中,芯片就更是国家的当务之急。2020年,中国芯片自给率仅仅为15.9%,而国家提出2025年芯片自给率要达到70%从15%到70%,要弥补一个巨大的鸿沟,可以实现吗?我们还是有信心的。芯片产业,中国过去二十年里花费了多少亿想弯道超车,没成功,为什么?因为过去二十年芯片产业是个“直道”,就是以英特尔和AMD为代表的X86架构的CPU,整个生态健全了,插不进去。而今天,计算发生的场景正在转移。原来的场景是PC,Windows,今天的场景是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在原来的场景中,我们没有发育的机会,而在新生态中,有很多新场景可以发育,尤其专用芯片在家居、车载等智能终端的需求正逐年扩大,这种场景化、碎片化需求为AI芯片公司提供了机会。SHAPE \* MERGEFORMAT

判断08:低代码:弥合IT供需鸿沟,推进技术平民化

今年,还有一个赛道热了起来,就是低代码。低代码开发平台,指那些无需编码少量代码就可以快速生成应用程序的工具,将开发时间成倍缩短,从而降本增效、灵活迭代。为什么低代码火了?一方面,疫情导致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提前,另一方面,数字化的供给跟不上需求。Gartner曾预言,到了2021年,市场对于应用开发的需求将五倍于IT公司的产能。但研究表明,专业IT人员只能够满足企业6%IT需求——这是明显的供需矛盾。低代码的发展,正在逐渐解决这个问题。Gartner预测,2024年超过65%的应用程序开发将通过低代码方式完成;75%的大型企业将用至少四种低代码开发工具。

判断09:人工智能:上市只是“开始的结束”,头部企业发力“大模型”

接下来我们说说人工智能。今年,人工智能行业最大的新闻,就是头部企业的上市。但这些上市过程一波三折,透露着很多艰难。光环褪去,行业已经形成共识:AI做不了颠覆式创新,还是要走产业+AI的路。上市是面子,业绩才是里子。以“CV四小龙”为例,从财报看,虽发展多年,但收入结构方面,to G业务仍是营收主力。而在其他场景中,AI商业化的确并不乐观。比如医疗AI的溃败:人们曾经对AI医疗抱有极大希望,巨头纷纷重金入局,但2021年,医疗AI遇到很多挫折:依图把医疗板块卖给深睿医疗IBM被曝将出售IBM Watson Health谷歌将关闭其医疗健康项目Google Health。在其他场景中,也有同样的难题。AI商业化为什么难?上有芯片等高利润、标准化产品提供商,下有掌握场景、议价权强势的客户和合作伙伴,AI公司在中间,人力成本昂贵、项目交付辛苦、议价权却不高,很容易做成大外包”——商业模式始终是AI的困局。那么,AI公司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头部AI公司最喜欢的是这样的机会:有难度、难度大、但是能做到,而且标准化程度较高。而现实是:往往要么过难无法做到,要么难度没有高到只有头部AI公司才能做到,要么需要定制开发。AI要跑通商业模式,必须找到一个巧妙的平衡地带——大模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火起来的。我们今年看到,头部AI公司陆续推出大模型、大装置。大模型动辄千亿万亿的参数量,让大部分公司望而却步,成为了头部AI企业的专属。大模型,是集成更多能力、更强算力的通用性模型,是为了让开发者减少重复投入,降低开发成本,提升长尾场景开发效率而诞生的期待大模型能带领AI在商业模式方面真正打开局面。

判断10:人工智能:造血能力成为比拼关键

当然,在营收方面,已经有部分人工智能公司取得了长足的进展。2021年3月至10月,甲子光年调研了148家人工智能企业,41%的人工智能企业过去一年的收入规模已经超过5000万元,而营收过10亿元的企业占比12%。可见,已有部分人工智能企业在造血能力方面找到了门路。举个例子,影谱科技是一家在数字商业领域深耕的企业,他们一方面以工程化的服务(标准化和可复用的产品与服务)实现大规模复制;另一方面,其延伸出的由用户/客户主导的“反向定制”(根据客户需求去创造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了“业务转身”新思路。因此产品很快在新零售、电商、品牌制造等数字商业领域铺开。

判断11:5G+XR时代开启“连接的升维”,人类交互从“认知”提升到“感知”

下一个判断是关于5G和XR。人类文明的进展,就是信息交互方式的进展。如果说4G是“人和人”的交流,那5G就变成了“人、机、物”都要通信。5G+XR,将为人类思维表达带来高维度的释放,将人类的连接方式升维,从连接信息变成可以连接行为,从交互认知变成可以交互感知例如互联网教育。现在远端上课和现场教学还不能比,理想的教学需要多点互动除了传送数字、文字外,可以实现音乐、体育的教学;现在互联网医疗基本是远程会诊,看一看、给一给建议,未来,真正的远端医疗,医生可以远程给病人做手术……这将给整个社会带来基于三维空间的新语言系统,大幅提升社会的运转效率。

判断12:云原生升级软件开发方式,无服务器或成下一代应用架构

接下来我们看看云原生。商业讲究“唯快不破”,用户对于功能的迭代更新、运行效率、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软件开发方式面临挑战,于是,云原生走到了台前。与其说云原生是一门技术,不如说云原生一套技术方法体系——开发、部署、维护、架构,都彻底基于云技术而迭代,可以让企业快速部署新业务,具备更好的弹性。目前,云原生的投入越来越多,已经9%的用户的云原生相关投入占IT投入的一半以上。目前云原生多采用微服务架构,随着技术愈加成熟,无服务器将成为微服务之后的新技术,它是比微服务更小的结构,能够有效降低运维成本。

判断13:RPA:开启高重复性工作的“外挂”,却要提防陷入低价内卷

刚才说到“唯快不破”,另一项技术值得关注,就是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今年国内RPA融资事件比去年翻了一倍还多各大研究机构都给出了RPA高速增长的判断:Forrester预测,2021年,每4个信息工作者中就有一个会从RPA中获得帮助;Gartner预测,到2024年,近50%的RPA应用将来自IT部门之外。RPA是自动化机器人,只要预先设计好规则,RPA就可以模拟人工,进行复制、粘贴、点击、输入等行为,完成大量规则较为固定、重复性较高、附加值较低的事情。比如玩游戏的小伙伴,为了不被电脑踢掉,要隔几秒动一下。有人不想守在电脑前,就使用了点鼠标的“外挂”,这种“外挂就是RPA的一种。“外挂”有多大作用呢?一项全球调查显示:员工平均每月要花60小时来完成那些本可以被自动化的任务,归档文件、录入数据、制作报表,不断Ctrl+C、Ctrl+V,而RPA完全可以解决这些工作。在多个行业中,大约有70%的高重复性工作都可由RPA来自动完成。以上是RPA乐观的一面,但值得警惕的是,这个行业已经开始陷入低价内卷。在甲子光年今年的报道《RPA爆火这两年:AI乎?非AI乎?| 甲子光年》中,我们描述了这样的局面:某银行一个20万左右的RPA订单竞标中,有将近20家厂商参与。在为期两周的选型测试阶段,这些厂商的工程师们入驻银行,每天紧密联系银行人员、加班加点梳理业务流程。两周后,一家报价1万元的头部厂商中标。

另有一家银行向市场招投标,预算130万,要求RPA厂商配备5名工程师、在现场入驻6个月实施。有厂商拿出一副不要钱的架势,竞标时报价11万。

一位被访者告诉甲子光年:“在北上广深这些主战场,随便一个十几万的订单,都有15家以上厂商在竞价。”RPA的低进入门槛,是价格战刺刀见血的根源。如同“囚徒困境”,厂商被搞得苦不堪言。所以,落地两年,RPA行业还在“摸着石头过河”,最终的较量一定不应该是价格,而是能否真正解决客户痛点,从价格优势走向价值优势。

判断14:机器人:“打群架”是必经之路

接下来说说机器人。近年来,随着老龄化和疫情影响,机器人成为热门领域,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都一直保持高速增长。SHAPE \* MERGEFORMAT

判断15:数据安全:一场不能输的战争,攻克流动数据安全是关键

4.2 产业数字化:千行百业向上突围

接下来,我们看看产业数字化,看看千行百业是如何向上突围的。

判断16:组织形态:向打破边界、在线协同作战的平台型组织变革

首先,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最好的组织形态?工业经济时代,企业基本是金字塔式的科层组织结构——组织边界清晰,领导权力集中,命令纵向层层传递,强调部门岗位专业分工。这导致部门墙和数据孤岛,决策执行效率低,市场反应速度慢。数字经济时代,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带来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这对组织形态提出了新要求。组织机制逐渐从过去的集权管控走向授权赋能,从单一决策中心走向多元化决策中心,由管理层的经验决策走向基于大数据的决策,企业逐渐改变金字塔式科层制组织结构,走向扁平化、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的平台型组织。这也涌现了一些赋能协作的企业。比如致远互联董事长徐石向甲子光年表示,致远互联希望成为一个使能者,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让企业可以自生长自己的能力,通过COP(协同运营平台)找到其转型升级的最佳路径和方法。这几年,他们利用致远协同运营平台(COP为鱼跃医疗打造了协同在线、业务在线和生态在线的新型组织结构,在大健康产业环境下,创生了超越传统集团化组织形态的更高级形态,促使企业端整个交付体系与用户的需求场景实现更高密度的耦合,从而营造出更强更持续的竞争力。

判断17:商业触点改变:从“物以类聚”到“人以群分”

刚才说了组织的改变,同样改变的,是商业的触点和入口。今年的双十一,相比往年安静许多。这并不意外,因为电商的主导者正从原来的「物以类聚」的平台,转变为「人以群分」的社区,社群成为商业的重要触点和入口,社群经济正在崛起。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社群属性在不断迭代:农业时代,社群是先天属性,半径很小。人们的社群关系比较简单,同胞、同族、同乡、同学、同事、同伴等,社群关系迭代得很慢。工业时代,社群是物理属性,半径放大。伴随交通的发达,人们的连接范围得到了放大,社群数量的增长速度是“算术级数”的。数字时代,社群是精神属性,没有边界。互联网让信息传递和连接关系变得极容易,我们有了更多基于“认知认同”而非“共同经历”的社群。兴趣小组、红包群、宝妈群……社群数量增速变成了“几何级数”的——这使得人以群分变成了一个动态的、快速迭代的分类体系,给了商家更多机会和挑战。

判断18:新零售范式已来:个体为王,消费唯心

判断19:供应链数字化:从“牛鞭效应”到“短路经济”

我们再看看供应链。供应链一直面临一个挑战,就是“牛鞭效应”——在供应链上,需求的微小变化,会从零售商到制造商、供应商逐级放大,这种现象就叫牛鞭效应。举个例子。假定全球消费者对计算机的需求预测轻微增长2%,传递到联想(制造商)时就可能成了5%,传递到英特尔(一级供应商)时则可能是10%,而到了英特尔的设备商(次级供应商)时则可能变为20%。越处于供应链后端,需求变化幅度越大;每增加一个层级,前端粗放乐观的销售预估导致的产能过剩和产品滞销现象则越严重。反之亦然。这就像西部牛仔挥舞的牛鞭,手腕轻轻一抖,鞭梢便会大幅抖动。今年芯片供给跟不上,和牛鞭效应也有关系。好在,随着数据智能技术的应用,从销售预测到数据分析,供应链的每个环节正变得更加精准,迟滞效应已极大地缩小,逐渐从牛鞭效应走向短路经济——一方面,建立跨链条节点的直连,短路掉中间节点,优化交易结构,提升商业效率;另一方面,反转供应链方向,追求C2M,用消费逆向牵引生产变革。C2M如今已经应用到了诸多行业。

判断20:供应链结构升级:从供应链1.0走向供应链4.0

走向短路经济,意味着供应链结构需要升级。回顾历史,供应链的发展经历了从1.0走向4.0的过程。供应链1.0时代是计划供应链。在产品稀缺的计划经济时代,需求远大于产能,供应链“以产定销”,由国家统一调控,形成生产商主导的直线型供应链。当时风靡一时的北京牌黑白电视机,就是典型的计划供应链的产物。供应链2.0时代是产品供应链。随着市场不断活跃,商品交易更加频繁,承上启下的中间商开始主导交易,不断匹配上下游供需。供应链运作基于“产品”,形成中间商主导的网链型供应链。典型企业有中国烟草等。供应链3.0时代是信息供应链。社会进入了丰饶经济时代,供给开始大于需求,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专卖店、会员店、购物中心等零售业态大量出现。供应链运作基于“信息”,以销定产,同时,由于互联网及物流发展,大量中间商开始被取代。供应链结构呈现由需求驱动的放射状,形成了零售商主导的放射型供应链。典型企业有沃尔玛、永辉超市等。供应链4.0时代是价值供应链。消费升级让需求变得无限多元、快速迭代,这要求生产、零售、物流等环节必须更高效,甚至实时协同起来。于是,云平台开始出现,供应链开始极度整合,数据实现“热备份”,实时上传至云端,在各环节主体间准确发送“指令”,以需定产供应链结构呈现由大数据驱动的、消费者为主导的平台型供应链。典型代表就是亚马逊和阿里巴巴。此刻,供应链4.0正在各行各业落地。

判断21:数据治理进化方向:全局数据拉通,从“事后总结”到“事前管控”

去年我们谈到,数据已经成为官方认可的生产要素。企业要真正发挥这种生产要素的价值,就要学会全局数据拉通,让数据参与生产全流程原来是事后总结,现在要事前管控”——原来是通过专家经验在最后用数据总结,而现在,要在所有关键触点掌握行为数据,实时参与研发、运营、生产过程中。既然要事前管控,就需要一些必修课:比如建立企业级的数据命名词典、数据标准、校验标准等等,让全局数据不再是固化的资产,而是活动性的生产力,让即时的数据=即时的认知=即时的决策

判断22:高阶人才正从C端走向B端,走出大厂,走向工厂

今年有一个核心话题,叫“逃离大厂”。这不是个别现象,据调查,2020年,有50万年轻人逃离大厂。2020年初,脉脉调研显示,全国19家互联网头部公司,员工平均年龄是29.6,字节跳动和拼多多的员工平均年龄为27岁;不仅大厂平均年龄走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也在降低。2020年底脉脉调研结果显示,互联网职场人的工作幸福感满意度排在倒数第三。那么人才去哪里了呢?甲子光年前阵子写了一篇10w+的文章《年轻人逃离的工厂,正在被博士们看中| 甲子光年》,里面提到:今年春招,传统产业界的应届博士生招聘需求同比增幅达到75.7%一种工人的两极化流动正在悄然发生:一方面,疫情加剧了工厂的生产压力,年轻人正加速逃离传统工厂;而另一方面,一些名校硕博毕业、拥有多年互联网行业技术沉淀的科技人才则把目光投向工厂、矿山,试图用科技改变老旧的行业。当然,巨头也意识到,人才的流向,就是未来的走向。今年4月,华为悄然成立了一个一级部门——煤矿军团,跟运营商BG、企业BG、消费BG等在同一个级别。从2020年12月到2021年4月,华为在短短4个月内,完成了数百人的人员组建,他们将尝试给全国上千座煤矿做数字转型方案。任正非想让煤炭工人穿着西装上班无论是人才的流向,还是华为逼上煤山,都佐证了同一个趋势:互联网的好日子结束了,但更大的机会在产业深水区。

判断23:消费新势力两极化:Z世代与银发经济,开启“to Z”与“to 老”商业时代

近几年,“人口红利”不再,但两个群体却呈现了相对增长。2020年,少儿(0~14岁)和老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分别从2019年的16.8%18.1%提升至17.9%18.7%这让很多生意模式开始to Zto 老。Z世代是数字原住民,他们身上聚集了两代人的财富,是很特别的消费一代。数据预测:2035Z世代整体消费规模将达16万亿元。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是老年群体。数据显示,中国广场舞大妈群体总数在1亿左右——她们往往拥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并掌握着家庭财政大权,堪称“有钱有闲”。和Z世代不同的是,“银发经济”几乎还是一个没有开发过的蓝海。比如,能不能让老年人坐在椅子上换鞋子?马桶旁边有没有手栏杆?银发经济还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判断24:直播+电商时代,10亿用户的信任机制正在被重塑,新品打爆速度加快

判断25:制造业:向“服务化”转型,售后服务市场成为新增长点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制造业。这几年,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很快:2020年相比,A股市场2021年前三季度IPO行业占比有了明显变化,制造业新股数量比例明显上升,TMT行业占比明显下降;而今年中国500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有249家,比去年增加了11家,占了总数量的一半。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制造业整体在向服务化转型。为什么制造业需要服务化?产业升级的过程,是能力建设的过程,客户的需求不再是单一的产品,而是产品、服务相融合的解决方案——向服务化转型,有利于促进厂商由单纯卖货,向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及系统解决方案转变。看似无形的服务,让客户获得了真正的价值,也提升了厂商的产品价格品牌黏度从收入数据看,2017年,中国制造型企业服务性收入不足5%;2019年工信部最新调研显示,47.6%的企业服务性收入超过20%。一些著名制造企业的服务收入占比已经超过了50%

总之,制造业服务化的方向是:

·     以产品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

·     单纯提供产品和设备→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及系统解决方案;

·     低附加值→高附加值;

·     低黏性→高粘性;

·     把一款产品尽可能卖给所有人→围绕一小搓人尽可能提供多维度和长周期的服务体验。

最根本的转变,就是由以产品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转变。

判断26:越来越多企业转向以租代售的“即服务”模式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产品即服务、以租代售成为商业模式的趋势。越来越多企业,从传统卖产品的商业模式,转向以订阅为导向,产品+服务+平台的组合商业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客户体验。比如汽车产业链,主机厂纷纷宣布自己不再是汽车制造商,而是出行服务商。另一个典型是苹果。苹果完美展现了如何即服务模式增加盈利能力,和打造革命性的客户体验。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20年,苹果市值的一路增长,和苹果的服务占销售额的比例,是明显的正相关的。这是几组关键数字:5X采用订阅模式的公司,每赚取一美元收入,就能为企业创造5倍的价值;+24%全球“即服务”市场正在飞速发展,到了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达到24%;$50B苹果的服务业务预计到2025年可创造500亿美金的利润。所以,即服务,应该成为未来所有企业商业模式的努力方向。

判断27:产业龙头以数字化带来“身份的跃迁”:从改变自己,到反哺行业

在“即服务”模式下,一个趋势是,行业龙头纷纷以服务能力,从“科技输入者”升级为“科技输出者”:他们将自身数字化转型沉淀的能力进行标准化、云化,对行业中的其他企业进行赋能,分走原生ICT科技厂商的市场。比如海尔的卡奥斯平台、三一重工树根互联、美的美云数智、富士康的工业富联等,龙头正以数字化服务实现身份的跃迁。

判断28:工业互联网:从单点智能走向全局智能

判断29:汽车:新技术驱动产业链话语权重构

判断30:服装业:快反工厂让服装可以像网页一样迭代

最后看看服装行业。一个出乎我意料的变化是,服装产业要变天了。以前传统服装要提前9个月开订货会、提前半年排产,夏装5月上新,8月就开始上秋装了,一个季节的服装一年才能迭代一次。但现在武汉有了快反工厂”——我们可以像迭代网页一样迭代衣服的设计。目前,武汉工厂的快反能力全国第一:

·     一件衣服从设计到交货,7天完成;

·     一家工厂15天可以生产10万件直充羽绒服;

·     一件简单的棉服130秒即可完成。

比如一个直播留言反馈说领口太大,立刻就可以反应、改小、出货。所以现在服装业可以做到7月上新,8月2次上新,9月3次上新,10月4次上新,一直到1月还在上新——过去一年迭代一次,现在一年迭代五次,这就完全是两个物种了,迭代速度就是竞争力。所以,2020年相比2019年,天猫服饰时尚潮流类货品GMV增长了91%

4.3 数据实勘

接下来,进入数据实勘环节。

样本说明在过去几个月,甲子光年发送了大量行业问卷,回收超过2000份有效样本,调研对象是企业用户(客户)侧,包括技术用户与业务用户,身份以决策者为主。他们带来了数字化一线的真实境况。2020年我们做了同样规模的数据实勘,去年大会我们也发布了报告——对比这两年的数据,可以看到明显的趋势变化。

判断31:过去一年,数字化进程显著加快,且企业有强烈意愿扩展数字化部署范围

过去一年,数字化进程显著加快。对比2020年,已经制定了企业级、部门级数字化规划的企业占比,上升了超过30%;同时,有95%的企业表示,他们有强烈意愿扩展数字化的部署范围。

判断32:过去一年,数字化动作最活跃的是零售业

对比今年和去年我们随机的问卷覆盖,在“已经启动数字化进程”的企业中,今年,零售业的有效样本数明显增加,换句话说,零售业的数字化动作是最活跃的。

判断33:民营企业依旧是数字化主力,国有企业占比增长

对比今年和去年,在“已经启动数字化进程”的企业中,民营企业依旧是主力,但值得关注的是国有企业占比增长——这与国家政策的坚决与自上而下的推进力度是密不可分的。

判断34:企业推进数字化的迫切程度大幅增加,对数字化带来的竞争力有更清醒认知

经过过去一年的发酵,企业推进数字化的迫切程度大幅增加,但对数字化带来的竞争力有更为清醒的认知——既迫切地要推进数字化,又不会盲目放大数字化对竞争优势的影响。

判断35:企业数字化支出:维度更细、考虑更周密

在数字化支出方面,企业支出的维度考虑得更细了,最多的投入是在新技术的应用引入关键人员的保障两方面。

判断36:数字化价值进阶:从“硬”到“软”,从生产能力到组织能力

判断37:数字化的先行者已进入“深水区”

判断38:数字化正在“由内向外”:更注重迭代灵活性,更关注外部环境

判断39:数字化转型目标进阶:从“优化逻辑”到“再造逻辑”

从目标看,今天,数字化转型的追求不一样了。过去的转型目标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如数据治理能力、业务敏捷性、盈利能力;而今天的目标,除了降本提效和创造收入机会之外,有一个很大的重点是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这是很重要的变化,意味着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正在进阶,正在从优化逻辑走向再造逻辑

判断40:IT能力目标进阶:靠近战略、靠近客户、靠近新技术

从IT能力来看,相比去年,IT能力的目标更加注重适配公司的战略模式、增强客户体验,以及提升技术能力。换句话说,IT能力正在靠近战略、靠近客户、靠近新技术

判断41:执行要素进阶:关注“KPI”、关注客户、关注组织

从执行统筹要素来看,相比去年,企业的执行统筹要素更关注数字指标和制衡机制,也就是更关注科学的“数字化KPI”;更关注面向客户的数字化服务体验;更关注为了应对数字化而进行的组织架构调整。

判断42:筹备情况进阶:“共识”已不再是问题SHAPE \* MERGEFORMAT

判断43:实践领域:用工数字化成为重点领域

在数字化实践覆盖的具体领域看,值得关注的是,围绕人才的选育用留和灵活用工方式超过了生产运营等业务层面的占比,可以看出,用工数字化成为数字化实践的关键领域。

判断44:市场机会:企业数字化亟需外部服务支持

另一个数据是,超过95%的企业表示,他们在数字化过程中需要外部服务的支持。他们需要导入的包括数字化服务本身,也包括其他的生产经营服务、资金财务支持服务等等——这为数字化的服务商提供了市场机会。

判断45:困难升级:从基础问题进阶为组织运营问题

当然,伴随数字化转型行至渐深,企业所遇到的困难也开始升级。从去年的数据反馈看,其挑战主要来自数据迁移问题、缺乏紧迫感、缺乏愿景、对员工培训不足等问题;从今年的数据反馈看,其挑战主要来自新组织架构间的协作问题,从IT治理到IT运营的挑战、数字新文化的冲击、清晰的规划与持续的支持、数据安全与伦理问题。可以看到,数字化的困难正在升级,迁移方向是从基础问题进阶,更多困难来自组织问题、运营问题等长期问题,核心的挑战一共有7个方面,接下来我们逐一看一看。SHAPE \* MERGEFORMAT

4.4 价值判断:数字经济的为与不为

现在让我们把镜头拉远,看看数字经济的历史地位。

判断46:科技是大国崛起的支点,数字经济驱动中国重回世界中心

我之前采访吴军老师,他有句话说得很好:历史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科技是历史的杠杆,是大国崛起的支点,是世界霸权更迭的根源。从日不落帝国到美元霸权,英、法、德、日、美,无一不是依靠抓住某次关键的产业技术革命机遇而成功崛起,最终成为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16-18世纪,英国首先凭借牛顿经典力学理论与瓦特的蒸汽机发明成为世界科技中心;而后随着西门子发明发电机、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普朗克奠定量子力学,德国一举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头号科技强国;二战前后,爱因斯坦移民美国、1945年世界上首颗原子弹在美国爆炸、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研究小组成功研制出晶体管,美国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并保持至今。此时此刻,机会摆在中国面前。坐拥数字禀赋的我们,能否抓住数字经济这场机遇,无论是从空间维度上的重塑中国之于全球产业链的分工地位而言,还是从时间维度上的对于后世生存环境的奠基而言,其影响都将是辽阔而深远的。

判断47:数字经济是一场“软硬结合”的国际影响力输出

疫情让整个地球停转了,唯一有正常生产秩序的就是中国。我们有如此完整的工业品类和交付能力,从国运角度,上天给了中国这样一个机会,我们有了新产业链的全球输出的国家机会。从世界格局来看,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均处于较高水平,但对外科技输出尚存不足,国家层面在有意识地推动中国数字科技产品打入世界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这不仅仅是硬实力的输出。这将为当地百姓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将从根本上改变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传统观念,为全球的发展提供“中国模式”。正如去年甲子引力巅峰论坛我们所提到的:中国有可能借助数字化,完成一次文化生成和文化输出。

判断48:要警惕工业投资的互联

判断49:碳中和推动投资范式变化,ESG成为投资判断标准

所谓ESG,即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在今年8月的一次发言中,红杉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表达了“责任投资者”的态度。

“企业的碳管理能力,会成为衡量ESG绩效的关键指标。无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无论债权投资还是股权投资,投资人在做决策和市场分析时,会越来越多地把碳管理能力,如同以往的财务审计一样,作为ESG的重要考量维度。”

——红杉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2021年8月26日

这是非常有参考性的观点。据估算,我国实现“双碳战略”所需投资大约在150万亿~300万亿元人民币。平均算来,未来我国每年将在“双碳”领域投资3.75万亿~7.5万亿元,大约相当于全年投资的10%左右。“双碳”的落地,无疑将改变中国投资市场的评价体系和决策体系,开启新的中国投资范式。

判断50:时代呼唤企业“大局观”

5.结尾

最后,让我们回顾一组对话。在2020年的冬季达沃斯论坛上,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与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进行了一场对话,主题是人类未来与科技发展的关系。二人持有不同看法:尤瓦尔·赫拉利对未来人类的身体、大脑和人生被“入侵”忧心忡忡,而任正非则相信技术的发展将会提升人类的能动性——这代表了人类在面对未来时的两种态度。赫拉利的视角,是从历史宏观角度看社会规律的演化过程,态度是悲天悯人。在他眼中,人类的发展轨迹是这样的:原始人/大自然> 奴隶/奴隶主> 臣民/君王> 居民/政客> 用户/企业主> 人类/人工智能> 灭亡任正非代表的是科技企业家,他们的使命是解决问题,在他们眼中,人类的发展轨迹是这样的:原始文明/简单工具> 农耕文明/冷兵器> 工业文明/机器> 信息文明/互联网> 智能文明/万物互联> 融合人类的未来究竟会如何?其实永远会有很多论断,永远会有悲观者和乐观者,但更重要的是,谁在去做。事实上,越是身处一线、行至水深处的技术工作者,越有体会,其实技术没有那么神奇和可怕,技术真正在产业中发挥作用,不是去解决一个惊天动地的大问题,而是去打磨10000个琐碎的小问题,没有什么一招制敌的神奇,只有日拱一卒的打磨,当然,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人类不断迭代自身与技术、与世界的关系。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当一项技术逐渐看不见的时候,就是这项技术真正走向成熟的时候。

华宇平台登陆_BEYOND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圆满落幕:全球科技创新力量齐聚澳门

0607

12月4日,为期三天的BEYOND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在澳门落下帷幕。在三天会议期间,BEYOND累计参会人次超过20000人次,共有超过300家企业参与展示,邀请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新华社、中国日报、上海广播电视台、福布斯中国、South ChinaMorning Post、澳门日报等200家一线媒体参与和报道大会盛况,联合CGTN、福布斯中国、新浪科技、凤凰科技等线上直播大会,观看人数超500万人次。作为本年度澳门最大规模的科技峰会展,2021的BEYOND的落幕也意味着2022年BEYOND大会的启程。

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澳门中联办主任傅自应出席了开幕式,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在开幕式结束后参观展区,和与会参展企业深切交流。

科技创新领军人物齐聚澳门,畅谈“What‘s Next”展望未来科技发展

大会首日,BEYOND联合发起人贺建东以东道主身份首先进行了本次大会的开幕致辞。中国科协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工程院张玉卓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名誉院长赵玉沛院士发表致辞。包括:空间技术专家,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戚发轫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实验室主任,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院士;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倪泽望;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社会价值投资联盟理事长,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淡马锡全球企业发展联席总裁,中国区总裁吴亦兵;IDG资本创始董事长熊晓鸽;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发表主题演讲共议“What's Next”主题,展望未来科技发展。

聚焦热门领域垂直行业论坛,探寻各行业发展新思路

在随后几天的前沿科技论坛中,BEYOND先后举办了包括:建筑科技、天使投资峰会、人工智能商汤专场、智慧医疗、智慧医疗新进展、未来出行、科技女性、医药医疗技术设备创新、元宇宙、绿色智慧物流、人工智能创新、创新药及生物医疗技术、绿色经济、农业食品科技、智慧生活、机器人、SDG峰会等垂直行业论坛,通过这些巅峰论坛对话,BEYOND链接全球科技创新企业、政府、智库、高校、投资人等,为澳门科技创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最新科技成果及技术齐聚澳门,探索未来创新科技全新方向

在为期三天的展览中,共有超过20000人次到场参与,超过300家科技创新公司进行展览。

其中包括:阿里巴巴、澳门电讯、澳门中银、德勤、复星集团、工银澳门、光大控股、海康威视、恒健控股、华大基因、华为、华西医院、极米科技、丽珠医药、南光集团、普渡科技、商汤科技、腾讯集团、小鹏汇天、亿航、正泰集团、中国电信、中国建筑国际、中国石化、中国太平、中国土木工程(澳门)有限公司、中邮器材、浙江兆龙互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知优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微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机器人服务站、丽珠医药、北京知优科技有限公司、澳门融贯投资科技有限公司、芯启源、浙江尚越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克雷登热能设备(浙江)有限公司、CGTN、贵州省展团、江苏省展团、四川省展团、浙江省展团、深圳市科学创新委员会展团、HKX展团、微软加速器展团、英伟达展团、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展团、中关村科学城展团等企业及机构等。

着眼全球投融资发展,搭建创新高效对接平台

大会还设置了设置了为期3天的投融资活动以凝聚更多创新创业机遇,助力澳门成为全球科技产业新的聚焦点。

国际投融资峰会由动点科技携手中国太平联合举办,通过《投资下一个十年》,《后疫情时代:改变与应变》,《投资未知世界》,《给时间以投资,给社会以价值》、《专一的生态投资》、《变与不变:重新定位天使》六场线下圆桌会议以及两场远程线上演讲展开深入探讨,为全球观众带来了为期一整天的创新创业真知灼见。在于2日到3日举办的国际资本对接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家企业,与50家投资机构展开了井然有序的交流。在每一轮5分钟的沟通下,双方建立起一座座高效的投融资桥梁,为创业者搭建了一个以创新为核心的资本网络,助力创新事业更加高效快捷发展。创新路演为期两天,50家企业参与路演,向市场和资本展示最新最优秀的科技创新产品和服务。

前沿趋势领域重量级嘉宾参与,共同探讨科技创新热点话题

大会最后一天进行了中国银行澳门分行作为独家冠名赞助商的BEYOND科技大奖的颁奖典礼,发掘最前沿的科技创新力量。BEYOND科技大奖包括BEYOND科技影响力大奖和BEYOND科技创新大奖,迎着全球科技创新的飞速发展,BEYOND 应运而生,而这两个大奖也是对 BEYOND主题 “科技x影响力” 的最佳诠释。BEYOND科技影响力大奖获奖企业有乐设科技Trashaus、闪闪力量 TWINKLING POWER、美乐象象 Melephant、Carbon Upcycling Technologies、EARTHSHOT LABS、碳中宝Carbonbase、脑倍佳 BRAIN-PLUS、欧卡智舶Orcauboat、简谐能源 Fourier Energy、精智未来ChromxHealth,发掘到一批前瞻未来的创新技术,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BEYOND科技创新大奖获奖企业有安序源生物科技(深圳) 有限公司AXBIO、以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广州海睿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睿科技)HOIRE、北京载诚科技有限公司zenithnano、苏州博萃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维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Smart Superv、北京知优科技有限公司ZhiuTech、复星凯特生物 FOSUNKite、北京泓慧国际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代云路教授、港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RAZE、艾可萨科技(EXA Tech)、来也科技,发掘了一批具有突破性技术和行业领先解决方案的创新公司和创新产品,助推各产业链的升级转型,带领一个欣欣向荣的新生态极速地蓬勃发展。

前沿趋势领域重量级嘉宾参与,共同探讨科技创新热点话题

在闭幕式上,BEYOND联合发起人卢刚首先感谢了BEYOND的所有展商和合作伙伴。他谈到,BEYOND不仅仅是一个博览会,更是一个科技交流平台。包括中国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中国国际交科技交流中心、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中华医学会对会议给予了许多支持,在此表示感谢。与此同时,BEYOND的成功举办与合作伙伴们的群策群力是分不开的。首席战略合作伙伴中国建筑国际和中国太平;铂金支持伙伴工银澳门;铂金支持暨赛事独家赞助伙伴中国银行澳门分行;铜牌合作伙伴阿里巴巴集团、普洛斯、丽珠医药、南光集团、腾讯;独家国际战略合作媒体CGTN;人工智能战略合作伙伴商汤;战略商业媒体合作伙伴福布斯中国;网络合作伙伴澳门电讯;疫情防控合作伙伴RAZE;独家语音转写技术支持科大讯飞都给予了活动大力支持。对于BEYOND的举办以及未来展望,卢刚认为,BEYOND离团队期望还有距离,他希望BEYOND能够成为超越商业、技术、边界,链接更多的科技创业公司和澳门,这将是BEYOND秉承的愿景。最后,卢刚表示,2022年BEYOND一定会回来!他表示将会链接更多的中国与海外创新企业来到澳门,让BEYOND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创新峰会。“2021年BEYOND结束了,2022年的BEYOND已经开始,今天将是我们2022年BEYOND的新起点,朋友们,让我们2022年再见!”

华宇登录_首发|镭镆科技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经纬创投领投,蓝驰创投跟投

0607

投资界(ID:pedaily2012)12月9日消息,近日,「镭镆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经纬领投,老股东蓝驰创跟投,所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镭镆科技」3D打印粉末材料、打印设备核心部件研发以及智能化打印服务中心产能的进一步扩大。

「镭镆科技」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业内领先的模具3D打印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3D打印技术在模具行业的深度产业化应用。创始人张国良,本科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拥有多年的制造业经验,自2012年进入3D打印行业开始创业以来便一直在探索3D打印在模具行业的应用。

经历了近十年的新技术导入与市场开拓历程,张国良颇有感触,“如同美国高科技营销大师杰弗里·摩尔在《跨越鸿沟》一书中谈到的一样,任何颠覆性新技术在产业化过程中,都会经历跨越鸿沟的挑战。虽然3D打印技术在模具制造上的技术先进性很容易被人们看到,然而要让用户真正大量的使用新技术,需要与用户多年以来使用传统技术的习惯与认知进行较量。”

虽然「镭镆科技」的3D金属打印模具现在已经成功在很多行业客户场景开始批量化投入生产和使用,但在早些年开始用3D打印制造模具时,曾遇到过一系列的技术问题,比如打印的模具表面抛光性能无法满足用户使用要求,打印过程中或用户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模具开裂、随形冷却水路会生锈和堵塞等等问题,这些技术上的风险在当时对于模具用户而言是无法接受的。

另一方面,当面临模具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时,3D打印模具在当时无论是从打印设备的尺寸效率、打印材料的品类性能还是打印工艺的选择方面都显得难以满足用户需求,3D打印多样化的价值呈现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成本问题一直以来是3D打印技术产业化应用的巨大障碍,相对于传统制造工艺动辄2-3倍的高昂成本,也让模具用户对新技术望而却步。总而言之,风险、价值与成本,是3D打印模具实现产业化需要翻越的三座大山。

令人欣喜的是,经过长时间不懈的反复试错与验证,凭借不断的系统性技术研发创新,「镭镆科技」已经率先顺利走完了模具3D打印应用从0到1的技术与市场开发阶段,并在核心技术方面实现行业内的大幅领先。自2019年成立以来,公司打印服务和产品业务迅速实现突破,并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业绩快速增长的底层逻辑源自于我们真正解决了3D打印技术在模具应用领域的技术难点和降本问题,叠加市场培育与标杆客户的灯塔效应,真正意义上率先实现了跨越鸿沟,我们对未来几年的市场爆发式增长信心十足!”张国良如是说。

目前,「镭镆科技」已成功进入诸如苹果、华为、小米、谷歌、Facebook、宝洁、欧莱雅、海天、奥克斯空调等近30家国内外知名品牌商的模具产业链,在TWS耳机、AR/VR眼镜、智能音箱、电子烟等热门电子产品以及化妆品包装、医疗耗材产品、汽车内饰件等产品上实现了3D打印模具的批量化应用。

凭借十余年对模具行业特点和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镭镆科技」的技术研发团队在多样化的打印工艺与热处理工艺开发、全新的打印材料开发以及针对模具专用的3D打印设备研发等方面逐步建立了系统化的自主核心技术壁垒,“设备+材料+工艺+服务”一体化的模具3D打印解决方案已初具雏形。在商业模式上,除了高质量的模具打印服务和产品业务,「镭镆科技」也将通过帮助用户建立分布式的智能化自主打印中心的模式,进一步降低用户对3D打印技术的应用难度与成本,更快速地推动3D打印技术在模具行业的规模化应用。

“以终为始”,是镭镆科技思考企业使命与愿景的基本法则。

模具传统制造技术水平低、标准化自动化程度低、对人的依赖度高、产品供应链交付能力弱……这一系列的顽疾阻碍着中国模具产业的健康发展,但这也正是镭镆科技正在解决的问题和所面临的机遇!以3D打印先进制造技术帮助用户解决模具制造与生产难题为发力点,以“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数字化交付”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模具产业数字化变革为终局点,镭镆科技希望推动改变的是整个模具行业,而不仅仅是模具本身。

先进制造与智能制造承载着中国制造2025的国之重任,中国制造业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强势发展,被誉为“工业之母”的中国模具产业也必将从“传统制造”走向“先进智造”。如果说3D打印技术能够为中国模具产业的创新发展赋予无限可能,那么镭镆科技无疑将有机会站在技术与创新的制高点上,成为推动中国模具产业数字化变革之路的引领者。

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陈维广表示:“蓝驰创投是镭镆科技的首轮投资方,在较早的阶段通过深度的行业研究发现了传统的模具制造行业的诸多痛点,与可以用3D增材技术去重新定义这个巨大行业的机遇。镭镆团队在3D金属打印技术与模具制造的应用领域深耕多年,在模具3D打印领域已经形成了“创新材料+工艺+设备+服务”的很高的系统性核心技术壁垒和闭环价值,真正意义上的在行业内率先实现了“跨越鸿沟”并体现出很强的成长性。蓝驰将持续支持镭镆团队通过开创性的技术革新去重新定义模具产业,我们深度看好镭镆在成为行业领先者的同时,也将会可以作为业界引领模具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优秀厂商向全球客户和市场输出高附加值的模具工业产品和解决方案。”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第六届 GAIR 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会今日开幕

0604

        前两年致敬传奇的两大主题论坛曾收获巨大热度,本届GAIR的高端对话又将留下怎样的经典语录?

今日9:30,第六届GAIR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会,将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大会,由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联合会、雷峰网联合主办,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深圳市机器人协会、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支持。

140余位产学领袖、30位Fellow,将在这三天时间内聚首深圳湾畔,从AI技术、产品、行业、人文、组织等维度切入,以理性分析与感性洞察为轴,共同攀登人工智能与数字化的浪潮之巅。

大会首日主论坛的圆桌论坛,向来是GAIR大会最受关注的环节之一。

过去两年里,我们分别举办了“中国人工智能四十周年(1979-2019)”和“纪念Thomas S. Huang:中国计算机视觉的四十年传承”两大致敬传奇的主题论坛,历史厚重感与学术前瞻性兼具,获得极高讨论度。

而今年GAIR大会,选择在会议首日举办三场重磅圆桌论坛,由十余位顶级AI学术大咖带来高端对话,追溯学术史背后的激荡故事、致敬那些推动学科发展的传奇。

1 并行处理与系统结构40年论坛

人工智能近十余年的突破离不开算力的提升,而并行处理,正是近二十年来计算能力的快速提升的主要推手。

并行处理及的系统性突破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这一领域的开创者正是一位华人——1984年,黄铠教授出版了《计算机结构与并行处理》一书,该书作为并行处理领域的第一本国际性经典著作,推动了高性能计算的研究热潮,也为我国“863”计划上马智能计算机选型通用并行计算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高性能计算到普适计算、云计算,从PC平台到互联网平台、物联网平台,每一个计算时代的发展都从系统结构发展开始,接着是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最后随着问题求解环境的发展而达到顶峰。并行处理作为解决单处理器速度瓶颈的最好方法之一,已成为计算机科学的核心领域,得以蓬勃成长。

除了黄铠教授外,这一领域的众多大师中,中科院计算所的李国杰院士,长期从事国家863计划高技术研究,两次担任国家“973 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研制曙光一号并行计算机等重大项目;黄铠教授的另一位博士生徐志伟,则是在李国杰主持曙光机研发时由黄铠教授推荐回国,担任曙光2000总设计师。

清华大学的郑纬民院士,作为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学科带头人,曾带领团队用一年时间研制成功了中国当时运行频率最高的高性能嵌入式CPU-THUMP107。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始校长倪明选教授,曾在1994年因并行和分布式系统领域的贡献被评选为IEEE Fellow,并担任过多个国际一级期刊的编委;其论文曾被评选为最近25年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最有影响力的41篇论文之一。

华中科技大学的金海教授则是在计算系统虚拟化与网格计算上颇有建树,作为973计划“计算系统虚拟化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首席科学家和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高效能计算机及网格服务环境)重大/重点项目总体专家组成员承担了多项重大专项研究项目。

清华大学全球创新学院院长刘云浩教授则在前辈们的研究基础上进入物联网领域,作为中国最早定义 “物联网” 的学者,同样在这一领域斩获不少荣誉,并当选IEEE/ACM双料Fellow,也是目前唯一一位获得ACM主席奖的中国学者。

刘云浩的学生杨铮在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同样可圈可点。在不久前新公布的2022年IEEE Fellow中,38岁的杨铮入选新科IEEE Fellow,是国内当选Fellow中最年轻的一位。

第一场圆桌论坛,黄铠教授、李国杰院士、郑纬民院士、倪明选教授、徐志伟研究员、金海教授、刘云浩教授、杨铮副教授8位Fellow组成的四代“全Fellow”豪华阵容,将以学科发展与建设的视角,深入讨论并行处理与系统结构核心领域,回顾四十年间的风云变幻,分享实现突破的关键时刻,展望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

2院长论坛:AI创新与人才培养

人工智能学科的专业领域研究工作进展迅猛,AI也逐渐走向千行百业的落地前沿,学界、业界对AI人才之需求也悄然生变。在“35岁焦虑”“AI商用难”等论调中,新一代AI人才何去何从、怎样提升自身竞争力,学院间如何联动合作,构建复合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值得展开深入讨论。

第二场圆桌论坛,就立足于“育人育才”这一永恒话题,邀请到5位高校院长,围绕AI创新与人才培养分享心得与计划。

他们分别是,澳门大学科技学院院长、IEEE Fellow须成忠,哈工大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IEEE Fellow刘劼,深理工计算机学院院长、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潘毅,以及南科大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IEEE Fellow姚新,以及主持人AIRS研究院执行院长杜子德。

杜子德院长,曾任CCF秘书长,也是本次AI院长论坛的组织者与主持人。

须成忠院长,国家科技部智慧城市与物联网重点研发专项首席科学家,曾在美国韦恩州立大学任教18年,发表近400篇会议期刊论文,多次获国际顶尖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并获120多项PCT及国内专利授权。

刘劼院长,曾任微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公司合伙人,作为ACM杰出科学家、国家级高层次引进人才、物联网智能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曾拿下微软金星奖、伯克利蔡绍棠奖、2021年IEEE TCCPS杰出领导力奖等多个奖项。

潘毅院长,则曾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世界顶尖1000名计算机科学家榜单,目前是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乌克兰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公共卫生院院士、联合国科学院院士、广东院士联合会会员、长江学者。

姚新院长,曾任IEEE计算智能学会主席(2014-2015)。2003-2008年担任IEEE TEVC主编。目前已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及杂志发表论文850余篇,谷歌总引用超过52000次,也是IEEE-Frank-Rosenblatt奖历史上第一位华人获奖者。

31991人工智能大辩论三十周年纪念论坛

在以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两大维度深入交流之后,第三场圆桌论坛,也是首日大会的压轴环节,将以一场三十年前的著名辩论为钥,开启人工智能困境与破局的巅峰对话。

上世纪80年代末,以符号逻辑为基础的传统人工智能遭遇理论危机,新的人工智能理论陆续被提出,人工智能研究也进入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新时代。为此,IJCAI在1991年的《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专刊上组织了一场人工智能的大辩论,就新的人工智能理论框架从五个问题、正反方面进行了讨论,成为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经典一幕:

1. 知识与概念化是否是人工智能的核心?

2. 认知能力能否与感知分离开来研究?

3. 认知的轨迹是否可用类自然语言描述?

4. 认知能否从学习汇总分离进行研究?

5. 所有的认知是否有一种统一的结构?

三十年来,那些科学问题获得了怎样的解答?又有哪些提问消失在历史长河,哪些新问题又浮现其中?

围绕这些疑惑,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IEEE/ACM/AAAI Fellow杨强,澳大利亚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张成奇,南京大学计算机系主任、IEEE/ACM Fellow周志华,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IEEE Fellow赵峰,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林方真,将一同出席本次圆桌论坛。

其中,杨强、张成奇、周志华三位教授均为IJCAI执委。

杨强教授是当年中国版的大辩论——AI Summer School 的发起人之一,他是IJCAI自1969 年创办以来的第一位当选理事会主席的华人学者,也是AAAI至今为止唯一的华人执委。

悉尼科技大学张成奇副校长,是IJCAI-2024的大会候任主席及IJCAI理事会成员,在一流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论文引用总次数超14000次。

ACM/AAAI/IEEE/AAAS/IAPR Fellow 周志华教授,同时也是南京大学的人工智能学院院长,系中国内地首位任IJCAI程序委员会主席的学者。

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海尔CTO的赵峰博士,与AAAI Fellow 林方真教授,也是当年大辩论的两位亲历者。

五位学者在回顾辩论往事的同时,更期望通过对当年五问的重新回答,在深度神经网络所驱动的这一波人工智能浪潮陷入瓶颈的当下,寻得破局之道,推动新的人工智能理论的探索、科研成果落地、加速自主创新。

主论坛之外,在大会第二、第三日,将有2场行业峰会、9场高峰论坛以及若干场各具特色的闭门讨论及平行活动,不仅囊括自动驾驶、安防、集成电路、医疗的真知灼见,更能看到元宇宙、碳中和、隐私计算、MarTech的全新风向。

大会第二日(12月10日)

1集成电路高峰论坛:国产高端芯片之路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国内的芯片产业发展至今并非不堪一击,后摩尔定律时代,国产芯片如何发扬光大?

本次集成电路高峰论坛,将分为国产高端芯片和RISC-V两大主题,来自学界、产业界和投资界的嘉宾将从EDA、芯片设计、投资的角度共同探讨国产高端芯片的过去与未来,以及AI芯片、RISC-V芯片的技术突破、产品落地、生态建设、市场机遇。

2第四届全球智能驾驶峰会

本次峰会,将聚焦业内13 大技术& 场景端的标杆企业(每个领域只筛选一家企业),覆盖智能驾驶芯片、算法、感知、落地等多个维度。

过去三届峰会中,峰会曾邀请到行业内超过200名顶级学者、顶级CXO。这次,将有19位行业领袖出席,其中包括澳门大学科技学院院长、IEEE Fellow须成忠,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美团副总裁、无人车配送部总经理夏华夏,阿里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业务、产品负责人郭振宇,以及十余位企业高管、行业专家。

3下一代互联网—元宇宙技术高峰论坛

“元宇宙”概念今年火爆全球,雷峰网作为业内率先深度解读元宇宙的科技媒体,在过去三个多月内,拜访了120多位国内外元宇宙各个细分领域的知名创业者、投资人和科学家,通过交流探讨整理了近150多万字的一手素材,留下有关游戏引擎、游戏社区、陌生人社交,到人工智能、音视频、云渲染、VR/AR、NFT、脑机接口等众多领域的深刻洞见。

本次元宇宙技术高峰论坛,由雷峰网和小虎互联科技联合主办,我们将延续热议声浪,集合众多业界精英,为市场详细梳理有关元宇宙“基建时代”的战略与预测

4数据安全与隐私计算高峰论坛

2021年堪称“隐私计算”大年,《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两大法案出台,数据安全、管理、治理等一系列问题被摆到更显眼处,隐私计算也由此迅速站上风口。

作为持续关注数据安全与隐私计算的科技媒体,雷峰网此次邀请到学术机构、知名科技厂商和顶级风投前来深入讨论,信通院云大所副所长魏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IEEE/AAAI Fellow杨强,小米副总裁崔宝秋,腾讯云安全总经理兼隐私计算负责人李滨,同盾科技合伙人兼AI研究院院长李晓林等人均将出席。

5机器人前沿高峰论坛

在过去数年,十余位机器人领域的学术专家做客GAIR大会,关注新一代AI 技术与机器人碰撞出的无数火花,探讨机器人的众多研发细节、前沿成果与实际落地应用。

本次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家优青王鹤升,中山大学教授、人工智能与无人系统研究所所长黄凯,以及数位来自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优秀研究员,将带来各自最新的机器人研发成果。

6IEEE Fellow论坛

往届GAIR大会曾陆续邀请十余位Fellow前来分享,此次IEEE Fellow论坛邀请了5位近年来新当选的IEEE Fellow带来深度主题演讲。

这次,他们将分享各自的学术研究经验,谈论如何利用国际学术、标准等创新资源,促进自主研发与科技产业升级,搭建一个推动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创新的重要交流平台。

大会第三日(12月11日)

在第三日,大会将启动1场行业峰会与3场高峰论坛,涵盖医疗科技、AI安防、碳中和、新消费等多个高关注度的专业领域。

1医疗科技高峰论坛

本届医疗科技高峰论坛的议程,由此前的半天扩增为一天,由原先以医学影像AI为特色,延展至“AI制药+AI医学影像”双轨并行。

四院院士潘毅、ICML 2022大会主席宋乐,蒋田仔、周少华、李纯明、彭汉川、郑冶枫等五位近三年来的新晋IEEE Fellow,将畅谈学术前沿与技术落地展望。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委员萧毅、广妇儿影像部负责人兼放射科主任张笑春等十余位产学研投的行业领袖也将出席本次论坛。

2第四届中国人工智能安防峰会

前三届「中国人工智能安防峰会」邀请到了全行业绝大部分Top级知名企业总裁级高管,汇聚了海内外百位顶尖专家、1000多位政企管理层和技术研究员。

今年,峰会将以「数字城市的时代突围」为主题,聚焦ToG与ToB市场的核心场景,探讨数字城市时代的经营理念与技术应用方法论。

嘉宾阵容上,上海科技大学副教务长、CVPR 2021程序主席、IEEE Fellow虞晶怡领衔,宇视科技总裁张鹏国近十年来首次参加公开场合的媒体类会议,海康、大华、旷视、云天励飞、科大讯飞、腾讯云等众多名企高管也将带来主题演讲。

3绿色科技与碳中和高峰论坛

碳中和,无疑是中国未来四十年发展的重要议题。2021年,所有与减碳相关的工作都开始提速,能源危机的说法也同时席卷全球。

为此,本场论坛邀请到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IEEE Fellow黄建伟,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许浩、美的集团IoT副总裁兼CTO向江旭等专家学者、企业高管、资深投资人,深入探讨碳中和背景下的市场新变化,捕捉高价值的新锐力量。

4新消费数智化高峰论坛:

新流量、新技术、新生态

新消费作为“后疫情时代”井喷式发展的行业之一,一直备受关注。在全球贸易局势、供应链等方面备受考验的当下,国内不少品牌成功出海,在营销、流量、数据管理、物流等环节自成一脉,沉淀大量行业经验。

为此,本场论坛邀请到科特勒咨询集团(KMG)全球合伙人中国区总裁曹虎、云积互动创始人/CEO 许先才、谷歌大中华区重点新客团队电商行业经理Dave Wang、红毛猩猩PONGO创始人兼CEO 那昕、Nexte2Market CEO 佐潇、递四方副总裁、B类事业部总经理戴彬、知衣科技创始人兼CEO 郑泽宇等行业领袖,将以「新流量、新技术、新生态」为主题,讨论营销数字当下如何打造品牌护城河、构建完善的品牌供应链体系,以及服装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互联网大佬高考往事

0603

又是一年高考时。

2022年的全国高考,除上海延期外,其余省市将照常在6月7日至8日展开。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1193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是科举时代的真实写照。尽管与科举时代相比,“一考定终身”的属性正在逐渐淡化,但高考在国人的心中,仍被赋予了太多意义。过往走上考场的莘莘学子中,有人不幸落榜,最终在社会中折戟沉沙;有人屡败屡战,越挫越勇,最终圆梦名校;更有人一战成名,凭借在大学中习得的知识,最终成功改变了中国互联网的未来。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对于许多互联网大佬来说,高考也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在他们之中,刘强东的故事最励志,而马云“最学渣”。

值得一提的是,有互联网大佬用自身经历表明,高考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曾放弃高考的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其创立的理想汽车最新市值已超两千亿港元。

互联网大佬学霸云集,名校扎堆

20年前,张朝阳、王志东、丁磊被称为“网络三剑客”,在他们的引领下,搜狐、新浪、网易成为了国内第一批赴美上市的互联网公司,那是中国互联网最初的模样。而这三人在学生时代,均是不折不扣的学霸。

三人中资历最老的张朝阳,出生于1964年,他的父母都是医生。张朝阳称,父母给了自己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这让他有一段自由、快乐的童年。“正因为有了小学无忧无虑的玩和充分的智力开发,我到了中学才能坚持长期的艰苦学习,直到大学,都没有产生厌学情绪。”

中学时代,张朝阳的理想是当物理学家,恰逢全国恢复高考,张朝阳开始拼命念书。“那时候父母给的压力并不是很大,只是自己喜欢学习,特别是喜欢学物理。我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

至今,张朝阳还保留着高考时期每天早上和一大帮同学骑着自行车,浩浩荡荡去自习室温习功课的记忆。他也顺利从西安最好的中学考入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并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深造。

“要是拿不到第一名就自己虐待自己,冬天在寒冷的水里游泳,或者每天绕着圆明园跑上几公里。”谈及大学时期与同学间进行的学习比拼,张朝阳曾提到。

比张朝阳小7岁的丁磊在少年时期的学习成绩则略显“逊色”。丁磊出生在浙江宁波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其在浙江奉化中学的高中班主任曾回忆道,入学时丁磊在班内的排名只有四、五十位,虽然每次考试总有进步,但最好也是在第十至二十位之间,从未杀进班级前十名。

即便如此,高考时丁磊的成绩还是比重点线高了一分,从而被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录取。

相比之下,王志东无论是年龄,还是考试成绩,都介于张朝阳与丁磊之间。其于1967年出生在东莞虎门镇的一个教师家庭,高中时期就怀揣对无线电的憧憬加入了相关兴趣小组,最终则以高分考入了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

就在搜狐新浪网易“三剑客”大展宏图之际,马化腾的腾讯,刘强东的京东、周鸿祎的3721、马云的阿里巴巴、李彦宏的百度、梁建章的携程旅行网,也开始萌芽成长。

而这些大佬们几乎都在高考后跨入了中国顶级学府的校门。

刘强东的寒门逆袭故事最为励志。其出生于江苏宿迁的一个贫苦农村家庭,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一年到头永远吃不饱”,大多数时间家里只能吃玉米和红薯度日,以至于到上高中时,刘强东看到红薯都会吐。

初中毕业时,刘强东有了自己出远门的机会,这让他对更广阔的世界产生了向往。于是回家后,刘强东开始拼命念书,最终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其在奔赴人大前,全村村民集资的500块路费,以及76个鸡蛋,也成为了这个故事的经典注脚。

此外,李彦宏考入北京大学的图书情报专业,也即现在的信息管理专业时是以阳泉市理科第一名的身份;雷军考入武汉大学计算机系时是以湖北省高考状元的身份;梁建章在16岁时已经进入了复旦大学第一届少年班;周鸿祎更是因物理竞赛获奖,被直接保送至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计算机系,后又继续被保送至本校研究生。

相较而言,马化腾739分的成绩,本可以够得上清华大学或复旦大学。不过,最终其仍然在深圳的光环加持下,选择了就近的深圳大学计算机系。

刘强东、马化腾、李彦宏等人创业的同时,一批互联网行业的未来之星也在踏入高考考场。

王兴在1997年由于成绩优异被保送至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黄峥在1998年被保送至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宿华在2000年以超过一本线100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学院;张一鸣在2001年考入了南开大学微电子专业。

而这四位大佬,如今已分别化身为了美团、拼多多、快手和字节跳动的代名词。

大佬也曾迷茫

虽然从结果上来看,这些互联网头部产品背后的创始人均身背“名校光环”,同时还拥有超凡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但他们在前行的道路上也经历了数不清的迷茫和选择,部分人甚至蛰伏多年后,才得以进入大学校园。

张一鸣和雷军的选择看起来似乎并不“理性”。前者对大学的要求非常明确,要选一个会下雪的城市,大学要男女比例适中方便找女朋友,还要离家远,是滨海大都市,筛选下来符合条件的只有南开大学;后者则在一档节目中谈到,自己报考计算机系并非因为兴趣,而是为了与当时同样报名计算机系的好友有共同话题。

马化腾和李彦宏则均经历了梦想的更替过程。高中时期的马化腾本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还曾借学校器材拍摄哈雷彗星获奖,但在得知天文系最后的出路大多是地理老师后,马化腾果断转型了计算机;李彦宏则曾梦想成为戏曲演员,并一度得到了剧院老师的赏识,直至见证自己的二姐和三姐相继考上大学,尤其三姐考入北大化学系后引来地方媒体的争相报道后,这才改变了自己的选择。

丁磊在高考时虽然明确想将计算机专业作为志愿,但父母却对他说计算机辐射大,对身体不好。最终丁磊根据父母建议填报了电子科大的通信专业,后被分到了全校规模最小的微波通信系。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大学生涯发生蜕变。丁磊不仅常去计算机系蹭课旁听,还经常去图书馆看相关书籍;马化腾也在大学编写软件和研究计算机网络中找到了新的乐趣,其曾表示,自己学习编程的方法其实是“用最笨的方式去领悟”——用抄代码来培养感觉。

一众大佬中,学习经历最为“接地气”的可能是马云。年少时期,马云学习成绩并不出色,开始时因为打架记过次数太多被迫转学,后来又沉迷武侠小说,中考考了两次才进入一所普通高中。

50个人的班级,马云的成绩常排在40名开外,但这似乎并未影响到他的信心。第一次高考填志愿,马云就选择了北京大学,而结果也毫无意外,马云数学只考了1分,遗憾落榜。

原本在无缘大学后,马云已经开始做起了送杂志的工作,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马云读到了路遥的《人生》一书,受书中主人公的振奋,马云重新回到了为理想拼搏的路上。然而第二次高考,马云的数学依旧只有19分,再次落榜。

马云仍未放弃,1984年他第三次参加高考,这次总分离本科线只差5分。更幸运的是,马云自小对英语兴趣颇深,常跟着英文广播学习,并不断去西湖边与老外练习口语,而这一年恰逢杭州师范学院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没有招满,这给了马云一个破格被录取的机会。

同样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还有俞敏洪。与马云正相反,俞敏洪的英语成绩奇差,第一次高考仅有33分,第二次55分,就在他自己都想要放弃时,妈妈站了出来。

听到县教育局正在办一个外语高考补习班的消息后,俞敏洪的母亲拼了命将儿子送去学习,可当时招生名额有限。为了将俞敏洪弄进去,母亲不仅提着鸡蛋和菜去拜访老师,还在得知老师身体弱后,自告奋勇地提出要帮助对方带孩子。最终老师十分感动,收下了俞敏洪。

而俞敏洪也没有辜负家人的期待,第三次高考,其英语考了95分,并以超过北大录取线7分的总成绩成功考入北大。

滴滴创始人程维则经历了一段高考“趣事”。程维的母亲是一名数学老师,或许是遗传了家人的天赋,程维的数学成绩一直十分突出。高考当日,程维也很快做完数学潇洒交卷,直至公布成绩时才发现,自己写得快不是因为比别人厉害,而是没看到试卷最后一页还有三道大题。

不过,程维所考入的北京化工大学符合其给自己设立的“在一线城市奋斗”的目标,尽管对专业问题耿耿于怀,但程维还是顺利完成了学业,并在互联网出行领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顶级校友圈

对于互联网大佬们而言,名校不仅赋予了他们平台和知识,更让他们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

与马化腾一起注册成立腾讯的,是同为深圳大学计算机系的尖子生张志东,后者也是腾讯初创时期的CTO。事实上,张志东与马化腾在中学时期就是隔壁班的同学,当时他们同学中的许晨晔、陈一丹后续也都考入深圳大学,并成为了腾讯创始团队的核心成员。网传10001至10004就是这四位成员的QQ号。

2014年,张志东离职时,马化腾还曾在内部信中表示:“4年的大学同窗,16年的创业伙伴,我们一起共度了比家人还要长的时光。这样的经历,这样的感情,用什么语言去描述都是很难尽述。”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美团王兴和王慧文的身上。王慧文是王兴到清华大学入学报到时认识的第一个同学,也是他在寝室的上下铺兄弟。

两人从清华到校内网,再到美团,一路并肩前行。王慧文也一直被称为“王兴背后的男人”。王兴在内部信中表示:“老王和我是有共同志趣的同学和室友,更是可以思想碰撞、灵魂对话的一生挚友。”

除此之外,与李彦宏一同创立百度的徐勇也是来自北京大学的校友,而俞敏洪在新东方成立两年时拉来组成“三驾马车”的徐小平和王强,前者曾在俞敏洪读书时期在北大任教,后者则是俞敏洪大学时期的班长。

黄峥心中“对他帮助最大的老学长”段永平,同样来自浙大。据报道,段永平由丁磊向黄峥引荐,其在买下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后,所带的唯一一个同行者,就是黄峥。

马云和刘强东则在大学校园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马云的妻子张瑛是自己的师妹,刘强东的初恋女友龚晓京则是其人大校友。“京东”二字,正是取自两人各自名字的最后一字。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的十八罗汉中,除张瑛外,还有1位是马云大学校友,5位是马云在杭州师范学院任教时的学生,1位是马云学生的丈夫。

当然,上大学,读名校并非通往成功的唯一路径。汽车之家、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就放弃了高考,专心经营自己的网站。目前,理想汽车最新市值为2313亿港元。

华宇平台登陆_【创投Demo Day】资本活水,赋能卫星互联网

0602

为促进科创企业与创投资源深度融合,助推创新创业项目快速成长,赋能地方产业发展,5月31日,创投Demo Day ——“资本活水浇灌 赋能企业发展”融资对接会在西部创投 中心成功举办。

路演企业来自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围绕卫星互联网领域。重庆推重比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太空探索、研制爆震推进飞行器,为商业航天市场提供宇航发射运输服务;重庆精刚传动科技有限公司重点突破航天、工业机器人、武器装备领域的核心传动部件“卡脖子”问题。路演企业分别从行业赛道、技术、盈利模式、人才、市场、以及发展规划等多个维度进行展示。 

本次活动邀请中新基金、毅达资本、领航新界等投资机构莅临现场,投资人从项目可行性、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提问、点评,并就卫星互联网行业专业问题进行热烈讨论。

01 赋能企业发展,助力快速成长

今年3月,重庆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以卫星互联网为引领的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重庆市发展空天信息产业将重点围绕“不断完善卫星互联网发展体系、加快通导遥融合率先建成综合应用示范区、推动补链成群着力打造空天信息产业集群”这三个方面进行。到2025年,重庆市将创建国家级卫星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到2030年建成卫星互联网综合应用示范区,推动3-5家企业上市,引进培育上百家专精特新企业,形成千亿级空天信息产业集群。

西部(重庆)科学城正深度融入全市“2+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提升培育行动,以先进制造业为主要载体,以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不断增强、产业价值链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为目标,充分发挥卫星互联网先发优势,推动通导遥技术融合,培育“卫星+”行业生态。

西部(重庆)科学城正在布局空天信息产业发展新赛道。抢占先机,为产业发展增添重要砝码。2021年4月,航天科工新一代通信技术研究院项目公司——航天新通科技有限公司在科学城隆重揭牌。站在风口,为产业集聚提供技术支撑。今年2月,重庆与航天科工战略合作新添一重大项目——空间电磁频谱研究院及低轨卫星星座产业化项目正式签约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微电园。

02 引入资本活水,搭建融资平台

西部创投 中心托清科创业(1945.HK)资源优势,致力于打造全国一流的投融资对接、交流、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创投服务中心、产业服务中心、对接交流中心,形成“一平台四中心”的创投生态体系。

搭建高效的投融资对接交流平台,引导投资机构关注产业关联性强、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广阔的优质项目,以资本力量加速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深度融合。通过产业与资本不断链接,企业和投资人不断碰撞,更高效更精准地协助企业建立快速融资通道,链接国内主流投资机构与本地科创企业,助力企业走上资本“快车道”。

【创投Demo Day】是清科创新中心推出系列投融资路演活动,覆盖热点行业及重点城市,重点聚焦科创领域投资热点,精准匹配主流投资机构,通过精准化、常态化的路演分享和投融资对接,助推创新创业项目快速成长,开启区域创新活力,推动科技资源、创新企业与投资机构的深度协同与合作。服务地方产业,助力企业融资,提升城市经济发展势能。

华宇平台登陆_2023年第二十届ChinaJoy新闻发布会在沪召开,展会十大亮点全面解读!

0602

5月29日,2023年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新闻发布会,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召开,宣布本届ChinaJoy将于7月28日至7月3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国资委副主任王亚元,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秘书长、电竞工委主任委员唐贾军,上海市委宣传部网络出版处处长陆以威,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体旅游局副局长吴俊,顺网科技副总裁、上海汉威信恒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志海等嘉宾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国资委副主任王亚元,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体旅游局副局长吴俊分别发表致辞。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秘书长、电竞工委主任委员唐贾军详细介绍了本届ChinaJoy展会在内容展示、现场管理、宣传格调等各项安全保障工作的相关情况。顺网集团副总裁、上海汉威信恒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志海对本届ChinaJoy展会规模、各项活动筹备情况、展会全新亮点,进行了详细介绍。

2023年第二十届ChinaJoy以“相伴二十载 越来悦精彩”为主题,将于7月28日至7月31日,如期举办。目前,本届ChinaJoy展会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序开展、加速推进。各大展商的参与力度有增无减,参展需求反弹明显截止目前,本届展会报名的中外参展企业已接近500家,参展企业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阿联酋、巴西、比利时、德国、俄罗斯、法国、韩国、荷兰、加拿大、美国、日本、瑞典、乌拉圭、新加坡、以色列、印度、印尼、英国、越南19个国家在内的外资企业100余家,整体占比30%;整体展出面积突破12万平米,其中BTOC展区参展企业200余家,展区面积超过10万平米;BTOB展区参展企业接近300家,展区面积近2万平米,BTOB外资企业近百家,占比35%。伴随全球业界对于今年ChinaJoy展会关注度的不断提升以及组委会方面不断收到来自世界各地贸易观众的咨询,相信展会期间将会有数以千计的海外专业观众入境参观,届时ChinaJoy将进一步彰显国际化、专业性、权威性的特点。同时,衷心期待今年的展会恢复并超越疫情前水平,ChinaJoy展会将重现人声鼎沸的现场盛况。

今年迎来了人工智能爆发的元年,AIGC、ChatGPT、Midjourney等AI应用场景和产品层出不穷,AI技术快速迭代,ChinaJoy展会主办方也迅速响应、全面部署,在展览、会议、活动、宣传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展示和探讨AI技术赋能游戏及数字娱乐行业的创新成果,全面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在数字娱乐领域的发展及新兴业态的培育,一起迎接AI时代的到来。

(一)2023 ChinaJoy二十周年,展会十大亮点全面解读

亮点一:科技创新,积极拥抱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游戏产业新时代

ChinaJoy一如既往紧跟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助推科技创新。当前,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将在游戏产业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游戏产业带来更多机遇。本届ChinaJoy在会议和展览两个方面,发力人工智能新领域,拥抱游戏产业人工智能新时代。

会议方面,围绕人工智能这一产业热点,积极布局,重磅呈现。今年,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CDEC)全新增设了ChinaJoy AIGC大会,聚焦时下热议的AIGC话题,邀请国内外AIGC领域的行业代表专家、学者、企业领袖重磅参会,分享AIGC关键技术的演化迭代,思考技术升级引发的内容创作模式激变,深挖AIGC对于产业链所产生的机遇和挑战。大会旨在为学术界、产业界、投资界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中国游戏开发者大会(CGDC)今年全新增设AI专场,邀请该领域技术专家,多角度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提升游戏研发效率、创新能力、优化玩家体验。

展览方面,本届ChinaJoy BTOB展区,全新增设数字科技创新主题展区,涵盖当下全球数字娱乐领域中涉及人工智能、5G、Web3.0、元宇宙、数字人、区块链技术及应用类产品的展示及商务交流;参展企业方面,盛趣游戏将现场展示一款脱胎于“GAME+实验室”的针对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数字疗法”产品:《AI星河》,探索和实践“游戏+医疗”、“游戏+前沿科技”。完美世界游戏成立了AI中心,探索未来在智能NPC、场景建模、以及AI在程序、剧情、配音甚至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届时展会现场玩家将有机会体验到AI加持下的游戏产品所带来的奇妙感受;中手游的《仙剑世界》,在引入AI技术后,为玩家带来更丰富的游戏体验,届时展会现场的观众将有幸亲自体验AI技术支持下的游戏产品;此外,行者AI、世优科技、超维、牛信云、虚拟动力、海南超次元数码科技、元客世界等参展企业,将在现场展示众多AI领域最新产品及技术应用,展示人工智能与游戏产业相结合所带来的无限可能。

亮点二:展会国际化程度再提升,全球企业嘉宾纷至沓来

本届ChinaJoy,海外知名企业,积极报名参展。国际方面全球知名企业如高通、索尼、万代南梦宫、DeNA、AMD、三星、天闻角川、RazorGold、My Card、Snap、Xsolla、VTC Mobile、AppsFlyer等百余家国际厂商确认参展,并将通过技术和产品展示,让广大观众了解来自国外的数字娱乐最新产品、技术及应用,零距离体验全球化的最新数字娱乐产品。会议方面,本届ChinaJoy各项同期会议,海外演讲嘉宾的数量,占比达到25%,众多知名海外演讲嘉宾,争相前来发表主题演讲。

同时,主办方通过与国际行业协会组织开展深度合作,积极邀请国际参展商、特别是针对BTOB展区商务需求的国际公司参展,并积极协助组织邀请海外贸易观众观展、洽谈合作,推动国际化产业交流合作。海外宣传与海外观众组织方面,通过在ChinaJoy官方海外自媒体平台开展广告投放,结合与众多海外合作媒体开展联合宣发造势,使本届ChinaJoy展会的国际影响力再度提升,成为推动全球数字娱乐领域国际化产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亮点三:新品大作精彩亮相,重磅打造“一站式数字娱乐嘉年华”

本届ChinaJoy,数百家海内外参展企业的新品、大作将云集于此,为数十万现场观众倾情打造一场规模盛大的“一站式数字娱乐嘉年华盛宴”。

  • 目前组委会获悉,知名游戏企业经典大作展示方面:
  • 网易游戏汇集《蛋仔派对》《第五人格》《光•遇》《一梦江湖》等重磅产品的「单游戏主题展区」,是今年网易展位最大亮点之一。在经典游戏IP云集的「大IP社会价值区」,《梦幻西游》《大话西游》《倩女幽魂》《阴阳师》《暗黑破坏神:不朽》等经典游戏将一一展现。盛趣游戏经典产品展示包括《传奇世界》《冒险岛》《彩虹岛》《龙之谷》《泡泡堂》《永恒之塔》《传奇永恒》《新热血英豪》8款端游和《庆余年》《血族》2款手游。完美世界游戏将带来《幻塔》《梦幻新诛仙》《天龙八部2:飞龙战天》《DOTA2》《CSGO》《诛仙世界》《完美新世界》《魔》《一拳超人:世界》《代号MA》《女神异闻录:夜幕魅影》游戏大作及完美游戏社区。此外,西山居的《剑网3》《剑侠世界3》;巨人网络的《征途系列》《球球大作战》《月圆之夜》《街篮2》《帕斯卡契约》《艾尔之光》;中手游的《仙剑世界》《全民街篮》等众多知名游戏大作,将在展会现场精彩呈现。更多参展商的展品信息还在陆续提交中。

  • 首发新游方面:
  • 展会现场,将有数以百计的新游密集发布。其中,更有诸多首发新游,将在本届ChinaJoy与广大玩家首度见面。目前组委会获悉,网易游戏将携多款热门新游高能亮相。此外,咪咕公司的《行界:重构》《UP互动演绎》《熊猫咖啡屋》;巨人网络的《原始征途》《太空行动》《龙与世界的尽头》;诗悦网络的《长安幻想》新版本、《永夜降临:复苏》;4399的《星巡守卫队》《果宝无双》;世纪天成的《冒险岛:枫之传说》等众多首发新游,将在本届展会现场首度重磅亮相。

  • 硬核科技方面:
  • 目前组委会获悉,PICO将带来最新款VR 一体机 PICO 4和 PICO 4 Pro;联想将带来诸多重磅产品,包括两款首发产品R9000X、Y700等多款新品;三星将带来针对电竞人群、数码发烧友和IT用户的上市新品:990PRO系列SSD等。

  • 元宇宙产品方面:
  • 目前组委会获悉,咪咕公司将带来星际广场、比特数智人、比特转播等系列元宇宙特色体验。世纪华通旗下数字藏品平台“数河”也将参展亮相。

    以上仅是截止目前的一小部分参展企业的展品介绍。接下来还会有更多海内外参展企业在本届ChinaJoy现场展出的众多新品、新作,将陆续为大家一一揭晓,敬请期待!

    亮点四:近300位企业领袖汇聚,探讨数字娱乐产业发展新趋势

    本届ChinaJoy同期会议矩阵,产业向的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CDEC)和技术向的中国游戏开发者大会(CGDC)两大会议品牌,为期4天、将举办数十场系列同期会议,全面满足广大业界人士对当下各个产业热点与不同维度的听会需求。

    2023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CDEC)全新升级,整体包含:1个高峰论坛 + 4个主题峰会 + N场合作活动。大会持续聚焦产业发展前沿领域,今年全新增设:ChinaJoy AIGC大会、海外增长峰会、ChinaJoy Web3大会,旨在与广大业界同仁,共同探讨新时代下数字娱乐产业的新技术、新趋势、新机遇,彰显数字娱乐跨界融合的独特魅力,共享产业全生态发展先机。

    2023中国游戏开发者大会(CGDC)在内容设置上,聚焦当下产业热点,从游戏类型和技术环节两个维度,设置7个主题专场,包含:动作冒险游戏专场、角色扮演游戏专场、策略游戏专场、技术专场、AI专场、全球化专场、Indie专场。

    会议演讲嘉宾方面,微软大中华区Azure事业部总经理陶然;SNK首席执行官松原健二;百度文心一格总架构师肖欣延;英伟达中国区Ominiverse负责人何展;Scopely高级副总裁John Yin;CD PROJEKT RED本地化总监 Mikołaj Szwed;Mundfish CEO Robert Bagratuni;中手游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肖健;KLab China CEO 樱田洋行等近300位数字娱乐领域知名企业领袖、业界专家汇聚于此,发表主旨演讲或开展座谈交流,是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一次“数字娱乐领袖聚会”,所有与会人士必将不虚此行!

    亮点五:汇聚全球领先创新科技,重磅打造2023ChinaJoy“骁龙主题馆”

    本届ChinaJoy,全球领先的无线科技创新企业——高通,今年将再次联合产业链合作伙伴,重磅打造2023 ChinaJoy“骁龙主题馆”,为广大玩家和电竞爱好者呈现领先移动技术赋能的数字娱乐体验。

    展会现场,骁龙展台将带来包括移动终端、汽车、智能穿戴等一系列今年最新发布的重磅新品,展示前沿移动技术赋能的、涵盖众多智能终端的数字娱乐体验。同时,还将在展会现场举办骁龙电竞先锋赛精英邀请赛2023总决赛,顶尖职业战队与各大游戏主播将会悉数亮相,点燃玩家们的热情。此外,行业领先的手机厂商,也将齐聚展会现场,带来各自最新的终端产品。作为本届ChinaJoy唯一一个品牌主题馆,骁龙主题馆将汇集移动游戏领域最前沿的创新科技和极致的游戏体验,为广大玩家带来一场绝对不容错过的精彩盛宴!

    亮点六:紧跟热点,展会现场全新增设多个主题展区

    顺应潮流、与时俱进,本届ChinaJoy展会现场将设立多个主题展区。其中,在BTOC展区设立:电竞主题展区、VR/AR主题展区、科幻主题展区、潮生活展区、智能出行展区、洛裳华服•赏主题展区、潮玩手办及模型主题展区。在BTOB展区设立:数字科技创新主题展区、IP授权展区、创意游戏展区。这些主题展区的设立,将更好的为企业提供分类展示,也更加方便垂类用户更有针对性的参观体验。同时,多元融合的展示方式将会吸引更多年轻人群前来参观,为企业带来更加广泛的受众。

    亮点七:展会同期B端活动云集,彰显专业性与前瞻性

    展会期间,海内外参展企业合计将举办数百场面向B端用户的重要产品发布会、签约仪式、新闻发布会、媒体见面会、商务交流活动,技术分享等活动。目前,咪咕、联想、三星、Snap、波克城市、TAPTAP、数数科技等众多海内外参展企业,将举办咪咕云原生游戏新品发布;联想R9000X新品发布会;三星韩国总部技术分享会;Snap AR等创新技术体验活动;波克城市携手Game for Good平台首次发布社会正向价值Indie游戏平台扶持计划等一系列精彩活动,众多的B端活动全面彰显了本届展会的专业性、前瞻性与业界影响力。

    亮点八:各项同期C端活动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展会期间,将举办ChinaJoy Cosplay超级联赛、ChinaJoy 舞艺超群–全国舞团盛典、洛裳华服•新秀大赛等各项官方同期活动。今年,ChinaJoy与万达广场达成战略合作,联手打造“可触可感可互动”贯穿全年的全国量级沉浸式体验活动。

    同时,展会期间,腾讯游戏、网易游戏、盛趣游戏、完美世界游戏、咪咕互娱、巨人网络、索尼互娱、万代南梦宫、DeNA、PICO等海内外参展企业,将举办一系列面向广大C端用户、精彩纷呈的同期活动。盛趣游戏《传奇世界》《泡泡堂》《新热血英豪》三款游戏的二十周年庆典活动、完美世界游戏在展期每天特定的主题日特色活动、咪咕数智竞技特色项目体验活动、PICO多款 VR 游戏大作首发活动等等,都将在展会现场精彩呈现。后续,组委会还会陆续发布更多本届ChinaJoy现场举办的展商活动。

    亮点九:线上线下联动创新,全新推出微信小程序“CJ Go”

    ChinaJoy二十周年之际,展会主办方开拓创新,致力于将ChinaJoy打造为“线上线下联动”的全球第一展会品牌。本届ChinaJoy将通过ChinaJoy线下展会与今年全新线上的微信小程序CJ Go的“虚实结合、双线联动”模式,为海内外业界企业带来更为丰富、多元、立体的品牌推广形式,进一步提升广大参展企业的参展效果和营销价值;实现品牌曝光、产品推广、互动营销效果最大化,触达数亿Z世代用户。

    本届ChinaJoy为实现联动发展战略布局,创新推出现场联动微信小程序 - CJ Go,为参与展会的玩家提供全新的互动体验。CJ Go以“ChinaJoy科幻剧情”为主线,融合了多种玩法,包括玩家阵营对抗、AR馆内寻宝、资源搜集、玩家PK对战和展位争夺等。无论现场玩家还是场外玩家,均可通过CJ Go参与ChinaJoy展会的全程互动,打破ChinaJoy的“逛展次元壁”,将展商、观众、线上和线下充分联动,为玩家带来全新和丰富的体验,为展商和观众之间搭建了更紧密的联系,为ChinaJoy注入了更多的创意和活力。

    亮点十:创意游戏展区/“INDIE GAME盛典”,着力扶持中小微游戏团队成长

    本届ChinaJoy创意游戏展区,为海外、本土优秀的创意游戏项目提供展示舞台,全面扶持中小微游戏创作团队或个人的良性发展。与会团队或个人将在这里获取资金注入、发行扶持、技术及其它服务支持等多方面资源,全面护航游戏制作走向市场。本次除了线下展和发布会,还将举办“ChinaJoy x Game Connection INDIE GAME盛典”线上活动;结合线上线下资源,全方面为参与活动的INDIE GAME产品,宣发造势。

    (二)展会现场各项安全保障,制定完善机制与措施,全面落实到位

    安全是历届ChinaJoy展会筹备工作的重中之重。组委会及各级政府领导始终高度重视,成立展会安全工作领导机构,提出安全工作的指导方针,制定工作方案并责任到岗、落实到人。

    首先,内容展示积极健康。ChinaJoy作为当今全球数字娱乐领域最具知名度与影响力的年度盛会之一,观展总人次以数十万计。向广大观众展示健康优质的内容是必须践行的社会责任。因此,本届ChinaJoy制定了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未经审查或审查未通过的展品,都不得在ChinaJoy展会现场做展示和宣传。

    第二,现场管理安全有序。主办方制定了详细的展会安全方案,内容包括出入口管理及人流控制、现场医疗救护、消防安全监管、展台搭建安全管理、现场Showgirl和演员管理、现场服装管理等。成立了“展会现场安全督导组”和“展馆现场安全小组”,共同推进各项安全保卫管理工作,确保展会安全有序进行。

    第三,宣传格调昂扬向上。本届ChinaJoy倡导积极向上的媒体宣传报道原则,做好展览展示、系列会议、同期活动的各项相关宣传报道工作,积极配合转载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领导的重要发言内容,深度挖掘并充分介绍本届ChinaJoy的各项亮点。

    (三)展会各类观众证和听课证,在多个平台均有售卖

    本届ChinaJoy BTOC门票在大麦网、ChinaJoy APP、ChinaJoy官方微信小程序(CJ魔方)上,均可购买;ChinaJoy BTOB专业观众证和各项同期会议的会议听课证,在ChinaJoy APP、ChinaJoy官方微信小程序(CJ魔方)和活动行平台,均可购买。

    值此盛世,2023年第二十届ChinaJoy将为全球玩家与观众奉献一场一年一度的数字娱乐饕餮盛宴!届时,全球数字娱乐产业目光将再度聚焦上海,海内外数字娱乐业界人士将再度云集于此,共襄盛事!

    2023年ChinaJoy具体参展和赞助详情、或进行其它合作接洽,可咨询主办方工作人员:

  • 游戏、智能硬件、电竞、动漫及衍生品、科幻、VR/AR、BTOB及数字人主题展区参展、赞助及合作:
  • 刘先生:liubaichen@howellexpo.net

    薛女士:aubreyXue@howellexpo.net

    师先生:shijin@howellexpo.net

    朱女士:toma.zhu@howellexpo.net

    刘女士:emily_liu@howellexpo.net

    杨女士:yangyanping@howellexpo.net

    戚先生:weber.qi@howellexpo.net

  • 智能出行展区参展、赞助及合作:
  • 刘先生:rocky_liu@howellexpo.net

  • 潮玩手办及模型主题展区(CJFM)参展、赞助及合作:
  • 孙先生:tom_sun@howellexpo.net

  • IP授权展区参展、赞助及合作:
  • 郭先生:bin.guo@howellexpo.net

  • INDIE GAME展区参展、赞助及合作:
  • 杨女士:clara_yang@howellexpo.net

  • 潮生活展区参展、赞助及合作:
  • 王女士:yvonne_wang@howellexpo.net

  • 洛裳华服·赏展区及洛裳华服·新秀大赛参展、赞助及合作:
  • 都女士:duxuan@howellexpo.net

  • ChinaJoy Cosplay超级联赛赞助及合作:
  • 张先生:zhangyi@howellexpo.net

  • ChinaJoy舞艺超群–全国舞团盛典赞助及合作:
  • 史女士:ran@howellexpo.net

  • CDEC高峰论坛
  • 赵女士:zhaoqing@howellexpo.net

  • 全球游戏产业峰会
  • 寇女士:yali_kou@howellexpo.net

  • ChinaJoy AIGC大会
  • 李先生:yin.li@howellexpo.net

  • 海外增长峰会
  • 赵先生 zhaoshen@howellexpo.net

    蒋先生 jiabao@howellexpo.net

  • 中国游戏开发者大会
  • 李女士 graceli@howellexpo.net

    耿女士 melody.geng@howellexpo.net

  • 官方媒体宣传报道合作:
  • 朱女士:sumi_zhu@howellexpo.net

    王先生:chris_wang@howellexpo.net

    官方网站:https://www.chinajoy.net

    华宇登录_爱彼迎退出中国市场之后

    0602

    在努力9年后,爱彼迎从中国市场落寞离场,外来的平台运营商又多了一个“水土不服”的故事。

    作为城市民宿品牌的经营者,任培颖在看到这条信息时“心态有些起伏”,因为她所运营的50多套民宿房源中,约有40%-50%的订单来自爱彼迎平台。

    建筑师出身的任培颖在2012年创立民宿品牌“昔舍”,主要房源是上海核心城区的老洋房,更新改造后作为民宿出租,定位偏高端,平均间夜价在1200元左右。此前热播剧《安家》中价值1.5亿元龚家花园的原型就是昔舍的房源之一。

    昔舍团队告诉36氪,目前,爱彼迎为其带来的订单占比通常在40%左右。同时,从房东角度来说,爱彼迎算是比较友好的APP;涉及平台管理职能时,爱彼迎也相对公正。

    业内普遍认为,爱彼迎的用户更“纯粹”,吸引的大部分是真正推崇民宿旅行方式的房东和房客。但也正是对房源质量的门槛要求,导致其扩张速度较慢。爱彼迎在中国大陆的房源仅约15万套,与国内头部民宿平台相比,规模劣势明显。

    国内主流民宿平台房源情况

    尽管36氪接触的大部分民宿房东都对爱彼迎的撤退表现出不舍,但从市场规律角度看,这是一场早被预见的“败走中国”。

    01、780亿民宿巨头与2.5%市占率

    拉长时间线来看,爱彼迎在中国市场8年多来的尝试似乎一直未有亮点。此前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爱彼迎中国区的住宿和体验预订通常只占总收入的1%左右。

    按照这一营收占比估算,2021年爱彼迎总营收为60亿美元,约合382.2亿元人民币,推断其在中国大陆的收入约有3.8亿元。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2021年中国共享住宿市场规模约152亿元,36氪测算爱彼迎在中国大陆的市占率仅约2.5%。

    事实上,爱彼迎在2021年财报中已表达了悲观预期——预计中国市场经营业务将继续产生大量费用,“可能无法在该市场实现盈利”。

    但正如二级市场情绪为爱彼迎的这场撤退写下的注脚一样,爱彼迎退出中国市场,影响真的有限。

    爱彼迎于2020年12月登陆纳斯达克,上市一年半以来股价频繁波动,尤其进入2022年,受高成长美国科技股遭遇抛售的影响,爱彼迎股价今年内已下跌约36%。宣布退出之后,美东时间5月24日,爱彼迎股价一度跌到上市以来新低,至当日收盘报106.24美元,市值蒸发约45.5亿美元,约合300亿元人民币。

    不过,这一历史低位仍远高于68美元的爱彼迎IPO发行价。并且随着稍后几天的修复,至美东时间6月6日收盘,公司股价又爬升到122.02美元,总市值约787.84亿美元。

    美股资本市场对爱彼迎的这一预期,侧面反映了欧美旅游复苏下爱彼迎增速回归与其中国区业务贡献率较低的现状。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欧美航班数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5%以上,5月美国酒店入住率已恢复至69%,首次追平19年同期水平,欧洲酒店入住恢复率也在86%左右。整体来看,欧美出行需求复苏趋势稳定。

    爱彼迎一季报数据也显示,今年一季度公司ADR达168美元,远高于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122美元。同时爱彼迎还在该季度首次突破单季度间夜量1亿次预订大关,达1.02亿间夜,同比增长59%,相较2019年同期增长26%。

    兴业证券海外TMT首席分析师洪嘉骏认为,欧美出行需求的恢复将带动爱彼迎订单量和ADR(已售客房平均房价)双升。

    “此外,此前在欧美居家隔离措施下,远程办公模式带动长租增长迅速,未来相关业务或将放缓。而爱彼迎致力扩张旅行产品矩阵及优质房东房源,也是订单数量和ADR的重要驱动。”洪嘉骏补充道。

    尽管爱彼迎在今年一季度迎来预订间夜量突破1亿次大关,在北美、拉丁美洲地区的增速相较疫情前分别达55%、65%,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增速也达到20%,但其在亚太地区“住宿和体验的预订仍然低迷”。

    景鉴智库首席分析师周鸣岐直言,当下爱彼迎确实没有必要继续在中国市场维持运营。而鉴于后续防控政策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即便爱彼迎勉强支撑继续留在中国大陆,未来进一步争取更大市场份额的可能性也被无限拉长。

    02、外来户为何干不过本土OTA

    在国际市场一直顺风顺水的爱彼迎,为什么到了中国市场就不行了?

    洪嘉骏认为,爱彼迎退出中国市场主因是本土化不足影响了运营策略和客服体系,导致业务受认可度较低。

    周鸣岐也向36氪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在他看来,早在爱彼迎进军中国大陆之初,国内本土的OTA平台就已不限于纯平台之间的竞争。

    爱彼迎是一个纯平台,自身不参与住宿经营,但国内的OTA早就不是纯平台了。纯平台之间的竞争大约是在2014、2015年OTA快速扩张的阶段,但到2017、2018年左右,大家发现纯平台做不下去了,都开始做O2O了。”周鸣岐说。

    彼时,线上流量红利期结束,获客成本高企,同程旅游CEO曾提到,当时行业出境游交易用户的平均获客成本在2000元左右。而旅行社实体门店获得一名下单客人的成本基本在600-700元之间。于是,趁着O2O概念火热,携程等一众OTA们也加快了线下开店的计划。

    “大家发现线下获客成本反而比线上要低,就从中立的平台方变成亲自下场,自己开店、开旅行社,变成分销的渠道方,”周鸣岐说,“到2017、2018年,国内的OTA逐渐变成平台+渠道的形式,这样一来纯平台就很难跟它们竞争了。因为平台赚的只是佣金,渠道赚的却是差价。

    周鸣岐进一步解释说,以携程为例,其在C端掌握着旅游行业利益最大的商旅客群,也就是说,商旅用户在规划差旅行程时习惯打开携程预订。而拥有这部分差旅客群,可令其在面对高端酒店时能够获得极低的“批发价格”,再向用户散售时,中间的差价变成了携程的获利空间。

    昔舍的运营团队也提到,本土民宿平台竞争激烈,像美团民宿、途家网等平台除民宿房源外,其在国内还有众多本土酒店的资源,分销渠道众多,且常以低价优势吸引用户。

    周鸣岐坦言:“中国的OTA经过这么多年竞争,其实进行了大幅度的升级,国外新进来的平台肯定会水土不服。而且国内的OTA有独立决策的能力,但一个跨国运营的地区公司则没有。爱彼迎在全世界的业务逻辑都是纯平台,很难允许中国区自己变成渠道商。”

    而眼下失去爱彼迎的共享住宿市场,竞争远不会缓和。在爱彼迎宣布撤出中国大陆时,途家、美团、小猪等瞬间开启了“抢房”行动。途家宣布开通“绿色审核通道”,后续还将推出“一键上线”等服务;美团则将成立专属房东服务团队、开展新房东助力计划等5项举措助力房东经营;小猪亦推出房东专属绿色服务通道、新房东入驻扶持等系列计划。

    但在平台集体分食爱彼迎房源的同时,目标客群受疫情抑制整体降低的出行意愿,还是本土OTA们当下面临的共同挑战。

    华宇测速_李子柒消失的300多天

    0602

    停更近一年的李子柒,近日因一桩官司又出现在大众视野。

    5月19日,李子柒关联企业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称“子柒文化”),状告宜宾绿源食品有限公司侵害其商标权的案件,正式开庭受理。

    据了解,事件源于2021年9月绿源食品在旗下超市售卖“李子柒牌十全十美月饼”,标价786元。后被子柒文化发布声明“打假”并状告其侵权,并于今年1月5日立案。

    而在更早前的4月30日,李子柒也在其微博和抖音账号发布律师声明称, “李子柒被迫改名”、“世间再无李子柒,只有xxx”等为虚假信息和不实言论,网上还出现大量假冒李子柒的账号,擅自盗用李子柒照片做头像,企图混淆视听、误导大众,李子柒将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除了这两件法律上的事务外,李子柒还在重塑自身形象,受邀担任武汉文旅博览会推荐官、出席微博超级红人节、参加亚洲青年领袖论坛等,还接受了新华社、《人物》杂志的专访。

    然而,李子柒这么忙,但她的视频仍处在停更状态。我们熟悉的那个李子柒还能回来吗?

    李子柒和微念的互相成就

    事情要从五年前说起。

    2017年5月13日,李子柒发布了第一次停更的长微博,表示微念给了她很大帮助,她这样写道: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你们在没关注我的情况下偶尔都能刷到我的视频,这也是我的视频在半年时间里能得到那么多人关注的一部分原因。

    当年微念发现了李子柒,并与李子柒合作,将其打造成中国文化出海的一张响亮名片。

    2016年,李子柒还是个独立的内容生产者,视频内容充满着诗意的乡村生活,吸引了一些粉丝,但还只是一个小博主。李子柒的内容吸引了微念创始人刘同明的注意,他不断给李子柒发私信,说能帮她把视频推给更多人,还专门从杭州跑去四川和李子柒见面详谈。

    2016年9月,李子柒答应了与刘同明的合作:李子柒负责内容生产,微念负责营销推广。同年11月,李子柒第一个爆款短视频《兰州牛肉面》诞生了。2017年7月,李子柒与微念更换合作模式,从合约模式转为合资公司模式,共同成立了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而这也正如业内人士评论般,资本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市场化、公司化的运营模式也很重要。如若没有资本的加持,李子柒或许达到的最高成就是乡村美食博主,要塑造“李子柒”品牌会非常艰难。

    微念促使“李子柒”从一个网红IP变成了新消费品牌。2018年8月,李子柒天猫旗舰店正式开业,销售螺狮粉、藕粉、米糕等食品。其中螺狮粉卖爆全网,到了2020年,年销售额便已突破10亿元。

    据了解,李子柒品牌的螺狮粉不仅线上渠道大卖,线下渠道也在拓展。目前李子柒品牌已入驻盒马、沃尔玛、大润发等大型商超以及全家、罗森等便利店。不仅仅是螺狮粉,连藕粉、辣椒酱、红油面皮等品类也开启了全渠道的销售模式。

    据海豚智库《2021 最具成长性的中国新消费品牌》显示,李子柒品牌2020年销售额高达16亿元,同比增长300%。

    同样的,如果不是李子柒,微念现在也不会有如此巨大的行业影响力。

    2021年10月28日,字节跳动的相关负责人确认字节跳动决定根据投资协议退出微念。据了解,当初字节跳动当初投资微念,主要是因为看好李子柒。所以当李子柒和微念陷入分歧时,字节跳动决定离开微念。

    值得一提的是,字节跳动在2021年初投资微念时,使微念估值达到50亿。此外,微念也有在孵化其他网红,但始终打造不出第二个“李子柒”。

    而如今双方落得对簿公堂的局面,大概会落得个两败俱伤的地步,然而一切都源于“利益”二字,而“李子柒”品牌带来的巨大收益,大多与李子柒本人无关。

    话说当初,李子柒与微念确立合作关系之后,共同成立了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其中微念占股51%,李子柒占股49%。李子柒在接受《人物》采访时解释道,当时刘同明说帮她代持1%的股份,她同意了。

    在分工方面,微念负责李子柒品牌的商业落地、执行和变现,而李子柒和她的团队负责视频内容生产。

    也就是说,李子柒品牌的收入以及商标权都在微念手里。但是李子柒并没有享有微念的一丁点股权。而这带来的后果就是,李子柒不仅享受不到微念公司的收入分红,也不能根据自身IP的贡献获得相应的回报。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李子柒在子柒文化公司中只占股49%,这意味着她连自己的IP和品牌控制权都没有。

    所以,当李子柒方意识到自己的利益受损的时候,矛盾就浮现出来。而这不仅仅是微念或者刘同明就能解决的事,背后还牵涉到微念的资本问题。

    当微念依靠李子柒的IP大火时,也就被投资方盯上了,大家都来分一杯羹,到李子柒想要一部分股权的时候,股份已经所剩无几。

    利益难以重新分配,矛盾无法调和,外界也议论纷纷。有业内人士表示,“理论上如果闹掰了,李子柒连账户都没把控权”。不过也有人认为,“微念与李子柒闹掰后,李子柒还能凭借自己的内容重新赚钱,但微念前期的投入可能就无法收回。”

    而大多数网友站在李子柒一方,“原来李子柒爆火的时候,微念还什么都没有”、“心疼姐姐被拉踩了那么久,李子柒是独一无二的,而前公司微念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网红与MCN的爱恨纠葛

    据了解,类似的状况,曾发生在B站UP主“翔翔大作战”、浪味仙、君言君语等网红博主身上。

    以B站UP主“翔翔大作战”为例。UP主原名张翔,2017年9月开始用“翔翔大作战”的名字发布开箱、吃播等内容的视频,收获一大批粉丝了,后来也如李子柒般接到了MCN公司的邀约。

    签约后,据“翔翔大作战”在网上透露,MCN公司不仅没有履行应尽的责任以及对账号运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反而还让其帮公司旗下其他账号引流和以公司的名义注册商标等。

    后来张翔与MCN公司在账号归属权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在协商无果后并提出解约,但因之前合同上的协议不平等导致其账号归公司所有。张翔只能“净身出户”,后以“拜托了小翔哥”账号重回大众视野。

    数据显示,目前“拜托了小翔哥”的B站和抖音的粉丝数分别达446.8万和344.6万,而微博也有109万粉丝。

    可以看到的是,目前粉丝还是根据内容而产生的黏性。

    而网红浪味仙与其老板游絮的纠纷也可看出如今MCN模式的弊端。

    2018年的时候,游絮与浪味仙(真名李杭泽)共同打造浪胃仙IP,主打食量大、吃饭速度快的视频内容。而在分工方面,老板游絮负责商务运营管理,浪味仙负责吃。

    而据游絮在网上爆料,2021年7月,浪味仙选择自立门户,带走了团队,并以股东的身份拿走了原公司的拍摄器材和视频素材。

    但浪味仙在随后的回应中称,双方因账号的归属权问题产生争议,失去了合作的信任,并且在单飞前有跟游絮沟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利益分配,游絮一直霸占着公司的公章和财务。

    如今浪味仙和游絮的事情一再反转,究竟谁是真神谁是假鬼还是有待时间的认证。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随着MCN模式的发展,MCN机构与网红之间的利益分配已经成了其发展的最大阻碍。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两者之间的合作模式并不牢靠。

    掌握品牌主控权

    “我希望能够尽我所能的去做好我输出的每一个作品。”李子柒曾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希望能够自己平衡商业价值和精神价值。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商业和内容的博弈与平衡。

    2021年9月,李子柒接受新华社时表示“不想为了产出视频而将内容敷衍了事,否则就是对不起在各种条件下支持我的朋友”。

    李子柒希望坚守自己的内容和商业的平衡。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微念把控了李子柒品牌的商业价值,希望最大程度地卖货。对此,微念在其官网上介绍自己是“一家专注于食品饮料,成长中的新消费品牌公司。愿景是成为一家东方文化新消费标杆”。

    而这成为了两者出现矛盾的根源。

    换句话说,如果李子柒想要平衡商业价值和精神价值,就必须掌握自身品牌的主控权,如薇娅等。他们作为头部网红的角色,本身就带有与“资本”不可抵消的冲突,但是他们没有直接冲撞这些矛盾,而是与其合作,成为“资本”本身,主动掌握品牌的主控权。

    不过,要是将他们与MCN模式套用到李子柒的身上,事情可能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像薇娅等主播主要在扮演“销售”的职能,并按照GMV抽成来计算收益。而李子柒是用内容在前面“打头阵”引流,微念则是在扮演品牌运营、产品销售的角色。

    也就是说,后续如果李子柒想要掌握主控权,可能还要在商业方面费蛮大的心力。当然,最重要的是,看李子柒和微念的后续发展。

    华宇平台官网_双合盛五星啤酒携手中关村论坛,在社会服务中贡献品牌新活力

    0601

    5月25日,2023中关村论坛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开幕。本届中关村论坛主题为“开放合作 共享未来”,设置论坛会议、展览展示、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以及配套活动6大板块,举办150余场活动。活动数量之庞大,解决来宾的餐饮问题自然是其中重要一环。

    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中关村论坛的钻石会员,是本次会议餐饮服务其中一家食品供应商,其旗下的精酿啤酒生产企业——北京双合盛五星啤酒有限公司也走进中关村论坛,为大会全程供应啤酒产品。啤酒与科技的结合,不仅体现了新时代下老字号品牌借助数字科技满足当代消费者新需求,还展现了老字号在社会服务的新风采,为现场来宾提供百年醇真服务。

    双合盛五星啤酒亮相中关村论坛,用百年历史贡献自身力量

    消费+科技已成为消费品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关村论坛作为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科技办会”一直是论坛坚持的特色理念,也是论坛的亮点之一。今年,中关村论坛继续深入贯彻“科技办会”理念,将多场景、高水平的科技产品应用融入论坛的全流程中,让所有参会者都能拥有独特科技体验,让各类新兴科技成果拥有在国家级平台上进行落地展示的直接窗口。

    北京双合盛五星啤酒有限公司本次不仅为大会供应啤酒产品,还在中关村数字生活市集展示其丰富的产品内涵。在各大贵宾室,我们能看到双合盛五星啤酒的身影,包括双合盛精酿德式小麦啤酒和双合盛“紫禁城”烈性艾尔两款产品。除此之外,在活动现场多个点位还能看到“一轻智能货柜”,为参会来宾提供便利且快捷的选购服务。

    据悉,双合盛精酿德式小麦啤酒是聚焦中高端精酿啤酒市场产品,研发重点旨在复刻经典,重启消费者对双合盛啤酒品牌的认知,在打造“新北京记忆”的同时,塑造“双合盛出品即是精品”的品牌精神。

    而“紫禁城”系列精酿啤酒是双合盛啤酒复出后首次推出的高端啤酒,产品聚焦专业精酿,主攻高端商务消费者。值得注意的是,“紫禁城”烈性艾尔采用茶色玻璃瓶身,瓶身标识采用蓝底配描金双龙故宫暗花,上下两端辅以中国传统红底描金织锦图案,华丽感十足。这跟本次中关村论坛的浓浓科技感进行一次国潮与未来的碰撞。

    而到场来宾在最新科技的场所里品尝传统品牌精酿,也展现了双合盛五星啤酒为社会服务、为科技服务,通过科技创新融合的体验拉近人们跟数字科技与生活的距离,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数字科技文化的百花齐放和可持续发展,展现百年“双合盛”品牌独特的社会服务新风采。

    双合盛五星啤酒连接科技与生活,焕发老字号品牌的新活力

    双合盛五星啤酒始于1915年,是我国早先民族资本建立的啤酒厂,也是我国振兴民族工业品牌之一。当时为响应“实业兴国”,取“双人合作,财源茂盛”之义,“双合盛”的名号应运而生,一直经久不衰,蜚声海外,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在本次的论坛活动上,双合盛五星啤酒不仅展示了自身的创新技术和产品,还积极参与与国内外企业代表的交流。通过啤酒连接科技与生活,让双合盛五星啤酒再次焕发品牌新活力。

    作为本次活动餐饮服务供应商的子公司之一,北京双合盛五星啤酒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其宗旨:振兴百年好品牌,以质取胜,以优博胜,做中国好啤酒。因为百年传承下来的,不仅是字号,也不只是秘方,还有双合盛五星啤酒的社会服务与责任感,这是品牌刻下的DNA。

    伴随着国货复兴的东风,我们看到了北京一轻控股责任有限公司肩负起振兴民族品牌的重任,以“复兴百年好品牌”为使命,努力推动双合盛品牌全面回归。作为中国的第一个民族啤酒品牌,双合盛五星啤酒也一直保持开放心态,用传统拥抱科技时代的发展理念,本次参与中关村论坛活动也是让老字号品牌再度焕发活力,以“百年国货”的优良品质贡献自己服务社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