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分类:华宇平台专发展

华宇测速地址_海辰储能C轮融资超45亿元,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

0813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5日消息,近日,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辰储能”)正式完成C轮融资,融资总额超45亿元。本次融资由国寿股权金融街资本共同领投,中银资产金石投资国投招商国风投基金中金资本鼎晖百孚中 美绿色基金联合领投,首建投新能源合肥产投及现有股东峰和资本经纬创投农银国际中兵国调众创等跟投。融资将主要用于产能扩建、先进设备采购、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业务布局。

海辰储能王鹏程表示:信任无上限,与合作伙伴结成“命运共同体”

海辰储能联合创始人、总经理王鹏程表示,融资不是简单“找钱”,而是与拥有共同价值观、信任、投入、专业的合作伙伴,结成“命运共同体”,共同去成就一番事业。此轮融资的成功也是资本市场对海辰储能团队的高度认可和期待。自成立以来,海辰储能一直坚持选择做“难事”,深耕储能电池关键技术领域,将储能产品做到极致,聚焦解决储能行业的安全与成本难题。站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将继续坚定专注储能电池赛道,以差异化战略,紧抓政策和市场机遇,坚定不移地沿着储能赛道勇毅前行,行稳致远,在加速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海辰储能厦门总部基地

图源:企业方提供

以“海辰速度”实现快速裂变,“实干海辰”兑现融资承诺

三年多来,海辰储能持续高速度成长,以“海辰速度”迈入快速裂变新阶段。

在产品研发端,坚持低成本、低碳化战略,深耕高安全、长寿命、高能效技术。今年4月份迭代创新推出320Ah新一代电力储能专用电池,持续打造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寿命、更安全、更兼容的超级单品。

在项目建设端,蹄疾步稳,高效推进大基地规划建设,于4月发布新制造规划,实现重庆基地一期一阶段主体工程封顶;按照产能释放节奏,到2025年预计达成135GWh年产能目标。

在市场端,在“无内不稳、无外不强”理念推动下,坚持全球化战略布局,聚焦品牌战略客户,签订、中标多个海内外订单。在生态端,海辰储能发挥链主效应,将产业生态进一步外延,打造海西和西南“1小时朋友圈”。

聚焦极致储能方案,打造全球储能电池第一品牌

储能领域的发展道阻且长,然行则将至。此次C轮融资是海辰储能继2022年10月获超20亿元B轮融资后的新一轮融资,将加速公司产业布局和推动战略落地。在全球储能、全业储能、全户储能同步开启的全面储能时代到来之际,海辰储能将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开发前瞻性核心技术,为行业带来更多专用的储能产品、专属的储能技术,继续专注储能赛道,真正做到“让绿色能源惠及全人类”,推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打造全球储能电池第一品牌。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在罗永浩直播间,娃哈哈做起「副业」

0812

“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吃掉了公司18亿元的利润,导致利润下降,但员工工资并没有减少,今年年终奖照样发。”临近年关,77岁的宗庆后回到公众视野。新的一年,娃哈哈先是在年度销售工作会议上发布了20余款新品,重启老牌单品“儿童营养液”;紧接着,热衷于搞“副业”的娃哈哈悄悄开出了新的抖音账号、天猫旗舰店,时隔20年再次卖起了童装。

早在2002年,宗庆后就曾定下过目标,娃哈哈要打造“*童装品牌”,彼时他曾说:“现在我们在饮料业的地位已经比较稳了,今年要在童装业一炮打响。”然而,印着AD钙奶图案的童装却并没有收获消费者的喜爱,声称“一年开店2000家“的娃哈哈童装,*期也只开出了800家加盟店,2017年,“杭州娃哈哈童装有限公司”更名,2021年注销。

左:娃哈哈童装抖音新账号 右:娃哈哈童装新的天猫旗舰店

重拾童装业务,这次娃哈哈选择押注电商,不再采取相对重运营的线下加盟制。12月以来,借着春节营销节点,娃哈哈童装走进罗永浩直播间、开启直播带货,推出了多款喜庆的兔年新品。在抖音,娃哈哈为了揽客,还趁热开启99元秒杀加绒儿童卫衣等促销活动。然而,或许是作为童装品牌的娃哈哈仍然缺乏知名度,即使有“罗永浩”加持,销量却仅21件。

自2021年12月,宗馥莉出任娃哈哈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已经过去一年。如果把时间拉长往前看,娃哈哈为了转型不可谓不努力,在主营业务上,打造了四个不同定位的电商平台,还配备了自己的营销平台“快销网”;在副业上,依托多元化战略,不仅多次跨界卖奶茶、粽子、彩妆、雪糕、牙膏……还尝试过和B站搞联名、合作过英雄联盟官方赛事LPL。

但是,想要抓住年轻人的娃哈哈,依然没能走出期望的剧情。归根结底,是IP变现生意并不容易,浅尝辄止地进入各个行业,很难持久地面对困难和挑战。依附于娃哈哈IP,瞄准“90后的娃”,娃哈哈在难以放弃的童装业务上,能找到新的突破吗?

闯进罗永浩直播间,月销21件

“此娃哈哈,就是那个娃哈哈呀!”12月20日,罗永浩淘宝直播间,一款娃哈哈的亲子款戴帽卫衣,勾起了一波回忆杀。女主播现场唱起娃哈哈耳熟能详的广告歌,男主播紧跟着接梗:“这个我肯定听过呀,我毕竟是有童年的。”这款率先登上头部主播直播间的卫衣,印着娃哈哈标志性的AD钙奶图案和“前兔似锦”祝福语,儿童款标价119元,成人款129元。

就在进入罗永浩直播间的5天前,Wahaha娃哈哈童装天猫旗舰店上新了*批童装,从品类结构上看,包含了夹克、外套、毛衣、T恤、裤装、裙装、鞋子多个细分类目,目前主推的就是以红色为主基色的新年系列。其中,服饰价格普遍集中在100—300元不等,童鞋价格稍高,集中在299—399元区间。但相较而言,和曾经线下加盟的娃哈哈专卖店相比,重新回归的娃哈哈童装,调整销售渠道后,在价格带上有了明显的降价调整。

此前,线下娃哈哈专卖店采用的是“加盟+代工”模式,通过和香港达利集团合作,后者负责服装设计,娃哈哈则负责品牌授权和渠道推广。但定价较高、设计难以出新,让服装产业门外汉的娃哈哈绕进了弯路。有加盟商在接受红星资本局采访时表示,娃哈哈童装质量挺好,但款式一般,定价比较高。当时,娃哈哈童装的价格大约是春秋款100—300元、夏季款60—200元、冬季款200—700元,在2000年初期,这样的价位已经算是中等偏高价位。

然而,娃哈哈专卖店,长期以县城、地级市的批发市场为主要销售阵地,以上海为例,其店铺多数位于松江、崇明等地,线下店所能覆盖的人群消费力,与其品牌定价并不符合。而差不多时期进入童装行业的巴拉巴拉、小猪班纳,则在同期迅速抢占了童装市场份额。

过去20年,童装市场从一片蓝海厮杀成红海。娃哈哈收拢战线,转而利用电商渠道轻装上阵,依靠性价比圈定消费者,没有了线下开店的重成本、重运营,但也意味着彻底放弃了原有的渠道优势,不管是开抖音还是进达人直播间,甚至开设起小红书账号,距离娃哈哈的舒适区都很遥远。记者留意到,罗永浩直播间销售的娃哈哈卫衣,最终显示月销21件;娃哈哈童装天猫旗舰店、抖音旗舰店双渠道所有SKU的销量加起来,目前尚不足500件。

频繁做副业,放不下的IP变现生意

关于近两年火热的直播带货,宗庆后在最近接受采访表示,发新品的时候,先做一点直播带货,亏本卖一点产品,让老百姓知道,也是可以做做的。但做企业首先要讲诚信,要保证产品质量,一哄而起就可能会一哄而下,还是要扎扎实实地把企业做好,把产品做好。

创始人的思路虽然很明确,但对应到娃哈哈的业务发展脉络,难免察觉到娃哈哈在年轻化转型上的执着和迫切。二代接班人宗馥莉就曾为此终止娃哈哈与王力宏长达20年的合作关系,理由是觉得观众会有审美疲劳,“王力宏老了,我不喜欢他,我心目中另有人选。”尽管在王力宏塌房后,曾经认为此举太过薄情的观众风向又再次调转,转而支持宗馥莉,但果断换掉代言人,也从侧面看出,新任管理者希望娃哈哈能有“全新”面貌的期许。

围绕着娃哈哈的明星产品AD钙奶,2018年,娃哈哈推出了AD钙奶味月饼;2019年端午,又推出了新品“娃哈哈哈哈粽”;2020年,携手钟薛高,推出AD钙奶味的“未成年雪糕”;同年,联合当时火热的泡泡玛特,将盲盒搬到了饮料界,销售起“盲水”。

以和泡泡玛特的联名为例,娃哈哈把泡泡玛特DIMOO太空系列的13款形象搬上新品pH9.0苏打水的瓶身,消费者在拆开包装前,无法预知到将喝到什么口味;在销售方式上,“盲水”也玩起了限量概念,每天销售1000箱,限量销售5000箱,每箱包含14瓶盲水+1个DIMOO太空系列盲盒,在娃哈哈的官方创意店“哈宝游乐园”进行销售——如今回顾,这些配合新品出现的活动都隶属于“营销”范畴,并没有打造出足以撑起增长曲线的大单品。

综合来看,换掉代言人、和自带流量的新消费品牌联名,多元跨界的本质还是刷存在感,尚且不涉及核心的营收业务。相比之下,反复试水开展的童装业务,并不是短期营销行为。

童装之外,另一个娃哈哈曾重金投入的业务则是奶茶。2020年7月,娃哈哈奶茶在广州五山商圈开出*门店,宗庆后在开业当天特意从杭州飞到广州为其站台,在合作寄语中直言这会是“娃哈哈的第三次创业”。然而,娃哈哈依然采用了加盟模式,且加盟费不菲。据娃哈哈奶茶招商手册,加盟娃哈哈奶茶店的费用为25万元,包括运营服务、技术培训和运营培训13万元,店面机器设备以及收银系统及供应链10万元,合作保证金2万元。

尽管看似都属于餐饮,但新式茶饮讲究社交、空间和品牌情感的多维结合,隐形的入局门槛并不低。对于娃哈哈奶茶店的管理方面,官方微博曾回应,“奶茶项目不是我们直营,是我们授权给合作伙伴在运营的。”换言之,娃哈哈再次授权品牌给第三方运营,和早年的娃哈哈童装专卖店一样,渴望以轻入局的姿态,实现IP变现、品牌变现的生意。

轻入局,半只脚踏入新行业,但又小心谨慎地试探随时抽身,更像是在变相的投资——宗庆后就曾表示,娃哈哈不焦虑,不会上市,现金流充足超百亿。曾有市场声音认为其反复跨界,有不务正业之嫌,但事实上基于当前和未来市场情况,众多消费企业或增加和自身业务相关品类,或跨界其他市场,已是常态化。但任何有前景、有机会的行业都需要长期投入的恒心,如果无法承担风险,随时“撤资”的心态,也就很难孵化出扎实的营收板块。

老牌巨头转身,有试错的底气

娃哈哈时隔20年重新做童装,这次能找到新的突破点吗?

《电商在线》留意到,娃哈哈童装天猫旗舰店、抖音旗舰店背后的运营方均为“浙江娃哈哈服饰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服饰批发、销售等,该公司的大股东为杭州娃哈哈宏盛食品饮料营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40%,而后者的实控人正是宗庆后。过去一年,老牌国货在电商平台、直播间里翻新爆火的现象频繁出现,鸿星尔克、白象、蜂花都曾在此分到一杯羹。

如果重新梳理定位,合理制定价格,依托于娃哈哈的品牌效应,配合浙江童装产业带的强供应链能力,打出性价比优势,娃哈哈童装想要电商突围,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事。

相较于很多缺乏资金、流量和资源的新企业而言,娃哈哈依然有试错的能力。

在2013年达到近783亿元营收后,娃哈哈接下去的道路颇为坎坷,之后数年间徘徊在500亿元以下,但是反复跨界、创业并非没有效果,2021年娃哈哈营收已经重回500亿元以上。

更何况,此前已有茅台投资的童装企业“衣拉拉”依靠经销商模式、低定价策略启动上市。2018—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衣拉拉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56亿元、7.49亿元、6.74亿元及2.89亿元;净利润则相应达到了1.41亿元、1.62亿元、1.57亿元及0.62亿元。

摆在娃哈哈的挑战在于,同样是经销体系出身的“线下*”娃哈哈而言,将视线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这也意味着饮品发新和服饰销售的玩法将截然不同。公开数据显示,娃哈哈覆盖30多个销售市场,拥有近万家经销商,掌控10万余家批发商、数以百万计的零售商,可以实现新品一周内就铺遍全国。但重拾童装业务,电商的经营逻辑下,独立业务没有线下流量曝光,如何在线上找到更多精准流量,这将成为*道拦路的门槛。

娃哈哈的情怀杀能在2023年掀起风浪吗?在转折的节点没有到来之前,即使是老牌巨头,也只能静候时机。在此之前,把控好产品的生产、设计以及运营节奏,如宗庆后所说,“扎扎实实地把企业做好,把产品做好”,才能在关键的时刻抓住成长和出圈的机会。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电商在线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平台注册地址_价格过万,年轻人失去「羽绒服自由」

0812

一个月工资,买不起一件羽绒服?

近日,国产羽绒服品牌波司登因“使用了‘航空材料技术’的高科技奢侈羽绒服,标价超过一万元”,而引发网友热议。网友纷纷表示“波司登已经不是当年的波司登了”“谁会为万元一件的波司登羽绒服买单”等。

随着网络舆论的热度持续上升,其使用的所谓的“航空材料技术”被进一步“深扒”。其中,便有相关纺织专家指出,“该技术业内使用已十分普遍,且价格低廉”,网友更是质疑其打着“黑科技”的幌子来包装产品,实则是盲目定价。

对此,波司登方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对波司登来说,产品价格的提升不是单纯地依靠羽绒服面料以及人工成本等直接成本的上升,就定价高。而是建立在产品本身设计研发升级、科技功能升级、产品品质升级、品牌价值提升等综合因素叠加基础上的。”

事实上,这并不是波司登*次推出万元羽绒服。

2017年,多元化转型折戟后,波司登砍掉大部分非羽绒服品类,以羽绒服业务撬开了高端化的大门。并凭借亮相时装周、找明星代言、与知名设计师合作、IP联名和多渠道布局等方式重塑了品牌形象。一举撕下了“中老年品牌”的标签,摇身一变成为了“高端时尚”的代名词。2019年,波司登推出“登峰系列”羽绒服,并成功跻身羽绒服万元级别行列。

随着价格的不断飙升,波司登的毛利率也在不断上涨。国盛证券统计,2022财年,在线上的销售中,波司登有46.9%的产品定价达到1800元以上,毛利率也顺势提高到60.1%,创历史新高。

然而,在国产羽绒服品牌中,波司登或只是走高端路线的代表品牌之一。一向走亲民路线的鸭鸭在谋求高端化布局的路上,推出了对标国际大牌的“GOOSE系列”;主打性价比的高梵推出“黑金鹅绒系列”,走轻奢精致风;羽绒服新秀、由北京看云控股投资的“天空人SKYPEOPLE”的定价也在3200-7200元之间。

也因此,“羽绒服涨价”“羽绒服越来越贵”等话题,已经连续3年在冬季登上社交平台的热搜,面对动辄上千元甚至上万元的羽绒服,消费者直言“高攀不起”。

90后女生李曦此前买了大热的“克莱因蓝”色的羽绒服,但最近她又“种草”了在社交平台大火的“黑金色”。

“以前羽绒服还只是用来保暖御寒的衣物,一件可以穿几个冬天。但如今,羽绒服逐渐成为了时尚单品,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追逐潮流的我也想每个款式都来一件,但大几千元的价格,钱包实在承受不起。”李曦坦言,一番纠结之后,最终还是决定不再添置新的羽绒服,继续穿“克莱因蓝”。

和李曦有“库存”可以御寒不同,*年从南方到北方城市工作的俞宁迫切地需要一件羽绒服御寒,可越来越贵的羽绒服让工作不满一年的00后俞宁女生犯了难。“直到上个月发了年终奖我才有底气去买羽绒服,在此之前,我硬生生被冻了一个月。”

与国产羽绒服价格纷纷跃至千元以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年轻人千元以内购置羽绒服的预算。据*财经行业数据中心调研数据,90/95后购买预算区间在700-1000元以内的羽绒服占比最高为39%。

对此,鞋服行业独立分析师程伟雄对燃次元表示,国内用户市场两极分化尤其严重,羽绒服企业需要平衡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博弈加剧的市场现状,不能单纯追求规模化和毛利*化,需要遵循价格高性价比更高的商品价值体现,价格策略、产品策略需要满足大众化圈层用户价格敏感度和性价比衡量比较。

对于国产羽绒服品牌的高端化探索,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则表示,未来五年我国羽绒服品牌在全球市场与国际主流品牌同台竞技,在中高端市场追赶甚至*将成为可能。但显然,在高端领域,仍然有比较长的路需要走。

程伟雄补充道,角逐的过程中,产品品质是关键,其中包括商品的设计研发能力和对行业的了解程度,如对新材料的使用、面辅料的研发创新和渠道新科技能力等等。而随着价格的不断攀升,企业也需要满足市场分层的不同消费者需求,进行品类全覆盖发展,让企业和品牌有持续的成长价值。

01 买不起的羽绒服

为了买到一件版型、质量和价格都符合自己要求的羽绒服,近半个月来,95后女生柒柒一有时间就“泡”在小红书和B站上浏览博主的推荐,不过直到现在她都没有下单。

“感觉几年前四五百元就能买到一件质量不错的羽绒服,但现在好像没有两千元预算就没资格去买羽绒服了。”柒柒是娇小型的女生,她所关注的服饰类博主也大都和她体型相近,很快,她就被博主们推荐的韩版羽绒服“种草”了。

“时尚真的是个轮回,这两年韩版服饰又开始流行了。博主们推荐的韩版羽绒服风格简约,颜色也都是鹅黄和奶绿色一类,清新减龄。”循着种草博主分享的品牌找到店铺后,柒柒却直接被价格劝退了,“一个小众品牌的韩版羽绒服售价竟然超过3000元。”

无奈之下,柒柒只好退而求其次,在淘宝上找相似款式的羽绒服,结果发现价格也不便宜,且质量没有保证,“同款仿版的羽绒服也要卖到1500元以上,但从买家秀来看,颜色跟原版是有色差的。”被逼急了的柒柒最终放弃了买长款羽绒服的计划,决定挑个短款羽绒服过冬,“短款的总会便宜了吧。”

柒柒告诉燃次元,自己最终看好了一件原版售价1400元的、奶紫色的白鸭绒短款羽绒服。“我在某批发平台上找到的同款只要600元,如果降低对充绒量的要求的话,三四百元也能入手一件,但质量估计只能撑一季。”就这样,柒柒又开始纠结有没有必要花几百元买个穿不住的“样子货”。

和柒柒一样,90后女生晓晓也放弃了购买羽绒服的计划,转而买了件棉服,“我的预算是800元以内买到羽绒服,但我发现,如今这个价格已经买不到所谓的品牌与设计兼顾的羽绒服了。”

现在晓晓身上穿着的羽绒服还是三年前买的。“当时我买的是一件时尚服装品牌的羽绒服,正赶上5折活动,到手价是800元。虽然款式很好看,但保暖性却不怎么好,尤其穿了三年,现在这件衣服的御寒效果几乎和一件呢子大衣等同。”

为此,晓晓原计划再买件羽绒服,结果逛了两次街,弄明白了一个“现实”,800元的预算在应季几乎没办法买到一件像样的羽绒服,除非等到过季打折。“专业羽绒服品牌没有1500元很难买到充绒量满足自己需求的款式,就连时尚服装品牌的羽绒服均价,差不多也要1200元以上。”

于是,为了应付接下来的寒冷天气,晓晓决定先买件棉服。“只要两三百元就能买到一件好看的棉服,决策成本低,看到好看的都可以入手,搭出不同的风格。至于保暖性,我觉得只穿一季问题也不大。”

与柒柒和晓晓不同,2022年是俞宁到北方城市工作的*年,身为南方人的她,在年初*次见到真正的雪花有多兴奋,面对北方的寒冷时就有多无助,羽绒服也就成了她的刚需。

“作为南方人,我之前压根没买过羽绒服,所以也不太会选,只要款式和价格合适就好。所以最后花699元买了件休闲服装品牌的轻薄羽绒服。”俞宁告诉燃次元,自己还是“草率”了,每天出门都是煎熬,通勤路上冻得不行。

俞宁的同事们看不过去了,硬拉着她去逛街买羽绒服,但最终,俞宁还是以“没有特别喜欢的款式”为由没有买。“实际上我撒谎了,我选到的心仪的衣服,价格都超过了2000元。我毕竟刚工作,2000元买件衣服,对我而言也不是件小事。”

不过好在还有年终奖,拿着这笔钱,俞宁买了件2500元的羽绒服。“说来好笑,我买羽绒服的底气是年终奖给的,现在的羽绒服真的太贵了。”

穿上了2000多元的羽绒服,俞宁也有了“真香”的感受。“我之前买的羽绒服薄,所以每次出门都要穿很多层。但听北方的朋友说,冬天其实应该里面穿少一点,因为北方屋里暖气足,进屋穿脱比较方便。以前一直没体验到,但自此买了这件羽绒服之后,我才真的体验到这种感受,不臃肿、不妨碍行动,更重要的是终于不用挨冻了。”

02 为什么越来越贵?

从上述几位消费者的言论中不难看出,羽绒服越来越贵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

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数据,2014-2020年,我国羽绒服平均单价已经由452.6元涨到656元;大型防寒服的成交价突破1000元,其中2000元以上的占比已经接近70%。

而燃次元近日通过线下探店发现,一些品牌羽绒服的平均价格已经超过了1500元。

据北京市某购物中心的时尚服装品牌ONLY的店员介绍,店内羽绒服均价在1500元左右,并将近两年羽绒服价格上涨的原因归结为“成本上涨”“科技感提升,羽绒服可机洗”,以及“款式更加时尚”。

位于同一家购物中心的波司登品牌的店员对燃次元亦表示,店内羽绒服的平均单价在1500元左右,部分系列的填充物也从鸭绒变为鹅绒,更加轻盈保暖。“在进口羽绒服品牌的影响下,消费者对国产中高端产品的接纳度越来越高,这也是国产羽绒服的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不过该店员也承认,确实也有很多年轻消费者在试穿满意后被价格“劝退”。

正如上述两位销售人员所提到的,近年来,国产羽绒服越来越贵的原因,一方面与不断上涨的成本有关。羽绒原料作为羽绒服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决定了羽绒服的成本与品质。近年来,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产需失衡,这也进一步推高了羽绒的价格。

羽绒供应商柳桥集团董事长傅妙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1年羽绒平均单价由15万元/吨涨至了30万元/吨,翻了一倍。柳桥集团每年有能力产出超过10万吨羽绒,但2021年全年羽绒产量较去年下降了10%。

另一方面,随着加拿大鹅、Moncler等国外高端羽绒服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在这些高端品牌的市场教育下,消费者对中高端品牌的接受度也有所提升,但同时也对商品的款式、面料、质量、时尚、美感等有了更加多元和优质化的要求。

当然,这也为国内羽绒服品牌的高端化之路奠定了基础,众品牌也纷纷走向高端化。燃次元不完全统计,除已经推出万元级别的波司登外,天空人SKYPEOPLE的羽绒服价格也普遍在3000元到7000元之间;鸭鸭推出的“95鹅绒服Goose系列”,价格也提升至2599元一件;原本主打性价比定位的高梵,其推出的“黑金鹅绒系列”,售价也高达2899元。

“我国羽绒服的价格,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停留在1000元以内。如今,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也提升了。同时,在海外品牌进入国内市场的拉动下,我国羽绒服也开始提价,走上中高端路线。”张毅对燃次元表示,国外奢侈品牌羽绒服,催生出国内2000-5000元价位的中高端羽绒服市场。

“从产品质量本身来讲,我国的生产能力、制造能力和工艺水平与其他国家没有差别。而一些国内企业为海外品牌做代工,也为国内部分主流品牌价格上扬提供了溢价空间。”

除此以外,时尚设计、质量提升、科技创新和季节限制等因素也是不断推高羽绒服单品价格的原因。

一位服装行业从业者对燃次元表示,实际上,一件羽绒服制作成本大概在100元,服装品牌按照成本的10倍以上定价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为了提升时尚感,服装品牌可能会选择IP联名,或者与知名设计师合作,之后再进行品牌营销,这些方面的花销都不少。但与其他服饰不同,羽绒服受节气和天气影响很大,一年只能卖一季,稍有不慎就压货,价格自然也会越来越高。”

03 如何走好高端化之路?

《中国羽绒服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是全球*的羽绒服生产基地。根据中信证券的数据,中国羽绒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622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羽绒服行业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950亿元,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也因此,中国羽绒服产品消费以国产品牌为主,市场占有率较高。但问题却是,国产品牌长期分布在中低端产品市场,高端市场主要被进口羽绒服品牌占有,这就导致国产羽绒服品牌毛利润低,品牌发展空间小。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产羽绒服品牌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工艺,再到营销手法,一改过往低价促销的惯用营销策略,通过参加国际时装周,找明星代言,携手知名设计师,IP联名以及直播带货等多种营销手段提升品牌知名度,为高端化路线铺路。

与营销多样化相伴的,是营销费用高企。以波司登为例,根据其财报,2020-2022年,波司登销售分销开支分别为42.76亿元(人民币,以下未标注则同)、48.07亿元和61.71亿元,占集团总营收分别为39.4%、29.7%和38.1%,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22.7%、18.9%以及16.3%,逐年放缓。

当然,产品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同样以波司登为例,据东兴证券研报,2017年波司登品牌转型前,其产品的吊牌均价在1000-1100元;2018年后价格开始持续上涨,当年提价幅度达30%-40%,而单价1000-1800元的羽绒服比例上升至63.8%,单价1800元以上的羽绒服占比则从4.8%上涨至24.1%,千元以下的羽绒服从原来的占比超一半下滑至不到二成。

从财报数据上看,波司登的高端化战略似乎取得了成功。2021-2022财年,波司登录得收入162.14亿元,从收入构成来看,品牌羽绒服业务仍是该公司*收入来源,期内贡献132.23亿元收入,占比81.6%。

不过单从销量来看,高端产品尤其是超高端系列,显然无法代替中低端产品,成为波司登营收的主要收入来源。

波司登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波司登品牌羽绒服的在线销售中,1800元/件以下的产品占比达为53.1%。除此之外,燃次元在波司登某线上旗舰店的销量中看到,羽绒服品类中,销量前十的产品价格均在千元以下,月均销量达千件以上的羽绒服其价格区间在600-1500元。相较之下,其万元款羽绒服,比如登峰2.0航空科技创新羽绒服仅有5人付款。

图/波司登某线上旗舰店万元羽绒服销量

来源/燃次元截图

程伟雄对燃次元表示,就目前国内羽绒服市场而言,从行业的加价倍率、生产成本来看,3000元以上的国产羽绒服,很少会有消费者买单。更多消费者在消费时,还是集中于千元及千元以下的羽绒服。

“目前,国内羽绒服行业并没有真正的高端化品牌,因为高端品牌都有着自己的品牌故事和渊源,且原创性和差异性较显著,加价倍率也更高,有着*的品牌形象和质量上乘的产品来和自身文化有效融合,具备高端生活场景和一定的消费基础。”程伟雄进一步表示。

程伟雄表示,以波司登来说,其品牌高端化探索虽然带来了业绩增长,但仍然处于一个略显尴尬的定位。在用户的认知里波司登还是一个大众羽绒服品牌,波司登在提价之路上不能“为高而高”,产品价格需要回归到市场需要的位置上,并不是价格提高了,品牌力就能够提升。

除此以外,需要注意的是,高端化也绝非一劳永逸,高价的背后是消费者更高的要求和市场更严格的监督。

“羽绒服行业,品牌朝向中高端化方向转型是正确且必须的,这会带动行业进步。”程伟雄认为,目前,中国羽绒服行业的品牌是处于转型中高端化的培育阶段,该阶段需要在包括研发、销售、广告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投入。而中国羽绒服品牌真的要向中高端化发展,还需要在品牌力、产品力、服务力持续发力。

*文中李曦、俞宁、柒柒、晓晓均为化名。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燃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登录_喜茶「变道」

0812

喜茶路线的变化,是国内新茶饮的一个缩影。新消费逐渐熄火后,新式茶饮都在积极求变,不同的是,喜茶的动作和其他品牌反道而行。‍‍‍‍‍‍‍‍‍‍

1月3日,喜茶发布了品牌十周年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喜茶除了对过去业绩进行肯定和总结,还特意强调“将真品质的茶饮和激发喜悦的品牌,带给更多的大众用户,喜茶应该去到所有需要它的地方”。

过去十年的时间里,喜茶一直坚持走高端的路线,产品价格也一直高于其他品牌。

如今喜茶突然变道“下沉”,降价、加盟,这些反常的动作背后,聂云宸为何违背了自己的初衷?

1、降价、开放加盟,停滞不前的喜茶慌了

这两年,茶饮行业各大品牌,仿佛像“商量好的”,纷纷心照不宣悄悄涨价。

奶茶品牌CoCo以前原味奶茶只要4元一杯,如今却开始保20争30了;茶百道在推出新品时,也把招牌产品价格上调,一般涨了2元左右;就连五年多没涨价的茶颜悦色,价格也有所上浮。

唯独一直走高端路线的喜茶,非但没有涨价,反而逆势降价。

2022年初,喜茶官微高调宣布降价,并推出9元饮品,进入10元时代。同时,喜茶还承诺当年绝不涨价,彻底告别30元时代。

虽然喜茶解释称供应链有优势,成本价降低,但其实茶饮行业设备、原料价格持续上涨早就是公开的事实。

换言之,喜茶并非真心主动让利,而是大环境逼迫下,不得不选择降价。

近年来,在市场环境冲击下,新茶饮赛道由早先的风口,走向了十字路口。随着越来越多品牌加入新茶饮行业, 激烈的竞争促使奶茶饮赛道内卷加剧。

从喜茶的经营情况来看,门店增长速度明显处于停滞状态。

据久谦咨询中台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0年,喜茶的门店总数从395家增至695家。但直到2021年第三季度,喜茶门店数量才突破800家,达到835家。门店增速则从2019年的139%下滑到26%,放缓速度明显。

同时,喜茶的盈利能力也下降不少。自2021年7月起,喜茶在全国范围内的坪效与店均收入就开始双双下滑。2022年前10个月,喜茶的销售额只有39.12亿,全年销售额估计也只有46.94亿元,远低于2021年的53.52亿元。

而一直走低端市场的蜜雪冰城,却一直都挣得盆满钵满。据其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蜜雪冰城净利润分别为4.45亿元、6.32亿元、19.1亿元,加起来超过30亿元。

去年年初,喜茶又曝出裁员消息。据其内部员工在脉脉透露:“有的部门裁员超过50%,甚至有人才进公司一个月就被裁了。”

营收低迷、扩张掉队的喜茶,也让资本慢慢失去耐心,从2019年就准备上市的喜茶,迟迟都没能成功,反而被奈雪的茶抢走“奶茶*股”。

更着急的莫过于创始人聂云宸。

这个白手起家的90后企业家,其实每天都处于焦虑中。

他曾在采访时提到过:“倘若在网上看到一句差评,我会气到睡不着觉。倘若门店做错一件什么事,也能让我感到崩溃。”

喜茶开创时,创始人聂云宸坚定地表示喜茶要走品质路线,暂时都不考虑加盟。然而,去年喜茶却开始松口,开放了加盟。

降价、裁员、开放加盟,接连不断的动作,都在暗示着喜茶真是着急了。

2、走高端路线的喜茶,其实很low

众所周知,喜茶一直是以高端品牌自居,走高端自制茶饮路线。

创立喜茶后不久,聂云宸就对员工说:“这里是试验田,是一个品牌诞生的地方。”

当时,奶茶行业的门槛并不高,还都在使用茶粉茶末并用奶精勾兑制作,奶茶口感很一般。

聂云宸独辟蹊径走产品路线,全面升级原材料,选取优质茶叶、新鲜水果和鲜奶,把“天然优质原料制作、注重产品品质”作为基本标准,并在口感上进行创新,推出了芝士奶盖茶、芝芝莓莓、烤黑糖波波牛乳等一系列经典奶饮品。

靠着健康和口感的卖点,喜茶很快就与低质奶茶泾渭分明,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网红奶茶。

最火爆的时候,喜茶门店外排满了长队,更出现过排队7小时的记录。黄牛党也应运而生,一杯排队费15元,有些黄牛甚至靠此月入过万。后来喜茶不得不施行实名制购买,规定一人最多能买6杯。

更令喜茶开心的是,高端故事也深得资本之心,先后获得IDG资本、腾讯、红杉资本等6轮融资。

聂云宸也信心十足,扬言要把喜茶打造成“中国茶类*”,更在采访时强调:“喜茶不开放加盟,毕竟品牌文化这种东西,靠单店加盟的形式是创造不来的。”

为了提升品牌档次,喜茶每一家门店面积高达200平,装潢设计都有突出的主题,非常具有时尚感,以至于外界都说喜茶是“被茶饮耽误的设计公司”。

为了匹配高端定位,喜茶售价定得也很高。当其他奶茶普遍定价十几元时,喜茶却以两倍价格出现在市场上。“手造店”产品价格*都要30多元,贵些能达到七八十。其中最贵的则是大颗猫山王榴莲,一杯就高达138元,都够普通人吃一顿火锅了。

然而,喜茶虽然档次上去了,口碑却频繁翻车。

去年推出的新品“芝芝雪山碎银子”,28元一杯的高价,却不少消费者都吐槽像中药一般难喝;芝芝桃桃的桃肉普遍反应不新鲜,和路边不知名奶茶店口感完全分辨不出。

又贵又难喝已然成为喜茶的新标签,同时,喜茶还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2018年12月,有网友爆料喝喜茶时,喝到了疑似“指套”的异物;2019年5月,有顾客在喜茶饮品中喝出了苍蝇,被当地有关部门责令整改;2021年9月,喜茶的店员误将展示柜的仿真样品当饮料拿给顾客喝,导致其入院遭受洗胃之痛。

除此之外,喜茶饮品中,还多次被有关部门检测出微生物污染、大肠杆菌超标,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风险。

喜茶接二连三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栽跟头,不但让消费者不再信任,也让顾客觉得品质很low。

聂云宸曾说过:“产品是起点,品牌是终点”。现如今喜茶虽然已经是知名品牌,但明显与初心相去甚远,卖着高端的钱,却丝毫不配位。

3、下沉未必是喜茶的出路

高端现制茶饮的架子,喜茶其实早就端够了,下沉的心,很早就已经存在。

一直以来,尽管喜茶客单价高,也曾经火爆一时,但其所占的市场份额一直有限。据《2021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以喜茶为代表的高端茶饮品牌只占14.7%,余下市场份额则被中低端奶茶品牌占领。

2020年时,喜茶为了渗透三四线城市,推出了喜小茶,价格区间为8-16元,想通过更低的价格和品牌矩阵来占领下沉市场。‍

然而,喜小茶并没有如期待般分割到低端奶茶市场份额。据喜小茶在2021年发布的周年报告,喜小茶一共开了22家门店,还始终局限于珠三角。无论门店增速还是占据区域,都要远逊色于每年开上千家店的蜜雪冰城、茶百道等品牌。

同时,随着整个奶茶市场价格下沉,降价的喜茶和喜小茶差异也越来越不明显。最终,成立还不到两年的喜小茶被彻底关停,从市场销声匿迹。

虽然砍掉地位尴尬的喜小茶,是战略发展的需要,但也表明,喜茶想走下沉市场的路并不容易。

直营扩张的路子走不通,喜茶想要依靠加盟在全国扩张,也未必非常可行。

加盟其实非常考验一个企业管理水平,但近年来,喜茶的内斗现象非常严重,高管流动频繁。

据新浪财经报道称,喜茶内部制度很不清晰,高管内部拉帮结派现象严重。只要站好队,比干得好还有利可图。绝大部分高层因为觉得没前途,基本上干不满两年就选择离职。

更让人费解的是,对于混乱的管理,聂云宸反而毫不在意。他表示:“冲突、混乱、痛苦中,才有灵感迸发的可能性,才有不断成长、自我超越的动力。人才是可以自己杀出来的。”

但事实上,这种混乱的管理令员工也很没有安全感,人员流动性很大。当喜茶透露出想裁员时,不少员工都主动躺平,渴望被裁,拿N+1赔偿走人。

可以说,愿意真正为喜茶效力的优秀人才越来越少。

品质问题不过是内部管理问题的一个缩影,喜茶研发能力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

喜茶不但好久没有爆款茶,还被奈雪的茶公开指责抄袭。

早年间,奈雪的茶和喜茶产品差异化还挺明显,但最近几年,两家产品却越来越雷同。

在喜茶接连几次产品“模仿”后,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直接在朋友圈指责喜茶抄袭。聂云宸倒也没示弱,回怼彭心幼稚,不懂抄袭和创新的区别。

虽说奶茶行业,同质化问题一直都很严重,抄袭更难以界定,但喜茶产品怎么看都有奈雪的茶影子。

聂云宸谈到模仿时说:“如果你比别人晚做但你做的比他更好,这叫自信”,听起来更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倘若说早期追求*的聂云宸把喜茶推上*,如今,自负、狂妄的聂云宸也让喜茶逐渐偏航、失速。

或许喜茶开放加盟违背了聂云宸的初衷,但也已经由不得他。

然而,下沉未必能缓解喜茶的危机,但要想喜茶真正有未来,解决管理问题、提高食品安全或许才是根本。

这一切所有问题的答案,还得依靠聂云宸自己来解。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牛刀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测速地址_炬星科技完成亿元级人民币新一轮融资,安徽省产业转型升级基金、铜陵国控、铜陵大江公司投资

0811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5日消息,炬星科技母公司大扬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完成亿元级人民币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将用于打造五万台产能级智能机器人生产基地,进一步提升AMR机器人软硬件围绕智慧物流、智能工厂、商用清洁等场景的解决方案能力,同时加快业务的全球化布局。

本轮融资由安徽省产业转型升级基金与铜陵国控、铜陵大江公司共同投资,这也是炬星科技首次引入国有资本。知名投资机构接力加持及国资入场,表明资本端与政策端对炬星科技技术优势、研发能力和商业化进展的肯定与信心。

安徽省产业转型升级基金认为,炬星科技是国内AMR自主移动机器人领域的领先企业,在软硬件方面均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安徽省产业转型升级基金对炬星科技的投资将助力企业进一步夯实硬件能力,拓展华东市场,炬星科技及上下游企业的聚集与成长也将为安徽“三地一区”建设添砖加瓦。

铜陵国控认为,炬星科技有着优秀的技术和管理团队,创新氛围浓厚,产品应用场景广泛,市场前景广阔。希望通过对炬星科技的投资,助力铜陵的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铜陵大江公司表示,本轮投资后,铜陵大江将继续做好东道主,为促进项目早落地、早达产、早上市做好服务。

炬星科技将在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落地五万台产能级智能机器人生产基地,包括智能机器人装配中心、精密机械加工中心、智能机器人测试中心、原材料及成品仓库、工厂综合办公楼、智能配送及物料管理系统等。

(炬星科技铜陵工厂)

今年早些时候,炬星科技旗下的供应链全资子公司星河数控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标志着炬星科技开启质量生产新时代。新的智能机器人生产基地的一大亮点是把AMR自主移动机器人技术应用到从原材料入库、仓库备料、线边配料、产品转运、产品出库全流程,在工业搬运场景,形成具有炬星科技特色的解决方案,赋能全国乃至全球智能制造工厂。

炬星科技的整仓物流解决方案是云服务在数字化供应链中的优秀实践。在仓储物流场景中,炬星科技的云服务平台FlexGalaxy.AI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抓取、分析和自主学习,为AMR机器人乃至仓库内AIoT设备输出优化意见;结合单台AMR机器人的视觉导航以及分布式计算技术,真正实现AMR集群的自主意识和集群协作。

将在新生产基地投入大规模生产的FlexPorter大力士系列机器人(FlexPorter大力士DO、FlexPorter大力士GO)也将发挥连续集成能力,在仓储业和制造业的搬运场景,与作业现场的系统无缝对接,对订单和任务进行预测和规划,根据实际需要实时调度机器人,实现作业流程的标准化、自动化和可视化。

5月初,炬星科技新加坡公司正式成立。炬星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蒋超表示,公司将以新加坡公司为窗口,持续渗透东南亚与全球市场;用AMR自主移动机器人软硬件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品牌出海。

在此之前,炬星科技已在日本、英国等地布局办公室与体验仓。公司将本着“本土化支撑国际化”的海外市场战略,逐步形成针对东亚、东南亚、美欧等几个文化和市场圈层的海外业务布局,围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行业特色,为客户提供更细致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华宇测速地址_炎明生物完成7亿人民币A轮融资,国投创业、国风投基金联合领投

0810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10日消息,本轮融资由国投创业领投、国风投基金联合领投太平医疗健康基金、国寿科创基金、荷塘创投基金跟投,上一轮全部投资方和玉资本(MSA Capital)、礼来亚洲基金、峰瑞资本、中发展领创/生命园创投基金、博远资本、青澜基金及昌发展等持续追加投资。炎明生物的研发管线包含多个项目,聚焦天然免疫及细胞焦亡领域,适应症包括多种炎症类疾病及肿瘤。本轮所募资金将用于公司临床阶段管线的推进,加速多个项目的临床前研究,并进一步拓展研发管线,完善人才团队。

炎明生物由邵峰院士和邓天敬博士于2020年10月共同创立,矢志成为以中国科学家的科学发现为基础、以原始创新为驱动的全球领先的中国生物科技公司。炎明生物的科学基础是基于邵峰院士在天然免疫和细胞焦亡领域全球领先的生物学发现,选择在炎症和肿瘤领域尚未被攻克的医学关键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建立了“细胞焦亡与先天免疫调控的分子开关”技术平台,通过自主研发及与国内外领先的医学转化机构合作,致力于开发治疗炎症和肿瘤的革命性创新药物,将中国的原始创新成果惠及全球炎症和肿瘤患者。

炎明生物在北京、上海和美国建有研发中心,目前已建成超过100人的国际一流的药物研发团队,开展多个小分子和基因调节的全球首创新药研发项目。多个项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包括细胞焦亡抑制剂及先天免疫调节剂的开发,其中先天免疫激动剂将在2023年进入临床阶段,细胞焦亡抑制剂即将确定临床候选化合物,预计2024年进入临床阶段。

炎明生物联合创始人、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邵峰院士表示:炎明生物的新药研发都是基于我们自己发现的全新科学原理和潜在药物靶点,是不折不扣的原始创新和源头创新。炎明生物不仅是科学驱动,也努力践行科学赋能,最大程度利用我们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解决研发中的各种难题,用创新去创造价值。成立两年来,我们在平台建设、管线搭建及项目推进方面都取得了超预期的进展。我们非常感谢各位新老投资方们追求原始创新和原创新药的勇气,以及对炎明生物的青睐和信任,在各方支持下,相信炎明生物将进入快速成长和发展期,早日开发出有价值的创新药物,造福患者,为中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和医疗健康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炎明生物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邓天敬博士表示:炎明生物成立两年多以来,在世界领先的科学发现基础上打造了国际一流的小分子及生物原创新药的研发能力,并在多个First-in-class的项目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们感谢新老投资方对炎明生物的认可和支持,同时也感谢在此轮融资过程中所有投资者对炎明生物的热情。我们非常高兴和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一起做艰难但正确的事业,早日开发出满足临床需求的创新药物,助力中国的原创新药开发早日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国投创业表示:开发全球原始创新、满足尚未满足临床需求的创新药物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发展战略,是中国医药创新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成为全球健康产业贡献者的必经之路。炎明生物是以邵峰院士实验室深耕天然免疫和细胞焦亡等生命基础科学研究形成的,全球领先的原创科学发现为基础的新药成果转化平台,其中细胞焦亡通路的发现、概念验证及技术探索成果,有望为自免、肿瘤等重大疾病提供创新的解决路径,成为新的肿瘤免疫、自免疾病药物研发热点,临床价值及市场潜力大。公司快速、高效地组建了高度专业化的团队,构建了从靶点发现到系统验证的完整技术流程,并推进多个创新靶点管线研发,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突破。

国风投基金表示:作为国家级风险投资基金,国风投基金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为宗旨,积极投资在技术前沿领域拥有国际级原发创新能力的领军企业。炎明生物专注的天然免疫和细胞焦亡方向覆盖多个大病领域,市场空间巨大。公司依托创始人全球领先的基础科学,拥有强大的科学成果转化和持续创新能力,有实力成为立足于中国本土科学发现的具有全球影响力、临床获益和引领性的原研创新药公司。未来,国风投基金将贯彻自身定位及使命,助力炎明生物快速发展,对接央企资源,不断取得新突破,力争在全球的药物市场开发出突破性新药,解决未满足的疾病需求,为人类生命健康做出贡献。

和玉资本(MSA Capital)管理合伙人曾玉女士表示:和玉资本于2021年领投了炎明生物的天使轮融资。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炎明生物多条药物研发管线推进迅速,其研发速度和爆发力超过了我们的预期;除药物管线外,在炎明生物的平台上已经诞生了多项世界顶级的原创科研成果。我们相信,炎明生物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够成长为立足于中国、以原始科学创新为驱动力、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企业。在炎明生物本轮融资中,和玉资本最大额度追加投资,在将来,和玉资本将会一如既往地支持炎明生物的发展。

太平创新表示:太平医疗健康基金始终践行央企情怀,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优势,坚定支持原始创新、技术攻坚和重大科研成果转化。炎明生物的科学基础是基于邵峰院士在天然免疫和细胞焦亡领域全球领先的生物学发现,多个项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天免疫激动剂即将进入临床阶段,细胞焦亡抑制剂即将确定临床候选化合物,核心管线具有全球竞争力。此次投资将有力提升中国原始创新生物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有效服务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国寿科创基金表示:国寿科创基金是中国人寿聚焦国家科技发展和实体产业经济升级的需求,支持具有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的重要举措。我们对炎明生物“以科学发现为基础,原始创新为驱动”的发展路径高度认同,对邵院士和邓博士团队的技术及产业转化能力高度认可。我们对公司及其管线的发展潜力长期看好。未来,国寿科创基金将继续以点带面,在全球生命健康领域变革的战略机遇期,坚定支持我国生物医药的科技创新,保障人民的健康需求。

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先生表示:自成立以来,炎明生物依托坚实高效的科学成果和清晰的疾病转化战略,在天然免疫和肿瘤免疫领域迅速树立了全球领先的科学平台地位。在多个全新、高难度的靶点和项目上,炎明生物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应对全球范围内尚未解决的医学挑战,其科研成果对人类健康的意义不可估量,商业价值巨大。峰瑞资本将始终如一支持中国原始创新,也坚定支持炎明生物书写中国医药创新的新篇章。

礼来亚洲基金投资团队表示:过去两年多的时间我们见证了炎明生物从0到1的快速发展,炎明生物即将成为一家将原始创新成果推入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并持续不断有新的管线会进入临床。创新之路艰难险阻,我们会持续支持炎明生物勇攀高峰。

荷塘创投董事总经理邱庆女士表示:非常高兴荷塘创投能参与炎明生物的本轮融资。炎明生物药物研发的科学基础来源于邵峰院士在先天免疫模式识别分子以及细胞焦亡领域的一系列突破性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具备极强的创新性和领先优势。公司基于细胞焦亡领域的全新靶点开发多种肿瘤以及炎症性疾病创新药,具有重大意义。公司早期阶段汇集了行业内优质的人才,搭建了完善的药物研发团队,在分子筛选、药化设计、药理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等方面的研发能力具备国际领先水平。扎实的科学研究成果和优秀的研发团队为公司进行原创新药研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我们期待公司的创新药早日造福临床患者。

华宇开户_女性健康创新医疗器械平台「微新医疗」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金鼎资本领投

0810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10日消息,女性健康创新医疗器械平台「微新医疗」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金鼎资本领投、泰煜投资跟投。融资将主要用于公司产品注册临床研究推进以及研发团队成员的补充。

微新医疗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女性生殖健康领域,结合各个学科最先进的技术,为中国妇产科领域提供完整技术支持。公司以产、学、研、医、资相结合,将最优秀的教授、医生、研发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结合在一起,一同开发、转化具有临床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创新产品,是一家以医疗器械领域的新产品开发为核心,研发高附加值的进口替代及国内空白创新产品的平台型公司。目前公司在研产品包括内镜系统、智能手术工具、激光治疗系统、AI智能诊疗软件、医疗云服务、手术机器人等,产品涉及二类、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涵盖有源、无源)。

女性生殖疾病基数大、发病率高,三级医院数量占比仅为全部医院总数的8%,但是却承担了23.62%的诊疗需求和38.42%的住院需求,诊疗周期长效率低,发病部位主要集中于阴道、宫颈及宫腔。中国每年有4.53亿妇女因生殖疾病就诊,妇科市场规模近2087亿RMB,市场容量非常可观。微新产品覆盖了妇科诊疗所有领域,而目前市场上尚未出现能够全面覆盖妇科领域的器械公司,市场正处于竞争格局多弱并立的不成熟阶段。

微新医疗主要核心研发团队均曾就职于国内外知名企业,有多年研发及项目管理经验,亦有着多个创新项目的成功案例,对临床资源亦有多方面的积累。微新医疗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研发型企业,在临床需求、市场竞争需求、法律法规需求、风险管理需求等方面研究深刻,能通过技术实现,转化成有高附加值的商品,并维持产品的持续高质量控制与量产营销。

微新医疗CEO张洋表示:“创业是人生个一个选择, 这条路上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和一群志同道合切能力优秀的伙伴成就一些常人所不及的事, 一起个过程齐心协力解决每一个遇到的问题,一起分享各自的人生。  微新医疗拥有顶尖的设计开发团队, 开发了适合中国医疗生态、满足临床求、同时具有高商业价值的产品,并以此为基础手打造中国女性健康领域打造全平台、首屈一指的医疗器械公司。 我相信有金鼎资本的加入,这个目标会很快变成现实。 ”

金鼎资本创始合伙人刘扬表示:本轮对微新医疗的战投系金鼎资本布局女性健康领域的第一枪。女性健康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大市场,支付能力强,未满足需求多。妇科是典型的待发展的“小科室大人群”,妇科器械未来的发展符合诊疗一体化趋势,微新团队有很强的医疗器械专业背景和研发基因,我们相信在创始人张洋总带领下的微新团队,可以成为未来妇科领域的革新颠覆者。

泰煜投资创始人纪添荣博士表示:“女性健康存在巨大未满足临床需求,特别是在基础病、常见病领域缺乏创新型医疗器械。微新医疗将优秀的医生、研发人员、企业管理者结合在一起,具备女性健康全场景医疗器械产品开发能力,涵盖筛诊治、康复及医美等,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提高效率,降低费用,在通用平台上实现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很荣幸能够跟这样一个有能力、有闯劲、有梦想的团队合作,期待微新医疗快速将产品推向临床和市场,为全球女性群体带来更多福音。”

华宇平台官网_大消费2022:降本增效、行业寒冬、报团取暖

0809

2022年对整个消费行业来说,都是极为特殊的一年。

这一年,旷日持久的疫情让消费者的收入变得极其不稳定,这不但让消费市场更加趋于理性,而且也影响到消费者的未来预期,整个消费市场的面貌也被重新改写。

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是,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去年的1-11月,除和居民日常生活以及防疫需求的消费仍保持高增速外,其他非刚需性消费的增长几乎全部陷入停滞。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中西药类、服饰、家具的增速分别为6.4%、7.1%、-5.8%、-7.7%。

图源:国家统计局

而对于和消费相关联的企业,除要面对下游需求的疲软外,中后台遭遇挑战,供应链中断,疫情封控制导致的门店营业时间不固定,原材料成本上涨,更是让整个和消费相关的行业持续承压。基于此,营收乏力、利润暴跌、销量下滑更是成为了2022年多家消费企业财报的关键词。

而对于自身无法完成“造血”的消费企业而言,因现金流短缺,只能降薪裁员,甚至宣告破产。以首创前置仓模式的每日优鲜为例,曾经市值高达2000多亿元,有着近万名员工的公司,如今早已变成垃圾股,而公司也只有55名员工仍在苦苦支撑。

那么,在内外多种压力之下,2022年的消费企业又迎来哪些变化?哪些品牌和品类仍在逆势之中实现增长呢?而对于部分消费品牌的不景气,真的单纯的和疫情有关?

01.降本增效,活下去才是关键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2022年的消费企业,那一定是“降本增效”。

在“降本”方面,以生鲜电商为例,2022年可以说是消费者对生鲜电商极其依赖的一年。但需要指出的是,和前两年的生鲜电商相比,2022年却是成本极高的一年。

此前曾为多家生鲜电商平台供货的供应商李伟明告诉我们,之所以去年生鲜电商的成本很高,其主要原因在于损耗难以把控,而这个损耗来源于两方面。

一是由流通环节所带来的损耗,对于部分生鲜产品而言,从产地到生鲜电商平台所在的仓库时间要尽可能的缩短,才有可能降低损耗。

但问题是,由于去年全国多地出台的疫情防控政策不一,这就导致司机上下高速的时间被拉长,其损耗自然被拉高。去年北京对进京车辆有着很多限制,这就导致原本能将损耗控制在20%的蔬菜,直接被拉高到40%。

另一方面是在仓储环节所带来的损耗,由于去年国内很多城市进行的疫情临时封控,具有很强的突发性。而一旦生鲜电商仓库所在地区被封控,也意味着平台必须要承担大量的货损。以去年自己曾服务的成都某生鲜电商平台为例,由于当地临时管控,并且封控时间很长。这就导致即使当地解封后,很多的生鲜产品已全部腐烂,只能做扔弃处理。

也正是如此,去年多家生鲜电商平台进行战略性收缩,以降低运营成本。比如,叮咚买菜相继撤出宣城、滁州、唐山、中山、珠海、天津、厦门。盒马相继退出北京、西安、成都、武汉、南京、杭州等市场。兴盛优选则先后关停华北、东南区域、退出河南、山东、四川、重庆等四个省市的站点。

其实不仅仅是生鲜电商行业在收缩,作为疫情重灾区之一的餐饮业亦是如此。据联商网零售中心统计,去年上半年百胜中国、海底捞、海伦斯关店数量分别在386家、26家、69家,闭店过冬成为了去年多家餐饮品牌的一致性选择。

在“增效”方面,众多消费品牌正在根据自身业务在广阔的市场中找寻新的业务增长点。

其一,在销售渠道方面,不少消费品牌或出海或下沉。烤鱼品牌半天妖其门店数量从2019年的200+增长到2022年的1200+。同期,蜜雪冰城旗下咖啡品牌幸运咖其门店数量从20+扩张到1400+;中国本土汉堡品牌塔斯汀从100+扩张到2500+。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家品牌在在二、三、四线城市门店占比在60%-70%,其中幸运咖在三、四线城市门店占比就达到50%以上。

图源:抖音

截止到去年9月末,名创优品在全球的门店数近5300家,分布在10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海外门店数为2027家,占名创优品总门店数量的四成,季度净增191家,环比增长10.4%。而在加拿大的新增门店,主要走“一元店”的低价策略,打出“$2 Plus”概念,店内所有商品价格都在2美元至10美元之间。

但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出海还是下沉,每一个地区都有着属于自身的商业生态,这就要求消费企业绝不能简单的照搬其在高线城市的商业模式,而应该做到真正的“本土化”。

对国内的很多中西部县城而言,由于当地经济发展相对一般,缺乏明显的产业支撑,当地年轻人外流相对严重,这就导致这些地区实则是一个由中老年人群组成的消费市场。而在高线城市围绕年轻人兴起的露营经济、即时零售、孤独经济等经济形态,很难在这些地区得以发展。

其二,基于当前和未来市场情况,众多消费企业或增加和自身业务相关品类,或完全跨界其他市场。去年疫情带火的预制菜,叮咚买菜、盒马生鲜等生鲜电商平台均有所涉及。

而南方黑芝麻糊面对利润的逐年暴跌,则将目光转向到了去年一级市场相对较为火热的储能。早在去年10月份时,南方黑芝麻糊就宣布对天臣新能源有限公司增资5亿元,持股比例高达59.09%,为实际控制人。

据悉,天臣新能源正是一家动力电池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及清洁能源储能领域,提供生产、研发、销售车载动力及储能电池PACK、BMS动力系统。

其三,同行之间从内耗走向报团取暖。比如说,去年奈雪的茶以5.25亿元完成乐乐茶的收购。而从今年来看,消费企业同行之间的收购或将成为一种趋势。

一方面,在过去三年的时间里,很多中小玩家被陆续出清,能够活下来的消费企业都有着独特的商业模式,并且手中持有大量的现金流。而他们为了能够补齐自身的短板,抢夺更多的“蛋糕”,则必然会对同行其他企业进行收购。

另一方面,国内消费市场的完全回暖还需时间,“寒冬”仍未过去。而对于很多新消费品牌来说,普遍面临着现金流不足的问题。业绩承压之下,大家只能“联姻”,才能够真正的穿越“寒冬”。

02.为何这些品牌和品类能够增长?

在2022年“差强人意”的消费市场下,并非是所有消费品牌和品类都在下滑,有些仍在逆势增长。在这里值得重点一提的就是休闲娱乐的郑远元专业修脚房,其在去年前11个月门店净新增数量为497家,增速为2.7倍。

不仅仅如此,一组特别值得关注的数据是:截止到2021年年底时,泡泡玛特在国内开有295家门店,1611家机器人商店,基本集中于一、二线城市。而郑远元修脚店有6520家,覆盖了大陆所有省份。在营收上,泡泡玛特和郑远元修脚店背后的远元集团分别为44.91亿元和90.6亿。

一个路边不起眼的修脚店,竟然在无任何资本的借助下,在门店数量和营收数据双双超过IPO前就烧掉近10亿人民币的泡泡玛特,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郑远元修脚房为刚需性产业,自身具备抵抗经济周期的力量。

因为和路边的美甲、美容店相比,修脚所面对的客群更广,其需求也更为刚性。而郑远元修脚店店铺选址多分布在住宅社区相邻的位置或是大型商超内,这样能直接拉高店铺的回访率。并且脚上问题也多方于中老年人身上,方便一部分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只需走上一小段路直接就医。

其实不仅仅是郑远元修脚店,国内宠物品类增长的背后亦是如此。在去年的宠物市场上,以2022年的双十一为例,阿飞与巴弟业绩逆势增100%,诚实一口全网销售额同比增长232%。而京东和天猫平台宠物销售额,也均呈现出明显的上涨。

事实上,国内宠物赛道繁荣的背后,本质上还是“猫咪经济学”的产物。所谓的猫咪经济学是指:不管经济多么困难,大众对猫及其相关产品的热情永远高涨。只要商家用对猫咪,就能吸引关注并从中获益。

而猫咪经济学实则反映的当下年轻人的情感刚需。快节奏的生活,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对未来的焦虑、身份的迷惘。若是身边有一只猫咪,则能很好的消除身处城市,孤身一人的孤独。人们希望通过和猫咪共处,重塑当下的生活方式,拥有和猫一样自由、个性和愉快自足的生活。

因此,疫情检验了什么才是消费者的刚需,什么样的产品具有穿越牛熊周期的属性。除刚需产品外,去年从露营到飞盘的火热,进而带动电商平台户外装备销量的增长。

但需要说明的是,户外经济的火热实则还是疫情防控之下需求转移的产物。

对于需要定期旅游的人来说,因疫情防控无法进行跨省旅游,他们也只能选择周边游。而如今随着周边游其他业态以及长途游的恢复。今年这些产物是否仍能获得年轻人的喜爱呢?

03.有些品牌的倒退,实属必然

另外,去年部分消费品牌的业绩承压并非全和疫情有关。以走大卖场模式的苏宁和国美为例,疫情的确是导致苏宁和国美的线下客流量锐减,门店利润出现暴跌。但导致二者面临着高负债、巨额亏损的根源还是在于国内家电商业的流通模式已经彻底改变。

时间拉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国美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在于其砍掉了家电流通环节中的层层经销商,实现了上游厂家直面消费者的直供模式。

可以说,这是当时家电流通环节的最短路径,这自然也让家电品牌对国美产生高依赖。而这种依赖性,也是支撑国美核心利润的关键。

但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京东、天猫、直播带货、私域流量等各类电商模式的崛起,以及众多家电品牌早也完成对线下渠道的布局,这也让他们能够逐渐实现“去国美化”、“去苏宁化”。显然,失去上游供应商优势的国美和苏宁,注定也无法恢复此前的高增长。

不仅仅是国美和苏宁,走前置仓模式的每日优鲜亦是同理。由于我国的农产品具有很强的分散性和地域性,其供应链整合难度之大,远超外界所想象。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每日优鲜运营SKU数量的增多,其内部需要投入的前置仓冷库面积、采购和分拣人员数量、自身需准备的现金流等均会增多。简单来说,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模式很难通过规模效应降低边际成本,规模越大,亏损越严重。

或许这些消费品牌因商业模式而被市场所抛弃,但有些品牌却因自身的“傲慢”和消费者的距离越来越远。以星巴克为例,从去年年初驱赶吃盒饭的民警,到后来的不断涨价。曾经咖啡行业的老大哥,从“做什么都酷”变成了“做什么都错”,一次次的被推倒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但在过去的这一年,被傲慢“耽误”的品牌不止星巴克,还有李宁、钟薛高,这些被消费者“群嘲”的品牌,其实都没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和拥抱消费者。因此在2023年,很多消费品牌需要真正的沉淀下来,和自己的消费者来一场“灵魂深处”的交流。

04.结语

难熬的2022年终于过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人高歌猛进,也有人轰然倒下。

但2022年对很多消费品牌而言,却也是值得怀念的一年,因为它真正考验了自身的商业模式,如何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而对于2023年来说,回归消费的本质,仍是消费品牌求生的关键。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DoNews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平台登陆_成为Temu卖家的122天:从进场到退场

0809

作为拼多多出海的*步棋子,

上线仅数月,Temu已在海外市场掀起风暴。

10美元的卫衣、3美元的蓝牙耳机……

有人说Temu血洗美国市场,

有人称其不过在走Wish的老路,丧钟早已敲响。

一边是社媒上美国消费者满屏的“真香”体验,

另一边是唱衰与唱好声此起彼伏的舆论场。

毫无疑问,Temu凭借着惊掉眼球的低价和社交裂变玩法赚足了眼球。

但这艘巨轮内部,

卖家们正面临着一地鸡毛的境遇。

随着国内段物流平摊、商品重量违约金等新规实施,

卖家本就狭小的生存空间正在进一步收紧。

潮水上涨之时,

有人入场,有人角逐,有人停下观望,

也有人,选择在海水还未扼住咽喉之时全身而退……

我们找到了4位处在不同阶段、做出不同抉择的Temu卖家,从他们的亲身叙述中还原卖家们的真实处境,以及职业认知上的成长。

——毕竟,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巨轮之下的暗流,是如何涌动的。

令人迷茫的开场

李娟,陶瓷杯具卖家,刚开始接触Temu

我是一名批发商,也会参与设计,之前主要供货给国内线下市场。

近几年国内生意不好做,四年前我们开始拓展国外业务,给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的卖家供货。

我一个月前开始做Temu。

国外接受的价格比较低,需要走量,这是我们选择Temu的原因。

目前我上传了十来款产品的图片,截止到12月底,才通过了两款。

等待审核的过程很漫长。

我上传的产品中,有一款的图片一直无法通过。之前的驳回理由是,需要有两个单位的数据,英尺和英寸,我只上传了厘米。我修改了两次,还是没有通过。

我每天都收到系统信息提示备货,但是图片未通过,我不能申请备货。没有任何提示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到现在已经快半个月了。

我觉得如果Temu能提供新手卖家培训服务,或者设置卖家客服,对我们帮助会很大。

我加入了一个400多人的卖家群,每天都会有人问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的朋友遇到过一种状况,平台通知产品已退,但卖家没有收到物流单号,也不知道怎么提货。经常有产品因为包装不合格被退货,运费卖家自付,这很不划算,因为利润本身已经很低了。

还有卖家反映,产品卖得好好的,只是因为出现了更低价的产品,平台就会直接下架价格更高的产品。我觉得这很不合理,因为顾客群体是多样的,需求也是多样的。要是竞争不过,卖家会自己退出,而不是由平台干预。

我不担心同品竞价,因为我们在价格上、质量上都有优势。而且和拿通货的卖家不同,我们自己有设计能力,可以做一些比较独特的款式。

我觉得竞争不可怕,由于沟通不畅导致吃亏才让我觉得很不划算。

另外我也担心遇到侵权。

我们计划在国内为一个新设计的图案申请版权,但是不知道在国外是否认可。我们希望平台也能给我们一些参考,帮助卖家避免侵权。我了解到很多卖家都遇到过侵权,罚款很重,花了很多心血的店铺,一下就倒闭了。

在Temu上,我们的杯子价位不算很低,大概在15-30块人民币。

● 李娟卖的陶瓷杯,受访者供图

陶瓷是分等级的,出厂都会经过质检。有一些瑕疵品,我们会先选出来以特别便宜的价格卖掉,在Temu上售卖的都是质量更有保障的产品,我希望不要遇到太多售后问题。

买手是外行,可能他们不懂产品,我想我可以和他沟通。

我们肯定不能做特别便宜的东西,这不是长久的生意。

跨境老手,如鱼得水?

园长,公众号:园长跨境电商日记,美妆卖家,坚守Temu阵地

我大概在一个月前开始做Temu,现在一天能卖出100-200单。

能达到这样高销量的卖家是很少的——这跟我长达10年的从业经验不无关联。

我从2012年大学毕业开始做亚马逊。赶上智能手机换代,我的*个爆品充电宝,一下赚了400万。

但由于对产品质量没有意识、不够关注,我的好多链接被举报下架。

当时我太年轻,遇到问题只想逃避。换作现在,我会找个靠谱的厂家,研究供应链,提高产品质量。

2016年,正值美妆赛道风口。一个成本2、3元人民币的产品,售价可以达到15美金。我从这一年开始专注美妆赛道,卖到了美国市场类目*,赚了两千多万人民币。

如今,美妆品类的竞争非常激烈,你在Temu上搜索美妆刷,有无数个卖家在卖。很可能你给平台供价10块,后来新的竞争对手8块就供给平台,这就是正常的商业竞争。

Temu的利润确实很低,有的产品一单只赚1块,但也有能赚8、9、10块的产品。

之前Temu是有优惠政策的,国内段物流运费平台承担,现在是卖家跟平台各50%。我认为这是平台吸引商家的优惠政策,取消了也正常,而且国内运费已经很低了。

● Temu的下载页面截图,图源App Store

相对而言,卖家在亚马逊会更自由,有定价权,不过要自己出广告费。但是Temu卖家的角色就只是供货商。所以你不能抱怨没法涨价,这是由商业模式决定的。

卖家是依靠平台活着的,你自然得遵守平台的玩法和逻辑。

当然Temu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找不到买手,审核慢。

Temu的流程是:上传产品-等待审核-寄样品-下首单。每个环节你都需要去找不同的对接人。而且Temu是按类目划分的,如果你上架了5个类目的产品,你就要去找5个不同的人来审核。

截止目前,我们有30多个产品,十几个都上不了架。

但我也能理解,毕竟买手少,卖家多,而且很多人可能阳了。

另外经常有卖家吐槽,不符合平台要求的产品,是顺丰到付退货,本来利润空间就小,这确实不合理。

作为一个新平台,出现问题很正常,我们要给它一些时间。

除了平台本身的问题,卖家也会遇到各种风险,其中*毁灭性的就是侵权。

2014年我的第二个爆品蓝牙音响,曾卖到了整个类目的Top100。

但是,蓝牙(Bluetooth®)是美国蓝牙协会注册的商标,我们的蓝牙耳机包装上就印着Bluetooth®的字样。所以就被举报侵权,前后亏了大概200万。

这样的风险是很难规避的,因为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同。除非完全自主开发,但门槛太高了。

所以我萌生了建立一个跨境电商人的专属平台的想法,希望能帮助卖家少踩坑。这就是网站快番茄的来历,明年我争取做到日活1万用户。

我给新手卖家的建议是,不要看太多负面信息,会产生误导。平台适不适合你,只有自己实践了才知道。而且Temu投入也不大,风险可控。

我认为卖家政策收紧是平台发展必然的规律。目前成本都还可承受,所以我暂时不会退出Temu。

低价不是生存之道

张青,家纺卖家,持保守策略

作为家纺类贸易商,我们是Temu较早一批引入的卖家,11月初店铺正式上线。

目前日销100单左右,有一些稳定出单的链接。

2016-2018年,我曾在某外贸平台当运营经理。这段经历让我完成了从职场小白到业务专家的转变。我也凭借这段履历去了大厂。

这些工作经历使我更关注平台运作的底层逻辑与系统性风险。

因为主打低价,Temu有量大的优势。

但一体两面,低利润也成为卖家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平台会抓取批发网站上的同款比价,卖家提出稍高的价格都会被拒绝。为了抢红利,卖家纷纷卷低价,最后毛利率非常低。

拿家纺类目来说。贸易商在工厂价的基础上加10%,就是底线。量大时,10%的毛利率也可以做生意。

● 张青卖的家纺类商品,受访者供图

但是,平台后来暴露出其他风险,导致卖家需要付出很多额外费用。

例如加收运费。平台前期宣传物流费用全部补贴。等我们备了很多货开始做,政策突然就变了。我们当天晚上10点收到国内段物流费平摊的通知,12点就生效了。

结果是,在10%毛利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4个百分点的物流支出。

我觉得这对卖家有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利润。产品从盈利到亏损,这就是生意从能做到不能做的转折点。

其次是卖家心理。卖家前期都是冲着平台红利来的,钱还没赚到,政策就突然变动。今后成本会不会越来越高?卖家会丧失信心。

另一个风险是压货严重。

平台早期宣传,上够50个链接,给全店推广。但卖家备了那么多货,什么时候可以回款?一是慢,二是不确定。

往深了说,Temu的竞价机制对平台自身来说也是隐患。

Temu招募了大量贸易商,他们手里都是差不多的市场通货。这会导致产品同质化,低价竞争激烈。

附带的影响是:质量好,价格稍高的产品会被淘汰。即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

举个例子,一块毛巾,有的厚,有的薄,有的手感柔和,有的手感粗糙。

材质、面料以及处理的过程——有几道工序、加什么注剂等,都会对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但这些差异在图片上是无法体现的。买手也无从分辨、只能看图,图片一致,就选低价的。

在现有的竞价机制下,材质好、手感好的毛巾一定会被淘汰掉。

经过反复淘汰,平台上的产品会越来越差。最终剩下来的都是价格极低,质量没有保证的东西。

至于是否继续做Temu,我们内部也在讨论。我个人认为,目前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首先,资金方面,我们大概投入了20万,做了两个月,成本回收仅2万块。

其次,时间上的投入也很大。很多Temu卖家同时也做亚马逊,大家普遍反映,Temu的规则很繁琐,耗费时间更多,但赚到的钱却少很多。

我目前的倾向是,收缩现有的产品线,专注去做个别已经起量的产品,不会再进行产品线的扩张了。

退场,夺回主导权

Chan,家居卖家,准备退出Temu

有一天,朋友问我,Temu对你之后想要走的路带来了什么?

这个问题一下就点醒了我,我想要认真做产品,而不是一直陷在让人疲倦的低价竞争中。

我成为Temu卖家是在11月初。

Temu是主打低价的平台,选品很重要。

首先是实用类、受众广的日用品,出单量大。其次是节日类产品,比如情人节、万圣节……因为节日类产品可以做得独特,同时在那段时间也是高需求的。

需求大,可实现差异化,是我总结出来的选品原则。

家居品类的优势是,消费频次高,需求硬,更换勤,价格也不会很高。

如果是铺天盖地都是同款的品类,Temu内部有在1688等网站上抓取产品价格的软件,买手压价通常只会在此基础上让你赚5毛钱、1块钱,所以对卖家很不利。

我的原则是,如果一单利润低于8块,就不做。

如果一单利润只有1块,但是日销有100、200单,也可以做,但很多卖家都达不到这个销量。同时还有退货的风险,如果产品有质量问题,你需要上缴产品报价5倍的罚款。此外中间各个环节的时间、人工成本都很高。

Temu竞争非常激烈,好不容易我现在还有8块利润,做一段时间可能只剩5块,再做一段时间,可能就只有1块了。

● Chan的店铺数据截图,受访者供图

跟买手打交道也让我感到疲惫。大部分买手不懂产品,也没有经验,有的甚至今年刚刚大学毕业,他们只会比价。

虽然亚马逊也没有让我赚到很多钱,但它对我的个人成长有价值,我能从中挖掘整个行业,或者某个类目的趋势。

但Temu不是这样,我觉得我变成了一个上架、打标签、贴标签的机器,我完全不知道平台是如何运营、如何给流量的。

我不想把主导权交给平台。

我想要认真做产品,做真正能改变人们生活的东西。

好产品一定是能解决用户痛点的。你需要不断地反思用户的需求是什么,痛点是什么,不同的人对产品的反馈有什么不同。

国外用户有拍视频记录生活的习惯,为了更了解用户的习惯,我会经常浏览他们的社媒,看在这个生活场景里我的产品有没有用到?怎么用的?用了多久?只有根据这些反馈不断改进,产品才会越来越完善。

至于要不要做品牌,我觉得大部分人对品牌都没有很深刻的认知,所以我也不敢说我要做品牌,目前我先做好产品本身。

等现有的库存卖完,我就退出Temu了。

我想去尝试别的平台。或许,也会建立自己的独立站。

(应受访者要求,受访者姓名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36氪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华宇注册开户_2022年马斯克巨亏1800亿美元,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0809

在经历了2022年的暴跌、失去“世界首富”的头衔后,特斯拉首席执行官、推特所有者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简历上又多了一个新头衔: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

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好事情,因为他打破的是“*个人财富损失吉尼斯世界纪录”。吉尼斯组织在一份新闻稿中援引《福布斯》的数据称,由于市场动荡,马斯克自2021年11月以来净资产损失近1820亿美元。

吉尼斯指出,尽管“(马斯克损失的)确切数字几乎不可能确定”,一些媒体估计他损失了超过2000亿美元,但马斯克打破了此前的纪录:日本前首富孙正义在2000年损失了586亿美元。

分析认为,马斯克的大部分财富都与特斯拉股票挂钩,而该股在2022年暴跌65%,因此这是其巨大亏损的主要原因。在去年10月以4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00亿元)收购推特公司后,特斯拉公司股价跌幅尤为明显。

这一损失也让他在去年12月失去了世界首富的“宝座”,奢侈品巨头路威酩轩集团(LVMH)董事长Bernard Arnault取而得之。截至发稿,Arnault的净资产为2001亿美元,而马斯克净资产为1438亿美元。

不过,马斯克并不是唯 一一个财富在2022年饱受打击的亿万富翁。据此前的报道,美国亿万富翁去年总共损失了6600亿美元。

例如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在2022年亏损800亿美元、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亏损780亿美元,也都打破了孙正义的记录。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财联社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